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讀書于我,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擷取。
我讀的第一本有字書是趙樹理的《三里灣》,那一年我8歲,梳著羊角辮,扎著鮮紅的頭繩,蹦蹦跳跳地去找海峰玩耍。在她家窗臺上,放著一本厚厚的書,我隨便拿起一看,就被那個故事的開頭吸引住了。次日,當?shù)谝豢|晨曦映照在窗簾上的時候,我總算讀完了。感覺渾身筋疲力盡,但心情很愉快,頭腦里布滿了清澈的文學(xué)陽光。從那時起,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根高高的標桿,指引著我人生的方向。我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幻想長大后成了他,將身邊的人和事活靈活現(xiàn)地寫到書里面。
記憶中清晰地存留一段在老屋讀書的時光。外婆晚年借住在一個本家的老屋里。那家人上京城工作多年,曾經(jīng)溫暖的家被荒棄了。老屋沒有通電,每個夜晚,我都要在煤油燈下讀好長時間書,外婆就坐在燈下靠著鋪蓋卷打盹,陪著我讀書。那時候,我一旦沉浸在有趣的故事之中就不可自拔了,時而淚流滿面,時而大笑不止,正在打盹的外婆似乎受到了驚嚇,抬眼不解地望望。后來我才知道,外婆堅持不睡的理由是,她擔心我會被燭火燒了頭發(fā),或者被煤油淋了一頭一臉。外婆安靜地守望著一豆燈火,守望在外孫女通往夢想的路口。外婆的老屋,因了那濃郁的書香味,在年幼的外孫女眼里,是那么金碧輝煌,令人流連忘返。
上五年級時,父親把我轉(zhuǎn)到城里讀書,從此我有了更多讀書機會。一天,我和同學(xué)去書店買學(xué)習資料,看到很多人都在安靜地凝神閱讀。我順手抽出一本《西游記》,小心翼翼地翻看書頁,漸漸被書中的故事吸引,讀著讀著不覺翻過了十幾頁,猛抬頭見女店員正死死盯著我,我臉紅了,趕緊做賊似的把書放回原處。一路上,我使勁記著那個頁碼,生怕忘了。連續(xù)去了幾次,終于被女店員識破了“詭計”,把我狠狠教訓(xùn)了一頓。我抹著眼淚,無限依戀地離開了書店。摸著自己癟癟的口袋,望著父親同樣干癟的口袋,我無奈地長長嘆了一口氣。
在那些艱苦的讀書時光里,我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這些筆記本至今保存。大多數(shù)時候,我只是抄寫書中精彩的詞語和句子,并把各種人物描寫景物描寫運用到作文中,然后,我的作文有幸每次都被老師當作范文在班上閱讀,在同學(xué)們艷羨的目光中,在老師“描寫生動,語言流暢”的評價中,我讀書的熱情更加高漲。
搜尋著一切可看的讀物,我常常沐浴在難以名狀的快樂之中。
我以近乎朝圣的心態(tài)面對每一本讀物,輕輕撣掉書皮上厚厚的灰塵,小心翻著書頁,生怕翻卷了書角,污損了封面,常常在閱讀一本新書之前,我會用牛皮紙包了書皮。
沉浸在書香中,仿佛與數(shù)百知心好友舉杯賞月,促膝談心,仿佛有滴滴清冽香茗滋潤肺腑。淡淡的書香驅(qū)散了身心的疲憊與煩惱,世事的繁瑣與紛爭,我從書中汲取豐富知識,給精神上以滋補和調(diào)養(yǎng)、永葆向上的青春活力。 (有刪節(jié))
技法小貼士
1. 線索分明。行文按照時間順序先寫自己八歲那年,第一次在海峰家接觸有字書的感受;到在外婆的老屋里,點著煤油燈讀書;接著寫自己五年級時因沒錢買書,于是在書店讀書的故事。這樣的情節(jié)安排,讓行文脈絡(luò)清晰,邏輯連貫。
2. 抓住細節(jié)。文中對于“我”的刻畫細致生動,既有人物的神態(tài)刻畫,更抓住了“我”的動作來表現(xiàn),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我”愛讀書的形象。
3. 語言質(zhì)樸。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源自作者心扉的聲音,淡淡的敘述,洋溢著濃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