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相豪
1949 年的一天,家住北京郊區(qū)門頭溝的李俊琛進城走親戚,正巧遇上解放軍開進北京城。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她,夾在沸騰的人群里,跟著大人們歡呼雀躍??吹疥犖槔镞€有神氣的女兵,她好奇地跟著跑。從那一刻起,她萌生了當兵的念頭。
她打聽到西北野戰(zhàn)軍戰(zhàn)斗劇社正在招收女兵,就連蹦帶跳趕去報考。就這樣,13歲的她,加入了西北野戰(zhàn)軍戰(zhàn)斗劇社,成為一名文藝女兵。
李俊琛開始學習舞蹈,先天條件并不好的她,以笨鳥先飛作為一生的座右銘。每天早上5 點起床練功,別人練一百次踢腿,她卻要練1000 次至2000 次踢腿。其他人不敢練的“虎跳”,她噌的一下就翻過去了。老師驚訝地說:“這孩子如此刻苦,一定能成功?!苯K于有一天,她練出了別的女孩練不出的矮子步、鴨子步,才有幸在蘇聯(lián)《集體農(nóng)莊》中扮演一個男孩。
1951 年,李俊琛所在的部隊,接到進軍西藏的命令。能夠成為首批進藏女兵,她感到十分榮耀。她所在的18 軍,輾轉(zhuǎn)來到四川,負責搶修川藏公路的任務(wù)。由于地質(zhì)原因,從四川到西藏那段路,泥石流、塌方隨處可見,夏天,有時剛修好的一段路,洪水一來全沖塌了。冬天,氣溫零下40 多度,帳篷不夠用,很多人擠在一頂帳篷里相互取暖,即使這樣,還是被凍得整夜睡不著覺。身為文藝兵的李俊琛,為了體驗生活,白天跟著部隊修路,背石頭、扛沙包、砸碎石。收工時她給戰(zhàn)友們演出,回到營房還要把筑路部隊的好人好事編成快板、小品和舞蹈。有一次,她來到海拔5300 米的雀兒山上,一上山就渾身無力,沒顧上休息的她,馬上給官兵們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唱著跳著她突然感到心跳加快,要不是有戰(zhàn)士給她喝了一口水,她就昏倒了。
李俊琛15 歲從四川出發(fā),19 歲才走進盼望已久的拉薩。這段漫長而艱難的進藏經(jīng)歷,不僅讓她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也讓她對舞蹈藝術(shù)有了更深的理解。進藏后她被編入西藏軍區(qū)歌舞團,并成為舞蹈隊的骨干隊員。1959 年,西藏開始民主改革。李俊琛和歌舞團的戰(zhàn)友們下基層,來到藏族群眾中體驗生活?;貋砗?,歌舞團舉辦了一場匯報表演,為此,李俊琛決定,以一位藏族阿媽與她的女兒的故事為原型,創(chuàng)作一部《格桑旺姆》的舞劇。她沒日沒夜地進行反復修改,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她的第一部舞劇《格桑旺姆》,一經(jīng)演出,大獲成功。這部劇不僅為李俊琛獲得“五好戰(zhàn)士”“先進工作者”的殊榮,也讓時任西藏軍區(qū)文化部的朱部長記住了她。
1964 年,為參加第三次文藝匯演,朱部長要求李俊琛排練一支表現(xiàn)軍民魚水情的舞蹈。接到任務(wù)后,李俊琛進藏10 年的記憶,一下子浮現(xiàn)在眼前,她把深情融進舞劇中,于1964 年創(chuàng)作出講述一群藏族小姑娘,幫助解放軍戰(zhàn)士洗衣服的《洗衣歌》。此舞蹈在第三屆全軍文藝匯演上表演,演出后掌聲雷動,還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返場,又演出一次。誰知,第二天有上百人排著隊,要跟李俊琛學習《洗衣歌》。
這部舞蹈劇榮獲了第三屆全軍文藝匯演編導、作曲、舞臺美術(shù)、演員表演四項大獎。后來,周恩來總理在接見他們時,對李俊琛高度贊揚:“藝術(shù)作品一定要來源于生活,你要是沒有在西藏生活這么多年的經(jīng)歷,怎么能創(chuàng)作出《洗衣歌》呢?”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