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麗巖 北京市通州區(qū)中西結合醫(yī)院
生活中,“低頭族”隨處可見,青少年占一大部分,其除了正常的學習低頭外,娛樂時間也是以低頭為主,再加上過重的書包使得很多青少年頸椎前傾,并出現頸肩痛的現象,對稚嫩的頸椎造成了傷害。調查研究發(fā)現,有頸肩部肌肉酸脹、疼痛癥狀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如果不及時干預和治療,隨著時間的延長及年齡的增加,青少年出現頸椎病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頸椎病的主要病因是:頸椎間盤的退變,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和血腫形成,椎體后緣和鉤椎關節(jié)的骨贅形成,頸椎肌肉勞損,頸椎椎體不穩(wěn)定等。頸椎病臨床分為6 種類型:頸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還有食道型的頸椎病,如果同時存在2 種及以上的類型,則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中老年患者的頸椎病會導致頸肩部肌肉不適、頭痛、頭暈、心慌、心悸,還有后循環(huán)供血不足。還可能出現神經根的刺激癥狀,包括神經根的疼痛與麻木,晚期還會導致神經支配區(qū)域的肌肉萎縮和肌肉無力。如果頸椎病導致脊髓受壓的時間過長,除了早期的下肢踩棉感,到了晚期患者還會有癱瘓的風險。
然而,青少年頸肩痛的早期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頸肩部軟組織酸痛,很少伴有神經根受壓的癥狀,因此其臨床表現與中老年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同。但部分青少年也會因頸肩部肌肉勞損出現乏力、困倦、頭暈、頭痛及睡眠不佳等癥狀,查體時可發(fā)現頸部僵硬、脖頸活動受限、觸及局部有明顯的壓痛點。如果存在頸部肌肉勞損的情況,可以通過X線檢查發(fā)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是反弓,以及頸椎骨質增生的問題。因不良姿勢、受涼、過度勞損等原因引起的頸肩痛,會使青少年患者在短期內增加焦慮感,影響身心發(fā)育和學習工作。而對于長期的影響是隨著年齡的增大,發(fā)生頸椎病的概率會呈現遞增趨勢,這也意味著年齡越大的青少年患者出現頸椎病的概率更高。
頸椎病所導致的并發(fā)癥包括頸性高血壓、頸性心絞痛、頸性視力障礙、頸胃綜合征、頸性眩暈、吞咽困難等。更嚴重的青少年頸椎病患者還可能會產生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聽力障礙、失眠、哮喘、排尿紊亂、痛經、便秘等癥狀,嚴重影響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與學習。
因青少年頸肩痛發(fā)病的原因與其年齡、坐姿、運動、長期低頭、負重、學習壓力大等因素有關,同時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較快的階段,陽氣比較旺,容易貪涼,愛吹空調,衣著單薄,經常食用生冷寒食。眾多因素都容易造成青少年稚嫩的頸椎受到傷害,出現頸肩部軟組織勞損或疼痛,進而導致頸椎病的發(fā)生。所以青少年應當盡量避免這些不良的誘因,如果出現頸肩痛,但疼痛程度較輕時,要及時注意休息,讓肌肉放松,必要時可以通過熱敷來緩解癥狀。較重時就應采取干預治療,可遵循的方法為:①休息,避免久坐勞累;②可給予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內服或外用(用藥應該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③物理治療可以緩解肌肉疲勞;④針灸、推拿中醫(yī)外治法,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⑤在癥狀明顯緩解后,通過康復鍛煉可增加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如五點支撐、頭手對抗等,增加頸椎穩(wěn)定性,防止頸部疼痛反復發(fā)作。
青少年平時在生活中也要做好自我防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盡量避免長期伏案低頭,同時避免搬抬重物時用力過猛,在遇到緊急剎車情況應注意保護頸椎;②減少慢性勞損,每低頭20~40 分鐘后要起身做頸部放松;③加強頸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④選擇枕頭時,要軟硬適中,高低適中,要保持頸椎前凸的生理體位,高度約為10cm 為合適;⑤飲食調節(jié),避免過度肥胖,合理攝入維生素及鈣劑;⑥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頸肩部肌肉功能鍛煉;⑦頸椎發(fā)生急性損傷時一定要及時就診,不可耽誤。青少年也可以在家進行頸肩部的運動鍛煉,但在做頸肩部的鍛煉時注意用力不要過猛且動作不要過快,才能達到鍛煉頸肩部軟組織的效果,并且在鍛煉時最好進行分段訓練,循序漸進的進行,避免剛開始鍛煉時的不適應感。
總之,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給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頸椎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傷害,長時間的低頭及頸椎前屈動作給青少年稚嫩的頸椎造成一定的勞損,使他們的頸椎過早地呈現亞健康狀態(tài)。如果不給予積極的干預,將對青少年將來頸椎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并誘發(fā)頸椎病的產生。提高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對頸椎的自我保健意識,從生活的各種細節(jié)上加強對頸椎的養(yǎng)護,注意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坐姿,防止過度低頭,調整枕頭高度,同時勞逸結合,積極進行體育活動和功能鍛煉,從多方面更好地保護頸椎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