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全林
話說,遠古時代,一個部落的成員都生活在一起。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他們蜷縮在族長的家里商討著應該如何應對暴風雨。突然一道閃電劃破天空并且劈中了村口族長家門前的大樹,那聲音把整個村子都震顫了,大樹起火,火光照亮了天空,部落里的人頓時害怕起來,驚叫聲四起。人們驚恐地跑到門口呆看著,但轉眼間天空的雨又將這把火熄滅了。三個自然現象(下雨、閃電、大火)在短時間內一同發(fā)生,在人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如果這些現象不能及時得到解釋,勢必會導致人心惶惶。于是,村里一些稍有見識的人就會說:“雨是天空中的雨神下的,閃電是雷公雷母對我們的警告,然后他們又把這把火熄滅,是在告誡我們要及時祭祀天神,不然還會遭到懲罰……”于是,在族長的引導下,一系列的祭祀活動開始了。其實,這些有見識的人無非靠的就是自己的想象力,聯系起多種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構成“事實”去安撫眾人,在物質條件極度欠缺的古代,它們解釋了常人無法解釋的現象。
實際上,關于風、雨、雷、電、霜、雪、火這些大自然的現象在今天,哪怕小學生都能簡單地說出其科學原理。但是古代物質條件和科學知識都十分匱乏,要想從科學角度分析它們,無疑難過登天。當然,這并不妨礙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想象力來教育人們。時至今日,這種想象力演化成文學被記錄下來,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些充滿想象力的文學作品在文學、文化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踏實的足跡,更塑造了許多生動形象的神話人物。今天,我們就借著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話故事集來一起暢談“神話”。
一、單元概說
教材選取了《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镀樟_米修斯》三篇精讀課文和《女媧補天》一篇略讀課文。從文體方面講,除了《精衛(wèi)填?!肥俏难晕?,其他都是現代文;從題材方面講,四篇文章都是神話故事,都是按照記敘文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展開情節(jié)、敘述故事。當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且具體,給人印象深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世界的獨特理解,體現了古代人奇特的想象力。本文立足這四篇神話故事里的人物形象,來看它們的文學價值和意義。
二、品讀神話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一)盤古——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
傳說盤古是人類祖先的“創(chuàng)世始祖”。話說,天地初開時,是“混沌”的,當盤古醒來的時候,發(fā)現周圍的一切都是“黑乎乎”的,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覺得十分難受,于是拿起一把斧頭將眼前的黑暗劈開,“天”與“地”開始形成,逐漸對立。盤古又擔心它們會重新合攏,于是“頭頂天,腳踏地”,硬生生地將天地彼此分隔,而他自己呢?化為宇宙萬物——風、云、雷、太陽、月亮、四極、名山、江河、花草樹木……可見,真如書本所言,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世界”,不愧為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這則故事比較簡單,但當中寄寓的人物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后人學習:盤古為了這個世界傾盡所有。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試圖解釋自然萬物的由來,如很久以前的宇宙是“混沌”的,當今科學已經表明確實如此,至于后來為什么形成現在的“天地”形態(tài),科學有科學的解釋,但限于認識,古人只能把盤古這個人物創(chuàng)造出來,借他的力量開天辟地。很久以前的人們其實對自然界的一切都不知道其源,而在《盤古開天地》中,自然萬物都是盤古演化而來的,這樣一切都顯得非常有邏輯了。
(二)精衛(wèi)——無畏的逆行者
在第二篇文章《精衛(wèi)填?!分?,精衛(wèi)是當之無愧的逆行者。文章特別介紹到,她本身是上古時期部落首領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天她在東海游泳不幸溺水身亡,人們都無限惋惜和難過,然而她的肉體雖然死去,靈魂卻沒有死,并幻化為精衛(wèi)鳥,經??阢曃魃缴系臉渲褪瘔K,填塞東海??此谱圆涣苛Φ男袨?,其實蘊含著古代人民勤奮努力、為了理想奮斗不止的精神??梢韵胂螅敽C婀纹鹂耧L巨浪,澎湃洶涌,精衛(wèi)依然在填海;當暴雨傾盆,四周一片漆黑,精衛(wèi)依然在填海;當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精衛(wèi)仍然在填海。可能有人不禁要問,精衛(wèi)填海的目的是什么?無非就是希望啊,以后不會再有人因為溺水而亡,正如東方網評論(2019年7月)所說:“精衛(wèi)鳥可歌可泣,善良的愿望、鍥而不舍的精神、宏偉的志向都為人們所敬仰。精衛(wèi)鳥具有敢于向大??範幍谋瘔丫??!彼袨槔硐攵鴬^斗的高尚情操,因此,《精衛(wèi)填?!吩诔錆M十足想象力的同時,也能看出作者想借此鳥表達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
(三)女媧——人類的拯救者
女媧與盤古一樣都是創(chuàng)造者,不同的是,盤古是大自然的創(chuàng)造者,甚至是一切物種(除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而女媧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在傳說中,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的模樣創(chuàng)造了人,又為人類社會能夠繁衍下去立下婚姻制度,最終創(chuàng)造了無比繁榮的人類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人們每天歡聲笑語,大地一片祥和、幸福。因此,她也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信這一點大家在課外書中都看見過。那么問題來了,說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人文先始”這一點可以理解,為什么稱她是“福佑社稷之正神”?肯定是她做了什么大事。課文收錄的《女媧補天》就是 “福佑社稷”的偉大事跡之一。先看題目中的關鍵詞“補天”,天也需要補嗎?其實,只要有點科學知識,就知道這取材于流星墜落地球而引發(fā)的天空異象,同時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地質災害——洪水泛濫、野獸出沒,人們驚慌失措,世界陷入混亂和無序當中,這個時候,女媧勇敢地站了出來,她收集了赤、青、黃、白、黑五種顏色的石頭并把它們煉成了“黏稠的石漿”,用這些石漿將天補好了。這樣一來,也就解釋了天空為什么會出現五彩繽紛的云霞。后來,她擔心天再次崩塌,殺死了一只大烏龜,用它的四條腿支撐著頭頂的藍天,這樣就為萬物提供了安全;另外,她還殺死了“作惡”的黑龍,還人類和平的環(huán)境;最后,她還堵住了噴涌洪水的地縫。正是在她的庇護下,華夏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文章體現了人類豐富的想象力,讓女媧的形象、品格更加可貴。
(四)普羅米修斯——無私的奉獻者
前面三個人物形象都出現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神話故事中,而普羅米修斯則是外國神話故事人物。他探討的是與人類物質生活有重要關聯的“火”的由來。關于這個故事,在我們古代神話“燧人鉆木取火”中也有相關描述。但是古希臘神話是這樣想象的:人類誕生之后,并沒有火,只能吃生的食物,只能在黑暗中艱難地度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黑夜。有一個叫普羅米修斯的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偷偷摸索到太陽車經過的剎那,拿到了火種,并將其帶到人間,從此人世間終于有了歡樂,人類也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苦難生活,但是普羅米修斯的做法引起了眾神領袖宙斯的憤怒。宙斯要求他承認錯誤,歸還火種,但是他堅定地認為這是“為人類造福,沒有任何錯誤”,隨即受到了懲罰:宙斯要求火神把他綁在高高的懸崖上,承受風吹雨淋,還派神鷹啄食他的肝臟,但他依然沒有屈服。從這個神話來看,人們用充滿想象力的語言解釋了“火”的由來,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無私奉獻的人物形象,讓人無限感動。
寫作是需要想象力的,當然它來源于現實生活,人們在此基礎上實現創(chuàng)作。不知道各位同學有沒有聽過下面的神話故事:八仙過海、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大禹治水……這些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構成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他們的存在全靠祖先豐富的想象力,即使時光流逝千年,依然成為后世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重要素材??梢?,想象力是多么重要,有想象力的人,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必然多了一些創(chuàng)意,更能吸引廣大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