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山藥”質(zhì)地佳
山藥,原名薯蕷,從野生到人工栽培,在我國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中國的山藥以河南的“懷山藥”最負盛名,曾作為貢品進奉皇帝。
在懷山藥中,鐵棍山藥質(zhì)量最好,因其質(zhì)地堅硬,經(jīng)簡單炮制后能發(fā)出鐵棍的撞擊聲而得名,其營養(yǎng)成分是普通山藥的2~3倍,被列為“國寶之藥”,被贊“長壽因子”。鐵棍山藥又可分為壚土鐵棍山藥與沙土鐵棍山藥兩種。壚土鐵棍山藥外形彎曲,粗細不均勻,直徑比較細;而沙土鐵棍山藥外形直而粗,粗細均勻。
中藥上品,不可多吃
山藥性味甘、平,入脾、肺、腎三經(jīng),具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主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shù)等疾病。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山藥“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的記述,列其為“上品”。
需要注意,山藥雖屬于補益食品,但有收斂作用,有濕熱寒邪以及患便秘的人不宜食用。由于山藥屬根莖類食物,含有豐富的淀粉,食用過多會消化不良,故一次不宜吃過多,有慢性胃炎、胸腹脹滿、大便不通者最好少吃,待這些癥狀緩解后再適量食用。
推薦食譜
新鮮山藥最好現(xiàn)吃現(xiàn)削皮,否則與空氣接觸后,會被氧化變成紫黑色。若削皮后將山藥放入醋水中,可防其氧化變色。如切絲、切片涼拌,可將切好的山藥先泡醋水中,撈出再加入調(diào)料食用。
山藥包子
材料:山藥粉100克,面粉200克,白糖200克,食用堿、豬油適量。
做法:山藥粉加水適量,調(diào)成糊狀,上籠蒸煮30分鐘,加豬油、白糖,調(diào)成餡備用;面粉發(fā)酵,加入適量食用堿,把餡料放入面皮中,做成包子,蒸熟食用。
功效:益脾胃、補氣。
山藥杏仁糊
材料:新鮮山藥(生)150克、南杏仁(生,去皮)1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將新鮮山藥去皮切丁,鍋內(nèi)燒水;取榨汁機選取攪拌刀具,放入山藥丁、杏仁及適量清水,攪拌成糊后,放入鍋中,小火持續(xù)攪拌沸煮3~5分鐘,加入白砂糖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補肺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