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保ú苤病栋遵R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保ǘ鸥Α洞和罚?/p>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保ǘ拍痢恫辞鼗础罚?/p>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保懹巍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
…………
為什么“國”在人們心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們先從“國”字的起源說起。
“國”字的甲骨文字形為lt;E:\24-25上\語文\語文讀寫拍檔高中版\第4期\國-1.tifgt;,“國”字的金文字形為lt;E:\24-25上\語文\語文讀寫拍檔高中版\第4期\國-2.tifgt;,“國”字的小篆字形為lt;E:\24-25上\語文\語文讀寫拍檔高中版\第4期\國-3.tifgt;,“國”的繁體字寫作“國”。
在甲骨文里,“國”的初文寫作“或”,可以說,“或”是“國”的本字?!盎颉笔菚庾帧F渲小案辍笔侵甘帜帽?,表示武力;“囗”指的是一個有柵欄圍著的重要地方。造字本義是用武力守衛(wèi)的一方疆域?!墩f文解字》曰:“或,邦也。從囗、從戈以守一。一,地也?!焙髞?,“或”假借作代詞,另加形符,產(chǎn)生了形聲字“國”。金文“國”字在甲骨文的基礎(chǔ)上加了“囗”, 寫作“國”,外面大“囗”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圍,并有國家周邊應(yīng)有防衛(wèi)之意;里面小“口”為國境里的人口;“或”字下方的“一”表示土地,表明國家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之密切關(guān)聯(lián)。篆文寫法承續(xù)了金文字形。
現(xiàn)行簡化字“國”字里的“玉”,含國中有珍寶之意,但字形是從草書演變并楷化而來的。所以,“國”的本義是邦國。從“國”字表意而言,已具備一個國家的基本特征:既有人口和土地,也有軍隊組織,還有邊界范圍。從字形上可知,一個邦國是以都城為中心而與周圍的鄉(xiāng)村結(jié)合在一起的,它是以都城的存在作為標志的。
商周時期,人們聚居的地方稱作邑,《說文》中解釋說:“邑,國也?!币鼐褪菄?,而“國”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統(tǒng)治的區(qū)域。西周時期,人們要表示“國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銅鼎銘文中的“國”字寫成“或”字。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漢以后之說)在“或”的外面加了個“囗”,繁體字為“國”?!皣弊值拇蟆班怼?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圍,并表示國家周邊。宋元時出現(xiàn)了我們今天通用的簡化“國”,“囗”里從“玉”,表示我國地大物博,寶藏豐富。明朝時簡化“國”字已較為常見。
“國”是個常用字,在《辭源》《辭海》中的解釋有:①國家。②國都,城邑。③封地,食邑。④古時指都城。⑤指一個地域,猶“方”。 ⑥姓。⑦指本朝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永遠的情結(jié),愛國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也被賦予了不同的內(nèi)涵。然而它的烈火是不會熄滅的,它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燃燒得更加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