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康新 通訊作者(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劑科)
隨著國家對新藥研發(fā)的鼓勵,越來越多的人聽說過藥物臨床試驗這個詞,有的甚至還參與了不同階段的試驗。對于這個概念,目前有兩種比較極端的態(tài)度。一種態(tài)度是有一些患者視其為救命稻草,覺得新藥必須一試,甚至強烈希望能參與其中,同時因為參與試驗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整個治療過程都能被醫(yī)護人員密切關注,有些試驗還有補貼,這些都激勵了很多患者參加。而另一種態(tài)度則更普遍一些,患者認為藥物臨床試驗就是藥物研發(fā)中心和醫(yī)療機構把人類當小白鼠做試驗,甚至產生害怕的抵觸心理。那么藥物臨床試驗到底是什么呢?
藥物臨床試驗的載體的確是人體,是在人體進行的藥物系統(tǒng)性研究,不僅包括患者,還包括健康志愿者,參與的人員被通稱為“受試者”或“參與者”。整個試驗過程通過對試驗藥物如何在人體內發(fā)生治療作用、作用的時間是什么時候、有什么不良反應、試驗藥物在人體內都會影響到哪些器官、最后又是怎么被人體排泄出體外等多方面進行研究,最終確定該藥物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新藥進行臨床試驗之前,已經經過了大量的實驗室研究和不同的動物體內研究。但是新藥最終是用于人類,所有的前期數(shù)據(jù)都只能是一個大方向的指引,只有通過臨床試驗獲得新藥在人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shù)據(jù),該新藥才能被國家藥品監(jiān)管部門批準上市,用于廣大患者。因此,藥物臨床試驗是老百姓能用上新藥前的必經之路。
臨床試驗通常分為4 期。Ⅰ期主要以健康人群為受試對象,目的是觀察人體對于新藥的耐受程度和藥物代謝的過程,初步探索給藥劑量,人數(shù)一般是20—80 人。Ⅱ期以相應疾病的患者為受試對象,目的是初步探索療效和考察藥物在患者體內的安全性,為后期試驗的給藥方案提供依據(jù),病例數(shù)一般是100—300 人。Ⅲ期的目的是擴大受試者樣本量之后進一步驗證療效,同時評價利益與風險。Ⅳ期也被稱為上市后監(jiān)測,考察該藥在廣泛使用下的療效,評價包括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域、不同種族,或者同時患有其他疾病等,多種情況下的不同人群所使用的治療利益與風險,調整修正給藥劑量方案,并在診療過程中收集不良反應。上市后的監(jiān)測同時還有助于發(fā)現(xiàn)該藥物的其他療效,一個上市多年的老藥在使用過程中被發(fā)現(xiàn)的新用途,也必須再次經過臨床試驗才可以獲批。
對于臨床試驗就是做小白鼠的想法,我們怎么去理解呢?
首先,藥物成為一個藥品,必須經歷臨床試驗這一步,這是一個大浪淘沙、去蕪存菁的過程,有無數(shù)藥物在研發(fā)過程中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就被淘汰了,所以最后能走到臨床試驗這一步的藥物數(shù)量很少,可以說是藥中龍鳳。
其次,臨床試驗在開展前都必須先進行大量的動物體內外研究,才能向國家藥監(jiān)局申請,獲批之后還要通過各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而只有當該試驗的受益大于風險的時候才能開展。一個藥物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安全性的前提之上,受試者的安全和權益是臨床試驗的首要因素,優(yōu)先于對科學和社會的獲益。
再次,在臨床試驗全過程中,該藥的研發(fā)公司必須建立覆蓋全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倫理委員會也會全程跟蹤,保護受試者的安全與權益。
最后,受試者在試驗開展之前,必須有一個知情同意的過程,了解作為參與者的所有權利和權益,幫助受試者權衡利弊。受試者可以拒絕參加,也可以在試驗的任何階段隨時退出,并且退出不會影響受試者的醫(yī)療待遇和權益。簡單來說,整個試驗過程必須以安全性為第一前提,同時具有倫理道德原則和科學性原則。
很多民眾對于藥物臨床試驗產生懼怕,很大的原因是大家對于老字號的認可,覺得時間是檢驗一個藥品的標準,因此很多時候會傾向于使用一些家喻戶曉或者是有著很多年使用經驗的藥品,而對于新藥,總覺得臨床經驗不足,因而產生排斥以及懼怕心理。其實,由于藥物臨床試驗必須遵守安全性的前提,所以整個試驗過程會從很小的劑量開始,在確定該劑量的安全性之后才能增加劑量,并且增加的幅度也必須要有大量的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這也是一個新藥為什么可能要經歷數(shù)十年才能上市,這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非常謹慎。整個過程中,也都有倫理委員會的跟蹤審查和持續(xù)監(jiān)管。
對于視新藥為神藥的人群,也必須先冷靜。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新藥。首先,沒有臨床價值的藥物,是不會開展臨床試驗的,能被獲批為新藥的藥物,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比市面上目前其他藥物的療效要好。雖然療效與市面上已有藥物相似,但不良反應更??;是通過改進工藝使服藥更加方便的藥物,因此新藥會被患者給予更大的期待。
2.參與受試的治療過程是免費的,并且全程會有專家團隊指導隨訪,這就被很多患者視為免費治療。這的確可以算是一個福利,不過要注意一點,試驗是有分組的,有的是在新藥組,有的是在對照組。對照組雖然也參與這項藥物臨床試驗,但是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并不是新藥,被分到對照組的受試者也不要擔心自己是作無效陪襯,對照組一般不會使用無效的安慰劑作為對照,而是使用標準療法,也就是目前市面上的最佳治療方案,因此也是享受了免費治療和全程密切指導隨訪。而在新藥組的受試者也不要慶幸,畢竟新藥還在臨床試驗階段,也許最終的治療結果較傳統(tǒng)方法并沒有特別明顯的改善,還可能存在未知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應,這些都是一些客觀可能存在的情況。
3.因為參與試驗,標本采集會增多,可能會增加受試者的痛苦,隨訪次數(shù)也會顯著增多,可能會給受試者帶來不便,受試者也必須嚴格按照醫(yī)囑配合治療,還可能會有其他問題。
當然,受試者在試驗過程中,如果主觀意愿想退出,可以隨時退出,而不需要任何理由,這是臨床試驗賦予受試者的權力。而對于想參與臨床試驗的人群必須了解一點,并不是患者主觀意愿想參加就可以參加,因為整個試驗將會耗費大量財力、物力、精力以及時間,并且還會存在試驗中止的可能,所以在開展臨床試驗之前,研究者會制定很詳細的試驗方案,根據(jù)試驗目的,試驗方案中會設計不同的篩選標準,所有受試者都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只有符合條件的人才能進入試驗。
對于臨床試驗,我們要正視它,這是新藥誕生過程中的一個非常嚴肅的環(huán)節(jié),患病受試者可能會幫助到自己,而所有的受試者都同時能幫助到他人。臨床試驗不僅僅是更新治療方案,對于信仰以及觀念的塑造也有很大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