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方念, 程茗慧, 劉 丹, 宋海旭, 田孝祥, 張效林
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寒地心血管病全國重點實驗室,遼寧 沈陽 110016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阿司匹林聯(lián)合P2Y12受體拮抗劑替格瑞洛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的基礎治療方法,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雙聯(lián)抗血小板治療能顯著降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患者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3]。替格瑞洛作為一種新型的P2Y12受體抑制劑,能夠選擇性抑制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P2Y12受體可逆性結合,進而進一步影響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反應,從而抑制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支架內(nèi)血栓的形成,使得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患者的長期預后得到改善[4-5]。替格瑞洛能夠與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P2Y12受體結合,這種結合是一種可逆性的結合,停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功能也隨之恢復[6]。部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出現(xiàn)血小板高反應的現(xiàn)象,降低了臨床上常規(guī)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效果,增加部分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患者血栓事件的發(fā)生[7]。本研究旨在探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表達水平是否與格瑞洛治療后血小板殘余活化存在潛在相關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自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胸痛中心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年齡35~75歲,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納入標準:(1)胸痛持續(xù)時間>30 min,發(fā)病時間<12 h;(2)心肌酶譜升高且呈動態(tài)變化;(3)心電圖示至少2個導聯(lián)ST段呈弓背抬高>0.1 mV;(4)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主支的狹窄程度≥50%。排除標準:(1)對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藥物過敏;(2)全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3)血液系統(tǒng)疾病;(4)先天性心臟病等;(5)內(nèi)臟出血性疾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臨床STEMI樣本的收集 本研究入選60例STEMI患者均在急診收住院治療,入院后服用180 mg替格瑞洛,采集患者的靜脈血。
1.2.2 光比濁法測定血小板聚集率 采用經(jīng)典的光比濁法測定血小板聚集率,進而檢測血小板活化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的測定在STE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2 h后完成,當血小板聚集率≥59%定義為服用替格瑞洛后高反應組(HRP組,n=30),當血小板聚集率<59%定義為服用替格瑞洛后正常反應組(NRP組,n=30)。
1.2.3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IL-6的表達含量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AB178013)檢測HRP組和NRP組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24 h血漿中IL-6的表達水平。將待檢測的血漿樣品和ELISA試劑盒放置室溫下,制備檢測IL-6測定的標準品,按照倍比稀釋的原則將標準品按照濃度梯度進行稀釋,稀釋倍數(shù)分別為以下7個濃度梯度:500.0、250.0、125.0、62.5、31.3、7.8、0 pg/ml,依據(jù)濃度梯度加入100 μl待檢測液進入ELISA板的測定孔內(nèi),室溫1 h,洗滌后加入100 μl HRP偶聯(lián)檢測抗體室溫1 h,清洗3次后,TECAN酶標儀檢測STEMI患者HRP組和NRP組血漿樣品的光密度值,計算血漿樣品IL-6的濃度。
2.1 兩組STEMI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比較 HRP組和NRP組STEMI患者的年齡、吸煙比例、體質量、血糖水平,以及實驗室常規(guī)血液和生化檢測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TEMI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比較
2.2 STE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HRP組及NRP組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NRP組STEMI患者在服用雙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2 h后測定血漿中血小板聚集率為(30.77%±16.71%),低于HRP組的(74.69%±9.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圖1。
圖1 STEMI患者NRP組和HRP組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2.3 STE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NRP組及HRP組血清中IL-6表達水平比較 NRP組、HRP組血漿中IL-6的表達含量分別為(31.04±4.43) pg/ml、(34.67±10.57) pg/m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1)。見圖2。
圖2 STEMI患者NRP組和HRP組血漿中IL-6水平比較
替格瑞洛是環(huán)戊基三唑嘧啶類化合物,抑制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上的嘌呤2受體亞型P2Y12可逆性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與聚集,停藥后血小板功能隨之快速恢復[8-9]。替格瑞洛半衰期為7~12 h,生物利用度為36%,口服后吸收迅速,無需經(jīng)肝代謝激活即可直接起效[10-12]。
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患者經(jīng)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療后,發(fā)生血栓事件,出現(xiàn)殘余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5,13]。RAPID研究結果表明,STE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180 mg后,部分患者不能很快達到抗血小板效果,出現(xiàn)殘余血小板高反應,RAPID研究將負荷劑量的替格瑞洛增加到360 mg,仍出現(xiàn)殘余血小板反應[12]。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后出現(xiàn)血小板高反應現(xiàn)象的原因受很多因素影響,本課題組的前期研究證明,藥物代謝酶類基因多態(tài)性的不同不是影響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療效果的原因,腸道內(nèi)菌群的改變影響了替格瑞洛對STEMI患者治療后血小板反應性[14]。本研究進一步通過ELISA方法檢測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中IL-6的表達水平是否存在差異,是否由于IL-6表達的不同引起兩組研究對象血小板反應性的不一致,結果發(fā)現(xiàn),NRP組和HRP組血漿中IL-6的表達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在STE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血漿IL-6炎性因子的水平不是引起STEMI患者替格瑞洛出現(xiàn)抵抗的原因,可能是STEMI患者的心肌組織缺氧的時間不同,引起心肌組織局部氧化應激反應的不同,氧化應激產(chǎn)物吸收入血后,通過干預腸道菌群的代謝,間接影響腸道對替格瑞洛化學藥物的吸收。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患者例數(shù)較少,且僅比較了兩組患者IL-6的表達水平,未進行其他炎性因子的比較,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增加其他炎性因子的檢測。本研究為單中心的結果,未來可以增加多中心的研究,通過復制實驗驗證本研究的結果。
綜上所述,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治療的STEMI患者在服用替格瑞洛后出現(xiàn)血小板抑制效應與其血漿中炎性因子IL-6的表達水平無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