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玲 謝智敏 高彥靜 趙 英
(北京化工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029)
2002年教育部發(fā)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以下簡稱《規(guī)程》)中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其中《規(guī)程》第二十四條將科研工作作為獨立的條款提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結合實際有計劃地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課題。有條件的還可根據(jù)需要,自行設立科研項目[1]。隨著高校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其學術性更加突出。為了適應發(fā)展,更好地指導和規(guī)范高校圖書館工作,教育部于2015年12月31日通過了對2002年《規(guī)程》的修訂。新修訂的《規(guī)程》第四十條指出:“高等學校應支持圖書館有計劃地開展學術研究,組織和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發(fā)表研究成果……圖書館應鼓勵館員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有條件的可根據(jù)需要自行設立科研課題。[2]”這一條款將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內容進行了擴充,進一步揭示了高校圖書館既具有服務性,又具有學術性的特點,學術性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的本質特征[1]。
科研水平是高校圖書館開展服務,尤其是助力高校學術科研服務的重要基礎。林可全[3]等研究發(fā)現(xiàn),館員的科研水平作為圖書館核心競爭力之一,對高校的科研能力具有正向效應,館員隊伍的科研水平越高、素質越好,越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創(chuàng)新性服務項目。目前,有研究者對高校圖書館科研情況進行了研究。寧巖[4]等比較分析了“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高校圖書館于2007—2011年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申報的科研項目的分布特點。王淼[5]以2007—2017年高校圖書館的科研水平為研究內容,從論文發(fā)表、項目申請、學術會議3個方面概括了高校圖書館的科研狀況,同時通過人員結構、科研能力、管理制度等內容分析了高校圖書館目前的科研困境,并提出了高校圖書館科研提升的思路與辦法。楊世玲[6]等以42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2016—2021年的科研工作為研究對象,從學術論文及科研項目兩方面揭示了國內高水平高校圖書館的科研現(xiàn)狀,并針對高校圖書館在科研中凸顯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整改建議。以上研究顯示,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的科研項目與成果還很少,科研方向分散且沒有持續(xù)性,缺乏固定科研團隊的協(xié)同與領軍人等,這些都表明高校圖書館在科研方面仍處于弱勢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圖書館長期存在的“重服務,輕科研”的思想,高校對圖書館科研工作的重視不夠,以及圖書館在科研管理和組織方面存在不足等。若想使高校圖書館科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需要提高館員的積極主動性,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和環(huán)境,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制度和科研工作管理體系。
國內有關高校圖書館科研方面的研究,分析高校圖書館科研情況的相對較多,探討科研工作管理方面的研究較少。李海瑞[7]通過解析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及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和構建科研工作管理體系的方式,并闡明了其運行機制,以加強對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的管理。莊玫[8]等詳細介紹了清華大學圖書館近幾年在科研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設上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及在信息化建設中實現(xiàn)的科研與服務相結合的良性循環(huán),并結合國內科研管理工作經驗,對圖書館今后科研管理工作的發(fā)展提出了建議。楊世玲[6]等在調研“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科研情況基礎上,針對高校圖書館科研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思考和建議,構建了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體系。很多高校圖書館在科研管理方面進行了實踐,如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制定了《圖書館學術研究管理辦法》,現(xiàn)已被2020年制定的《圖書館科研工作管理與促進辦法(試行)》所取代[9]。也有很多高校圖書館為提高自身的學術地位和館員的整體素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成立了學術委員會。但總體來說,高校圖書館科研制度和科研管理方面仍相對薄弱,相關的研究報道也較少。筆者通過網(wǎng)絡調研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全面了解了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現(xiàn)狀,分析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構建了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體系。
2.1.1 網(wǎng)絡調研過程
筆者通過網(wǎng)絡瀏覽了2022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147所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圖書館網(wǎng)站。圖書館網(wǎng)站內容以資源和服務為主,也涉及本館概況、機構設置和規(guī)章制度等,為了解各館的科研管理情況,瀏覽調查網(wǎng)站中“本館簡介”或“關于本館”等模塊的“機構設置”“規(guī)章制度”“信息公開”或“信息發(fā)布”等相關欄目。調研時間為2023年1月。
2.1.2 調研結果分析
通過對147所高校圖書館網(wǎng)站的調查發(fā)現(xiàn),高校圖書館網(wǎng)站中有關科研工作管理的信息很少,大多數(shù)網(wǎng)站沒有涉及。其中“機構設置”相關欄目中,大多展示介紹圖書館的業(yè)務和行政管理部門,個別高校圖書館在“辦公室”行政部門職能中提到了負責科研統(tǒng)計或科研管理工作,也有高校設有教學科研相關部門,負責科研管理或科研項目管理工作。有些高校圖書館在“機構設置”欄目中,會體現(xiàn)圖書館設有學術委員會。通過瀏覽和閱讀“規(guī)章制度”欄目中的內容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圖書館在網(wǎng)頁中列出的規(guī)章制度都是與讀者使用圖書館及其服務相關的,極少數(shù)圖書館包含圖書館科研獎勵制度。此外,還有部分高校圖書館會在“信息公開”欄目中發(fā)布與科研管理制度相關的內容。高校圖書館網(wǎng)站中有關科研管理內容比較全面的是北京大學圖書館,網(wǎng)站“關于”模塊設有“關于本館”和“科學研究”兩個欄目,其中“科學研究”欄目中“學術委員會”下列出了科研管理的相關內容[10]。
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對圖書館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網(wǎng)絡調研發(fā)現(xiàn),高校圖書館的科研管理內容已在網(wǎng)站中有所體現(xiàn),這反映了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的開展不再僅是館員的個別行為,已經納入圖書館的管理內容,逐漸具有普遍性。圖書館對科研工作也愈發(fā)重視,并開始有相關部門管理館內的科研工作。但高校圖書館網(wǎng)站中科研管理相關內容較少,不能完全反映高校圖書館的科研管理情況,因此筆者設計了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情況調研問卷,展開了問卷調查研究。
2.2.1 問卷調研過程
筆者為了解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管理情況進行了問卷調研,利用網(wǎng)絡問卷調查平臺“問卷網(wǎng)”(wenjuan.com)制作和發(fā)放調查問卷,調研時間為2023年1—2月。
問卷共設26道題,內容涉及高校信息(第1題和第2題)、個人基本信息(第3題~第6題)、高校圖書館科研情況(第7題~第9題,第21題~第26題)、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管理情況(第10題~第20題)4個方面內容。
問卷主要面向全國高校圖書館發(fā)放,共收集問卷64份,有效問卷63份。涉及56家高校圖書館,覆蓋全國18個省級行政區(qū),具體為13個省、4個直轄市、1個自治區(qū),其中40家圖書館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占比71.43%,普通高校圖書館占比較少,為28.57%。
2.2.2 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
利用問卷系統(tǒng)自帶的分析功能和Excel軟件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
2.2.3 問卷調研結果
(1)受調者個人信息情況
問卷中有4道題涉及受調者個人信息,包括身份、專業(yè)技術職務(職稱)、是否開展科研工作和開展科研工作的動機。從63位受調者的身份看,47.62%為部門主任或負責人,39.68%為圖書館館長或副館長,12.7%為館員。其中專業(yè)技術職務為副高級的比例最高,為57.14%,正高級比例為26.98%。受調者中有90.48%的人開展有關圖書情報領域的科研工作,開展動機中占比最高的為“更好地進行圖書館服務工作”,達到89.47%,“個人興趣”占比為57.89%,“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占比56.14%,“應對年終或聘期考核”為26.32%,還有一位受調者開展科研工作動機為“工作任務要求”(見圖1)。在受調者中,開展科研工作普遍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服務工作,可見,高校圖書館開展科研工作對更好地進行服務工作是有利的。開展科研工作動機與受調者身份有一定關系。受調者身份為館長或副館長時,選擇“更好地進行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占比為95.24%,只有一位受調者沒有選擇這一選項;選擇“個人興趣”的占57.14%;選擇“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占23.81%。受調者身份為部門主任或館員時,選擇“更好地進行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占比為86.11%;選擇“個人興趣”的占58.33%;選擇“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占75%?!皞€人興趣”動機與受調者身份關系不大,與受調者身份關系密切的動機是“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這也是圖書館工作人員開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動機之一。
圖1 高校圖書館科研人員科研動機
(2)高校圖書館科研情況
問卷中有9道題涉及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承擔科研項目和獲得科研成果獎勵的情況。只有21家受調圖書館設置了研究機構,占比37.5%,其中80.95%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稍高于受調圖書館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比例(71.43%),而60%以上沒有設置研究機構;有13家圖書館設有圖書情報領域的碩士點或博士點,占比23.21%,近80%的圖書館沒有圖書情報領域的碩士點或博士點。在受調圖書館中均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人員,其中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人數(shù)較少,大多數(shù)在5人及以下,人數(shù)為一和兩人的最多,副高級人數(shù)較多,正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比例在20.00%~29.99%區(qū)間的最多。受調圖書館所在高校大多數(shù)沒有給予圖書館專門的科研基金支持,只有9家高校對圖書館有專門的科研支持,占比為16.07%。有25家高校圖書館承擔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占比44.64%,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占比88%;14家高校圖書館承擔有省部級研究課題;還有5家高校圖書館沒有承擔過科研基金項目,其中一家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關于高校圖書館承擔的項目,近55.35%的圖書館承擔的縱向課題數(shù)量多于橫向課題,也有37.5%的圖書館承擔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改或產學研項目,有少部分的圖書館承擔的縱向項目與橫向項目數(shù)量相當或橫向項目多于縱向項目數(shù)量。對于科研成果獎勵,受調圖書館中只有3家有國家級獎勵,12家有省部級獎勵,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占比86.67%,另外23家有地市級獎勵,有15家沒有科研成果獎勵。關于是否有固定的科研團隊,有12家高校圖書館有,占比21.42%,其中11家為圖書館老師自發(fā)形成,只有兩家涉及圖書館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和分配,其他44家圖書館則沒有固定的科研團隊。
從調研結果看,高校圖書館缺少研究機構,大多數(shù)圖書館沒有圖情領域碩士點或博士點,主要為圖書館自主申請科研項目基金進行科學研究;承擔的科研項目中有一定比例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其中縱向課題數(shù)量總體大于橫向課題,也有較多圖書館開展教學教改研究,但總體體量不大;所獲科研成果獎勵級別則總體偏低,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數(shù)圖書館沒有固定的科研團隊,科研工作仍以“單打獨斗”為主,館員間合作關系松散,缺少組織性。從承擔科研項目和獲得科研成果獎勵級別來看,“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與普通高校圖書館相比有一定優(yōu)勢。
(3)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管理情況
問卷中有11道題涉及高校圖書館的科研管理情況,包括是否設有學術委員會、科研主管領導、科研管理部門和人員、科研管理相關制度、科研檔案以及館內的課題或項目基金支持等方面的內容。學術委員會是圖書館學術研究的組織機構,在受調圖書館中有64.29%的圖書館設有學術委員會,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占比80.56%,稍高于受調圖書館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占比(71.43%)。51.79%的圖書館設有負責科研的副館長,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占比89.66%,這表明領導層已有意識進行科研工作的管理,且“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該意識強于普通高校圖書館。有57.14%的圖書館設有專門的科研管理部門,其中81.25%設在綜合辦公室,小部分設在圖書館教學、科研相關部門,有的設在圖書館信息咨詢部,有的設在發(fā)展規(guī)劃部;23.21%的圖書館沒有專門的科研管理部門,相關工作為學術委員會兼管;還有近20%的圖書館沒有科研管理部門。有73.21%的圖書館設有專人負責圖書館的科研管理工作,其中31.71%圖書館有專門的科研管理崗位,56.1%的圖書館科研管理人員為兼職,12.2%的圖書館為學術委員會秘書兼管;在這些圖書館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占比82.93%,而且其兼職管理人員(兼職人員或學術委員會秘書兼管)占比也較高。有35.71%的圖書館建有科研檔案,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占比為90%,檔案內容主要涉及科研項目、課題和科研成果。55.36%的圖書館制定了科研管理制度,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占比83.87%。46.43%的圖書館制定了科研獎勵制度,不足受調圖書館的一半,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占比80.87%。30.36%的受調圖書館有科研考核制度,其中35.29%的圖書館的科研考核制度針對包括行政管理崗位人員和專業(yè)技術崗位人員在內的全體館員,64.71%圖書館的科研考核制度只針對專業(yè)技術崗位人員。在這些有科研考核制度的圖書館中,考核主要設在聘期考核、年度考核、崗位聘任、績效發(fā)放階段,少量圖書館在評優(yōu)評先過程中涉及科研考核。近70%的受調高校圖書館沒有科研考核制度,但在這些圖書館所在高校中有一半以上對圖書館晉升或聘任專業(yè)技術職務崗位有科研考核要求。46.43%的受調圖書館設有館內課題或項目基金資助,其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占比80.77%。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在科研管理方面,70%以上高校圖書館設有科研管理部門和人員,科研工作開展比較普遍,圖書館也有相應的科研工作管理意識。但在科研檔案建立、科研管理相關制度制定、館內科研基金支持等方面相對欠缺,受調的高校圖書館中做到這些方面的占比基本不超過50%,此外,有主管館領導設置的圖書館也僅剛超過50%。在受調圖書館中“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比例較高,為71.43%。從調研結果看,其在科研管理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如果“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和普通高校圖書館比例相當,或比例低于普通高校圖書館,在科研管理方面的調研結果可能會更差??傮w來看,高校圖書館在科研管理意識上相對薄弱,科研管理工作仍缺少領導層的重視及制度的指導和規(guī)范。
有效的科研管理可以保障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的持續(xù)、有序開展。但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高校圖書館目前科研工作管理尚存在較多問題。
(1)科研工作管理意識相對薄弱
高校圖書館一直以來以服務為主,科研工作多是館員的個人行為,到目前為止對科研工作管理的意識仍然較弱,科研工作欠缺組織性、規(guī)范性和持續(xù)性。近年來科研工作的主要輸出成果——學術論文的發(fā)表數(shù)量持續(xù)下降[5],科研體量不增反減。問卷調研結果顯示,參與調研的高校圖書館中,近1/2的圖書館沒有管理科研工作的館領導,領導層仍缺少進行科研工作管理的意識;開展科研項目研究主要為自主申報,但在社會科學領域,高校圖書館的科研實力相對較弱,與一線科研工作者相比,具有很大差距,若想提升科研整體實力,一定需要有組織、有規(guī)劃的科研管理,注重對圖書館科研成果的孵化,但53.57%的高校圖書館沒有設立館內的基金或課題,以支持本館館員科研工作的起步;只有35.71%的受調圖書館建有科研檔案,沒有科研檔案不利于把握本館的科研動向、了解館員的科研活動和產出,難以根據(jù)本館科研情況制定適合科研工作發(fā)展并切實可行的科研規(guī)劃來指導和規(guī)范科研工作;較少圖書館有固定的科研團隊,且這些團隊以自發(fā)形成為主,缺少圖書館的統(tǒng)一管理和規(guī)劃,館員的相互合作關系松散,然而很多科研任務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做得深入,沒有固定的科研團隊,不利于科研工作的縱深化發(fā)展,限制了科研水平和實力的提升。
(2)沒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科研管理體系
調研結果顯示,25%的受調圖書館沒有設立學術委員會和負責科研管理工作的館領導;10%的受調圖書館既沒有負責科研管理工作的館領導,也沒有設立學術委員會、科研管理部門和人員以及制定相應的科研管理制度。雖然有70%以上的受調圖書館設有科研管理人員,但其中近70%的科研管理人員為兼職人員,這些管理人員通常具有較多其他工作內容,專業(yè)的管理水平較低,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有些圖書館雖然有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科研管理,但沒有設立學術委員會這樣的學術組織、咨詢、審議機構,也缺少領導核心和相應的科研管理制度指導,無法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蒲泄芾砣藛T工作以統(tǒng)計科研項目和成果數(shù)據(jù)為主,沒有對圖書館員的科研工作起到統(tǒng)籌、組織、協(xié)調和管理的作用。同時,也會影響與學??蒲泄芾頇C構的聯(lián)系和交流,難以獲取必要的科研信息,或造成與學校總體科研管理工作脫節(jié)的情況。比如,學校科研管理部門、教務部門、研究生院發(fā)布的科研項目信息,圖書館科研人員不能及時獲得,影響了科研課題或項目的申報;通過學校管理部門申報的項目、獎勵、成果,圖書館科研人員各自獨立申報,而非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申報,不僅造成工作秩序的混亂和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圖書館科研工作的統(tǒng)計和管理。沒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科研管理體系,會潛在引起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浪費,不能確??蒲泄ぷ鞯挠行蜷_展,進而制約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的總體發(fā)展。
(3)欠缺有效的科研激勵機制
問卷調研發(fā)現(xiàn),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仍是圖書館工作人員開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動機。圖書館中在職在編人員一般包括兩類:一類是行政管理崗位人員,一類是專業(yè)技術崗位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職務晉升通常有科研要求,行政管理崗位人員則通常沒有。因此,對于有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意愿的圖書館員會開展科研工作,而其他崗位或不晉升專業(yè)技術職務的館員則不需要。要想調動廣大高校圖書館員開展科研工作的主觀能動性,需要在科研管理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勵機制,科研獎勵是有效的激勵方式之一。但問卷調研發(fā)現(xiàn),近70%的高校沒有科研獎勵制度,沒有晉升需求和缺少個人興趣的館員開展科研工作的熱情難以調動。同時,開展科研工作的館員較少,不利于體現(xiàn)高校圖書館的學術性,也不利于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深化和創(chuàng)新。
高校圖書館在科研管理上存在較多問題,應加強科研管理意識,構建完整合理的科研管理體系,以驅動圖書館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6]。
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體系的內部要素包括管理人員、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科研檔案,如圖2所示。
圖2 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體系的內部要素
(1)管理人員
管理人員是科研工作有序發(fā)展的基礎。一方面,應確定科研管理工作的領導層,指定分管科研管理工作的館領導,建立領導小組,以領導小組為核心開展科研管理工作。館領導對館內有更強的凝聚力,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及相關制度的推行和實施;對館外有更高的影響力,可以獲得更多的科研資源和信息,推動圖書館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要設立專職的科研管理人員,工作職能專一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科研管理工作。為科研管理人員提供參加科研管理相關培訓的機會,對于其職業(yè)成長至關重要。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國家及各級部門和學校科研管理部門的政策宣講、相關工作的業(yè)務實操,也可以到兄弟院校進行經驗交流,甚至可以擴展至對國際先進管理經驗的借鑒學習,使科研管理人員逐步專業(yè)化。
(2)組織機構
確定了科研管理領導小組和具體工作人員,還需要有相應的組織機構作為依托,即科研工作也應當有專門的管理組織進行管理。很多高校成立了圖書館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是圖書館學術工作的組織機構[7],是對館內學術研究工作進行咨詢、審議、評定的機構,對于繁榮學術研究、活躍學術氛圍、引導學術發(fā)展、培養(yǎng)學術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書館學術委員會是圖書館科研工作的組織機構,但不是行政或業(yè)務部門實體,不能為專職科研管理人員設定崗位,因此,結合其職能還需要將科研管理工作設置在行政或業(yè)務部門。在所調研的圖書館中,有將這部分工作設置在綜合辦公室等行政部門,也有設置在教學科研相關的業(yè)務部門,都是可以參考和借鑒的范例。
(3)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管理政策、辦法是科研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和依據(jù),是管理的核心要素[7]。各高校圖書館可結合本館實際,制定符合自身館情的科研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對圖書館員的科研工作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和引導。除了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科研工作量抵充制度、科研評估制度、科研激勵機制以及館員的培訓制度等都能激發(fā)館員的科研熱情。
(4)科研檔案
建立高校圖書館科研檔案,包括本館科研課題或項目檔案、科研成果檔案、科研綜合檔案、科研管理檔案以及館員個人科研檔案等。建立全面的圖書館科研工作檔案,有助于掌握本館的科研動向,密切關注館員的科研活動和產出。同時,還可以建立科研信息檔案。搜集各級基金資助組織的資助信息,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關注圖書情報領域基金資助熱點;定期分析圖書情報領域論文產出和科研成果獲獎信息,形成統(tǒng)計分析報告,關注圖書情報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前沿。結合高校和圖書館自身的發(fā)展目標和工作重點,根據(jù)科研信息檔案制定圖書館科研發(fā)展規(guī)劃,依據(jù)館員的科研動向引導館員開展與本館規(guī)劃相統(tǒng)一的定向和深入的科學研究。
確定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體系的內部構成要素,是構建完善管理體系的基石。各要素間相互作用,通過完善的管理體系(見圖3)實現(xiàn)科研規(guī)劃、科研管理、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成果孵化等功能,并架起圖書館與學校各級科研管理部門以及圖書館學術機構和團體之間溝通聯(lián)系的橋梁,進而引導、管理館員的科研工作。
圖3 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體系框架
(1)科研規(guī)劃
科研規(guī)劃指高校圖書館確定的本館研究方向和發(fā)展目標,是科研工作穩(wěn)步推進的重要保障[6]。圖書館科研管理領導小組應組織業(yè)務骨干,根據(jù)圖書館業(yè)務實際,梳理圖書館的業(yè)務發(fā)展方向和面臨的問題;科研管理人員定期搜集各級基金資助組織的資助信息、圖書情報領域論文產出和科研成果獲獎信息,通過學術委員會展開統(tǒng)計和分析,形成分析統(tǒng)計報告,把握圖書情報領域基金資助熱點和科學研究前沿。組建科研團隊,根據(jù)本館科研檔案,結合館員的科研方向制定圖書館的科研規(guī)劃具體實施步驟和計劃,并交由學術委員會審議。保證科研規(guī)劃的制定緊密結合圖書館的業(yè)務實際,將館員自身發(fā)展與圖書館發(fā)展相融合,有效提升館員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也保障圖書館科研工作穩(wěn)步有序地進行,達到以科研工作的開展推動業(yè)務工作深化發(fā)展的目的。
(2)科研管理
根據(jù)制定的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制度對本館的科研工作進行管理,包括以下內容:圖書館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研數(shù)據(jù)的收集、統(tǒng)計和管理;館內科研獎勵的評定和管理;學術評價,調查、受理學術糾紛、學術不端行為;科研檔案的建立和管理[11]。通過科研管理使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規(guī)范化。
(3)科研能力提升
館員不僅需要擁有從事科研工作的動力,明確科研方向,還需要具備從事科研工作、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的能力。為有效提升館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對館員的科研培訓應制度化、常態(tài)化,要多方位、多渠道對館員進行培訓。通過學術委員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學術講座和研討會。為館員提供研修機會,鼓勵館員積極參加校內外高質量的學術會議和培訓[6]。
根據(jù)圖書館科研目標和方向,結合館員的業(yè)務方向和科研興趣,組建多學科、多專業(yè)的科研團隊,將由圖書館員自行開展科研活動的孤軍奮戰(zhàn)轉變?yōu)閰f(xié)同作戰(zhàn),合理分工協(xié)作,發(fā)揮個人學科和專業(yè)特長,使研究工作向縱深化發(fā)展,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科研產出質量。組建團隊時,注意館員間的科研水平和資歷梯度,由資歷較深、科研水平較高的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館員幫扶專業(yè)技術職務較低的館員,為其提供指導和建議,共同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4)科研成果孵化
申請科研項目和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均需一定的研究基礎。科研人員在進行研究工作時,需要一定的基金支持和科研資源。館員在開展科研工作初期,無論是基金還是資源都相對短缺,需要圖書館的支持和孵化。高校圖書館設立館內科研基金是為館員提供進行科研活動“第一桶金”的有效方式,通過獲得館內基金支持積累科研經驗,發(fā)表科研成果,是申請更高層次課題或項目研究的基礎。館內基金項目的設立需要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將其制度化,通過學術委員會組織申報、審核、研究、結題和存檔。當館員有能力申報館外高層次基金項目時,可以先在館內進行交流,由學術委員會審議開題報告和項目申報材料,給予指導和建議,從而提高申報命中概率。
科研管理領導小組可通過與學校各級科研管理部門和圖書館各級學術機構或團體的溝通聯(lián)系,獲得各類科研信息,包括基金項目申報信息、科研成果評獎信息、學術會議和學術出版物征文信息,經學術委員會的整理和審議后進行發(fā)布,鼓勵館員進行申報和投稿??梢愿鶕?jù)館員的業(yè)務、科研情況培育和孵化科研成果,向有關部門和組織機構推薦,為館員提供更多的課題申報機會和科研成果展示交流平臺。
(5)館內外溝通橋梁
科研管理并非獨立于高校圖書館而單獨存在??蒲泄芾眢w系是一個完整、全面的體系,創(chuàng)新科研管理方式需要將其放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考慮,不僅涉及館內的各個要素和館員的參與,而且涉及與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相關的外部環(huán)境,通過科研管理建立館內要素與外部環(huán)境溝通的橋梁,多方面、多角度為圖書館員整合科研信息和渠道,促進圖書館科研工作的發(fā)展。高校圖書館是為本??蒲泻徒虒W服務的學術性機構,處于學校的大環(huán)境中,其科研工作與學校整體科研政策相一致,圖書館開展科研活動、實施科研工作管理,不能與學校各個科研管理部門相脫節(jié)。比如,負責學??蒲泄芾淼目茖W技術發(fā)展研究院管理學校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發(fā)布各種科研政策和科研信息、舉辦各種科研培訓和講座,圖書館應通過館內科研管理機構和部門,積極參與相關科研培訓和活動,了解科研政策,開展科研工作。高校圖書館承擔學校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工作,與學校的教學改革密不可分,要及時了解教務部門和研究生管理部門的教學改革與產學研項目信息,開展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學改革和產學研項目。
高校圖書館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建立了很多高校圖書館學術、資源聯(lián)盟與學術機構,這些聯(lián)盟和機構也會資助其開展科研工作、設置學術成果獎勵、舉辦學術培訓和學術交流、提供多種學術成果交流渠道,以推動其科研工作的發(fā)展,提升圖書館業(yè)務水平。高校圖書館通過科研管理體系與這些學術聯(lián)盟和機構密切聯(lián)系,為本館館員提供更多的科研信息和科研成果發(fā)布途徑。
高校圖書館是為高校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其工作職能以服務為主,為了有效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和能力,促進圖書館的未來發(fā)展,重視開展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有效的科研管理可以推動高校圖書館科研工作持續(xù)、有序地開展,逐步提高科研體量和水平。構建完整合理的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體系是高效實施科研工作管理的保障,高校圖書館科研管理體系能通過圖書館內部要素實現(xiàn)對館員科研工作的有效管理和促進,同時架起圖書館與外部科研環(huán)境溝通的橋梁,成為保障圖書館科研工作穩(wěn)步、有序開展的有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