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小學 王 怡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在“實施途徑和要求”方面,提到了“活動育人”?!盎顒佑恕币髮W校精心設計并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在“活動育人”中,學校不可忽視儀式活動的育人成效。它具有象征性、表達性、穩(wěn)定性、形式性等特點,在思想引領、情感認同、行為規(guī)范、文化傳承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無錫市育紅小學以“智愛化新 為公益民”的校訓為學生培養(yǎng)目標。學生的“為公益民”品格指學生從樹立為班級、學校、家庭服務的意識到激發(fā)為國家、社會、民族公共生活服務的情懷,主動為朋輩、伙伴服務,甚至為人類的利益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利心”和“公益心”。
學校努力開展小學階段“三季六禮”儀式活動,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儀式活動中學習為公共的利益做事情的常識,培養(yǎng)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提高服務他人、社會的公益行動實踐能力,努力成長為具有“為公益民”使命感的有擔當的一代新人。
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引領下,學校不斷優(yōu)化德育課程。前幾年,學校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開展理想信念、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文明等各主題活動。每個年級的“六禮”活動就根據學校德育主題、校本課程、學生年齡特點等,實施相應的儀式教育,相對獨立。近兩年,學校整體設計學生的成長目標,以“自愛—他愛—大愛”的參與公益活動意識的培養(yǎng)路徑為核心,整體構建三個學段德育成長框架,形成“初長—上崗—檢閱”的三季階段成長目標,相應學年內以其為核心,德育活動指向同一育人目標。各學段的儀式活動教育聚焦本學段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目標引領若干點狀活動,使學校的“六禮”活動成為一盤完整的“棋”。
學校“三季六禮”成長活動通過“為公益民”價值塑造,結合各學科課程標準,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上,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促進學生道德情感、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發(fā)展。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本著互動、趣味、體驗等原則,學校為六個年級分別設定了“六禮”。“六禮”作為三季階段成長的集中展示,既以活動的方式涵養(yǎng)品德,又以評價的方式內化品德,前后照應,螺旋式上升。
學校自開發(fā)并組織“三季六禮”成長活動以來,從單一主題活動流程化實施,逐步完善發(fā)展為聚焦具體的階段成長目標的“互動式、展評式、體驗式”系列成長活動。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參與品德養(yǎng)成成果展評、故事宣講、行動反思等系列活動,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學校根據辦學目標、育人愿景以及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將小學階段細化成三季階段成長目標:低年級初長季—自理自治,明責有責;中年級上崗季—明德明心,有愛有為;高年級檢閱季—厚德致善,立志擔當。三季階段成長目標錨定學生公益進階目標,把每項零散的德育活動聚焦學生公益品格成長。各年級在成長階段的關鍵時間節(jié)點,舉行“入學禮、入隊禮、上崗禮、成長禮、檢閱禮、畢業(yè)禮”“六禮”儀式活動,整體性聚焦學生公益道德素養(yǎng)的培育。
初長季在聚焦自理自治、明責有責、適應環(huán)境、有安全感、發(fā)展興趣、有自信心的品格養(yǎng)成中,始終圍繞同一成長目標,在學科學習和德育活動中都聚焦學生階段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入學禮”作為幼小銜接的儀式,各班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結合道德與法治、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和班級常規(guī)養(yǎng)成教育,在開學兩個月內引導學生完成“我的新同學”“我的新老師”“我的新校園”“體驗新自我”“體驗新集體”“體驗新學習”六個小主題課程的體驗,向著“適應環(huán)境、有安全感”的成長目標努力?!叭腙牰Y”是二年級學生集體成為少先隊員的重要儀式。
上崗季階段在聚焦明德明心、有愛有為、懂得規(guī)則、有自主性、懂得感恩、有能動性的公益品格形成中,實現學科學習和德育活動的聯通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上崗禮”作為三年級學生啟動“小紅帽”行動的關鍵儀式,激勵學生積極投身公益,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增強其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和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提高其服務社會的實踐能力。“成長禮”作為四年級學生十歲成長的見證,展示學生在四年級的總結和收獲,使學生懂得感恩,激發(fā)學生主動管理好自己、服務好他人的積極情感。
檢閱季階段在聚焦厚德致善、立志擔當、學會反思、有創(chuàng)新力、學會付出、有責任心的公益品格養(yǎng)成中,實現學科學習與德育活動的統(tǒng)整,引導學生回顧小學六年成長足跡,展望未來“為公益民”成長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檢閱禮”作為五年級“小紅帽”公益行動的提升,給學生帶著反思、帶著創(chuàng)新做公益的成長感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對培養(yǎng)學生的公益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爱厴I(yè)禮”作為六年級學生總結成長、表達感恩、立下志向的展示匯報平臺,能對小學階段的過程性教育進行升華,促進學生明確自我承擔的社會責任,激勵學生不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季六禮”成長活動作為促進學生公益品格培養(yǎng)的系統(tǒng)工程,它的實施需要學校不斷優(yōu)化管理機制,加大工作落實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學校聯合家庭、社會力量,有效利用多方資源,營造更有助于學生公益品格成長的氛圍,形成多主體反饋機制,共同助力學?!叭玖Y”活動的實施。
“三季六禮”活動的開發(fā)由統(tǒng)管各校區(qū)德育處的德育服務中心具體負責?!叭玖Y”活動的實施由各校區(qū)執(zhí)行校長帶領校區(qū)行政總負責。“三季六禮”儀式活動是學生全員參與的,儀式前的體驗活動由班主任和相關任課教師組織實施。儀式當天,各班班主任帶領全班學生在校區(qū)德育處的統(tǒng)一組織下來到大操場進行活動。儀式后,各班繼續(xù)組織學生根據德育處發(fā)布的后續(xù)活動進行深入實踐。
為打造“育人共同體”,學校的儀式教育堅持全員化原則,將受教育者從學生擴大到教師和家長;堅持全域性原則,將教育場景從校內拓展到校外。一方面,學校邀請家長全程參與儀式教育,通過設置互動性環(huán)節(jié),將家長納入儀式教育的過程;另一方面,學校通過開展家委會親子研學活動、建立校社合作研學基地等措施,變社會之資源為學生成長的階梯,化家長育人之理念為學生成長的動力。
“三季六禮”成長活動堅持目標導向、過程導向和評價導向的原則,通過活動的實施實現助力學生公益品格成長的目標。
學校建立學生“公益成長手賬”,記錄學生在小學六年成長過程中學習的公益服務榜樣、參加的公益服務組織、參與的公益服務活動、形成的公益服務反思……并通過“小紅帽”成長手賬展示、“小紅帽”成長故事宣講等,見證學生六年中自我品格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道德教育是學校全部教育活動的靈魂、歸宿與價值導向,它不是學校教育的唯一任務,卻是其最高的追求。在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學校聚焦學生成長目標,整體性、系統(tǒng)化架構、實施“三季六禮”儀式活動,努力培養(yǎng)時代新人,助力學生從自理自治、明責有責,走向明德明心、有愛有為,達到厚德至善、立志擔當的公益品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