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梅(北京市昌平區(qū)醫(yī)院,北京 102200)
作為首都醫(yī)科大學的教學醫(yī)院,我院承擔著多種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情況不同、學歷層次不同,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也因人而異,因此,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才是最好的,同時也是為基層社區(qū)培養(yǎng)出一批批合格的醫(yī)務工作者的重要教學手段和途徑。對于定向培養(yǎng)的鄉(xiāng)村醫(yī)學生來說,他們的自身條件及學習能力存在著很大差異,但鄉(xiāng)村醫(yī)生作為基層的醫(yī)療工作者需要有很強的業(yè)務能力,無論是在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方面都需要有過硬、扎實的基本功,同時基層社區(qū)醫(yī)學生需要更全面地掌握各項臨床診療及操作技能。由于在傳統(tǒng)教學中缺乏必要的護理技能和臨床經驗,在常見危急重癥的處理過程中不能有效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導致臨床醫(yī)學生無法將理論轉變?yōu)閷嵺`,常不知如何處理,無法順利開展治療和操作,無法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1]。為確保醫(yī)療服務順利實施,從整體上提高醫(yī)療水平,組織臨床專業(yè)醫(yī)學生開展護理技能培訓教學很有必要。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培訓中,效果會受到一定影響,導致臨床專業(yè)醫(yī)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核心在于臨床前期課程或臨床課程中,以患者疾病問題為中心,通過學生分組討論進行教學[2]。大量研究表明PBL教學法可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次數增加,鍛煉學生分析復雜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3]。而TBL(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學法則是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協作、互相討論,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建立學生新的主觀能動性[4]。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是基于案例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學生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研究,從中導出一般的分析原理,并結合該原理尋求分析、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5]。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對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本研究分析PBL、TBL、CBL相結合的復合型教學方法對我院2020級、2021級三年制臨床專業(yè)醫(yī)學生護理技能培訓的應用效果及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首都醫(yī)科大學燕京醫(yī)學院臨床專業(yè)鄉(xiāng)村醫(yī)生三年制學生81人完成此次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形式將學生進行分組,將2017級、2019級共46人歸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數據來自檔案資料,將2020級、2021級共35人作為觀察組。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教學法 對照組教學改進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施傳統(tǒng)模式教學,即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按照教材的系統(tǒng)順序進行實習知識的講授,由教師負責講解,依靠學生課上理論學習為主要依據,帶領學生完成理論及見習課程,根據學生上課中出現的問題、實際技術操作的情況以及學生提出的問題等,及時糾正并進行解答,同時給予示范教學,讓學生學會并掌握相關內容。
1.2.2 觀察組應用PBL、TBL、CBL相結合的復合型教學方法 觀察組在教學改進后采用PBL+TBL+CBL的教學方法,具體內容如下:①在教學技能培訓開始前,將講解資料內容發(fā)至學生手中,并告知學生先進行了解,并以各學習內容為基礎,設計有關問題,且為學生準備好待完成的技能考核內容結構表中的主要項目。統(tǒng)一授課前進行有效的課堂分組,并在授課中配合實訓,將學生合理分組,要求每小組成員人數為6-8人,選出小組長,為組織學習的開展做好準備,需對團隊進行有效分組和團隊考核管理,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這種方式大大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②課中,對技能操作理論部分的關鍵點、難點及并發(fā)癥進行詳細地講解,對具體操作部分進行范例演示,并解答學生學習中常見問題;③自主實訓階段后,即結合情景化案例進行集中考核,在考核過程中,進行小組量化考核,經過討論后,對1人進行實操考核,同組人員面對面練習,相互糾錯及答題,并依據學生疑問、難題進行探討,最終依據個人考核成績與小組總體成績確定最終考核成績,以此來考查學生自主學習實際情況;④當檢查完安排的操作考核項目后,由教師參與總結概括,根據考核中出現的共性和核心問題,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并對綜合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兩方面的成績進行綜合測評。
1.3 評價標準 ①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考核成績,主要包括理論成績、技能實操成績兩項,各項分數為0-100分,這兩項得分越高則提示成績越好[6]。②采用自擬問卷對兩組教學質量進行打分,該問卷內容包括提升學習成績、增強溝通能力、理論聯系實際、方法滿意程度等共9項內容,各項內容以1-3分計分,隨著評分增加,則表示教學質量提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應用SPSS25.0統(tǒng)計學工具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采用中位數(四分位間距)進行描述性定量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計算;采用率、構成比進行描述性定性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計算。以P=0.05為分界值,P<0.05表示在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性差別。
2.1 考試成績 觀察組理論成績、技能實操成績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理論成績和技能實操成績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理論成績和技能實操成績評分比較(,分)
?
2.2 教學質量 觀察組提升學習成績、增強溝通能力、方法滿意程度等教學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教學質量評分比較(,分)
?
臨床專業(yè)醫(yī)學生護理技能培訓很重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針對此方面的培訓應引起臨床帶教教師高度重視,制定科學的護理知識學習培訓方案,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素質與操作技能,使其獲得良好的專業(yè)水平,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基層衛(wèi)生醫(yī)療工作,適應基層臨床工作需求,提升患者對基層全科醫(yī)生滿意度,穩(wěn)定基層人才隊伍,留住人才,加強鄉(xiāng)村醫(yī)生的職業(yè)歸屬感,利于持續(xù)性地為基層衛(wèi)生社區(qū)培養(yǎng)出實用型人才[7]。
傳統(tǒng)的教學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所用教學手段較單一,是以授課為基礎的教育模式,雖可將知識系統(tǒng)傳授給學生,實現既定教學目標,但在教學過程中未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揮,是一種“填鴨式”教學方式,由教師主導進行教學,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由教師將知識機械性地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積極主動性不高,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操作技能得不到很好的鍛煉與強化練習,削弱了學生好奇心,不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阻礙學習思維發(fā)展,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習效果反饋不理想。為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主動性,需逐步優(yōu)化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帶教能力,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教學質量[8]。
PBL教學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開始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其顯著特點之一是有效減少了說教式教學和減輕了學生沉重的學業(yè)負擔,為學生留有更多時間思考、分析問題,發(fā)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情況,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使用,可讓學生有效自主學習,能夠較好地分析和解決問題,體現自身學習的個體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PBL教學法按照發(fā)放病例至問題解決的順序進行教學,在PBL教學方法中,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學,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情況積極主動學習,獲得了良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被更多應用于醫(yī)學教學中[9]。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需要教師達到較高知識水平且能很好地掌控課堂,要求學校能提供網絡、圖書、期刊等大量的課外資料。但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當前這種教學方法仍處于發(fā)展階段[10]。TBL教學法組建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更好地協調和溝通,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讓學生集中進行學習,一同完成設定的學習任務。CBL顯著的特征就是通過引入情景案例進行教學,由教師發(fā)揮引導者角色,讓學生自行探討,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自行思考和分析問題,通過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以此解決實際問題[11]。在臨床專業(yè)醫(yī)學生護理技能培訓中選擇性使用PBL、TBL、CBL相結合的復合型教學方法,均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案例進行教學,利用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完善有關教學方法的不足,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模式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快速吸收并掌握重點知識內容,從整體上提高學生教學質量。
在本研究中,兩組理論成績、技能實操成績評分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PBL、TBL、CBL相結合的復合型教學方法應用后,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究其原因,在教學技能培訓開始前,為學生發(fā)放有關學習資料,設計有關問題,進行小組劃分,便于學習的開展,考慮學生實際狀況,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課中,探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自主實訓階段后,對學生進行集中考核并統(tǒng)計成績;結束操作考核項目后,整體評估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并給予考核獎勵,最終促使學生知識和技能成績有所提高[12]。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提升學習成績、增強溝通能力、方法滿意程度等教學質量評分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以上三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因為以上三種教學方法應用后,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自行分析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于小組間彼此協調溝通,讓學生獨立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極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強化小組間合作,這一教學方法備受歡迎,并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醫(yī)院整體教學質量[13]。
綜上所述,PBL、TBL、CBL相結合的復合型教學方法用于三年制臨床專業(yè)醫(yī)學生的護理技能培訓中,可使學生考試成績和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增強學生對護理知識和技術操作的掌握程度,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操作相結合,便于學生掌握,此種教學模式也值得在其他學科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