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育榮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廈門 361000
肺結核為臨床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多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導致,患病后隨病情進展可對機體重要臟器造成一定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1]。報道顯示,目前肺結核發(fā)病率仍呈每年上升趨勢,且由于肺結核早期缺乏典型特征,癥狀受病情影響較大,臨床早期診斷具有一定難度,易延誤患者病情、影響預后[2-3]。以往臨床多通過細菌學檢查進行確診,但由于傳統(tǒng)涂片抗酸染色敏感性較低,分枝桿菌培養(yǎng)時間較長,對于早期診斷存在一定局限性[4]。目前結核抗體檢驗已逐漸應用于肺結核評估診斷中,隨檢驗方法不斷改善,其敏感度及特異度均有所提高,但不同檢驗方法間診斷準確性仍存在較大差異,而結核菌素(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試驗為一種利用結核菌感染后對結核蛋白產(chǎn)生變態(tài)反應的輔助診斷方案,但檢查結果易受外界因素干擾[5-6]。目前臨床鮮有研究對比不同結核抗體檢驗方案及PPD 試驗對肺結核的診斷準確率?;诖?,本研究試分析結核抗體檢驗聯(lián)合PPD 試驗在肺結核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 選取130 例我院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就診的疑似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 例(57.69%),年齡22~72 歲,平均(54.84±6.25)歲;平均BMI(22.84±1.05)kg/m2。
納入標準:均經(jīng)臨床初步診斷為疑似肺結核患者;可接受本研究檢查方案;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肺部惡性腫瘤;合并肝、腎等重大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合并精神異?;驒z查依從性較差者。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兩大類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結核抗體檢驗:采集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晨起空腹狀態(tài)下外周靜脈血5 ml,37℃條件下經(jīng)離心半徑8 cm、3500 r/min 離心10 min 后,分離血清于-20℃冰箱保存待測。分別進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蛋白芯片法、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其中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驗試劑盒購于程度永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采用GF-M3000 型酶標儀及PW-960 型自動酶標洗板機;蛋白芯片法檢驗試劑盒購于南京大淵生物科技公司;膠體金法檢驗試劑盒購于上海奧普生物科技公司。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儀器及試劑盒相關說明書進行。
PPD 試驗:于患者前臂掌側采用1 ml 注射器皮內(nèi)注射0.1 ml 含5 IU 的PPD 試劑,于注射后48~72 h觀察記錄硬結平均直徑,若硬結直徑≤4 mm 為陰性,5~9 mm 為弱陽性,10~19 mm 為陽性,≥20 mm 或局部發(fā)生壞死、水泡、潰爛等為強陽性。本研究將陽性及強陽性納入陽性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下列指標:
(1)統(tǒng)計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蛋白芯片法、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診斷結果。
(2)比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蛋白芯片法、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診斷效能。
(3)膠體金法、PPD 試驗單獨及二者聯(lián)合診斷結果,聯(lián)合診斷結果采用并聯(lián)原則。
(4)比較膠體金法、PPD 試驗單獨、聯(lián)合診斷效能。
(5)比較膠體金法、PPD 試驗單獨、聯(lián)合診斷對不同類型肺結核檢出率。
診斷效能相關公式:
特異度=真陰性數(shù)/真陰性數(shù)+假陽性數(shù);
靈敏度=真陽性數(shù)/真陽性數(shù)+假陰性數(shù);
準確度=檢測正確的數(shù)量(真陽性+真陰性)/總檢測樣本數(shù)量×100%;
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
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不同數(shù)據(jù)類型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兩組間比較行χ2檢驗,默認雙側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結核抗體檢驗診斷結果 經(jīng)臨床診斷結果顯示,130 例疑似肺結核患者中,陽性82 例,陰性48例。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結核抗體檢驗結果顯示,陽性54 例;經(jīng)蛋白芯片法結核抗體檢驗結果顯示,陽性60 例;經(jīng)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結果顯示,陽性71 例。見表1。
表1 不同結核抗體檢驗診斷結果(例)
2.2 不同結核抗體檢驗診斷效能比較 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蛋白芯片法比較,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對于肺結核診斷靈敏度82.93%(68/82)、準確度86.92%(113/130)較高,漏診率17.07%(14/82)較低(P<0.05)。見表2。
表2 不同結核抗體檢驗診斷效能比較 [例(%)]
2.3 膠體金法、PPD 試驗單獨、聯(lián)合診斷結果 經(jīng)PPD 試驗診斷結果顯示,130 例疑似肺結核患者中,陽性72 例;經(jīng)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聯(lián)合PPD 試驗診斷結果顯示,陽性82 例。見表3。
表3 膠體金法、PPD試驗單獨、聯(lián)合診斷結果(例)
2.4 膠體金法、PPD 試驗單獨、聯(lián)合診斷效能 與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PPD 試驗單獨診斷比較,聯(lián)合診斷靈敏度96.34%(79/82)、準確度95.38%(124/130)較高,漏診率3.66%(3/82)較低(P<0.05)。見表4。
表4 膠體金法、PPD試驗單獨、聯(lián)合診斷效能 [例(%)]
2.5 不同類型肺結核檢出率比較 經(jīng)臨床診斷結果顯示,82 例肺結核患者中,原發(fā)性肺結核21 例,血行播散性肺結核14 例,繼發(fā)性肺結核35 例,結核性胸膜炎12 例。與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PPD 試驗單獨診斷比較,聯(lián)合診斷對于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檢出率較高(P<0.05)。見表5。
表5 不同類型肺結核檢出率比較 [例(%)]
肺結核為臨床常見呼吸系統(tǒng)傳染性疾病,目前診斷肺結核主要通過痰涂片染色鏡檢,結合X 線胸片檢查,根據(jù)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結果進行確診,但分離培養(yǎng)時間較長,且X 線檢查缺乏特異性,易出現(xiàn)誤診、漏診等現(xiàn)象,延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影響預后恢復[7-8]。因此,積極探討肺結核早期評估診斷方案具有重大意義。
血清學抗體免疫檢測技術為結核病診斷方案之一,具有簡便快捷、特異性、敏感性高等優(yōu)勢,對于肺結核、肺外結核鑒別診斷具有一定價值[9]。本研究通過比較不同結核抗體檢驗方法對肺結核診斷價值,結果發(fā)現(xiàn),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對于肺結核診斷靈敏度、準確度均高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蛋白芯片法,提示臨床可通過膠體金法進行結核抗體檢驗,以提高肺結核診斷準確率。報道顯示,TBSA(結核分枝桿菌基因)為一種特異性較高的結核分枝桿菌分泌抗原,易被機體免疫系統(tǒng)識別并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10-11],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結核抗體檢驗通過酶聯(lián)免疫間接檢測樣本中TBSA 結核抗體IgG,檢測不受結核菌素試驗影響,對于無痰性結核病、菌陰結核病及肺外結核病特異性較高。結核蛋白芯片法為一種以微孔濾膜為載體,利用微陣列技術將純化的種抗原固相于同一濾膜上,加入血清標本反應后,經(jīng)顯色系統(tǒng)利用專用芯片閱讀儀、軟件分析顯色后的芯片,對多種結核抗體進行同步檢測,可有效區(qū)分活動性肺結核及穩(wěn)定性肺結核[12]。而膠體金法以結核特異性外膜成分LAM 為標記抗原,通過標記抗原檢測血清中結核分枝桿菌抗體,結核IgG 抗體可特異性與葡萄球菌A蛋白膠體金綴合物結合顯色,從而有效鑒別診斷結核分枝桿菌感染[13]。國內(nèi)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膠體金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78.32%、89.25%,對于復治型肺結核抗體陽性檢出率可達85.45%,具有較高診斷價值[14]。本研究與其結果基本一致。
PPD 試驗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診斷中,對于兒童、青少年結核病篩查具有較高應用價值,通過TB-PPD 皮膚試驗后,48~72 h 即可判斷結核菌感染情況[15]。本研究結果顯示,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聯(lián)合PPD 試驗對于肺結核診斷準確度可達95.38%,提示臨床可通過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PPD 試驗聯(lián)合應用于早期篩查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以提高診斷靈敏度,減少漏診、誤診現(xiàn)象發(fā)生,且兩種檢測方法操作均較為簡便,可相互補充,有助于疑似肺結核痰涂片結果陰性患者診斷。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PPD 試驗聯(lián)合診斷對于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檢出率較高,臨床可通過聯(lián)合診斷結果針對性制訂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對于肺結核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臨床可通過膠體金法結核抗體檢驗聯(lián)合PPD 試驗對肺結核進行早期篩查,以提高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