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人間置觀:唐代“道觀”的官方化建制與營造

        2024-01-01 00:00:00蔡林波
        關鍵詞:道觀道教

        摘 要: 歷史來看,“道觀”被確立為道教廟宇正式名稱及建筑形態(tài),主要緣于唐代朝廷政治支持;與之相配合,道教團體積極參與了“道觀”的具體設計和營造工作。唐代“道觀”建制和營造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武德-貞觀”(620—649)為“道觀”定名期;“高宗-武周”(649—705)為“道觀”興建期;“睿宗-玄宗”(705—762)為“道觀”圣化期。在此背景下,“道觀”的建筑形態(tài)及其殿堂陳設,主要體現(xiàn)唐代朝廷的政治神圣化要求;相應地,道教提出了“人間置觀”“立觀度人”的新教義綱領,并積極配合朝廷營造道觀。唐代朝廷與道教團體之間,正是以“道觀”為紐帶,構建了一種政治與宗教的同盟關系:一方面,唐王朝的政治威權假“道觀”而得以樹立和鞏固;另一方面,道教亦通過“道觀”確立了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正統(tǒng)地位。

        關鍵詞: 道觀;道教;人間置觀;立觀度人

        中圖分類號:B9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0766(2024)06-0070-14

        作者簡介:蔡林波,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上海 20024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道教二十四治歷史地理及其文物調查研究”(22BZJ041)

        ① 陳國符提出,“是南朝仍稱館。而道觀之稱,初用于北朝”。陳國符:《道藏源流考》,上海:中華書局,1963年,第268頁。

        ② 劉仲宇認為,“道教的宗教建筑泛稱為宮觀,是比較晚的事情,至早也早不過唐”。劉仲宇:《宮觀和道教文化的發(fā)展》,《中國道教》2000年第3期。姜生亦提出,“唐以后不復稱館,皆稱觀”。姜生:《論道教的洞穴信仰》,《文史哲》2003年第5期。

        ③ 吉川忠夫「靜室考」、『東方學報』(京都)第五十九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7年、145頁。

        ④ 都筑晶子:《六朝后期道館的形成——山中修道》,付晨晨譯,魏斌校,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5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31頁。

        ⑤ 柏夷:《早期靈寶經(jīng)與道教寺院主義的起源》,《道教研究論集》,孫齊等譯,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第54頁。

        ⑥ 孫齊:《唐前道觀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山東大學,2014年,第26-27頁。

        一、相關研究及問題

        “道觀”作為道教廟宇正式名稱和建筑形態(tài),究竟緣起于何時?這是一個攸關道教歷史進程及其宗教性質的重要學術問題。就此,學界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為“南北朝說”;二為“唐朝說”。前者認為,南朝普遍出現(xiàn)的“道館”即“道觀”,北朝則出現(xiàn)了最早的“道觀”名稱。①后者則堅持,正式的“道觀”名稱應出現(xiàn)于唐代。②目前看來,“南北朝說”占了上風,幾成學界共識。不過此論題中所存諸多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其一,“道館”是否可以等同于“道觀”?持“南北朝說”學者沒有作出精準辨析,而是籠統(tǒng)把二者混淆之。例如,日本學者吉川忠夫認為,“在道教中精舍即道觀,是館”。③都筑晶子亦以為,“唐代道書《上清道類事相》所謂‘仙觀’,具體是指道館和道觀,唐代的精舍亦即靜舍,可以認為是與道館、道觀相同的”。④美國學者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則把陸修靜所建“簡寂觀”“崇虛觀”(應為“館”)視為“觀”。⑤這些觀點皆忽略了“館”“觀”之別。對此,孫齊質疑道,“北朝屈指可數(shù)的幾所道觀,都有跡象顯示其原本也可能稱作‘館’”。⑥

        其二,“道觀”的宗教性質究竟如何?不少國外學者強調道士“山中修道生活”特別是佛教寺院主義對“道觀”形成之影響。德國學者鮑姆巴赫(Stephan Peter Bumbacher)認為,天師治是一個由祭酒家庭和弟子生活在一起的群體,應被稱為道教的“寺院”(monastery)?!維tephan Peter Bumbacher,The Fragments of the Daoxue Zhuan,F(xiàn)rankfurt am Main:Peter Lang,2000,pp.490-493.】繼而,美國學者孔麗維(Livia Kohn)提出,道教寺院主義產(chǎn)生于公元5世紀末,主要受佛教寺廟的刺激所致?!綥ivia Kohn,Monastic Life in Medieval Daoism: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3,pp.19-39.】柏夷亦認為“道觀”出現(xiàn)于公元5世紀,“源自佛教寺院”?!景匾模骸对缙陟`寶經(jīng)與道教寺院主義的起源》,《道教研究論集》,第54-55頁?!慷贾ё觿t強調山中修道團體對“道觀”產(chǎn)生有直接影響,“道館”當在宋明帝時建立并制度化。【都筑晶子:《六朝后期道館的形成——山中修道》,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5輯,第226-246頁。】國內(nèi)學者孫齊亦提出,“道觀”是一種類基督教和佛教寺院主義的修道場所,主要供道士出家修行?!緦O齊:《山中的教團:中古道教“寺院主義”的起源》,魏斌主編:《新史學:中古時代的知識、信仰與地域》第14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111-134頁?!繎敵姓J,采用“寺院主義”考察“道觀”的形成,具有相當?shù)暮侠硇?。它關注了道士群體修道方式與制度因素對“道觀”形成的影響;然其不足之處在于,嚴重忽視了與“道觀”這一名稱相關涉的中國傳統(tǒng)固有的信仰及政治倫理內(nèi)涵。歷史來看,“道觀”之“觀”應源自上古時期的城闕觀臺,系“具有一定建筑規(guī)模的哨所‘觀’,……后來它又建為雙重,便叫做‘樓’”?!拘煳谋颍骸端拇h代石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2-3頁?!壳貪h方士遂衍其為“天闕”,作為標示天上宮闕及“天門”的建筑符號,并名之為皇家候神的祭壇或祠廟——“今陛下(漢武帝)可為觀,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谑巧狭铋L安則作蜚廉、桂觀,甘泉則作益、延壽觀,使卿持節(jié)設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臺,置祠具其下,將招來神仙之屬”。【《史記》卷12,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478-479頁?!恳蚨?,“觀”本指皇家通天候神的宮廷禮儀設施,具有嚴格的政治神學倫理意涵,絕非南北朝“道館”性質的道士山中修道場所?!窘峒?,帝王所居的宮闕臺觀,應系“道觀”的儀式建筑原型,但未論及“道觀”的政治倫理意涵(姜生:《道教治觀考》,《中國道教》2011年第3期)。筆者以為,正因“觀”是具有皇權標志意義的儀式建筑名稱,故唐代以前道士自不敢稱道教壇場為“觀”或“道觀”,而只能稱作“治”“靖室”或“道館”等。孫齊注意到,北朝出現(xiàn)的幾處“道觀”名稱,很可能原本亦稱作“館”(孫齊:《唐前道觀研究》,第26-27頁)?!?/p>

        其三,“道觀”作為道教廟宇名稱究竟緣于何時?對此問題,古代學者已有所關注,且形成三種意見:一是模仿“儒觀”說。高承《事物紀原·道觀》引《續(xù)事始》云:“宋(劉宋)廢國學,置總明觀。疑自是以來,道家者流擬之,以名其所居也?!薄靖叱校骸妒挛锛o原》,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64頁?!克沃軕稀毒岸ń抵尽芬嘀?,“道家者流,以儒觀(總明觀廢)之名為道士觀”。【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45,《四庫全書》48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本,第577頁。】二是源自“樓觀”說。此說最早載于歐陽詢《大唐宗圣觀記》碑:“宗圣觀者,本名樓觀,周康王大夫文始先生尹君之故宅也。以結草為樓,因即為號?!薄練W陽詢:《大唐宗圣觀記》,《欽定全唐文》卷246,清嘉慶二十三年揚州詩局刻本,第15頁?!扛叱小妒挛锛o原·道觀》亦載:“周穆王尚神仙,召尹軌杜沖居終南山尹真人草樓之所,因號樓觀,蓋道觀之初也?!薄靖叱校骸妒挛锛o原》,第364頁?!繕怯^一地與唐高祖李淵立“宗圣觀”有關(稍后詳論),故此說流傳頗廣。三是制于“唐初”說。北宋黃伯思《二館辨》敘:“觀、館古多相通。唐以前六朝時,凡今道觀,皆謂之某館,至唐始定謂之觀也。”【黃伯思:《東觀余論》,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第55-56頁?!俊叭逵^說”以劉宋“總明觀”為證,然“總明觀”原本作“總明館”,且無證據(jù)表明“道觀”系模仿“總明觀”而來?!皹怯^說”影響深遠,亦可能存在誤解。據(jù)孫齊研究,“樓觀”一詞從未見諸唐前的文獻。【孫齊:《唐前道觀研究》,第26頁?!抗P者頗疑,“樓觀”本非具體廟宇名稱。據(jù)《陜西通志》卷9,盩厔縣(今周至縣)東南37里有“石樓山”,其“重疊如樓”“形勢如樓”,故“一名樓觀山”?!緞⒂诹x:《陜西通志》卷9,《四庫全書》第551冊,第499頁?!俊皹怯^”或系古人對石樓山的神圣想像——把藏書樓形狀的“樓觀山”演繹成了尹喜“草樓”?!局煜笙龋骸督K南山說經(jīng)臺歷代真仙碑記》,《道藏》19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43頁?!勘彼吸S伯思的“唐初說”,與今人劉仲宇、姜生的“唐朝說”一致,然亦未作出具體論述。

        總的來看,對于“道觀”名稱緣起、制度建立及其營建過程等問題,學界雖提出了“南北朝說”和“唐朝說”,卻未作出嚴謹?shù)恼撟C。故,本文擬在前賢研究基礎上,對之進行新的考察和探討。

        二、唐初立觀:“道觀”名稱定制

        前已揭,唐以前道士修道場所稱“館”而非“觀”,概為屬實。而古今多有學者指出,自唐代起道教廟宇始稱“觀”或“道觀”。因而,筆者傾向認為,唐朝的建立與“道觀”的出現(xiàn)有著密切關聯(lián)。那么,唐朝“道觀”的出現(xiàn)與確立過程,究竟如何呢?對此,有三個關聯(lián)事件值得關注:

        一是“改道觀為玄壇”。

        考證“道觀”名稱最早出現(xiàn)時間的文獻,多會提及隋大業(yè)三年(607)“改道觀為玄壇”之事?!端鍟肪?8載,大業(yè)三年,煬帝令“郡縣佛寺,改為道場,道觀改為玄壇,各置監(jiān)、丞”?!尽端鍟肪?8,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802頁?!克宕髽I(yè)年間道教祠廟名稱為“玄壇”,有充分材料可證。唐杜寶《大業(yè)雜記》載:隋時,入洛陽景運門內(nèi),有“通真、玉清二玄壇”;煬帝南巡有“三樓船一百二十艘,四品官及四道場、玄壇僧尼、道士坐”?!拘恋掠拢骸秲删┬掠涊嬓!ご髽I(yè)雜記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8、19頁?!俊杜f唐書》卷192:大業(yè)七年,煬帝邀“遠知見于臨朔宮,……敕都城起玉清玄壇以處之”。【《舊唐書》卷192,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125頁。】宋敏求《長安志》卷7:皇城西第二街“隋大業(yè)初,有寺一百二十,謂之道場;有道觀十,稱之元(玄)壇”;至唐時,則為“道士觀十、女觀六”?!舅蚊羟螅骸堕L安志》卷16,靈巖山館藏版,清乾隆甲辰校刊,第6頁?!靠芍宕髽I(yè)年間道廟名稱確為“玄壇”,唐代始稱“道士觀”。

        需特別注意的是,隋大業(yè)三年“改道觀為玄壇”的說法頗為突兀。因當時道廟普遍被稱為“道館”,怎么會改“道觀”為“玄壇”呢?如是,“道觀”豈非在隋代或之前就已存在?有文獻載,就在隋“改道觀為玄壇”的前一年即大業(yè)二年(606)七月,煬帝還在為道士潘誕“于嵩山造館,名嵩陽館”?!拘恋掠拢骸秲删┬掠涊嬓!ご髽I(yè)雜記輯?!?,第24頁?!恳蚨?,筆者頗疑,“改道觀為玄壇”或本為“改道館為玄壇”。因,記載此條的《隋書》《唐六典》《通典》等文獻皆唐代所出,而未見唐以前文獻言“道觀”者。是以,如唐初確已頒“道觀”為道教廟宇正式名稱之政令,那么魏征等在編撰《隋書》時,把“道館”改作“道觀”亦屬必然。如是可推,煬帝大業(yè)三年“改道觀為玄壇”本為“改道館為玄壇”。而“玄壇”之名至少被沿用到大業(yè)十三年(617)?!練W陽修考《隋廬山西林道場碑》引《兩京記》云:“隋嘗更名佛寺為道場,此碑大業(yè)十三年建也?!睔W陽修:《集古錄跋尾》,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第113頁。】也就是說,在公元607至618年間,道廟的官方制名是“玄壇”,而不可能為“觀”或“道觀”。如此,有關“觀”或“道觀”的官方制名,最早當出現(xiàn)在唐武德元年(618)。

        二是“改樓觀為宗圣觀”。

        李淵“改樓觀為宗圣觀”事,多為樓觀碑刻及道經(jīng)文獻所載。唐武德九年(626),歐陽詢撰《大唐宗圣觀記》碑載,“以武德三年(620),詔賜嘉名,改樓觀為宗圣觀”,主要目的是“宸扆興念,纂胄所先,啟族成家,鼻于注史”?!練W陽詢:《大唐宗圣觀記》,《欽定全唐文》卷246,第17頁?!看四颂瞥趵顪Y假老君為自己家族祖先,昭示其獲授天命之事件。同年,還發(fā)生了一宗老君“顯圣”事件——“老君見于羊角山”:“武德三年五月,晉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見一老叟,乘白馬朱鬣,儀容甚偉”,遂出讖語“為吾語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平賊,后子孫享國千歲,髙祖異之,乃立廟于其地”?!就蹁撸骸短茣肪?0,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第865頁?!坑郑殴馔ァ稓v代崇道記》載,“武德三年,詔晉陽道士王遠知授朝散大夫,并賜鏤金冠子紫絲霞帔,以預言高祖受命之征也”。【杜光庭:《歷代崇道記》,《道藏》11冊,第2頁?!靠梢?,有關唐高祖“改樓觀為宗圣觀”并尊老子為祖之事,武德三年是一個關鍵年份。簡言之,道教“道觀”名稱之緣起和出現(xiàn),概與唐高祖武德三年“改樓觀為宗圣觀”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大唐宗圣觀記》碑對“宗圣觀”的來源作了一種神學化敘述,“宗圣觀者,本名樓觀,周康王大夫文始先生尹君之故宅也。以結草為樓,因即為號。……大教之興,蓋起于此矣”?!練W陽詢:《大唐宗圣觀記》,《欽定全唐文》卷246,第15頁。】由之,“道觀”淵源于周穆王樓觀或尹君故宅之說流行開來。后世道門多襲此說,指“樓觀”為“道觀”之始——“穆王謁草樓,遺宅為建樓觀,此宮觀所自始也”;“周穆王親訪靈躅,為建祠宇,度道士七人,號曰樓觀,是則度人立觀之始也”。【朱象先:《古樓觀紫云衍慶集》,《道藏》19冊,第562、554頁?!看嗣黠@為宗教神學化的歷史敘事。按本文前揭,真實情況應該是,李淵在620年把所處樓觀山的“老子祠”改成了“宗圣觀”。此之改“祠”為“觀”事件,可謂意義重大。因“觀”屬于皇家宮廷儀式建筑,李淵頒詔令改老子祠為宗圣觀,實則意味著:“老子”已被正式確認為李氏皇族之祖,而道教之“觀”開始涵具皇家政治神權屬性。

        三是“置諸寺觀監(jiān)”。

        高承《事物紀原·道觀》載,“隋煬帝改(道館)為玄壇,后復曰觀”?!靖叱校骸妒挛锛o原》,第364頁?!窟@里的“后復為觀”,當指唐初朝廷令道教廟宇改稱為“觀”或“道觀”。這在唐代官方文獻中,亦可獲史料證明。《唐六典》卷16“崇玄署”載:

        唐初,置崇玄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崇玄署令掌京都諸觀之名數(shù)、道士之帳籍,與其齋醮之事,丞為之貳。(張九齡注:煬帝改佛寺為道場,改道觀為玄壇,各置監(jiān)、丞?;食譃槌缧鹆?,又置諸寺觀監(jiān),隸鴻臚寺,每寺、觀各監(jiān)一人。貞觀中省。)【《唐六典》卷16,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467頁。】

        由此可見,唐初官方文件已稱道廟為“觀”,隸屬“崇玄署”管理。張九齡注文亦提及隋煬帝“改道觀(館)為玄壇”事,并指唐朝“又置諸寺觀監(jiān)”,暗含唐初改變了隋煬帝時期的佛為道場、道為玄壇之稱謂,而把佛廟稱“寺”,道廟稱“觀”。然查相關文獻,我們無法確定唐朝置崇玄署及寺、觀名稱的具體時間。張九齡注“貞觀中省”,謂“貞觀中,廢寺觀監(jiān)”?!尽缎绿茣肪?8,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252頁。】故,“置諸寺觀監(jiān)”時間肯定早于貞觀中。又,唐武德九年(626),李淵頒《沙汰佛道詔》,指“近代已來,多立寺舍”而不言“寺觀”,后提及“令(諸僧、尼、道士、女冠)等,就大寺觀居住。……京城留寺三所、觀二所”?!卷n理洲:《唐高祖文集輯校編年》,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年,第290頁?!坑纱送嘎叮何涞轮?,道廟并未被稱作“觀”,李淵稱帝后才始稱為“觀”。是知,武德九年或稍前,唐朝已正式定制道教廟宇名稱為“觀”或“道觀”。

        結合李淵“改樓觀為宗圣觀”事件分析,可知唐初定制“道觀”名稱時間應為武德三年至九年間。所以,此時期往往出現(xiàn)“道觀”“玄壇”并稱的現(xiàn)象。如魏征《道觀內(nèi)柏樹賦》,題名為“道觀”,然序文中亦指“玄壇”——“玄壇(元壇)內(nèi)有柏樹焉”?!尽稓J定全唐文》卷139,第14頁?!恐档藐P注的是,唐初朝廷推出“道觀”稱謂,似招致了當時佛門的激烈反對。約武德四年(621)至貞觀六年(632)間,佛僧法琳作《玄都東華非觀》一文,指摘:“天子所居曰都曰宮……不言觀也。今以都宮而為觀者,非其義也?!舾亩紴橛^,便是降尊就卑;以觀代宮,復是退大作小。且四民天宮,非是天尊所坐之處,今為道觀,理不可也。名既不正,法亦是邪。何得以卑觀之名,廢仙宮之號?”【《中華大藏經(jīng)》62冊,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600頁。按,法琳撰《辯證論》始于武德四年,貞觀六年完成初稿??梢姡铡缎紪|華非觀》很可能是專門針對唐初定制“道觀”名稱而作。參見宏濤:《翠微史略:翠微寺與嚴福寺》,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74頁。】依此,唐初朝廷應是把供奉天尊的道教廟宇皆稱作“觀”,且賦予了“道觀”宣示皇權至上的神學功能。因法琳深諳道教仙界“天尊”與地上“帝王”對應之義,故借此攻訐唐朝廷以“道觀”稱名天尊廟宇,是“降尊就卑”之舉。

        綜上可斷,“道觀”名稱的正式定制時間當為唐初,即公元620—626年之間。其主要緣于唐高祖李淵制定和推行的尊老君為祖先之政策,以為樹立皇家神圣威權的政治需要所致。自此,唐王朝一直延續(xù)這一基本政策,歷代帝王皆置“道觀”并設相關管理機構(表1)。

        三、人間置觀:“道觀”營造過程

        就相關史料來看,唐代“道觀”的具體營建任務,是落在當時的道教團體身上的。在唐朝廷的大力鼓勵、引導和支持下,道教團體不僅提出了“人間置觀”“立(置)觀度人”等口號,并主動參與了“道觀”的設計和營修。依據(jù)現(xiàn)存大量唐代道經(jīng)文獻,【經(jīng)查閱,約二十多部道經(jīng)載有唐初“道觀”制名的歷史信息,其中部分文獻系對唐以前(兩晉南北朝及隋朝)經(jīng)典修纂而成?!俊暗烙^”的定制和營造過程(約620—712)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武德-貞觀”(約620—649):“立觀”開端和正名時期

        此一階段,道教團體積極響應唐朝廷推出的“道觀”制名政策,不僅把以往道經(jīng)中的“館”“堂”等改作“觀”或“宮觀”,而且正式提出了“立(置)觀度人”“人間置觀”等教義口號,甚而開始積極策劃、設計和建構“道觀”的建筑樣式。

        1.改“館”為“觀”

        “觀”作為道教廟宇名稱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一些改“館”為“觀”的經(jīng)文中。筆者發(fā)現(xiàn),唐以前許多道經(jīng)文獻,在唐代不少被改“館”為“觀”,這并非簡單的館、觀混淆使用,明顯是道教團體響應唐朝廷“道觀”制名政策所為。為清晰展示相關內(nèi)容,此以表2列之:

        表2所列七部道經(jīng),概為東晉南北朝至隋代經(jīng)書,其經(jīng)文中原載“靈館”“神堂”等稱謂,在《道藏》中皆改作“靈觀”“觀”“宮觀”。如《太上洞玄靈寶諸天靈書度命妙經(jīng)》“洞靈之館”被改為“洞靈之觀”;《太玄真一本際妙經(jīng)》“協(xié)晨靈館”改作“協(xié)晨靈觀”;《太上玄一真人說三途五苦勸誡經(jīng)》“神堂”改成“靈觀”;《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jīng)九靈太妙龜山玄箓》“始青之天”改為“始青之觀”?!短厦罘ū鞠嘟?jīng)》原載不存,《道藏》本出現(xiàn)“廣修宮觀”“以造宮觀”句;《太上玄都妙本清靜身心經(jīng)》原載不存,《道藏》本出現(xiàn)“元陽上觀”“玄都宮觀” 句;《上清道寶經(jīng)》原載不存,其所引南北朝道經(jīng)出現(xiàn)“洞靈之觀”“九靈之觀”“北靈之觀”“通陽之觀”“太靈之觀”“素靈之觀”“靈都上觀”等,皆為唐初道士所改。

        與其一致,一些唐初新出道經(jīng),多有“玄壇靈觀”詞句出現(xiàn)。按前揭,“玄壇”源自隋煬帝大業(yè)三年“改道館為玄壇”,而“道觀”則起自唐初(620—626)定制“道觀”,可知“玄壇靈觀”當系唐初以來道門所興說法。具體內(nèi)容,參見表3。

        表3所列八部道經(jīng),皆唐初新出道經(jīng),經(jīng)文中多出現(xiàn)“玄壇”“靈觀”并稱現(xiàn)象,系唐初改“玄壇”為“道觀”過渡時期之反映?!短隙葱`寶業(yè)報因緣經(jīng)》或為最早出現(xiàn)“玄壇靈觀”詞匯的經(jīng)書。對此,丁培仁認為“南北朝末已改館名觀。書中稱‘太玄觀宇’、‘靈觀’等,又倡‘出家’、‘大度國人’、‘廣造法身’,或‘廣造經(jīng)像,置觀度人……’,具有南北朝末唐初的特征”?!径∨嗳剩骸对鲎⑿滦薜啦啬夸洝?,第96頁?!慷匾膽岩桑骸皩τ谕瑫r期(6世紀)的人間修行實踐來說,早期靈寶經(jīng)中從未用如館、觀、宮、殿、樓、臺等詞描述儀式空間。常用的一個詞是‘齋堂’?!瓕澎`寶經(jīng)中想象的儀式空間的考察,最終發(fā)現(xiàn)其中并無關于在約一百年內(nèi)(7世紀)成為靈寶儀式首選場所的‘觀’的其它跡象?!辈贿^柏夷判斷《業(yè)報因緣經(jīng)》系6世紀道經(jīng),故以為經(jīng)文所言之“觀”是“想象的天上空間,而非人間的”。【柏夷:《早期靈寶經(jīng)與道教寺院主義的起源》,《道教研究論集》,第57頁?!抗P者以為,該道書中出現(xiàn)“靈觀”或“玄壇靈觀”名稱,應為唐初“立觀”后才流行的說法,故《業(yè)報因緣經(jīng)》出現(xiàn)“玄壇靈觀”并率先提出“置觀度人”口號,非柏夷所言“想象的天上空間”,而是道教團體積極響應和貫徹李淵“人間置觀”政策的表現(xiàn)。

        因此,表3所列《太上洞玄靈寶業(yè)報因緣經(jīng)》《太上洞玄靈寶國王行道經(jīng)》《太上洞玄靈寶出家因緣經(jīng)》等,或皆系唐初武德年間所出道經(jīng);而《太上洞玄靈寶轉神度命經(jīng)》《太上正一法文經(jīng)》《老子像名經(jīng)》《太上洞真賢門經(jīng)》《元始天王歡樂經(jīng)》等,已多載修營靈觀、禁盜尊像等戒律,或稍晚至貞觀年間所出。

        2.“置(立)觀度人”

        唐初道教提出“置(立)觀度人”的新教義綱領,并立其為“最為第一”的核心救度宗旨。以此,“觀”成為道教最重要的儀式建筑實體。就目前所見文獻看,率先提出“置觀(立)度人”口號的是《太上洞玄靈寶業(yè)報因緣經(jīng)》:

        廣造經(jīng)像,置觀度人,布施齋戒,濟死度生,普救一切眾生,大弘誓愿,作大福田,善根不斷,利益眾生者,生天王國主身;見有道士教化人間,修營靈觀、堂殿、樓閣,任力所堪,作當來眾生歸依窟宅;廣修靈觀,大豎福基,普為人天,歸依窟宅;一者造像,二者寫經(jīng),三者置觀,四者度人,……種種營修,皆成功德!【《道藏》6冊,第86、104、114頁,】

        從中可見,唐初道門積極配合朝廷“立觀”政策,不僅提出了“置觀度人”的新教義口號,而且開始組織建造“道觀”(“靈觀”)。需注意的是,“置觀度人”口號,唐前文獻無任何提及;且該經(jīng)書語“觀世音化在太清境”,【《道藏》6冊,第129頁?!坎⒉槐堋袄钍烂瘛敝M。是知,《業(yè)報因緣經(jīng)》應為道門響應唐初(武德年間)“立觀”政策的道經(jīng)文獻。稍后,不少道經(jīng)亦次第闡發(fā)“置(立)觀度人”的教義實踐綱領(表4)。

        按表4所列十部唐初道經(jīng),“武德—貞觀”時期道教團體基于“立觀度人”理念,開始積極倡導修建“道觀”,并初步建立起了相關建筑制度,其中有借鑒佛教建筑因素的成分。整體建筑布局包括“諸堂殿,樓閣臺榭,齋廚別院,諸雜屋宇,師房講室”等,重要儀式裝置包括天尊經(jīng)像、百高座和大寶輪等。《洞玄靈寶千真科》載,“共居觀舍、堂殿、園林、田地,三寶眾有,殿屬天尊,堂屬道士。若其營造尊卑,有其私房,是道士自造”,【《道藏》34冊,第373頁?!繉Ξ敃r所建道觀布局、殿堂、經(jīng)像等,作了簡略描述。有關借鑒佛教建筑因素的內(nèi)容,則如《太上洞玄靈寶業(yè)報因緣經(jīng)》載:“常以三元月旦,于其宮內(nèi)建百高座”,“造三十六重玄都寶盤千二百所”?!尽兜啦亍?冊,第122頁。】“百高座”本系佛教講經(jīng)座設,“寶盤”指佛塔頂端塔剎“相輪”或“承露金盤”(亦稱銅盤)?!尽独m(xù)高僧傳》卷1:“剎表置金寶瓶,容二十五斛,承露金盤一十一重。”《中華大藏經(jīng)》61冊,第491頁?!靠梢?,唐初道門欲仿造“上累金盤、下為重樓”佛塔結構,并結合道教三十六天、玄都天宮等宇宙觀念(造三十六重玄都寶盤),來設計和營修“道觀”建筑?!緰|漢笮融在彭城下邳“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逗鬂h書》卷73,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2368頁。】另,《太上洞玄靈寶國王行道經(jīng)》《太上正一法文經(jīng)》《老子像名經(jīng)》《元始天王歡樂經(jīng)》等亦皆述及“敷百法座”“立百高座”之修建。

        (二)“高宗-武周”(約649—705):“立觀”興盛和定型時期

        都筑晶子發(fā)現(xiàn):“在隋代和唐初時,因為皇帝和道士的私人關系,或許還有唐室遵從老子為祖先的因素,也修建了若干道觀。但在7世紀后半期,也即唐高宗時代開始,王朝與道觀的關系逐漸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此時,不再是依據(jù)皇帝與道士的私人關系,而是作為國家事業(yè),在全國范圍內(nèi)興建道觀?!薄径贾ё樱骸短拼衅诘牡烙^——空間·經(jīng)濟·戒律》,羅亮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35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231頁?!繐?jù)相關史料,高宗-武周時期“道觀”建設確實進入了一個興盛階段。與此同時,唐朝廷對于“道觀”的政治宣示功能亦加以了強化。

        1.“作禮高觀”

        “高宗-武周”時道觀修建漸趨興盛,主要原因在于朝廷皇權的支持。其時,道門以“觀”來統(tǒng)攝諸道壇場所的意識亦更趨強烈。如王懸河修《上清道類事相》,【劉屹《玄妙內(nèi)篇考》:“《上清道類事相》與《三洞珠囊》的成書都應當在679—690年?!眳⒁姾麓何闹骶帲骸抖鼗臀墨I論集:紀念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24頁。】專設“仙觀品”搜羅各種道壇場所——“亦曰道場、亦曰玄壇、亦曰精舍、亦曰靖?!钡?,一并納入“仙觀”范疇?!尽兜啦亍?4冊,第874-878頁。】更值得注意的是,朝廷和道門對“道觀”圣化皇權的禮儀進一步規(guī)范化。出于高宗-武周時的《黃帝內(nèi)傳》載:

        王母飲帝以碧霞之漿、赤精之果,因授帝白玉像五軀,曰:此則元始天尊之真容也。又,授帝《二儀本形圖》《還丹十九首》。帝乃作禮置于高觀之上,親自供養(yǎng),后妃臣妾莫得襯之。其觀上常有異色云氣,奇香聞數(shù)百步,時人謂之道觀。道觀之號,自此始也?!尽饵S帝內(nèi)傳》原本已佚,內(nèi)容散見后世文獻征引。參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7,《道藏》32冊,第278頁。】

        上文清晰描繪了唐代“道觀”最核心的儀式——帝君“得道授書”。研究表明,在漢代中國人的信仰儀式體系中,“得道授書”就是成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登仙朝拜西王母之前,修道者必須從老子(老君)那里“受道書”?!窘骸稘h帝國的遺產(chǎn):漢鬼考》,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493-498頁?!慷饵S帝內(nèi)傳》此則神化敘事,乃因襲《漢武內(nèi)傳》(表5)。

        由表5看,《黃帝內(nèi)傳》與《漢武內(nèi)傳》所載儀式程序、裝置及邏輯并無二致,只不過有些儀式元素發(fā)生了變化:(1)《黃帝內(nèi)傳》以“道觀”取代了《漢武內(nèi)傳》的“甘泉宮或蜚廉館”;(2)《黃帝內(nèi)傳》西王母所授經(jīng)像為元始天尊像及《二儀本形圖》《還丹十九首》,而《漢武內(nèi)傳》為《五岳真形圖》《靈光生經(jīng)》《六甲靈飛招真十二事》;(3)《黃帝內(nèi)傳》把祭壇稱作“高觀”,而《漢武內(nèi)傳》為“柏梁臺”??梢姡噍^于漢代的“授道書”儀式,唐高宗-武周時的“高觀禮”在寺廟建筑、殿堂經(jīng)像和祭壇裝置上都進行了“新”設計,具體展現(xiàn)了唐代“道觀”的儀式建筑特征,然其功能本質仍在于昭顯帝君受命于天,借以維系和支撐李唐王朝政治威權。

        2.“廣置道觀”

        有充足史料表明,唐高宗時期,朝廷建立了規(guī)范的“道觀”建造制度,并積極推動全國各地的“道觀”修建。乾封元年(666)正月,高宗詔令“兗州界置紫云、仙鶴、萬歲三觀”,“天下諸州置觀、寺一所”。二月,“次亳州。幸老君廟,追號曰太上玄元皇帝,創(chuàng)造祠堂;其廟置令、丞各一員”。永淳元年(682)七月,“造奉天宮于嵩山之陽”,【《舊唐書》卷5,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90、110頁?!俊拔拿髟辏?84)二月,改為嵩陽觀”,【王溥:《唐會要》卷30,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第557頁?!考础拔浜笤t奉天宮置道士觀”?!舅蚊羟螅骸堕L安志》卷16,第8頁?!坑来径辏?83),高宗頒《改元弘道大赦詔》,“仍令天下諸州置道士觀,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觀各度七人,以彰清靜之風,佇洽無為之化。主者施行。是則奉先尊祖,復樸還淳之旨也”。【王溥:《唐會要》卷13,第162頁?!窟@些措施使官方建制道觀數(shù)量大增。至開元末,“凡天下觀總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尽短屏洹肪?,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25頁?!俊皬膰跻褋恚旃儆^約一千九百余所,度道士計一萬五千余人,其親王貴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莊為觀,并不在其數(shù),則帝王之盛業(yè),自古至于我朝,莫得而述也”?!径殴馔ィ骸稓v代崇道記》,《道藏》11冊,第7頁?!咳毡緦W者道端良秀指出,唐代史書僅記錄了官道觀數(shù)量,大量私道觀并未被統(tǒng)計。【道端良秀「唐朝にける道教對策——特に官道觀設置と道舉に就いて」、『支那佛教史學』、1940年第1卷第4期、30-56頁?!恐林凶诔醵写蟪贾刚ⅰ皶r崇飾觀寺,用度百出”,“營立寺觀,累年不絕,鴻多繁麗”。【《新唐書》卷116,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4231、4232頁。】

        3.“置道士于觀中”

        從唐初以來道經(jīng)文獻看,朝廷官方及道教組織似乎一直在強調道士必須“駐觀”修行。這或許出于這樣一種原因:唐代大量道士特別是天師派道士,大多仍為“在家”行道狀態(tài)。高宗朝太清觀觀主史崇等撰《妙門由起序》描述:

        然道士立名,凡有七等:一者天真,二者神仙,三者幽逸,四者山居,五者出家,六者在家,七者祭酒,……其在家、祭酒等,愿辭聲利,希入妙門,但在人間救療為事,今劍南、江表,此道行焉。所以稱之為道士者,以其務營常道故也?!臼烦绲龋骸兑磺械澜?jīng)音義妙門由起》,《道藏》24冊,第728頁。】

        此揭明“在家、祭酒”道士“但在人間救療為事”,他們主要流布于遠離京都的四川、江南一帶。今人吳真發(fā)現(xiàn),這些“在家”道士“游走于鄉(xiāng)間社會,生活小康但社會地位不高,常常受到廟堂之上的史崇玄之類朝廷道士無不尖刻的譏諷”?!緟钦妫骸吨型硖平鲜献迮d起與道觀、道士》,常建華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1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8-49頁?!咳辉斐蛇@種情況的更關鍵原因可能在于,“在家”道士大多既不修“觀”亦不駐“觀”,實則有違朝廷及上層道門倡導的“人間置觀”“立觀度人”宗旨。

        是故,自唐初以來,那些具有朝廷或官方背景的上層道門特別強調道士要置觀立舍——“出家之人,與俗既別,置觀立舍,并不得與俗人及家口寄住。……共居觀舍、堂殿、園林、田地,三寶眾有?!羝錉I造尊卑,有其私房,是道士自造,廣狹等級,出自己身,死后身前,由身處分”。【《洞玄靈寶千真科》,《道藏》34冊,第372-373頁。】高宗儀鳳四年(679),宗圣觀觀主尹文操奉敕修撰《太上老君玄元皇帝圣紀》,代表朝廷之意正式提出了“人間置觀”“置道士于觀中”的要求:

        周穆王又為鎬京人杜沖修觀,置沖為道士于其中,沖后得為太極真人也。是知,人間置觀起自周康王也。若置道士于觀中,又發(fā)自周穆王也。【尹文操:《太上老君玄元皇帝圣紀》,《道藏》24冊,第877頁。】

        這里,“周穆王”即人間帝王之符號,“杜沖”代表道士。周穆王“置道士于觀中”實則意味著,當時朝廷希冀所有道士皆“置于觀中”,為李唐王朝的政治威權服務。因此,唐代“道觀”本質上是一種政治與宗教的結合體。出于高宗-武周時的道書《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關于此經(jīng)成書時間,學界意見不一。按,《三洞奉道科戒營始》“罪緣品”引自《太上業(yè)報因緣經(jīng)》(武德年間),而《一切道經(jīng)音義妙門由起》(天寶年間)引《三洞奉道科戒》;又,經(jīng)文主張由國家主持修建道觀,與唐高宗“置觀”政策相契合。故,原本《三洞奉道科戒》與《三洞奉道科戒營始》皆當成書于高宗-武周時期?!科洹爸糜^品”詳細描述了一座幾近“完善”的道觀?!緞⒁僬J為:“這里只是仿照佛教寺院的建筑,對道教宮觀進行的一種理想化設計。”劉屹:《敦煌道經(jīng)與中古道教》,第375頁?!筷P于這座“道觀”復雜建筑結構和殿堂布局等,已有多位前賢的細致研究,茲不贅述?!臼茇S:《道教宮觀瑣談》,《四川文物》1986年第4期?!吭诖诵桕P注的是,經(jīng)文一開始就闡明了修造這座“道觀”的緣由——“置茲靈觀,既為福地,即是仙居,布設方所,各有軌制,凡有六種:一者山門,二者城郭,三者宮掖,四者村落,五者孤迥,六者依人。皆須帝王營護,宰臣修創(chuàng),度道士、女冠住持供養(yǎng),最進善之先首,不可思議者也”。【金明七真:《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道藏》24冊,第745頁。】這不正是“置道士于觀中”的生動寫照嗎?

        (三)“睿宗-玄宗”(約705—762):“立觀”鼎盛和圣化時期

        進入公元8世紀的睿宗、玄宗朝,唐代“道觀”建造更趨鼎盛和圣化。這主要體現(xiàn)為“道觀”建造的宮廷化和社會化,即“宮城置觀”和“舍宅為觀”風行。與此同時,“道觀”作為舉行國家、皇族重大儀式的場所,特別是玄宗改“觀”為“宮”的舉措,更彰顯了“道觀”的神圣性。

        1.宮城置觀

        在宮城大內(nèi)設置道教神殿,或在太宗貞觀年間就已設計并修建?!堕L安志》卷6載,東內(nèi)大明宮“翰林門北曰九仙門,大福殿、拾翠殿、三清殿、含冰殿、承香殿”?!舅蚊羟螅骸堕L安志》卷6,第8頁。】《唐六典》卷7亦載,大明宮內(nèi)有“麟德、凝霜、承歡、長安、仙居,拾翠、碧羽、金鸞、蓬萊、含涼、珠鏡、三清、含冰、水香、紫蘭等殿”?!尽短屏洹肪?,第218-219頁。】又,《五代會要》卷18“集賢院”載,“凌煙閣都長安時(貞觀十七年),元在西內(nèi)(太極宮)三清殿側,畫像皆北向”?!就蹁撸骸段宕鷷肪?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05-306頁?!拷袢硕盼挠裾J為,東西內(nèi)“三清殿”無疑是道教性質的建筑?!径盼挠瘢骸短崎L安大明宮、太極宮三清殿小考》,《唐都學刊》2012年第2期?!咳粐栏駚碚f,這些神殿還算不上真正的“道觀”。

        唐代最早的大內(nèi)道觀是“歸真觀”。唐太清觀道士張萬福撰《傳授三洞經(jīng)戒法箓略說》載,睿宗景云二年(711),金仙、玉真二公主于大內(nèi)歸真觀中“受中盟八帙經(jīng)四十七卷、真文二箓,乃埔土為壇三級,高一丈二尺,金蓮華纂,紫金題榜,青絲周達壇內(nèi)”。【《道藏》32冊,第196頁?!繗w真觀屬西內(nèi)之道觀,“在安仁殿后,觀后有絲彩院”。【宋敏求:《長安志》卷16,第3頁?!科浯问菛|內(nèi)“玄元皇帝廟”。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制兩京、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并崇玄學”。【《舊唐書》卷8,第213頁?!俊痘煸ゼo》載,“兩京及諸路各置玄元皇帝廟一所,每年依道法齋醮”?!局x守灝:《混元圣紀》卷8,《道藏》17冊,第864頁?!俊短苾删┏欠豢肌份d,大明宮“珠鏡殿(位于宣政殿東北望仙臺北)西北有玄元皇帝廟”。與之相對,珠鏡殿東北為“大角觀”;宮內(nèi)還有玄武、明義觀、內(nèi)太真宮等?!拘焖勺?、李健超增訂:《增訂唐兩京城坊考》,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23頁?!抗蚀竺鲗m玄元皇帝廟及諸觀皆建于此時段。自此,唐代宮城大內(nèi)歷有“道觀”營建,如德宗貞元三年(787)“作玄英觀于大明宮北垣”;【《舊唐書》卷12,第358頁?!繎椬谠湍觊g(806—820)修“玉晨觀”;【楊希義等:《大明宮史話》,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88頁?!课渥跁辏?41)“造靈符應圣院于龍首池”、三年(843)“筑望仙觀于禁中”等。【《舊唐書》卷18,第586、595頁?!?/p>

        2.舍宅為觀

        “舍宅為觀”是指唐代親王貴主、公卿士庶“舍宅舍莊為觀”,【杜光庭:《歷代崇道記》,《道藏》11冊,第7頁。】以為亡故追福、出家修道、齋醮祈福、官員表忠、致仕還鄉(xiāng)等。此風或源自高宗顯慶元年(656)獻長安全一坊地宅院為唐太宗追福,“遂立為觀,以昊天為名,額高宗題”。又,咸亨元年(670)武則天“為母度太平公主,因置觀,初名太清觀”?!就蹁撸骸短茣肪?0,第869、877頁?!俊吧嵴瑸橛^”至睿宗、玄宗朝最為盛行,其形態(tài)可分為三種:

        一是皇家為亡故追福和度公主出家立觀。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立“昭成觀”為生母昭成皇后追福;太平公主出家,“初以頒政坊宅為太平觀”,后大業(yè)坊“徐王元禮宅”;景龍二年(708)韋庶人以“房元齡宅”立翊圣觀,天寶八載(749)改為龍興道士觀;景云元年(710)新都公主子武仙官出家為道士,舍公主宅為“福唐觀”;同年,睿宗為第八女西寧公主入道立“金仙觀”,并為第九女昌隆公主立“玉真觀”;開元二十一年(733),以咸宣公主入道,舍睿宗藩國地立“威宣觀”;開元二十八年(740)蔡國公主舍宅置地立“九華觀”;新都公主“舍宅為新都寺”,后立名“新都觀”;天寶六載(747),新昌公主 “因駙馬蕭衡亡,奏請度為女冠”,遂立“新昌觀”;天寶七載(748),永穆公主“舍宅置觀,號華封”等?!就蹁撸骸短茣肪?0,第875-878頁?!?/p>

        二是公卿官員為表忠皇上或致仕還鄉(xiāng)立觀。天寶九載(750)十月,“時上尊道教,慕長生,故所在爭言符瑞,群臣表賀無虛月,李林甫等皆請舍宅為觀以祝圣壽,上悅”?!尽顿Y治通鑒》卷216,《四部叢刊》,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第4214頁?!看孙@系李林甫阿諛奉承皇帝之言。不過,李林甫確建有一座道觀。唐鄭處誨《明皇雜錄》載,李林甫在其平康坊南街舊宅,“奏于其地立嘉猷觀”。【陳力:《中國野史集粹》,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第125頁。】又,《長安志》卷八載,“嘉猷觀,明皇御書金字額以賜之,林甫奏女為觀主。觀中有精思院,王維、鄭虔、吳道子皆有畫壁。林甫死后改為道士觀,擇道術者居之”。【宋敏求:《長安志》卷8,第4頁。】致仕還鄉(xiāng)立觀的例子更多。天寶二年(743),時任太子賓客的賀知章,“請為道士,還鄉(xiāng),舍會稽宅為千秋觀”?!就蹁撸骸短茣肪?0,第880頁?!扛咦邶埶分谐黾覟樘逵^三洞道士劉知古,至開元時“懇丐西歸,愿舍宅為觀,詔從之,仍選高徳道士五十人居焉”?!局軓涂。骸度袼囄闹尽肪?4,《四庫全書》第1381冊,第596頁?!刻鞂毮觊g,大臣王鉷亦曾上《請舍宅為觀表》,請以祖?zhèn)鳌芭f宅”改造道觀,“創(chuàng)建尊堂”并“招灼然有行業(yè)道士二十七人,常修香火”?!局芙B良主編:《全唐文新編》卷346,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3961頁?!?/p>

        三是庶民信眾為禳齋祈福及信仰需求而修觀。由于“舍宅為觀”風氣過于熾盛,或造成諸多社會問題,玄宗先天二年(713)五月“敕王公以下,不得輒奏請將莊宅置寺觀”?!就蹁撸骸短茣肪?0,第1028頁?!康耖g“舍宅為觀”行為已難以控制,由道教徒和普通信眾捐資興建的私立道觀,“遍布于窮鄉(xiāng)僻壤,其數(shù)量應該是相當多的”。【王永平:《論唐代道教的發(fā)展規(guī)?!?,《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據(jù)相關記載,唐代庶民信眾對“修觀”極為熱情。《道教靈驗記》載,益州唐隆人呂細、范仲良遇乘青驢道士同受其教,“即日共出金帛,特造觀宇。有紫微閣,高八十余尺,尤為宏壯”?!径殴馔ィ骸兜澜天`驗記》卷5,《道藏》10冊,第819頁?!俊对企牌吆灐份d,鄂州唐年人李承嗣“舍于鄂州開元觀,大修道門功德,塑尊像,葺理觀宇,以報道恩矣”;鄧州南陽庶民鮮于甫“舍錢三千余貫,廣修宮觀,補葺尊像,施及貧病,救厄濟?!?。【張君房:《云笈七簽》卷121,《道藏》22冊,第835、842頁?!?/p>

        3.改觀為宮

        唐朝廷對于“道觀”的官方化建制和鼓勵營造,主要源自維護自身政治威權的需要。而“道觀”的神圣性正是“道觀”支持唐王朝威權的關鍵因素??梢哉f,自高祖李淵始,唐朝歷代帝王一直在努力圣化“道觀”,至玄宗朝臻于極致。在大力支持廣置“道觀”的同時,【林西朗:《唐代置觀制度述略》,《云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刻菩谑セ暗烙^”的標志性舉措,就是“改觀為宮”。天寶元年(742)九月,玄宗敕令改長安“玄元皇帝廟”為“太上玄元皇帝宮”——“兩京玄元廟改為太上玄元皇帝宮,天下準此”;次年,又“敕西京(玄元廟)改為太清宮,東都為太微宮,天下諸州為紫極宮,……先天太皇及太后廟亦并改為宮”?!尽杜f唐書》卷24,第926頁?!啃跒楹我案挠^為宮”?答案就“藏”在玄宗改制后于天寶八載(749)拜謁“太清宮”的場境中:

        丙寅,上親謁太清宮,冊圣祖玄元皇帝尊號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皆加“大圣皇帝”之字;太穆、文德、則天、和思、昭成皇后,皆加“順圣皇后”之字?!尽杜f唐書》卷9,第223頁?!?/p>

        可見,玄宗改制并非廢黜“道觀”,而是對“道觀”政治神圣性的進一步“擢升”和“昭示”。實際上,從唐朝歷代帝王的言行中可以看出,“道觀”本來就是神圣的“皇帝宮”,乃唐王朝的政治倫理精神之祖——老君皇帝的人間“行宮”。所以,玄宗最終把“觀”改成“宮”,無非是進一步把“道觀”的“真容”揭開了。《長安志》里有一段更為清晰的描繪:

        (太清宮)初建廟,取太白山白石為真像,袞冕之服,當扆南向,玄宗、肅宗、德宗侍立于左右,皆朱衣朝服。宮垣之內(nèi),連接松竹,以象仙居。殿十二間,四柱前后各兩階,東西各側街一,其宮正門曰瓊華,東門曰九靈,西門曰三清,御齋院在宮之東,公卿齋院在宮之西,道士雜居其間。天寶五載詔,刻石為李林甫、陳希烈像,列侍于圣容之側,……立文宣王像與四真人列侍左右?!舅蚊羟螅骸堕L安志》卷8,第9頁?!?/p>

        于此,“道觀”(太清宮)儼然顯現(xiàn)為一座神圣“皇宮”:列排著帝王之“真像”、君臣之“真容”、仙圣之“圣容”;同時,它又是一處人間“仙境”:公卿與道士、圣人與真人共居其間——這不正是那個“九天閶闔開宮殿”【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楊文生:《王維詩集箋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96頁?!康奶仆醭谋緛砻婺繂??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后,立馬下詔:“廢雍州太清宮,改西都太微宮、亳州太清宮皆為觀,諸州紫極宮皆為老君廟。”【《舊五代史》卷3,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51頁?!苛钏庀氩坏降氖?,道教“宮觀”這個名稱卻一直流傳至今。這意味著,“道觀”自此已不在“山中”而駐立于“宮中”——不論其置身繁華都市,還是居于偏僻山鄉(xiāng)。

        四、結 論

        歷史來看,“道觀”的形成并不僅僅是道教自身演進的結果,而主要是唐王朝為維系和擢升其政治威權所致。是以,“道觀”名稱的使用、制度的建立以及建筑的營修等,一直是由唐代朝廷政治所主導和規(guī)制下產(chǎn)生和演進的。在此背景下,唐代道教團體亦積極投入“道觀”的具體建設,并提出了以“人間置觀”“立觀度人”為核心的新教義綱領,塑造自身精神形態(tài)??梢哉f,唐代朝廷與道教團體之間,正是以“道觀”為紐帶,構建了一種政治與宗教的同盟關系:一方面,唐王朝的政治威權假“道觀”而得以樹立和鞏固;另一方面,道教亦通過“道觀”而確立了自身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正統(tǒng)地位。因而,唐代道教提出的“人間置觀”“立觀度人”教義綱領,實質上是唐朝政治倫理在道教中的精神“投射”——在“道觀”中,道教代表唐王朝護佑天下生民百姓,祈禱“國土安樂,天下太平”?!尽独献酉衩?jīng)》卷10,《道藏》11冊,第470頁。】

        (責任編輯:曹玉華)

        猜你喜歡
        道觀道教
        古琴守藝人:佛山梁球的琴樂實踐及琴道觀
        臣道與人道:先秦儒家?guī)煹烙^的二重性
        秦楚一柱,絕頂?shù)烙^
        性別權力視角下的越劇《道觀情緣》研究
        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46
        西夏道教補議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1:42
        杜詩中的道教法術與杜甫的宗教觀
        道觀行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52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近現(xiàn)代溫州道教的組織性
        道教“師道”思想研究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性色|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18禁黄无遮挡免费网站| 偷拍韩国美女洗澡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新片 | 精品国产拍国产天天人 | 久草中文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国自产拍偷拍精品啪啪一区二区|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美女爽好多水快进来视频| 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华人免费|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大片在线观看| 青青草视频原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 大屁股少妇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精品女主播在线播放|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av网站入口在线免费观看| 国内自拍速发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日韩成人免费一级毛片|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91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 99视频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比比资源先锋影音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亚洲伊人久久一次| 人妖系列在线免费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