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紅亮 易建斌 鐵 托 王 逸 康 毓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對不斷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要求,北京教育學院根據(jù)各區(qū)、學校和一線教師實際需求,進一步聚焦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和前沿問題,結合各部門學科優(yōu)勢、師資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打造具有標識性的教學改革特色優(yōu)勢專題研修。
本文通過分析2023年教學改革特色優(yōu)勢專題研修“義教課標下初中體育教師籃球一體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闡述建立“研修共同體”的方式,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籃球專項教學能力的方法和效果,為各級各類運動專項培訓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之所以選擇籃球作為專題研究主題,因為籃球是學校開展最普及的球類項目,教師和學生對于籃球的理解程度較好,既可以借助普遍較好的認知和技能基礎,完成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又可以借助籃球項目的研究過程總結具有代表性的專項運動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大單元教學設計、結構化教學內容、‘學、練、賽’教學過程、復雜真實教學情境”[1]等重要理念,對專項運動教學提出了六項內容的要求。本次培訓開始于課標頒布后的10個月,通過調查可知,體育教師對于新課標主導思想、核心理念和專項運動教學要求的了解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如何將最新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當中,設計符合專項運動特性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大單元并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還無從下手,需要進行正確引領和指導。
籃球運動的規(guī)律指的是籃球運動的底層邏輯,也就是籃球運動技戰(zhàn)術和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邏輯內涵。如果對這個規(guī)律把握不準,教學就不能真正地指向籃球運動的內核。如教學中只重視進攻教學而幾乎無防守教學的現(xiàn)狀就違背了籃球攻守對抗的規(guī)律。同樣只重視技術規(guī)范,而忽略應用的教學也不利于學生掌握籃球技能。并且小單元的教學也只能帶來零散和淺層次的學練效果。
為應對北京市中考體育要求,“考什么、學什么、練什么”成為普遍現(xiàn)象,學生實戰(zhàn)能力提升有限,學習的深度不夠[2]。這里最明顯的問題是把考試項目等同于籃球教學,狹隘化了籃球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據(jù)筆者多年培訓經(jīng)驗,常規(guī)的籃球專項培訓指向技戰(zhàn)術方法或某種教學方法的掌握。多以個人的被動學習為主要形式,而不太重視基于小組或小集體的主動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也以個人評價為主要方法。由此可見,常規(guī)培訓更多希望給教師學習現(xiàn)成的某個或某類籃球專項技能或教學方法,而不需要他們有深度的、系統(tǒng)的思考。這種只重視已有知識和技能的學練,而不重視動腦筋思考,尤其是借助小集體進行系統(tǒng)和深度學習思考的現(xiàn)象,相當于給了教師“魚”,而沒讓他們學會“漁”。教師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并沒有在培訓中得到發(fā)展。
此次專題研修以“義教課標下初中體育教師籃球一體化教學能力提升”為主題,聚焦體育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概念與內涵的理解,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和籃球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建立專題研修共同體,分別深入全面地研究籃球專項技能教學內容: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zhàn)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中的某一個方面,進而整合各項內容指導大單元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真正提升體育教師的籃球教育教學能力。
1.了解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理念
通過專家指導、研修共同體交流,深入了解和掌握課標中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與內涵、課程教學的理念,轉變思想形成關注學生學習教育教學意識。通過自主閱讀和翻閱研修班提供的閱讀材料的形式,進一步豐富教學思想,提高認識的廣度和深度,為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理念和運動專項教學能力提供理念指引。
2.掌握專項運動技能教學的方法與要求
通過專業(yè)引領、案例分析和研修共同體交流,掌握專項運動技能教學的大單元學習主題設計思路、學習內容設計要點、學習目標撰寫要求。從縱向上把握大單內課次設計的“邏輯鏈”,橫向上把握初中三年所有籃球大單元設計中的學習主題體系、學習內容體系和學習目標體系。改變課堂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新的課堂教學思路,以真實的比賽情境為依托,創(chuàng)造豐富和有針對性的練習情境和方法,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學以致用。
3.清晰專項運動技能的知識和訓練的規(guī)律與特點
通過專家指導、研修共同體研究、實踐操作、經(jīng)驗分享和資料閱讀的方式,讓教師深入總結籃球運動項目文化,技戰(zhàn)術體系、體能練習特點、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比賽類型、觀賞要求等六個方面的知識框架。清晰青少年身體和心理特點;把握青少年籃球技能掌握的階段性和特殊性要求,為科學安排不同階段大單元主題、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專項的支撐和助力。
為保證培訓效果,在選拔時側重具有較好籃球專項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教師,主要條件包括:1.初中階段體育教師,教齡3-10年之間。2.以下條件滿足其一:(1)籃球二級運動員及以上;(2)籃球一級裁判及以上;(3)有帶訓練隊經(jīng)驗;(4)有主持、參與課題經(jīng)歷;(5)區(qū)級骨干教師、區(qū)學科帶頭人、教研組長且精通籃球教學。
研修培訓周期1年,共120學時。培訓定位在教師籃球專項教學能力提升的方向,運用研修共同體的方式,依據(jù)教師應具備的教育理論,專項能力、教學知識和實踐驗證等方面設置具體教學模塊。具體包括:教育理論模塊、專項訓練模塊、教學知識模塊、大單元及課時設計驗證模塊等四個方面(表1)。
表1 基于“研修共同體”實施研修的課程模塊設計
本次專題培訓重點采用“研修共同體”的方式,將參加此次培訓的28位教師,根據(jù)專項技能的六個內容,并結合教師們的專長,組成六個“研修共同體”。每個研修共同體的主要任務包括。
1.全面系統(tǒng)梳理本共同體內相關知識類型和具體內容,再結合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特點和籃球運動規(guī)律,選取適合的內容,最終形成六大類內容體系。
以初中階段籃球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研修共同體成果為例,初中階段學生要學習的籃球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包括:籃球起源與發(fā)展、籃球技戰(zhàn)術種類及應用、籃球體能知識、安全防護內容、籃球運動禮儀幾個方面(圖1)。在初中階段教學中可以選取其中的部分內容作為籃球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內容。
2.各研修共同體分別從六大內容體系中選取相應內容,依據(jù)大單元設計的要求,完成本研修共同體的大單元設計的撰寫,共完成初一至初三,男生或女生共6個大單元設計。其中大單元教學設計思路基于學期學生能夠完成的比賽為最終目標,提煉學生應具備的攻防技能有哪些,再以進攻循環(huán)的邏輯為主要依據(jù),從個人完成一次進攻基本流程切入,逐步完善進攻主線上學生的籃球技能,并最終使學生能夠順利參加對應的比賽形式。這種基于結果的思路,讓大單元的設計更有抓手和指向性,能更加清晰地設計出該大單元的結構化內容和18課次的邏輯關系,使整個大單元形成一個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
3.各研修共同體秉承著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的思路入手,選取大單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節(jié)課,根據(jù)其在單元設計中的位置,設計時考慮本課與前一節(jié)課的銜接,同時也是在為下節(jié)課做準備,形成前后聯(lián)系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還要從學生籃球技能學習規(guī)律入手,依托“學、練、賽”的結構,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嘗試的空間,允許學生犯錯誤,在錯誤中吸取經(jīng)驗,完善認知與技能,最終以學生習得的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標準。
經(jīng)過1年的培訓,6個研修共同體分別完成了課標引領下,符合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6個專項技能教學內容的設計,6個學期籃球大單元設計和6節(jié)籃球課時教學設計并進行授課實踐。以初二男生的學期大單元為例,依據(jù)初中階段大單元學習主題(表2)設計大單元結構化教學內容和大單元18課次的主題。
表2 6個學期籃球大單元的學習主題
本次專題培訓及時跟進課標的要求,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緊跟最新教學理念,通過設立“研修共同體”的方式,引領教師具體深入研究籃球專項教學的要求,通過培訓后對學員的調查(表3)可以看出,在六類內容梳理、大單元構思、課堂教學設計等方面,絕大部分學員有了40%及以上的收獲。可以說,經(jīng)過此次培訓,教師們在籃球專項教學能力上有了明顯的提升,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表3 學員培訓收獲調查表
總之,基于“研修共同體”專題研修讓教師利用研修共同體專注于一個方面內容的系統(tǒng)研究,再綜合其他內容,完成大單元和課時教學設計。教師在學習中不斷歸納完善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形成自己對籃球教學的獨特認知,促進籃球專項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