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種準Z源逆變器驅動的六相永磁同步電動機轉矩脈動抑制

        2024-01-26 00:00:00高晗瓔舒天浩趙康旭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24年11期

        摘 要:與三相永磁同步電動機(PMSM)相比,六相PMSM在抑制轉矩脈動和故障容錯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適用于航空航天、國防等對可靠性有較高要求的領域。目前,六相PMSM系統(tǒng)大多使用的是電壓源逆變器,特點是交流側輸出受限于電源電壓,且逆變器中橋臂的死區(qū)會使輸出電流發(fā)生畸變,使電動機產生轉矩脈動。準Z源逆變器是一種集逆變和升壓于一體的新型功率變換結構,且無需死區(qū)時間。將六相PMSM和準Z源逆變器結合在一起,提出一種新的空間矢量脈寬調制(SVPWM)策略,針對算法中有效矢量對q軸電流的變化進行補償,并將直通時間插入到有效矢量之間,以抑制q軸電流脈動,從而減小轉矩脈動,且該方法對零矢量的最大利用率可達100%。最后,通過仿真和實驗驗證了該PWM調制方式對轉矩脈動抑制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關鍵詞:轉矩脈動抑制;四矢量SVPWM;準Z源逆變器;升壓;矢量作用時間;永磁同步電動機

        DOI:10.15938/j.emc.2024.11.008

        中圖分類號:TM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449X(2024)11-0081-13

        Suppression of torque ripple in six phase PMSM driven by quasi Z-source inverter

        GAO Hanying, SHU Tianhao, ZHAO Kangxu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six-phase PMSM have advantages in suppressing torque ripple and fault tolerance, and are suitable for aerospace, national defence and other occasions that require high reliability. In six-phase PMSM systems,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 were predominantly employed, with the AC-side output being constrained by the supply voltage, and the dead zone of the bridge arms in the inverter causing output current distortion, causing torque ripple in the PMSM. Quasi Z-source inverter is a new power conversion structure that combines both inverter and boost functions and does not require dead time. A new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 strategy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six-phase PMSM and quasi Z-source inverter. The change of q-axis current was compensated by the effective vector in the algorithm, and the shoot-through time was inserted between the effective vectors to suppress the q-axis current ripple and reduce the torque ripple and the method can achieve a maximum utilization of up to 100% for zero vector. Finally,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PWM method for torque ripple suppression we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Keywords: torque ripple suppression; four-vector SVPWM; quasi-Z-source inverter; boost; vector action tim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0 引 言

        現(xiàn)有的永磁同步電動機(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驅動系統(tǒng)通常采用的是電壓源逆變器,交流側輸出電壓不能高于直流側電源[1];同時,為了確保系統(tǒng)的安全可靠性,電壓源逆變器(voltage source inverters,VSI)同一橋臂中需引入死區(qū)時間,從而使VSI輸出相電流發(fā)生畸變,產生轉矩脈動[2]。

        針對VSI存在的問題,文獻[]提出一種Z源逆變器(Z-source inverter,ZSI),即由無源器件組成的對稱阻抗源網絡,連接直流電源和逆變器,具有允許橋臂直通、調壓范圍寬、電流輸出畸變小等優(yōu)點,但是,它的電容電壓應力較高,并且輸入電流是斷續(xù)的。文獻[4]提出一種改進型準Z源逆變器(quasi-Z-source inverter,QZSI),該種結構不僅可以達到升壓的目的,還可以降低啟動電流和電容電壓應力。QZSI和ZSI具有相同的電壓增益,升壓能力不足,因此難以滿足某些高壓場合的需求。

        針對這一問題,國內外研究人員一直在不斷地改進ZSI的拓撲,以尋求更高的電壓增益。文獻[5]提出一種準Z源間接矩陣變換器拓撲結構,這種拓撲結構比傳統(tǒng)的兩種拓撲結構輸出電壓增益高。為了使阻抗源網絡輸出更高的電壓,文獻[6]提出一種基于耦合電感的QZSI,該拓撲不僅具有ZSI的優(yōu)勢,同時利用耦合電感,使得QZSI因耦合電感的存在,能夠通過改變電感的匝數(shù)和逆變器的占空比這兩個自由度來調節(jié)阻抗源網絡的輸出電壓,通過調整電感的匝數(shù)就能夠在較小的占空比下讓阻抗源網絡的輸出電壓進一步提高。文獻[7]提出一種倍壓型ZSI,這種拓撲結構能夠對漏感能量再利用,可以減小由于開關電感的引入產生的直流鏈電壓尖峰。

        在PMSM電機驅動領域,ZSI的成本低、結構簡單且可靠性高,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針對PMSM和ZSI相結合的控制策略被相繼提出。文獻[8]將ZSI應用于三相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tǒng)中,充分利用ZSI的升壓特性,擴大了電動機的調速范圍。ZSI應用于電機驅動系統(tǒng)的優(yōu)勢不僅體現(xiàn)在升壓能力上,還在于可調的直流鏈電壓,這是一個額外的能夠影響驅動系統(tǒng)性能的自由度。文獻[9]提出一種改進自抗擾控制的直流鏈電壓控制技術。此外,文獻[10]將滑??刂坪颓梆佈a償相結合,在基于Z源逆變器的PMSM驅動系統(tǒng)中得到應用。文獻[11]提出一種串聯(lián)虛擬阻抗的形式來抑制電感的紋波電流,提高了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

        與三相PMSM相比,六相PMSM具有轉矩脈動幅值小、相電流諧波成分低及容錯能力高等優(yōu)點。文獻[12]介紹了應用六相Z源逆變器的簡單升壓(simple boost,SB)和最大升壓(maximum boost,MB)調制方式,并提出一種減小開關損耗的調制方法。然而,SB調制方式升壓比較低,MB調制方式的直通時間是變化的,這對無源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獻[1]提出一種應用于六相ZSI的改進最大恒定升壓(maximum constant boost,MCB)調制方法,相較于SB方法,MCB具有更高的升壓比;與MB方式相比,MCB具有恒定的直通時間,需要更少的Z源網絡無源元件。與正弦脈寬調制技術相比,空間矢量脈寬調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技術數(shù)字化更易于實現(xiàn)。文獻[14]提出一種基于神經網絡分類的Z源六相逆變器SVPWM控制策略,由于神經網絡算法的引入,增加了計算難度,難以實際應用。

        以QZSI和六相PMSM驅動系統(tǒng)構成的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構建一個可調直流母線電壓和橋臂無死區(qū)的驅動系統(tǒng),即在QZSI和四矢量SVPWM的基礎上,提出一種新的SVPWM調制策略,采用非平均直通分段方式實現(xiàn)升壓,以抑制轉矩脈動,最后通過在MATLAB中進行仿真及實驗對所提出調制策略和系統(tǒng)性能進行驗證。

        1 準Z源逆變器工作原理

        圖1為基于準Z源逆變器的六相PMSM系統(tǒng)結構框圖,由準Z源網絡、六相逆變橋及六相永磁同步電機構成。由于準Z源網絡的存在,一個半橋的兩個功率開關管可同時導通,即直通。正是有直通狀態(tài)的存在,才使得準Z源網絡具有升壓能力。

        為了便于分析,假定Z源網絡中無源器件的取值相同,即L1=L2=L,C1=C2=C。

        圖2展示了QZSI中逆變器處于直通和非直通兩種工作狀態(tài)下工作時的等效電路。無源器件電壓、電流的正方向如圖2(a)所示。

        如圖2(a)所示,當QZSI工作在直通狀態(tài)時,電容C1對電感L2進行充電,直流電壓源uin以及電容C2同時對電感L1進行充電,由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得出:

        uin=uL1-uC2;

        uL2=uC1;

        udc=0。(1)

        如圖2(b)所示,當QZSI工作在非直通狀態(tài)時,電感L1、L2和直流穩(wěn)壓電源放電,電容C1、C2充電,由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得出:

        uin=uC1-uL1;

        udc=uC1-uL2;

        uL2=uC2;

        udc=uC1+uC2。(2)

        將開關周期設為Ts,直通時間設為Tsh,對電感L1、L2兩端電壓采用伏秒平衡原理分析,可得到:

        uL1=Tsh(uin+uC2)+(Ts-Tsh)(uin-uC1)Ts=0;

        uL2=TshuC1-(Ts-Tsh)uC2Ts=0。(3)

        對式(3)整理后可得:

        (uin+uC2)Dsh=(1-Dsh)(-uin+uC1);

        uC1Dsh=(1-Dsh)uC2。(4)

        式中Dsh為直通占空比,Dsh=Tsh/Ts。

        對式(4)化簡整理后可以得到uC1、uC2和輸入直流母線電壓uin之間的關系式為:

        uC1=1-Dsh1-2Dshuin;

        uC2=Dsh1-2Dshuin。(5)

        結合式(2)和式(5)可以得出,在非直通狀態(tài)下直流鏈電壓值udc與電容電壓uC1、uC2和直流母線電壓uin之間的關系為

        udc=uC1+uC2=11-2Dshuin=Buin。(6)

        式中升壓因子B=1/(1-2Dsh),它通過直通占空比計算得出,表示準Z源網絡的升壓能力。

        2 六相永磁同步電機數(shù)學模型

        以圖1所示的非對稱六相PMSM為對象,它包括ABC和UVW兩套繞組,在這兩套繞組中各相均相差120°,A相和U相的電角度相差30°。六相電機在磁勢空間分布上與十二相電機類似,轉矩脈動頻率上升至12次,轉矩脈動幅度變小。圖3為六相 PMSM 兩套繞組的變量在α-β與d-q坐標系間的關系。

        將六相PMSM進行矢量空間解耦變換,其各種變量映射在3個相互垂直的α-β、Z1-Z2與O1-O2平面。與α-β平面對應的變量與能量變換有關,與 Z1-Z2、O1-O2平面對應的變量與能量變換無關。

        六相PMSM經過矢量空間解耦變換(vector space decomposition,VSD)和Park變換后,可以得到電壓方程為

        uduquz1uz2=Rs0000Rs0000Rs0000Rsidiqiz1iz2+ddtψdψqψz1ψz2+-ωψqωψd00。(7)

        電磁轉矩方程為

        Te=3pn[(Ld-Lq)idiq+ψfiq]。(8)

        式中:pn為電機極對數(shù);Te為電磁轉矩;Ld為直軸電感;Lq為交軸電感;ψf為磁鏈。

        以表貼式PMSM作為研究對象,電機電磁轉矩Te和iq成正比,運動方程為

        Te-TL-Bωm=Jdωmdt。(9)

        式中:TL為負載施加的扭矩;B為阻尼系數(shù);ωm為電動機的機械角速度;J為電動機的轉動慣量。

        由于能量變換只在α-β子空間進行,其余子空間將對電動機的諧波和損耗產生影響,因此需要采取適當?shù)目刂撇呗詫Ζ?β子空間變量進行控制,而對其余子空間變量進行抑制。

        3 改進四矢量SVPWM

        由文獻[15]可知,假設目標矢量位于第一扇區(qū),其相鄰兩個中間電壓矢量為v′12和v′1,分布如圖4所示。

        圖4中θα為目標矢量和α軸的夾角。在四矢量SVPWM算法中,設合成中間電壓矢量v′1、v′12的基本電壓矢量v1、v2、v3、v4的作用時間分別為T1、T2、T3、T4,表達式分別為:

        T1=3(3-1)22VrefTsUdcsin(15°-θα);

        T2=3(3-1)22|vref|TsUdc[sin(θα+15°)+

        3sin(15°-θα)];

        T3=3(3-1)22|vref|TsUdc[3sin(θα+15°)+sin(15°-θα)];

        T4=3(3-1)22|vref|TsUdcsin(θα+15°)。(10)

        式中:Ts為開關周期;Udc為直流母線電壓;θα為目標矢量與α軸的夾角。

        3.1 直通平均分段改進四矢量SVPWM

        在傳統(tǒng)四矢量SVPWM算法中插入直通時間可以實現(xiàn)QZSI的升壓。傳統(tǒng)四矢量SVPWM算法在第一扇區(qū)的時序如圖5所示。

        仿照三相準Z源逆變器的ZSVM6調制方式[16],對傳統(tǒng)的四矢量SVPWM控制算法進行改進,將直通時間平均六分段插入到四矢量SVPWM中,記這種改進后的四矢量SVPWM調制方式為SZSVM6,以第一扇區(qū)為例的時序波形如圖6所示。

        這種方法是將直通時間平均分成六段,每一段的直通時間為Tsh/6。同時,由圖6所示的SZSVM6調制方式時序圖可以看出直通時間和零矢量時間之間的約束關系為

        Tsh6+Tsh12≤T04,(11)

        tsh≤T0。(12)

        從式(12)可以看出, SZSVM6調制方式可以保證直通時間達到最大值,對零矢量的最大利用率可達100%,使準Z源逆變器升壓能力達到最大。

        在第一個扇區(qū)內,4個基本矢量v1、v2、v3、v4的分布以及映射情況如圖7所示。

        將電壓矢量v1、v2、v3、v4分別映射到q軸,由圖7可以得到:

        uq11=-Vsin(θ+45°);

        uq12=-Vsin(θ+15°);

        uq13=-Vsin(θ-15°);

        uq14=-Vsin(θ-45°)。(13)

        式中:V=6(3-1)Udc/3;θ為d軸與α軸的夾角。

        其他扇區(qū)的電壓矢量映射到q軸上得到的分量為:

        uqN1=-Vsin[θ+15°-(N-2)×30°];

        uqN2=-Vsin[θ+15°-(N-1)×30°];

        uqN3=-Vsin(θ+15°-N×30°);

        uqN4=-Vsin[θ+15°-(N+1)×30°]。(14)

        式中N表示參考電壓矢量所在扇區(qū),N=1,2,…,12。

        在i*d=0控制方式下,由式(8)可以看出Te與iq成正比,因此,減小iq的脈動也就減小了Te的脈動。為了便于分析,認為電機處于正轉穩(wěn)態(tài)。

        由式(7)可知,基于矢量空間解耦變換的六相PMSM在旋轉坐標系下ud、uq的方程為

        uduq=R00Ridiq+Ld00Lqddtidiq+-ωeLqiqωeLdid+ωeψf。(15)

        對式(15)整理可以得到iq的變化率為

        diqdt=1Lq(uq-Riq-ωeLdid-ωeψf)。(16)

        在PMSM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時,可以認為在一個開關周期的初始時刻iq=i*q、id=i*d=0,對式(16)進行整理后可以得到在一個開關周期Ts內q軸電流值的表達式為

        iq(t)-i*q=1Lq(uq-Ri*q-ωeψf)t。(17)

        式中0≤t≤Ts。

        當采用四矢量SVPWM算法時,在一個開關周期Ts內,目標矢量是由4個有效矢量(v1、v2、v3、v4)和一個零矢量v0合成的,其作用時間分別為T1、T2、T3、T4和T0。再結合式(14)可得出iq的增量與電壓矢量的關系為

        Δiqi=iq(Ti)-i*q=1Lq(uqNi-Ri*q-ωeψf)Ti。(18)

        式中:i=0,1,2,3,4;uqNi為基本電壓矢量vi的q軸分量;Ti為基本電壓矢量vi的作用時間。

        直通矢量和零矢量都不會產生有效電壓分量,所以直通矢量產生的iq增量Δiqsh和零矢量產生的iq增量Δiq0的表達式分別為:

        Δiqsh=-1Lq(Ri*q+ωeψf)Tsh;(19)

        Δiq0=-1Lq(Ri*q+ωeψf)T0。(20)

        式中Tsh為直通時間。

        由式(19)、式(20)可知,當電機正轉時,即ωegt;0,此時Δiqshlt;0,Δiq0lt;0。在一個開關周期內可以認為電機轉速基本不變,則q軸電流維持在給定值附近波動,即

        Δiq0+Δiq1+Δiq2+Δiq3+Δiq4=0。(21)

        對上式進行整理可得

        Δiq1+Δiq2+Δiq3+Δiq4=-Δiq0gt;0。(22)

        式(22)表示一個開關周期內有效矢量對q軸電流產生的增量和為正值。

        根據上述理論分析可以得出傳統(tǒng)四矢量SVPWM調制方式下q軸電流在一個開關周期Ts內的變化軌跡,如圖8所示。四矢量SVPWM控制算法在Ts內每段電壓矢量作用時間相對于Ts/2呈對稱分布,因此,在穩(wěn)態(tài)時iq的變化在Ts內關于Ts/2中心對稱。

        當采用SZSVM6調制時,根據圖6所示的時序圖可以得到SZSVM6調制下的q軸電流在一個開關周期內的軌跡,如圖9所示。

        與傳統(tǒng)四矢量SVPWM相比,SZSVM6調制在有效矢量之間插入了Tsh/6的直通時間,使有效矢量對q軸電流的增量減小了Δiqsh/6,因此,SZSVM6的調制方式在每一個周期內都可以減小iq的脈動。

        3.2 直通非平均分段改進四矢量SVPWM

        通過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在有效矢量中插入直通矢量可以減小iq脈動,在SZSVM6調制下有效矢量之間的直通時間只有Tsh/6。為了進一步減小q軸電流的脈動,可以在有效矢量之間把所有的直通時間都插入進來。當總的直通時間相同時,在有效矢量中插入所有的直通時間,零矢量利用率可以達到100%,無論直通時間如何分段,每種分段方式下的零矢量與v1矢量切換時刻的q軸電流瞬時值都相同,v4矢量與零矢量切換時刻的q軸電流瞬時值也都相同。為了進一步利用直通矢量的靈活性來減小轉矩脈動,同時考慮到有效矢量作用時對q軸電流產生的增量可以為負值,提出一種新的直通時間的計算方式,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假設有效矢量v1、v2之間插入直通時間為Tsh1,其產生的q軸電流增量為Δiqsh1;在有效矢量v2、v3之間插入直通時間為Tsh2,其產生的q軸電流增量為Δiqsh2;在有效矢量v3、v4之間插入直通時間為Tsh3,其產生的q軸電流增量為Δiqsh3。

        利用直通矢量對q軸電流產生的負增量來抵消有效矢量v1、v4作用時對q軸電流產生的增量,可以得到:

        k1Δiq1=Δiqsh1;k2Δiq4=Δiqsh3。(23)

        式中:k1=-1,Δiq1≥00,Δiq1≤0;k2=-1,Δiq4≥00,Δiq4≤0。

        將式(18)和式(19)代入式(23)中可得:

        k1Lq(uq1-Ri*q-ωeψf)T1=-1Lq(Ri*q+ωeψf)Tsh1;

        k2Lq(uq4-Ri*q-ωeψf)T4=-1Lq(Ri*q+ωeψf)Tsh3。(24)

        對式(24)整理后可得:

        Tsh1=-k1uq1Ri*q+ωeψf-1T1;

        Tsh3=-k2uq4Ri*q+ωeψf-1T4。(25)

        如果Tsh1+Tsh3gt;Tsh,則需要通過式(25)進行如下處理:

        Tsh1=Tsh1Tsh1+Tsh3Tsh;

        Tsh3=Tsh3Tsh1+Tsh3Tsh。(26)

        而Tsh2可以根據Tsh1和Tsh3計算得到,表達式為

        Tsh2=Tsh-Tsh1-Tsh3。(27)

        將上述計算得到的直通時間插入到四矢量SVPWM調制中,具體過程如圖10所示,形成一種新的改進四矢量SVPWM調制,記為SZSVM6*調制,如圖11所示。

        在SZSVM6*調制方式下iq在一個開關周期內的變化曲線如圖12所示。

        與SZSVM6調制相比,SZSVM6*調制將所有直通時間都插入到有效矢量之間,最大程度抵消有效矢量對q軸電流產生的增量,同時在一個開關周期內盡可能使q軸電流的實際值在參考值上下均勻分布,使q軸電流脈動更小,所以在SZSVM6*調制方式下的電機轉矩脈動更小。

        基于準Z源逆變器的六相PMSM系統(tǒng)的控制框圖如圖13所示,在對六相PWSM進行轉速和電流雙閉環(huán)控制的同時,也對準Z源網絡進行電壓和電感電流雙閉環(huán)控制。

        4 仿真分析

        本節(jié)對上述理論進行仿真驗證,在MATLAB/Simulink 中搭建系統(tǒng)的仿真模型,對傳統(tǒng)SVPWM、SZSVM6和SZSVM6*3種調制方式下系統(tǒng)的運行情況進行仿真對比。表1和表2分別為模型中準Z源網絡的參數(shù)和電動機的參數(shù)。

        4.1 改變電機轉速仿真

        下面對系統(tǒng)在傳統(tǒng)SVPWM、SZSVM6和SZSVM6*3種調制方式下改變電機轉速時的運行情況進行仿真對比。將準Z源網絡輸出的直流鏈電壓設定為250 V,電動機以100 r/min的轉速啟動,3 s時將轉速增加到500 r/min,7 s后將轉速降回100 r/min,可以得到仿真波形如圖14~圖16所示。

        圖14為3種調制算法時d、q軸電流波形。當轉速發(fā)生突變時,3種調制算法下的系統(tǒng)d、q軸電流都發(fā)生了短暫的畸變,之后又恢復至穩(wěn)態(tài)值。

        從圖14中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SVPWM算法、SZSVM6算法以及SZSVM6*算法下q軸電流脈動分別約為0.28、0.23和0.13 A。這表明SZSVM6*算法對q軸電流脈動的抑制能力更強。3種調制策略下d軸電流波形基本相同。

        圖15為3種調制算法下電機電磁轉矩波形。當轉速升高時,3種調制算法下電機的轉矩都上升,但很短時間內轉矩又恢復至穩(wěn)定值。

        從圖15中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SVPWM算法、SZSVM6算法以及SZSVM6*算法下電機的轉矩脈動分別約為1.8、1.3和1 N·m。這表明SZSVM6*算法下電機的轉矩脈動最小,而傳統(tǒng)SVPWM算法下電機的轉矩脈動最大。

        圖16為基于準Z源逆變器的六相PMSM系統(tǒng)在SZSVM6和SZSVM6*2種調制算法下的直流鏈電壓波形。

        從圖16中可以看出,當電機轉速發(fā)生改變時SZSVM6和SZSVM6*2種算法下的直流鏈電壓都沒有較大波動,能夠為電機提供穩(wěn)定的電壓。

        4.2 負載突變仿真

        將電機的給定轉速設置為500 r/min,電機帶4 N·m負載啟動,在4 s時負載從4 N·m增至8 N·m,7 s時負載下降至4 N·m,設置直流鏈電壓給定值為250 V??梢缘玫椒抡娌ㄐ稳鐖D17和圖18所示。

        圖17為負載突變時,3種調制算法下系統(tǒng)d、q軸電流波形??梢钥闯?,當負載發(fā)生突變時3種調制算法下q軸電流都隨負載增加(降低)而增加(降低),但在SZSVM6*調制算法下系統(tǒng)的q軸電流脈動最小,傳統(tǒng)SVPWM算法下系統(tǒng)的q軸脈動最大。

        3種調制算法下電機電磁轉矩的波形對比如圖18所示。由圖18可知,當改變負載時,3種調制算法下系統(tǒng)轉矩脈動較為平穩(wěn),無較大突變??梢钥闯?,在傳統(tǒng)SVPWM、SZSVM6和SZSVM6*調制方式下電機的轉矩脈動分別約為1.7、1.2和1.1 N·m,結果表明SZSVM6*算法下系統(tǒng)轉矩脈動最小。

        從圖14~圖18的仿真結果可以看出,基于準Z源逆變器的六相永磁同步電機系統(tǒng)在改變轉速和負載突變時都能保持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并且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抑制電機的轉矩脈動。

        5 實驗驗證

        實驗中使用的電機參數(shù)如表3所示。阻抗源網絡中兩個電感的取值均為2.5 mH,兩個電容的取值為330 μF,將逆變器的直通占空比設置為0.2,系統(tǒng)輸入的直流穩(wěn)壓電源電壓為150 V,則準Z源網絡輸出直流鏈電壓為250 V。

        本實驗搭建的基于準Z源逆變器的六相PMSM系統(tǒng)的實驗平臺如圖19所示。首先對基于準Z源逆變器的六相PMSM系統(tǒng)進行升降速實驗。負載為10 N·m,在SZSVM6調制方式下,并對PWM波進行中心化處理,設置電機給定轉速為500 r/min,當電動機實際轉速上升到500 r/min并且達到穩(wěn)定運行后,再將電動機的給定轉速降回100 r/min,得到的轉速波形如圖20所示。

        考慮安全因素在程序中設置了轉速斜坡給定,所以在圖20中無論轉速上升還是下降都是按照斜坡變化。從圖20中可以看出,電機的加速和減速過程都比較平穩(wěn),轉速幾乎沒有超調,在轉速達到給定值后波動很小。當轉速穩(wěn)定在500 r/min時,得到如圖21所示的實驗波形。

        圖21(a)和圖21(b)為六相PMSM相電流波形,六相電流幅值均相等,A、B、C三相電流的相位依次相差120°,A相與U相電流相位相差的角度為30°,電機穩(wěn)定運行時相電流波形有少許尖刺,整體較為平滑。圖21(c)為d軸電流波形,本實驗采用的是i*d=0控制,d軸電流在零附近有較小波動,d軸電流閉環(huán)效果良好。圖21(d)為直流鏈電壓波形,阻抗源網絡輸出的直流鏈電壓幅值約為250 V,波形有些許高頻尖刺。

        對系統(tǒng)在傳統(tǒng)SVPWM和SZSVM6兩種調制方式下的電機轉矩進行對比,在電機轉速穩(wěn)定在500 r/min時,得到的波形如圖22所示,在傳統(tǒng)SVPWM和SZSVM6調制方式下電機的轉矩脈動分別約為1.7和1.1 N·m,在SZSVM6調制方式下,系統(tǒng)的整體運行效率為95.07%。

        然后在SZSVM6調制方式下進行加減載實驗。當電機轉速穩(wěn)定在500 r/min時,調節(jié)磁粉制動器旋鈕將負載從4 N·m緩慢增至8 N·m,待系統(tǒng)穩(wěn)定后再將負載降至4 N·m,得到的實驗波形如圖23所示。

        圖23(a)和圖23(b)為轉矩波形,電機轉矩隨負載變化而變化,基本沒有超調,表明系統(tǒng)可以輸出穩(wěn)定的電磁轉矩。圖23(c)和圖23(d)為負載變化時電機相電流波形,相電流幅值跟負載大小成正比關系。下面對系統(tǒng)在兩種調制方式下的電機轉矩波形進行對比,當負載調節(jié)到8 N·m時,得到的波形如圖24所示,在傳統(tǒng)SVPWM和SZSVM6調制方式下電機的轉矩脈動分別約為1.6和1.2 N·m。

        從圖22和圖24可以看出,相較于傳統(tǒng)SVPWM調制方式,SZSVM6調制方式能夠減小轉矩脈動,使電機的轉矩更加穩(wěn)定。由此可見提出的調制策略能夠有效地降低電機的轉矩脈動。

        6 結 論

        本文以基于準Z源逆變器的六相PMSM系統(tǒng)作為對象,針對低轉矩脈動的改進四矢量SVPWM調制策略展開研究。

        首先,分析準Z源逆變器的工作原理、非對稱六相PMSM的數(shù)學模型以及四矢量SVPWM的工作原理;其次,提出直通平均分段的四矢量SVPWM調制方式,推導各電壓矢量作用時對q軸電流的影響;再次,從減小轉矩脈動角度出發(fā),提出一種直通非平均分段的改進四矢量SVPWM調制策略,將計算得到的直通時間插入到四矢量SVPWM調制中,電動機的轉矩脈動得到了有效抑制;最后,通過仿真及實驗進行驗證,結果表明,加入準Z源網絡的六相電機控制系統(tǒng)具備升壓能力,所提出的改進四矢量SVPWM調制策略能夠有效降低電機的轉矩脈動,且效率可達95%,提高了電機系統(tǒng)的動靜態(tài)性能。

        參 考 文 獻:

        [1] 譚凱文. 基于準Z源逆變器的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控制系統(tǒng)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21.

        [2] SHIM J, CHOI H, HA J I. Zero-sequence current suppression with dead-time compensation control in open-end winding PMSM[C]//2020 IEEE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ECCE), October 11-15, 2020, Detroit, MI, USA. 2020: 3051-3056.

        [3] 彭方正, 房緒鵬, 顧斌,等. Z源變換器[J]. 電工技術學報, 2004, 19(2): 47.

        PENG Fangzheng, FANG Xupeng, GU Bin, et al. Z-source inverte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4, 19(2): 47.

        [4] 蔡春偉, 曲延濱, 盛況. 準Z源逆變器的暫態(tài)建模與分析[J].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11, 15(10): 7.

        CAI Chunwei, QU Yanbin, SHENG Kuang. Transient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quasi-Z-source inverter[J]. 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2011, 15(10): 7.

        [5] 王固萍, 葉培樂, 王斌, 等. 高增益準Z源網絡間接矩陣變換器的結構研究[J].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21, 25(12): 127.

        WANG Guping, YE Peile, WANG Bin, et al. Research on structure of high gain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 with quasi-Z source networks[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2021, 25(12): 127.

        [6] 趙安邦, 房成群, 袁成功. 一種改進Cockcroft-Walton準Z源逆變器[J]. 電工技術, 2019, 23(8): 36.

        ZHAO Anbang, FANG Chengqun, YUAN Chenggong. An improved Cockcroft-Walton quasi Z-source Inverter[J]. Electric Engineering, 2019,23(8): 36.

        [7] 劉贇, 丁新平, 趙德林, 等. 新型倍壓-Z源逆變器[J]. 太陽能學報, 2021, 42(8): 133.

        LIU Yun, DING Xinping, ZHAO Delin, et al. New type double voltage Z-source inverter[J].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2021, 42(8): 133.

        [8] 吳昊坤, 黃科元, 呂維, 等. 用于高速永磁電機的Z源逆變器直流鏈電壓控制策略[J]. 電工技術學報, 2020, 35(16): 3489.

        WU Haokun, HUANG Keyuan, L Wei, et al. DC-link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of Z-source inverter for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moto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20, 35(16): 3489.

        [9] 顏景斌, 樸晶琳, 李冠達, 等. 改進ADRC的增強型雙向Z源逆變器直流鏈電壓控制[J]. 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 2020, 25(6): 77.

        YAN Jingbin, PIAO Jinglin, LI Guanda, et al. DC link voltage control of enhanced bidirectional Z source inverter with improved ADRC[J].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25(6): 77.

        [10] GHAHDERIJANI M M, DEHKORDI B M. Comprehensive robust and fast control of Z-source-inverter-based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system[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0, 68(12): 11783.

        [11] 陳艷, 曹展豪, 胡磊, 等. 準Z源逆變器中抑制二次諧波電流的虛擬阻抗控制策略[J].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23, 27(6): 137.

        CHEN Yan, CAO Zhanhao, HU Lei, et al. Virtual impedance control strategy for suppressing second harmonic current in quasi-Z-source inverter[J]. 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2023, 27(6): 137.

        [12] HAMMAD R, DABOUR S, RASHAD E. Z-source inverters for asymmetrical six-phase drives with reduced switching losses[C]//2019 IEEE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Renewable Energy (CPERE), October 23-25, 2019,Aswan, Egypt. 2019: 491-496.

        [13] HAMMAD R, DABOUR S, RASHAD E. Asymmetrical six-phase induction motor drives based on Z-source inverters: modulation, design, fault detection and tolerance[J]. Alexandria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61(12): 10055.

        [14] FATEMI S M J R, SOLTANI J, ABJADI N R, et al. Space-vector pulse-width modulation of a Z-source six-phase inverter with neural network classification[J]. IET Power Electronics, 2012, 5(9): 1956.

        [15] 龐仁江. 基于六相永磁同步電機SVPWM算法的ASIC設計[D].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2020.

        [16] XIAO S, GU X, WANG Z, et al. A novel variable DC-link voltage control method for PMSM driven by a quasi-Z-source inverter[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9,35(4):3878.

        (編輯:邱赫男)

        无码毛片高潮一级一免费| 少妇愉情理伦片| 欧美黑人又粗又硬xxxxx喷水| 澳门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日本一区不卡亚洲午夜| 美女视频在线观看网址大全|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av熟妇高潮30p|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y w| 福利视频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乱人伦在线观看| www.亚洲天堂.com| 午夜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 中国杭州少妇xxxx做受|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日本啪啪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精品黄av电影| 成人天堂资源www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孕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欧美一级色图| 美女人妻中文字幕av| 4455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山东熟女48嗷嗷叫| 40分钟永久免费又黄又粗|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二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小电影| 五月综合丁香婷婷久久| 国产私人尤物无码不卡|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9区| 操风骚人妻沉沦中文字幕| 台湾佬自拍偷区亚洲综合| 亚州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男女调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