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鄂昱州
摘? ?要:基于國內四大農業(yè)經濟核心期刊在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中2013—2022年的數據,運用文獻計量、可視化展示和比較歸納法,從被引頻次角度入手,著重比較分析高被引和零被引的文章,以期探究影響農業(yè)經濟學術質量的因素。從四大核心期刊的整體情況看,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逐年增長,論文學術質量水平越來越高;農業(yè)經濟學的學術研究是需要一定時間檢驗成果,因此存在越靠近的年份零被引論文比例越高的現象。在此基礎上,編輯部應對論文質量的把控更加嚴格,挖掘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從而提高期刊的整體學術質量,使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得到良性循環(huán)。在選題方面,學者應研究切實存在的問題,關注“三農”問題中最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yè)經濟學;核心期刊;被引頻次;零被引;引文分析
中圖分類號:F30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4-0141-06
引言
自進入21世紀以來,從我國連續(xù)20年出臺的有關“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十九大提出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全面鞏固脫貧攻堅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能看出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目前我國對“三農”工作規(guī)劃出兩大奮斗目標,分別是2035年“鄉(xiāng)村振興實現決定性進展,農業(yè)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和2050年“鄉(xiāng)村實現全面振興”。而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目標的重要步驟是發(fā)展農業(yè)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等是農業(yè)經濟研究的具體方面,是聚焦“三農”問題的基礎,是實現農業(yè)農村現代化的根本手段,是農業(yè)研究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也是學術界始終研究的主題?!叭r”工作的發(fā)展繞不開專家和學者的研究工作,而學術期刊是學術研究的載體,是展現科研成果最重要的工具。縱觀一定時期內特定領域的學術研究,可以全面掌握該學科的研究脈絡和發(fā)展動態(tài)演繹,從而發(fā)掘前沿和熱點問題,進一步推動問題研究的進程。具體來說,任何學科,無論其研究的成果轉化是什么,論文都是最基礎的成果,也最能直觀地表現其研究成果的質量。其論文學術質量高低、對其他相關研究影響的程度等可以使用定量指標表現出來。
目前,衡量期刊質量普遍采取綜合指標,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式綜合評價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例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①的評價體系采用定量評價和專家定性評審相結合的方式。目前,中文學術期刊“含金量高”的評價體系包括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等,每份期刊目錄的遴選指標不同,但都遵循綜合性的原則,以期能更全面、更科學地對期刊得出合理的評價結果??v觀各種期刊的評價指標數據,期刊又是由論文組成,論文質量的高低決定著期刊的“生死”,換句話說,論文的被引頻次是期刊評價的基礎。在期刊編輯的角度,傾向于選擇預測獲得被引頻次可觀的研究論文,實際上不是每一篇論文都能完成被引頻次的“使命”,即使在排名靠前的期刊也存在零被引頻次論文。高被引論文的成功是顯而易見的,但零被引論文更值得思考,要分析零被引論文的特征,并與高被引論文的指標作對比分析,以減少零被引論文的情況,從而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
一、文獻綜述
在學術研究領域有很多對學術影響力的評價,其中論文的學術質量是衡量學術影響力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目前學術界對論文學術質量的評價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被引指標是最常見的評價方式,用定量的形式對論文進行評價,具體包括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引用刊數、他引率、Web即年下載率等。目前對衡量論文學術質量的研究有多種維度。有一部分學者通過綜合指標對學術成果進行評價,例如,彭超群(2002)以期刊年限、出版文獻量、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等指標建立動態(tài)評估模型來評價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郭麗芳(2005)運用文獻計量學對論文學術評價指標進行分析,構建出一套論文學術質量評價體系;韓維棟等(2010)對國內科技期刊中高被引論文進行數據分析,發(fā)現高被引文獻對其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影響較大。還有學者通過單一評價指標進行研究,比如對影響因子的研究,金碧輝等(2000)運用同行評議方法,發(fā)現影響因子與學術質量呈現正相關;劉雪立(2014)對國際上評選出的10種權威期刊進行分析,發(fā)現研究型和綜述型論文對其影響因子的貢獻度較高;劉雪立等(2014)對眼科學期刊在不同時期的影響因子進行數據分析,發(fā)現不同學科論文被引頻次的高峰年限不一樣。例如對H指數的研究,葉鷹(2007)利用WoS、JCR、ESI、CSTPC、CSSCI五大國際國內權威數據庫進行研究,認為穩(wěn)健、難以造假的H指數會成為今后的核心評價參數;劉銀華(2007)利用SCI中的科技期刊中H指數和影響因子的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H指數比影響因子更客觀,是未來評價學術影響力的趨勢;萬錦堃等(2006)以《中華醫(yī)學雜志》為例,運用H指數對該期刊進行學術影響力評價,認為綜合運用H指數和傳統(tǒng)文獻指標可得出更客觀的評價。例如對被引頻次數的研究,王海濤等(2016)通過對JCR排名中前20種經濟期刊的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論文作者數量、參考文獻數量、基金資助數量等對被引頻次具有正相關影響;姜磊等(2015)通過分析JCR中天文學、物理化學、經濟學等排名靠前的期刊,發(fā)現參考文獻的學術質量與被引頻次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丁佐奇等(2010)通過分析醫(yī)藥類學術期刊的數據,發(fā)現單篇文章的被引頻次與下載頻次沒有明顯的相關性。除了對具體定量指標進行研究,還有學者探究學術質量的影響因素,比如參考文獻數量對學術成果的影響。毛大勝(2003)研究自然科學類論文的引用文獻量呈現上升趨勢,發(fā)現參考文獻的數量可反映出論文質量水平;葛趙青等(2015)通過對科技核心期刊的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論文的引用的參考文獻在原有的數量上再增加26%,論文的平均被引頻次數再有所增加。也有學者對高被引的論文進行研究,發(fā)現高被引論文的參考文獻數量對其被引頻次沒有影響作用(張壘,2016)。例如主辦單位對學術質量的影響,諸靜英等(2015)以眼鼻喉科學術期刊為研究對象,發(fā)現主辦單位的學術專業(yè)性對期刊質量有積極作用。
另外,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定量指標不能完全評價論文的學術質量。例如,丁?;ⅲ?000)通過對影響因子的研究,認為雖然影響因子被認為是客觀、準確的評價標準,但是因為影響因子是綜合期刊所有文獻的平均指標,而且由于不同學科研究內容不同,使用統(tǒng)一的標準是不準確的;趙波等(2007)對現有的幾種期刊評價指標進行綜合研究,發(fā)現每一種定量的評價辦法都有不足,即使是最新被認可的H指數,盡管H指數能比較單一地展現出期刊被引頻次較高的文獻數量,但不能反映出文獻的被引頻次;丁佐奇等(2009)通過分析也發(fā)現,在同一學科中影響因子的評價是有效的,并且認為期刊學術因子不能作為衡量的唯一工具。
從目前的研究文獻中,筆者發(fā)現農業(yè)經濟領域的學術研究較少有以一個指標為參考進行比較分析的。本文期望通過對農業(yè)經濟學術文獻的研究,探究農業(yè)經濟的成果對農業(yè)經濟研究的影響,其學術質量是怎樣的。被引頻次是衡量學術論文最直觀的評價結果,研究成果對其他研究有價值才會被學者引用到自己的研究中?;诖耍疚囊员灰l次作為比較指標,以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中2010—2020年農業(yè)經濟學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計量法、可視化展示對農業(yè)經濟類4種核心學術期刊中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分析和研究。
二、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及研究數據的基本情況
本文研究對象為我國農業(yè)經濟四大核心期刊,分別是《中國農村觀察》《中國農村經濟》《農業(yè)經濟問題》和《農業(yè)技術經濟》。選擇這4本期刊的原因是,在2022年《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人文社會科學)》中,“2021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排名情況分別是《中國農村經濟》(第20位)、《農業(yè)技術經濟》(第46位)、《農業(yè)經濟問題》(第50位)、《中國農村觀察》(第76位)。另外,在2022年《中國學術影響因子年報》中,F3農業(yè)經濟類排名依次為《中國農村經濟》《農業(yè)經濟問題》《中國農村觀察》《農業(yè)技術經濟》,且均為Q1區(qū)(本學科CI指數排名前25%)。根據2022年數據,①《中國農村經濟》《農業(yè)經濟問題》《中國農村觀察》《農業(yè)技術經濟》影響力指數CI值較高,分別為1 414.214、891.508、692.894、670.227(2021)。由此可看出,農業(yè)經濟四大核心期刊的錄用標準較嚴格,對論文質量要求高。以《農業(yè)經濟問題》《農業(yè)技術經濟》為例,初審退稿率近十年均在90%以上,農業(yè)經濟四大核心期刊可以較好代表農業(yè)經濟領域的學術質量(研究數據來自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研究時間范圍為2013—2022年)。通過期刊基礎信息可知,四大核心期刊創(chuàng)刊時間均為為1980—1985年之間,創(chuàng)刊時間較長,但主辦單位情況不同。《中國農村經濟》和《中國農村觀察》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主辦;《農業(yè)經濟問題》和《農業(yè)技術經濟》均為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前者為中國農業(yè)經濟學會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經濟與發(fā)展研究所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后者為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學會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經濟與發(fā)展研究所聯(lián)合創(chuàng)辦。
2013—2022年,《中國農村觀察》《中國農村經濟》《農業(yè)經濟問題》和《農業(yè)技術經濟》收集的文獻分別是648篇、1 234篇、1 934篇、1 634篇。其中,由于聲明、征文啟示、投稿須知、新聞稿等內容無作者信息,為非學術論文,與本文研究內容無關,因此刪除該類文獻。本文得到樣本數據為《中國農村觀察》540篇、《中國農村經濟》970篇、《農業(yè)經濟問題》1 747篇、《農業(yè)技術經濟》1 525篇,共4 782篇文獻。需要說明的是,《中國農村觀察》與《中國農村經濟》《農業(yè)經濟問題》《農業(yè)技術經濟》發(fā)文量相差較大,原因是前者為雙月刊,后面三個刊物均為月刊。四大核心期刊在研究期間的出版文獻量數量較大,每年發(fā)文量較為穩(wěn)定,期刊發(fā)展已相對成熟。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2023年9月21日在CNKI數據庫中檢索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樣本期刊的文獻信息,利用EXCEL工具收錄期刊名稱、論文題目、作者、被引次數、發(fā)文機構、資助基金、摘要、關鍵詞等信息,主要使用文獻計量法、文獻內容分析法、可視化分析法,針對樣本核心期刊,以被引頻次數為衡量指標,對學術期刊被引頻次分布情況、被引頻次與出版文獻量年代變化趨勢、論文研究主題變化趨勢、作者數量情況等進行比較分析,以探究提高農業(yè)經濟類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規(guī)律。具體來說,將文獻劃分為兩組,第一組被引頻次大于0(4 708篇),第二組被引頻次等于0(73篇)。
三、數據分析
(一)四大核心期刊論文刊發(fā)情況
目前期刊影響因子是最直接呈現期刊質量水平的指標。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和復合他引影響因子均呈現逐漸增長的態(tài)勢,期刊學術影響力逐漸增強,對于論文來說,這意味著論文錄用競爭力也增大。具體來看,在復合影響因子的指數方面,《農業(yè)經濟問題》從2013年的2.640增長到2022年的8.399,增長了5.759;《農業(yè)技術經濟》從2013年的2.133增長到2022年的6.434,增長量4.301;《中國農村經濟》從2013年的3.665增長到2022年的14.046,增長了10.381;《中國農村觀察》從2013年的2.945增長到2022年的8.833,增長了5.888。其中,2013—2017年四大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差距較小,2015年極差最?。?.832),極差最大在2017年(1.773),從2018年起,極差逐漸拉大,2020年極差超過5,2022年極差已到達7.612。2018年《農業(yè)技術經濟》的復合影響因子明顯小于其他三刊;2019年起《中國農村經濟》的復合影響因子快速增長,遠遠高于其他三刊。
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的載文量總體呈現減少的趨勢。在《中國農村經濟》《農業(yè)經濟問題》《農業(yè)技術經濟》均為月刊、《中國農村觀察》為雙月刊的情況下,《農業(yè)經濟問題》在2013—2017年的載文量從198篇減少到159篇,之后2018年增加到199篇,2022年再次減少到165篇?!吨袊r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均呈現波動地減少趨勢,平均每期的發(fā)文量在10篇以下;《農業(yè)技術經濟》總體呈現平緩減少的趨勢。
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的基金論文占比總體呈現上升的態(tài)勢,年均基金論文比重均在78%以上?!吨袊r村觀察》在2016年基金論文比最低(63.46%),2021年占比最高(92%);《中國農村經濟》在2016年占比最低(69.37%),2021年占比最高(91.21%);《農業(yè)經濟問題》在2013年占比最低(67.68%),2019年占比最高(78.07%);《農業(yè)技術經濟》2013年占比最低(73.48%),2021年占比最高(78.59%)。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見表1),四大核心期刊的基金論文占比與復合影響因子均呈現正相關,其中《農業(yè)經濟問題》的相關性系數R值最大(0.652),表明基金論文占比越高,復合影響因子越高的程度較大,同時說明基金資助論文的質量較高,其更容易被期刊錄用。實際上,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的論文的基金占比篇數逐年增加,其復合影響因子也逐步上升。
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的刊發(fā)論文及被引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吨袊r村經濟》在篇均下載次數(3 080.567)、篇均被引次數(66.240)、平均復合影響因子(6.495)和平均復合他引影響因子(6.256)方面都高于其他三個期刊,雖然其載文量不是最多的,但是篇均下載量卻遠高于其他期刊,比最少的《農業(yè)技術經濟》(1 438.136)高出一倍;總被引次數不是最高的,但其篇均被引次數也比最后一位《農業(yè)技術經濟》(34.024)高出約一倍;平均復合他引影響因子中,其比最后一位的《農業(yè)技術經濟》高出2.768。復合他引影響因子計算的是除了自引以外的論文引用情況。由表2可知,平均復合影響因子與平均復合他引影響因子相差均不超過0.3。另外,在零被引論文情況中,《農業(yè)經濟問題》中零被引論文數最多(40篇),占比2.3%;《中國農村經濟》中零被引論文數最低,占比4%。
(二)四大核心期刊論文被引頻次分布情況
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論文總被引頻次為219 873次,其中,《農業(yè)經濟問題》為78 261次,《中國農村經濟》為64 253次,《農業(yè)技術經濟》為51 886次,《中國農村觀察》為25 473次。按照被引頻次每100次劃分區(qū)間后,得到各被引頻次區(qū)間論文數量,如表3所示。除了零被引論文區(qū)間以外,其他被引頻次區(qū)間的論文數量隨著被引頻次的增加,論文數量逐漸減少。具體而言,在[1,100)被引頻次區(qū)間的論文數量(4 204篇)占比最大(87.80%);其次是被引頻次[100,200)區(qū)間,論文數量為389篇,占比8.12%。被引頻次大于500的論文有5篇(見表4),均來自《中國農村經濟》,刊發(fā)時間為2018—2020年。具體而言,《準確把握中國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黃祖輝)是被引頻次最高的論文,達到951次;其他論文被引頻次分別是《鄉(xiāng)村價值定位與鄉(xiāng)村振興》636次、《數字金融使用與農戶創(chuàng)業(yè)行為》577次、《2020年后中國多維相對貧困標準:國際經驗與政策取向》519次、《中國扶貧戰(zhàn)略與2020年后相對貧困線劃定——基于理論、政策和數據的分析》504次??梢钥闯?,5篇論文的研究主題緊緊貼合2018—2020年“三農”問題的熱點問題,包括鄉(xiāng)村振興、數字金融、脫貧攻堅。
(三)四大核心期刊零被引論文情況
按照論文類型分類零被引論文后可知,2013—2022年零被引論文可分為三類,分別是會議綜述類論文2篇(占比2.74%)、研究性論文24篇(占比32.88%),以及書評類論文47篇(64.38%)。
1.零被引論文基礎情況。(1)按照刊發(fā)年份分類后可知,零被引論文大體上年份越早論文數量越少。2022年的零被引論文數量最多,占比45.21%;2021年的占比20.55%;2019年的占比10.96%。而2020年和2017年是零被引論文最少的年份,分別只有3篇和2篇。(2)按照零被引論文的下載次數方面看,零被引論文的下載總量為42 948次。其中,2022年零被引論文下載量占比最大(59.96%),其次是2021年(14.11%),第三是2016年(11.06%),而2017年的下載量最小(1.75%)。從篇均下載量的角度看,2016年的零被引論文篇均下載量最高,達到989.8次,其次篇均下載量高的年份是2022年(780.364次),第三位是2014年(461.667)。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年份與下載量的相關系數R值位0.596,說明存在正相關。2013—2022年零被引論文中,下載次數最高的論文是刊發(fā)于2022年的《數字經濟參與增進了農民社會階層認同嗎——基于寧、渝、川三省份調查數據的實證》,作者為彭艷玲、周紅利、蘇嵐嵐,下載量為4 865次。另外,下載量超過1 000次的零被引論文有8篇,除了1篇的刊發(fā)時間為2016年,其余7篇均為2022年。通過相關性分析零被引論文的年份與下載量之間的關系,得到相關系數為0.140 4,可知存在正相關。
2.零被引論文的作者、機構信息以及基金資助情況統(tǒng)計。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的零被引論文中,由于論文存在作者合作形式,因此作者人數、機構數量大于論文數量。具體而言,作者單位分布在18個省份和1個國外地區(qū),其中,來自北京市和江蘇省的占比為前兩位。另外,在機構類型中,高校占比最大,達到72所,其次是科研機構和其他類型機構。在73篇零被引論文中,論文作者數量包括1位、2位、3位和4位作者的,各作者數量區(qū)間的論文數量依次是39篇、27篇、5篇、2篇,值得一提的是,各區(qū)間篇均下載量依次是424.435、602.481、1577.2、1121,可以看出,作者數量越多,篇均下載量越大。另外,作者整體在學術研究中的知名度較低。2013—2022年零被引論文中,獲得基金資助的論文有35篇,共來自58個不同級別基金,分別是24個國家級、30個省部級、4個高校級??梢钥闯霁@得基金的論文占比也較低。
3.零被引論文與被引大于零論文在研究主題上的比較分析。關鍵詞是論文研究主題代表性的內容,是精準表達論文研究內容的詞語,因此本文選取“關鍵詞”作為反映論文研究主題和內容的指標。(1)2013—2022年,在四大核心期刊的零被引論文中,共有119個關鍵詞,通過詞頻分析可知(見圖1),零被引論文的研究內容鮮明度不高,研究范圍較為分散,其中,“鄉(xiāng)村治理”“運行模式”比其他關鍵詞頻率較高,但頻率差別不大。并且,從研究方向可以看出,研究內容熱度較低,與時事貼合度不高。(2)2013—2023年,在四大核心期刊被引大于零的論文中,共包含19 128個關鍵詞,通過詞頻可視化分析可知(見圖2),“影響分析”“農戶”“農民工”“鄉(xiāng)村振興”“糧食安全”“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技術效率”“土地流轉”等內容均為高頻關鍵詞。其中,“影響因素”是論文研究最多的,是問題較為直接的研究方向;“三農”問題的研究中最實際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所以關注“農戶”“農民工”最實際的需求是研究內容“接地氣”的反映;“鄉(xiāng)村振興”“糧食安全”都是黨的十大以來全社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梢钥闯觯灰笥诹愕恼撐乃芯康膬热荻季o緊圍繞國家最迫切關注的“三農”問題和切實的解決方向,選題的方向是論文被引頻次的重要因素。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不同被引頻次條件下農業(yè)經濟類學術期刊的分析,得到以下幾點研究結論:首先,四大核心期刊的發(fā)文量逐年收縮。(1)從四大核心期刊的整體情況看,2013—2022年四大核心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逐年增長,論文學術質量水平越來越高,從而期刊對論文的質量要求也進一步提高;而且,四大核心期刊的載文量呈現減少的趨勢,每期的刊發(fā)量約10篇,也就意味著期刊對論文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期刊對論文的刊發(fā)精益求精。具體而言,近十年中,《中國農村經濟》的復合影響因子提升跨度最大,《農業(yè)技術經濟》的復合影響因子增長最慢。從基金資助論文的情況可以看出,基金資助的論文在學術質量上可以得到保證,基金資助論文的數量與復合影響因子呈現正相關,而且實際上四大核心期刊越來越重視基金資助論文,比重逐漸增加。從具體期刊比較,《中國農村經濟》論文在被引方面明顯高于其他三個期刊,一部分原因是在其載文量較低的同時保證了刊載的論文質量,并且在選題上緊跟時下熱點研究的問題,四大核心期刊在2013—2022年被引頻次最高的前五位論文均屬于《中國農村經濟》,其中最高的一篇被引頻次達到951,比第二位論文的被引頻次高出300次。(2)以四大農經核心期刊為例,農業(yè)經濟學的學術研究需要一定時間檢驗成果,因此存在越靠近的年份零被引論文比例越高的現象。從零被引論文中看,書評類論文零被引率最高,說明書評類論文的學術質量水平較低,學術影響力最弱;從刊發(fā)年代看,大體上刊發(fā)年代越早論文的零被引數量越少。零被引論文雖然沒有被引頻次,但下載量水平并不低。與之相反的是2022年的零被引論文下載量占比最大,且下載量最高的論文也刊發(fā)在2022年。從作者及機構信息看,零被引論文的作者、作者機構的整體學術知名度較低,機構的學術實力遠不如被引大于零的論文作者機構,科研力量較為薄弱,加之零被引論文的基金資助比例較低,說明作者活動的科研支持力量較弱,科研環(huán)境不理想。從研究主題看,零被引論文研究的內容與被引率大于零的論文相比,其研究主題大多不是目前“三農”問題中最關注、最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與實際需求、時事貼合度較低。
通過分析研究,本文給出以下建議。從期刊編輯部來說,應該對論文質量的把控更加嚴格,多挖掘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將論文整體的學術質量提高,使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得到良性循環(huán)。在選題方面,學者應研究切實存在的問題,關注“三農”問題中最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只注意使用“高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學術論文的核心是研究內容,內容是吸引外界的重點。另外,學術論文是科研成果的表現,不同的學者會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所以,可在組建團隊時考慮一個領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學者,多維度思維方式可促使研究呈現出更加全面的結果。同時,本文在收集數據中尚有不足之處。本文所研究的數據是在固定時期統(tǒng)一收集的,數據為靜態(tài)的。而在研究被引頻次的過程中,不同維度的動態(tài)數據更具有研究價值。但本文沒有在不同年份收集相同維度的數據,未得到年份的動態(tài)結果,也就無法得知衡量論文指標的動態(tài)增長速度。
參考文獻:
[1]? ?金碧輝,汪壽陽,任勝利,等.論期刊影響因子與論文學術質量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4):202-205.
[2]? ?何學鋒,彭超群.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動態(tài)評估模型[J].編輯學報,2002(4):238-240.
[3]? ?郭麗芳.評價論文學術質量的文獻計量學指標探討[J].現代情報,2005(3):11-12.
[4]? ?毛大勝,周菁菁.參考文獻數量與論文質量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1):34-36.
[5]? ?王海濤,譚宗穎,陳挺.論文被引頻次影響因素研究:兼論被引頻次評估科研質量的合理性[J].科學學研究,2016(2):171-177.
[6]? ?姜磊,林德明.參考文獻對論文被引頻次的影響研究[J].科研管理,2015(1):121-126.
[7]? ?丁佐奇,鄭曉南.期刊影響因子、論文被引證次數與學術質量評價的矛盾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2):286-288.
[8]? ?劉雪立.10種國際權威科技期刊影響因子構成特征及其啟示[J].編輯學報,2014(3):296-300.
[9]? ?劉雪立,蓋雙雙,張詩樂,等.不同引證時間窗口影響因子的比較研究:以SCI數據庫眼科學期刊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12):1509-1512.
[10]? ?葉鷹.h指數和類h指數的機理分析與實證研究導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5):2-5.
[11]? ?劉銀華.h指數評價期刊的有效性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6):809-811,815.
[12]? ?萬錦堃,花平寰,宋媛媛,等.h指數及其用于學術期刊評價[J].評價與管理,2006(3):1-7.
[13]? ?丁?;?影響因子:文獻質量的尺度及其應用[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1):5-7.
[14]? ?趙波,周傳敬.評價學術期刊的新文獻計量指標:h指數及其發(fā)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5):775-777.
[15]? ?諸靜英,程杰,楊美琴,等.醫(yī)學期刊影響力與主辦單位學科優(yōu)勢分析:以眼耳鼻喉科期刊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7):774-779.
[16]? ?葛趙青,苗凌,趙大良,等.科技期刊參考文獻數量與部分引證指標的定量關系初探[J].編輯學報,2015(5):423-425.
[17]? ?張壘.論文高被引的參考文獻特征及其對影響因子貢獻研究[J].情報科學,2016(8):94-98.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