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瑜,李現英,孫克娟,周旭旭
《2014 年世界助產狀況報告》指出,按照國際要求接受助產教育并管理的助產士能夠為婦女和新生兒提供87%的必要照護,預測至2030 年中國助產士人力資源僅能滿足婦女和新生兒59%的需求。更為嚴峻的是,我國僅有14%的助產士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yè)于助產專業(yè)的助產士數量更為有限[1]。我國助產士人力資源匱乏,作為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搖籃的高等院校進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我國于2014 年開始助產學本科試點教育,2017 年4 所高等院校本科助產專業(yè)獲批。在教育過程中,要以核心勝任力為導向,制定與我國國情相符的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體系[2],以推動助產本科教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備核心勝任力的助產專業(yè)人才。
專業(yè)認同是指學習者在了解所學學科的基礎上,對該學科產生的情感接受和認可程度,同時伴隨著內心的適切感和積極的外在行為,它既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過程[3]。李杰[4]、郭金鳳等[5]研究表明,專業(yè)認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專業(yè)認同水平越高,學習動機就會越強。然而,目前僅有少數研究調查了助產專業(yè)本科生專業(yè)認同水平,并沒有分析專業(yè)認同與核心勝任力的關系。鑒于此,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及核心勝任力現狀,分析二者的關系,以期指導高校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助產專業(yè)人才,緩解助產人力資源短缺現狀。
本研究于2022 年9—11 月展開,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河北、廣州、天津、鄭州和湖南5 所高校助產方向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大一至大四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大四學生應已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學習和實習要求;無精神疾病,如孤獨癥、焦慮癥、抑郁癥、情感障礙等;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
本研究采用問卷星平臺發(fā)放網絡問卷形式收集資料。首先由研究組成員聯系各高校助產方向的負責教師或學生干部,說明研究目的并取得同意,再由其將問卷鏈接推送給學生。調查問卷設有統一指導語和答題說明,研究對象匿名填寫,完成問卷題目并提交視為知情同意并參與本研究。
(1)一般人口學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性別、生源地、年級、入學志愿、在校學習成績、在校擔任職務、是否有產科實習/ 見習經歷、產科實習/ 見習時長、畢業(yè)后是否愿意從事助產行業(yè)、親屬是否從事醫(yī)學行業(yè)11 個問題。
(2)專業(yè)認同問卷:由秦攀博[3]編制,包括4 個維度23 個條目。其中認知性維度有4 個條目,反映對專業(yè)基本情況的了解程度;情感性維度有8 個條目,反映對專業(yè)的情感喜好程度;行為性維度有6 個條目,反映對專業(yè)的行為表現;適切性維度有4個條目,反映專業(yè)與自身的匹配程度。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賦1~5 分,總分23~115 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調查者專業(yè)認同程度越高。該問卷具有良好信效度,總問卷Cronbach's α 系數為0.916,分半信度為0.939,各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在0.760~0.894。
(3)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由王德慧等[6]在參考國際助產聯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ICM)制定的助產士核心勝任力標準基礎上,閱讀文獻并結合我國國情編制而成。該量表包括孕前保健能力、孕期保健能力、分娩期保健能力、產后保健能力、新生兒保健能力和公共衛(wèi)生保健能力6 個維度,共54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選項分為“無此能力”“能力較差”“能力一般”“能力較好”和“很有能力”,賦值1~5 分,總分54~270 分,得分越高表示核心勝任力水平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978,內容效度比為0.950,信效度良好。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資料的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描述,計數資料以構成比(%)進行描述。采用t 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與核心勝任力的影響因素,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推斷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與核心勝任力的關系。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回收問卷275 份,剔除答案明顯不合邏輯或所有選項一致的問卷,得到有效問卷262 份,有效率為95.3%。其中男生6 人(2.3%),女生256 人(97.7%);年齡17~24 歲,平均(21.08±1.38)歲;生源地為鄉(xiāng)鎮(zhèn)155 人(59.2%),縣城38 人(14.5%),城市69 人(26.3%);大一51 人(19.5%),大二58 人(22.1%),大三58 人(22.1%),大四95 人(36.3%);入學志愿方面,97 人(37.0%)調劑進入助產專業(yè),87 人(33.2%)自主選擇助產專業(yè),49 人(18.7%)聽取父母或他人意見,29 人(11.1%)從護理專業(yè)轉入助產專業(yè);150 人(57.3%)有產科見習/ 實習經歷,產科平均實習/ 見習時長為(9.08±6.40)周;僅有7 人(2.7%)不愿意畢業(yè)后從事助產行業(yè);188 人(71.8%) 親屬未從事醫(yī)學行業(yè);154 人(58.8%) 在校學校成績良好(80~89 分);171 人(65.3%)在校未擔任學生會干部、班干部等職務。
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問卷得分為(88.25±12.15)分,條目均分為(3.84±0.53)分。各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情感性(3.90±0.63)分、認知性(3.88±0.51)分、行為性(3.83±0.58)分、適切性(3.65±0.70)分。
助產方向本科生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得分為(187.21±39.66)分,條目均分為(3.46±0.73)分。其中孕期保健能力維度得分最高,分娩期保健能力維度得分最低。助產方向本科生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各維度得分見表1,得分前5 位和后5 位的條目見表2。
表1 助產方向本科生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得分(±s)Table 1 Score of Core Competency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midwives majoring in midwifery(±s)
表1 助產方向本科生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得分(±s)Table 1 Score of Core Competency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midwives majoring in midwifery(±s)
維度 維度得分21.28±4.02 36.19±7.19 42.65±11.30 27.69±7.03 20.27±5.32 39.14±8.41 187.21±39.66孕前保健能力孕期保健能力分娩期保健能力產后保健能力新生兒保健能力公共衛(wèi)生保健能力總分條目均分3.55±0.67 3.62±0.72 3.28±0.87 3.46±0.88 3.38±0.89 3.56±0.76 3.46±0.73
表2 助產方向本科生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得分前5 位和后5 位的條目Table 2 Score of the top 5 and bottom 5 items in Midwifery Core Competency Scale of undergraduate majoring in midwifery
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除情感性維度外,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問卷各維度與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各維度得分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5,見表3)。
表3 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與助產士核心勝任力的相關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midwifery and core competency of midwives
2.5.1 單因素分析 以研究對象的一般特征為自變量、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級、是否有產科見習/ 實習經歷、產科見習/ 實習時長顯著影響助產方向本科生的核心勝任力(P<0.001,見表4)。年級越高學生核心勝任力水平越高,有產科見習/ 實習經歷者核心勝任力水平顯著高于無相關經歷者。
表4 助產方向本科生核心勝任力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n=262)Table 4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re competenc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midwifery(n=262)
2.5.2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研究對象專業(yè)認同問卷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年級、是否有產科見習/ 實習經歷、產科見習/ 實習時長為自變量,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產科見習/ 實習時長,認知性、行為性、適切性維度得分及專業(yè)認同問卷總分對助產方向本科生核心勝任力具有顯著影響(P<0.01,見表5),且可以解釋核心勝任力總變異的20.2%。
表5 助產方向本科生核心勝任力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262)Table 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 of core competenc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midwifery(n=262)
本研究表明,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問卷得分為(88.25±12.15)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略低于李妮娜[7]對高職助產專業(yè)大一學生的調查結果(89.32±13.52)分,但高于周思美等[8]2017 年對助產方向本科生的調查結果(82.81±11.50)分。分析原因,一方面我國助產教育目前仍以高職高專為主,大多數高職學生認識到自身條件的劣勢,對就業(yè)前景較好的助產專業(yè)認同度較高[7];另一方面,我國本科助產教育經過6 年的初步探索,課程體系逐步完善,院校、醫(yī)院等對助產專業(yè)的宣傳介紹力度加大,加深了助產方向本科生對助產專業(yè)的認知,專業(yè)認同感也隨之提高。在專業(yè)認同問卷調查中,情感性維度得分最高,認知性維度次之,得分均高于總均分,說明助產方向本科生相對了解且喜歡助產專業(yè);適切性維度得分最低,與周思美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助產方向本科生在專業(yè)思維、性格、特長等方面與助產專業(yè)的融合程度不高,這可能是因為其對助產專業(yè)的了解不夠全面。學??刹扇〈胧┨岣弑究粕鷮χa專業(yè)的認識,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優(yōu)點,提升其與助產專業(yè)的適切性。
研究結果顯示,助產方向本科生核心勝任力處于中等水平,各方面勝任力發(fā)展不均衡,孕期保健能力最強,而分娩期保健能力較弱,與丁曉[9]、康健[10]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陰道分娩接生、會陰切開術和修補術、陰道助產等實踐性較強的環(huán)節(jié)是本科助產教育的薄弱點。本研究表明,高年級助產方向本科生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得分高于低年級學生,有產科見習/ 實習經歷的學生得分高于無相關經歷者。以往研究也發(fā)現,實習后助產專業(yè)學生分娩期保健能力顯著提高[11];產房在職助產士分娩期保健能力最強,孕前保健能力最弱[10],但孕前保健能力維度得分仍高于助產方向本科生,說明實習與臨床實踐是提高助產士核心勝任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高校應加強院校合作,盡早安排學生到臨床體驗學習,在實習階段盡量為學生多爭取實踐機會。當然,在學生尚無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與助產相關從業(yè)證書,實習階段無法進行陰道助產、會陰切開和修補術等有創(chuàng)操作的背景下[12],高校教師也可借助虛擬仿真訓練等方法,加強助產方向本科生薄弱點訓練,促進學生核心勝任力的全面發(fā)展。
本研究表明,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與核心勝任力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產科見習/ 實習時長、專業(yè)認同及其維度(認知性、行為性和適切性)可以解釋核心勝任力總變異的20.2%,這可能與專業(yè)認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習興趣,間接影響核心勝任力有關。美國學者Richard E B 提出的洋蔥模型指出,個體的勝任素質由內向外可分為3 層,依次為個性/ 動機、自我形象與價值觀/ 社會角色/態(tài)度、知識/ 技能,其中知識是指個體在某一特定領域所擁有的事實型與經驗型信息,技能是個體結構化地運用知識完成某些具體工作的能力[13]。在洋蔥模型中,動機是核心,越向外層,越易于培養(yǎng)和評價。在本研究中,根據ICM對助產士核心勝任力的定義——“在助產實踐和教育中,助產人員能夠勝任崗位所表現出來的熟練精確的知識、職業(yè)行為和特定技能的結合體”[14]可知,助產士核心勝任力中的知識和技能處于洋蔥模型中最易培養(yǎng)的外層。而專業(yè)認同作為一種情感、態(tài)度乃至知識的移入過程,直接影響個體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投入,因此高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感的培養(yǎng),進而促進其核心勝任力的發(fā)展。(1)開展助產方向本科教學的高校應加強自身硬件和軟件環(huán)境建設[9];(2)高校可在招生環(huán)節(jié)加大對助產專業(yè)的宣傳力度,學生入校時舉辦講座、朋輩交流等活動,引導其正確認識助產專業(yè),提高專業(yè)認同度;(3)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視頻模擬教育[15]、跟蹤式見習[16]等輔助手段,為學生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加深對助產專業(yè)的了解;(4)注重臨床導師的榜樣作用[17],加強院校合作[18],提升助產方向本科生的專業(yè)認同感。
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及核心勝任力仍有提升空間,高校應注重學生分娩期保健能力培養(yǎng);助產方向本科生專業(yè)認同與核心勝任力密切相關,高校可通過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認同感而提高其核心勝任力水平。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因助產方向本科生招生數量有限,本研究樣本量偏?。唬?)本研究采用網絡問卷方式收集數據,該方式的應答率比其他方式平均低11.0%[19],且應答者可能是對研究問題比較感興趣者,這可能會對調查結果產生影響;(3)由于研究對象為助產方向本科生,尚未取得從業(yè)資格證書且尚無獨立的臨床工作經歷,本研究所調研的核心勝任力結果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