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明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中小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主渠道,道德與法治科(以下簡稱“道法科”)教師作為法律知識教學和中小學生法治素養(yǎng)培育的骨干力量,是學校普法的主要師資。中山市東鳳鎮(zhèn)中心小學開展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yǎng)行動研究,參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所涉及的法律知識范圍,從實際出發(fā),量身定制,豐富教師的法律知識,提升教師的法治觀念和講授、運用法律的能力,以促進法治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一體化統(tǒng)籌教師教科研和法治素養(yǎng)提升工作
提升道法科教師的法治素養(yǎng),既需要教師自覺自愿的內(nèi)驅力,也需要外在環(huán)境和制度的外驅力。學校著力將道法教科研和教師法律素養(yǎng)提升一體化統(tǒng)籌安排,制定教師法律素養(yǎng)提升行動方案,通過校本培訓、跨校合作、專家指導、專業(yè)培訓等形式,常態(tài)化扎實有效開展,并納入學校教師績效考核。校領導經(jīng)常和道法科教師交流,了解在教科研和法治素養(yǎng)提升方面遇到的問題,全面了解教師學習和培訓的感受與體驗,及時進行調(diào)整與改進,在資料購置、聘請專家律師指導、外派學習培訓、組織開展活動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扎實開展教師法治素養(yǎng)提升學習活動
(一)依據(jù)教材,延伸拓展法律知識
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所涉及的法律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拓展相關的法律條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校精選了一批法律書籍,編輯整理相應的法治教育學習材料,組織和帶領道法科教師閱讀、摘抄筆記和撰寫讀后記;堅持每月集中開展一次學習交流研討活動,還舉行教師學法心得征文活動、教師法律知識競賽等以賽促學活動。
(二)結合教學,鼓勵自學法律知識
學校積極組織道法科教師平時堅持學習與教學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通過培訓和自學要求老師掌握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主要涉及的相關法律知識,并進行檢測驗收;以此建構教師的法治認知,更好地駕馭教材。學校還鼓勵老師參加法律專業(yè)自學考試和法律網(wǎng)絡教育培訓,以促進老師對法律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
(三)專業(yè)引領,開展法律培訓指導
學校先后與本地司法、執(zhí)法單位共建,定期聘請共建單位的法官和律師等專業(yè)人士定期到校作法律知識專題講座和指導,為道法科教師在教學和學習中遇到的法律知識問題答疑解惑。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法律知識沙龍,邀請在線辦案公安民警、法官和辯護律師到校參與現(xiàn)場指導。通過真實典型的案例來教育引導老師,增長法律知識,提高法治素養(yǎng)。
三、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法治實踐活動
(一)開展豐富的學生法治教育活動
組織老師結合教材內(nèi)容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普法宣傳活動。定期舉行校園普法宣講小講壇、法治情景劇表演、學生法律知識講座、展覽和比賽活動等。我們還聯(lián)系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選擇適合小學生觀摩的庭審案件,組織學生走進法院參觀和觀摩庭審,庭審后與法官互動交流,返校后組織學生分享交流并寫出感受心得,拓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老師還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法庭模擬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案例的模擬開庭審理,親身感受法律的莊重威嚴、公平公正,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研學相長的目的。
(二)參與公益的社會法治實踐活動
社會法治實踐可以鍛煉教師法治能力,我們組織教師參加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活動,站崗執(zhí)勤,當志愿者,維持交通秩序。在參與執(zhí)勤的過程中,對市民機動車闖紅燈、逆向行駛、翻越道路隔離欄等違法行為的危害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知,并及時進行勸導,現(xiàn)身說法。同時,還組織教師走進社區(qū),反詐宣傳,提高居民的反詐意識;到法院旁聽刑事、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的庭審過程,參觀勞教所和拘留所等活動,在活動中實踐鍛煉,真切理解法律的權威和作用,促進法治素養(yǎng)提升。
四、整理編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法律知識》
學校根據(j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學段的教學內(nèi)容與要求,分年段梳理出了一至六年級《道德與法治》12冊教材中法制知識教育滲透點,并查找和整理出相關的法律知識條文。在學習法律知識條文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就如何開展教學活動進行了專門研討,按照所屬的法律進行列表歸類,編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法律知識》。發(fā)掘所忽略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補充,豐富了道法科法治教學內(nèi)容,將小學法治教育在教學上具體到點,落到實處,能有效避免教師教學法律知識時產(chǎn)生認知偏差,提高了教學的準確性、針對性。
五、堅持開展法治教學專題研究活動
針對各冊法治教育滲透點,學校定期開展法治教學研究課、示范課等教研活動,并多次承辦市鎮(zhèn)兩級法治教學專題研討會。在備課、上課、評課和磨課過程中提升教師的法治教育教學能力和法治素養(yǎng)。同時,探索出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法治辯論、案例辨析、故事教學等趣味教學方法。低年段的規(guī)則意識教學以活動體驗為主,中高年段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從案例分析入手,從課本走向生活,用貼近學生的法治案例進行教學。調(diào)動教師學法的積極性,開展法治主題的公開課、微課錄制評比活動;收集成功的教學案例、教學實錄、課件、微課,編輯整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yǎng)課例集》,供其他道法老師參考借鑒。
六、鼓勵教師積極撰寫教學故事、案例和論文
道法科教師在系列活動過程中加深了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法律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同時,我們鼓勵和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堅持撰寫教學隨筆(教學反思),收集成功的教學案例編輯成集。其中五篇教學論文獲市級獎勵。
【注: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重點課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yǎng)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A2020002)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