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遇到 “Ta”
番禺區(qū)天譽(yù)小學(xué)少工委主任 、校長 崔麗珊宬
我出生在20世紀(jì)70年代,成長在8 0年代,蛻變在9 0年代。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想閱讀一本好書是何等的艱難,但我有幸遇到了三個“Ta”。
第一個“Ta”是改革開放。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之一,率先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紅利”,各種店鋪、物品在政府的“ 特批”下開始走進(jìn)我們的生活。伴隨著“南方大廈”“友誼商店”和北京路“新華書店”的建成,我每年都有機(jī)會跟隨父母到廣州市區(qū)“走·讀廣州”,感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真諦。
第二個“Ta”是我的姑姑。在父母收入僅夠維持生活的年代,要買一本課外書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幸運(yùn)的是,我有一個在“新華書店”工作的姑姑,每次知道我要去廣州市區(qū),她都會竭盡全力準(zhǔn)備適合我閱讀的“公仔書”(連環(huán)畫),我拿到后迫不及待地看,不禁被栩栩如生的畫面與生動的文字深深吸引。漸漸地,我愛上了閱讀。
第三個“Ta”是《三毛流浪記》。最開始打動我的是書里面的漫畫,這個頭上只有“三根毛發(fā)”的小孩子實在是太可愛又太可憐了。書中以孤兒“三毛”為主角,講述了三毛和小伙伴們被惡霸朱大爺?shù)氖窒缕哿?,幸得俠士黑鷹相救,黑鷹行刺朱大爺失敗被擒,三毛等人全力相救的驚險故事。這本書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人間冷酷,頌揚(yáng)了堅強(qiáng)、樂觀、善良、機(jī)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時光流逝,讀書,讓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讀書,讓我找到了精神的依托;讀書,使我有了記錄人生的底蘊(yùn)與勇氣。孩子們!希望你們的一生都與書為伴。
我的成長書單:
《三毛流浪記》張樂平/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lián))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著
《小兵張嘎》徐光耀/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路就是書
增城區(qū)朱村街中心小學(xué)少工委主任、校長 劉成燕
兒時的記憶,快樂總與閱讀相伴。有限的閱讀資源,并沒有阻擋我追尋閱讀的腳步,借書是我最喜歡做的事,閱讀是我最沉迷的事。飯可以不吃飽,但是書一定要讀完,我總是爭分奪秒地閱讀,因為借來的書總被催著歸還。就在這有限的閱讀資源里,少年時的我卻把《文化苦旅》這本書連續(xù)借了三次。在三周時間里,我隨著作者余秋雨駐足流連,一唱三嘆,俯仰神思,如醉如癡,在書中游覽山水,在山水中品味歷史,在歷史中感悟文化。
那時的我,對世界充滿向往,常?;孟敕^大山看看山那邊的世界??戳诉@本書,我跟隨文章翻山越嶺,便不再仰望大山幻想,而是在閱讀中走遍大江南北,與作家筆下的文人墨客吟山誦水。用雙腳丈量不到的地方,用眼睛可以去閱讀,我就像乘坐一艘神奇的船,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穿梭,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細(xì)膩如畫筆的文字中,驚嘆自然的鬼斧神工,領(lǐng)略歷史的厚重與深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路就是書。余秋雨的見解,至今令我觸動。人生如旅途,讀萬卷書,在閱讀中豐盈自己的智慧,行萬里路,在感悟中豐厚自己的思想。人生走走停停,我們不只欣賞沿途美景,還要深入體驗文化,更需要滌蕩心靈。一路閱讀,一路思考,一路歡歌,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思想變得豐厚深邃。讀萬卷書,在書中游走,行萬里路,以閱讀鋪路,才會走向更加值得期待的美好未來。
我的成長書單:
《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活著》余華/著
《水滸傳》施耐庵/著
《昆蟲記》(法)讓·亨利·法布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