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臻 喻瑞明
(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 2.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學)
筆者多次參與了模擬試題的命制工作,對試題的命制有一些思考,現(xiàn)以一道立體幾何模擬試題為例,探析考查學生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試題的命題思路.試題命制靈感源于教材,卻高于教材,極具創(chuàng)新性,凸顯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將試題的命制與思考過程整理成文,與各位讀者分享.
引例 如圖1 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2,AA1=1,AB⊥AC,點E,E1分別是棱BC,B1C1的中點,點G在棱A1B1上,且GB1=2,截 面AA1E1E內 的 動 點P滿 足GB⊥PE1,則PE+PB1的最小值是( ).
分析 這是一道以三棱柱為背景的立體幾何題,在考查立體幾何核心知識的同時,凸顯探究意識,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等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命題時既要立足教材,又要適度提高,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應用,又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指向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立體幾何試題考查的核心是借助幾何直觀,將空間幾何問題轉化為平面幾何問題,把握圖形之間的關系,揭示數(shù)學問題的本質,對提升學生的直觀想象、數(shù)學抽象與邏輯推理等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大有幫助.因此,以簡單、熟悉的幾何體為背景,以動態(tài)問題為載體,考查立體幾何問題的平面化思想.
例1 (北師大版數(shù)學必修第二冊第115頁的例2)圖2是古希臘數(shù)學家特埃特圖斯(Theaeteus,約前417—前369)用來構造無理數(shù)2,3,5,…的圖形.試計算圖中線段BD的長度及∠DAB的大小(長度精確到0.1,角度精確到1°).
圖2
這是一道可以運用余弦定理求解的平面幾何問題,我們將△ABC沿著AC折疊,就可以將平面幾何問題轉化為立體幾何問題,于是將例1改編為例2.
例2 如圖3所示,在三棱錐A-BCD中,AB=AC=CD=1,AB⊥AC,DC⊥CB,點P在線段BC上運動,則BP+PD的 最 小 值為_________.
圖3
考慮到上述問題比較常見,立體幾何模型過于直接,因此嘗試將三棱錐隱藏到三棱柱中,如圖4所示.
圖4
若把注意力放在幾何體中的線面關系,則結合線面的平行關系可將例2改編為例3,結合線面的垂直關系可將例2改編為例4.
例3 如圖5所示,在直三棱柱ABE-CFD中,AB⊥AE,AB=AE=BF=1,G,H分別為BE,DF的中點,點P在四邊形ABFC內運動,若HP//平面ADG,則AP+PD的最小值為________.
圖5
例4 如圖6 所示,在直三棱柱ABE-CFD中,AB⊥AE,AB=AE=BF=1,點P在四邊形ABFC內 運 動,若PF⊥DB,則BP+PE的最小值為_________.
圖6
例3和例4是可行的,不見波瀾、中規(guī)中矩,但稍作思考總感覺例2和例3略顯平庸,“味道”不夠,那么該怎么改呢?
例3和例4的創(chuàng)新度稍微欠缺,如果能在幾何體中增加一些探究就可謂更上一層樓了.此時筆者突發(fā)閃念,若能將立體幾何模型的“探索”元素進一步隱藏,那就可謂是錦上添花了.
例5 如圖7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AA1=1,AB⊥BC,D,E分別為A1B1,A1C1的中點,點P在三棱柱ABC-A1B1C1內,若AD⊥EP,則A1P+PC的最小值為_________.
圖7
在本題的基礎上,增設棱的長度和相應的角度,依托線面垂直進行探究,這樣就滲透了空間問題平面化的思想,既體現(xiàn)了化歸與轉化思想的考查,也增加了命題的新穎性,吸引、激發(fā)考生解題的興致,于是確定了最后的定稿.
解 如圖8 所示,過點G作GM//BC交A1C1于點M,交A1E1于點H,連接MC,EH,因為BC⊥平面AA1E1E,截面AA1E1E內的動點P滿足GB⊥PE1,所以EH⊥PE1.
圖8
如圖9所示,經計算可知四邊形EE1HN為正方形,則點P在線段E1N上(E1除外).如圖10所示,進一步探究PE+B1P的最小值,只需將△ENE1沿著E1N折疊,使得△ENE1與平面B1E1N在同一個平面.如圖11所示,連接B1E交NE1于點P,點P即為滿足題意的點,此時,經計算可知PE+PB1的最小值為5,故選C.
圖9
在解答立體幾何問題時,要先從幾何體的結構特征出發(fā),增強對幾何體“形”的判斷和識別能力,即“形定而后動”,再結合已掌握的解題思想進行深入分析,把化歸與轉化及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運用得淋漓盡致.
命題實踐是一項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活動,不僅能加強數(shù)學教學的針對性,科學合理地檢測學生學習的狀況和水平,更是能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路徑.
教師應潛心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習題和例題的潛在功能,基于教材進行原創(chuàng)試題命制,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在教學與評價中,要關注學生對具體內容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表現(xiàn).因此,數(shù)學題的命制既要基于基礎知識,尊重教材,又要突破、創(chuàng)新,凸顯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