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玉
(淮陰師范學(xué)院附屬中學(xué))
在近幾年高考中,立體幾何探索性問題是命題的熱點,這類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索性,旨在考查學(xué)生的數(shù)學(xué)思維品質(zhì).若用以往傳統(tǒng)的立體幾何的方法去求解,往往會“無功而返”,而用空間向量法能讓這類問題化難為易,迎刃而解.因此,學(xué)生遇到這類問題必須選準(zhǔn)方法.為此,本文通過幾個例子加以說明,供讀者參考.
空間中的兩條直線平行,可以轉(zhuǎn)化為空間中的兩個向量平行,這時往往需要用到空間向量共線定理.
例1 如圖1所示,在四棱 錐P-ABCD中,平 面ABCD⊥平面PCD,底面ABCD為 梯 形,AB//CD,AD⊥DC,且AB=1,AD=DC=DP=2,∠PDC=120°.若M是棱PA的中點,則在棱BC上是否存在一點F,使得MF//PC?
圖1
在平面PCD內(nèi)過點D作DH⊥DC交PC于點H,因為平面ABCD⊥平面PCD,且平面ABCD∩平面PCD=DC,DH?平面PCD,則DH⊥平面ABCD,又AD⊥DC,所以AD,CD,DH兩兩垂直.
以D為原點,以DA,DC,DH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y軸和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2所 示,由AB=1,AD=DC=DP=2,∠PDC=120°,得D(0,0,0),P(0,-1,3),A(2,0,0),B(2,1,0),C(0,2,0).設(shè)在BC上存在點F,使得MF//PC,設(shè)1]),因為M是棱PA的中點,所以
圖2
本例以D為原點,以DA,DC,DH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y軸和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假設(shè)在BC上存在點F,使得MF//PC,設(shè)),根 據(jù),列出方程組,即可得出結(jié)論.
空間中的多種垂直問題最終都可以轉(zhuǎn)化為這兩條直線的方向向量的數(shù)量積為0.
例2 如圖3 所示,在三棱錐P-ABC中,平面PAC⊥平面ABC,D為棱AC的 中 點,M為DP的中點,N為棱PC上靠近點C的三等分點,PA=PC=AB=BC=2,AB⊥BC.
圖3
圖4
(1)若點H在線段BD的延長線上,且DB=DH,則在棱AP上是否存在點E,使得HE⊥BN?
(2)求平面BMN與平面ABC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因為PA=PC,D為AC的中點,所以PD⊥AC.同理可證BD⊥AC,因為平面PAC⊥平面ABC,PD?平面PAC,則PD⊥AC,平面PAC∩平面ABC=AC,所以PD⊥平面ABC,則PD⊥AD,且PD⊥BD.以DA,DB,DP所在直線分別為x
本題屬于考查空間異面直線的垂線關(guān)系和二面角問題,解題關(guān)鍵是建立適當(dāng)?shù)目臻g直角坐標(biāo)系,熟練掌握空間向量的坐標(biāo)運算.
空間角包括線線角、線面角和面面角,最終都可以轉(zhuǎn)化為兩個空間向量的夾角問題.
例3 如圖5所示,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側(cè)棱與底面垂直,AA1=AB=AC=1,AB⊥AC,M和N分別是CC1和BC的中點,點P在直線A1B1上,且A1P=λA1B1.
圖5
(1)證明:無論λ取何值,總有AM⊥PN;
(2)是否存在點P,使得平面PMN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為30°?
(1)由題意可得AA1⊥ 平 面ABC,AB⊥AC,以點A為坐標(biāo)原點,AC,AA1,AB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 建 立 如 圖6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圖6
取x=2λ+1,則y=2-2λ,z=3,所以平面PMN的一個法向量為n=(2λ+1,2-2λ,3),易知平面ABC的一個法向量為m=(0,1,0),由題意可得
整理可得4λ2+10λ+13=0,Δ=102-4×4×13<0,此方程無解,因此,不存在點P,使得平面PMN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為30°.
第(1)問以點A為坐標(biāo)原點,AC,AA1,AB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計算得出,即得出結(jié)論;第(2)問先計算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再利用空間向量法把原問題轉(zhuǎn)化為考查方程的解的問題.
空間向量法是求解立體幾何問題的有效路徑.從以上幾例探索性問題可以看出,空間向量法的本質(zhì)就是幾何問題代數(shù)化,因此,這類問題不僅考查思維品質(zhì),更是考查了運算能力,體現(xiàn)了數(shù)學(xué)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