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雪,徐淑波,楊孟云,汪曦
(1.江西服裝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1;2.南昌市服裝數(shù)字化系統(tǒng)設計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201)
鞋靴最早是為了避免足部受到侵害而出現(xiàn)的,隨著生產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鞋靴也逐漸完成了由實用性、舒適性到美觀性的過渡。材料不僅決定著外觀,還影響著鞋子的舒適度及功能性。因此,多材料融合不僅能夠為鞋類設計帶來新的美學可能性,還可促進鞋靴舒適度和性能的改善。
鞋靴作為人類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以實用性為主,如保暖御寒、防護各種傷害,方便勞作和起居等,在寒冷地區(qū)祖先利用獸皮來抵御風寒,形成了“裹足皮”,如圖1所示,在南方的先人們以草莖等制成草鞋來隔熱[1],鞋靴雛形在此時期僅使用單一材料所制。伴隨生產力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單一材料制作成的鞋靴功能受限,便將各種材料綜合應用在鞋靴中,如圖2所示的清代時期“花盆底”鞋,鞋底以木為主體,塑造狀如花盆的造型,起增高作用,外裱一層白布并塑髹白漆,釘綴彩色料石圖案與鞋面紋飾相呼應;鞋面以緞面刺繡為主,輔以珠繡形成材料的對比,豐富圖案的細節(jié)、層次和質感。直到現(xiàn)在,在鞋靴中使用多種材料已然成為慣例。
圖1 草鞋
圖2 花盆底鞋
從鞋靴的部件構成來看,可分為鞋面、鞋底及裝飾配件等,單一的材料無法同時滿足這些條件,所以有鞋面材料、鞋里材料、鞋底材料以及各五金配件的劃分[2],針對特定的部件選用特定的材料,可以更大限度地滿足鞋靴性能。
1.2.1 鞋底材料要求
鞋底作為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部件,在人們行走過程中需要承擔身體的重量,并且需要有一定的耐磨性,市面上的鞋子種類有很多,對于日常穿著的鞋子需具備最基礎的性能,如耐磨性、抓地力、具有一定的彈性和緩沖性能。
1.2.2 幫面材料要求
鞋幫面是與腳接觸最多的部件,對于人腳有一定的包裹性,幫面材料也會根據(jù)鞋子的實際用途進行選擇,如跑步鞋的幫面材料多選用透氣性較好的網眼布材料,雪地靴則會選擇具有保暖性的材料等,但總體來說,鞋面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透氣性、柔軟性、防水性等。
1.2.3 鞋類配件要求
在鞋類設計中,配件可分為功能性配件和裝飾性配件,功能性配件如鞋帶、鞋眼、拉鏈、針扣等,裝飾配件也可在功能性配件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如對功能性配件進行設計,此外還包括不具備實際作用的部件,如鞋花、水鉆、鉚釘?shù)妊b飾物。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造物活動中的基本物質,人類對于材料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決定著社會的形態(tài)和人類生活的質量。材料狹義上指用于制作物品、器件、構件或其它產品的基本物質[3]。常見的材料包括皮革材料、紡織材料、木質材料、金屬材料、玻璃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橡膠材料、珠寶玉石材料等,目前在鞋靴上常見的材料及其性能如下:
2.1.1 皮革材料
皮革材料是在歷史長河中陪伴人類最長久的材料之一,皮革作為鞋靴制作中最傳統(tǒng)的材料憑借其手感細膩光滑、柔軟舒適、透氣透濕透水性能好、耐磨性耐寒性能好、抗張強度大,可塑性強及特殊的革面肌理等優(yōu)點被人們所喜愛。在鞋子上應用較為廣泛,可作為幫面材料、中底、大底、鞋墊、鞋帶等部件材料。
2.1.2 紡織材料
紡織材料主要指由紡織纖維和紗線制成的柔軟且有一定力學性質和厚度制品的材料統(tǒng)稱,常見的紡織材料有棉、麻、毛、絲、聚酯纖維等,紡織材料的性能特點主要是透氣性好,柔軟舒適,輕便,色彩圖案豐富并可根據(jù)設計需要織造出更為豐富的肌理效果。在鞋子上主要作為幫面材料、鞋帶材料、鞋墊等進行應用。
2.1.3 橡膠材料
伴隨著橡膠工業(yè)的起步與發(fā)展,橡膠材料在鞋底上的應用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橡膠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軟性、彈性好、耐磨性、防滑性、防水性及良好的減震緩沖性能[4],并且橡膠可根據(jù)設計所需制成各種硬度、顏色和紋理的鞋底,橡膠鞋底的設計在近兩年的鞋靴流行趨勢中被廣泛開發(fā)。
2.1.4 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在鞋靴中的應用雖不如其它材料普遍,但其卻在特定的用途和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作為增強鞋靴結構穩(wěn)定性起支撐作用的鞋跟和勾心;為防止鞋頭易磨損變形使用金屬材料作為保護套;在專業(yè)滑雪靴和溜冰鞋中的冰刀;在時尚鞋靴設計中,金屬材料常用作鞋靴輔料設計,如拉鏈、鞋眼、鞋扣、鏈條、鉚釘、品牌標識件等,起到連接作用的同時也能為鞋靴增添裝飾效果和風格特色[5]。
2.1.5 塑料材料
塑料是20世紀對產品設計和造型影響最大的材料,可回收利用和再生。塑料的優(yōu)點有很多,如質輕速干、絕緣鞋好、生產工藝簡單、材料利用率高、耐磨性能好、透光性好等。塑料材料被用來制作雨鞋和其它防水性能的鞋靴。
2.1.6 其他材料
除上述材料以外,還有一些材料也能作為鞋類設計可考慮的材料,木質材料憑借其特殊的紋理可以增添自然或精致美感;珠寶玉石材料作為裝飾材料可在鞋靴顯眼位置增添奢華感和視覺吸引力;陶瓷材料和玻璃材料雖不常見,但仍可在設計中進行融合,如將彩色玻璃、小型陶瓷片或者陶瓷珠子作為鞋子的裝飾,使鞋子看起來更加具有設計感和風格。
鞋類設計中,多材料融合是實現(xiàn)鞋類功能最大化的關鍵策略。通過對比和篩選材料,使各種材料在融合的過程中能夠發(fā)揮最大特性以達到提升鞋靴性能的目的,從而制造出既符合實用性又彰顯美學價值的鞋靴,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者需求。
例如,結合輕質的多功能泡沫(EVA)和加固的橡膠鞋底,可以生產出既方便又具有良好抓地力的運動鞋。在鞋面設計中,采用薄型的網眼布和柔軟的內襯材料,如海綿或織物,可以增強鞋子的舒適性和輕便性,更加適合常見的室外活動;在徒步鞋中,結合使用Gore-Tex材料和強韌的合成纖維鞋面,在防水性性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透氣性,確保在各種天氣條件下腳部的干燥和舒適,鞋底通過將橡膠材料進行凹凸紋理的設計來提高抓地力,適應復雜的野外地面狀況。此外采用記憶泡沫鞋墊,以提高長時間行走的舒適性。鞋面和鞋舌部分的高強度纖維網格可增強耐用性及保護性,這種多材料融合的設計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考慮鞋靴功能:舒適性、透氣性、耐磨性、防水性、輕量化以及特定功能性等。
時尚是流行的產物,傳統(tǒng)單一的鞋類設計風格已無法滿足人們表達個性自我的需求,尤其在鞋類設計中,鞋靴款式造型的變化需秉持符合人腳型規(guī)律的原則不宜過于夸張,所以對于鞋靴材料的重新審視成為了設計的突破點,鞋類設計師開始從多材料融合的角度出發(fā),挖掘材料設計的可行性與創(chuàng)新性,將常見的材料以新的設計手法展現(xiàn)出來,從而突破傳統(tǒng)鞋類設計,引領時尚潮流。
以輕便、靈活、全方位的舒適感為設計理念的洞洞鞋成為人們出門必備的時尚單品,如圖3所示,以Crocs品牌為代表的洞洞鞋通常使用一種名為CrosliteTM的專利閉孔樹脂材料,該材料具有輕質、緩沖和舒適性,抓地力強且不易打滑,并且可根據(jù)氣候變化,在后跟帶和鞋內增加保暖的絨毛設計來給予雙腳溫暖呵護,保障了鞋子基礎的實用功能,同時DIY鞋裝飾物的設計使得消費者在穿著過程中能夠根據(jù)穿衣風格進行自由搭配,從而彰顯個性、穿出樂趣。
圖3 Crocs暖棉洞洞鞋
皮革材料、金屬材料與橡膠材料的碰撞使鞋子呈現(xiàn)新風格,如圖4所示,鞋底橡膠發(fā)泡材料的夸張造型搭配金屬覆蓋片的設計突出鞋子亮點,鞋面異形針扣的設計模糊了其作為配件的實用功能,增加朋克風格,皮革作為鞋面的主材料,通過磨砂和亮面效果的碰撞彰顯鞋子質感,該鞋子對常見鞋靴材料進行重新塑造再設計,體現(xiàn)了材料在鞋類設計的自由度和創(chuàng)新性。
圖4 朋克金屬厚底鞋
多材料融合在鞋類設計中的未來趨勢可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功能性與舒適性的提升。設計師通過結合不同的材料,如輕質泡沫、耐磨橡膠、透氣織物等,創(chuàng)造出既舒適又具有高性能的鞋靴。
(2)可持續(xù)與環(huán)保材料的使用。目前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使用可回收材料、生物基材料或環(huán)保友好的替代品,如回收塑料、植物皮革、剩余紗線制作飛織材料等。
(3)新技術的融入。將現(xiàn)代先進技術,如3D打印、智能材料、納米技術等,融入鞋類設計中,為鞋類設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可以進行更精確和個性化的設計。
(4)美學與時尚的結合。設計師在追求功能性的同時,通過選用各種顏色、紋理和材料,從而創(chuàng)造出既實用又時尚的鞋靴產品。
(5)健康與科學的關注。鞋類設計越來越多地考慮到腳部健康和人體工學原理,通過科學的材料組合和設計來提高穿著者的舒適度和減少受傷風險。
(6)多功能與適應性。現(xiàn)代鞋子設計趨向于多功能性,鞋靴材料要能夠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活動,如城市徒步鞋、跨界運動鞋等。
綜上所述,從提高實用性、增強美觀性到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多材料融合在鞋類設計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挖掘各種材料的性能并綜合運用,以實現(xiàn)鞋靴功能的全面最大化,在日益飽和的鞋靴款式造型中,多材料融合設計方法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將引領鞋類設計行業(yè)走向更加多元和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道路。未來在多材料融合的推動下,鞋類設計將展現(xiàn)出更加豐富多彩和前所未有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