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角色代入閱讀教學策略是期待視野下的一種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帶入角色,引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文本中人物情感,理解文本深刻內(nèi)涵。具體實施包括課前準備,老師課前了解學生的閱讀期待,以生為本選取前置輔讀資料;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穿越時空,通過想象還原場景,多元對話,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沉浸式體驗人物情感,理解本文多元內(nèi)涵;暢談角色體驗并拓讀文本,豐富學生情感認知內(nèi)容,強化閱讀期待。
關鍵詞:角色代入" 教學策略" 閱讀期待" 提升素養(yǎng)
期待視野下如何巧用課堂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呢?我們先從“期待視野”探究開始。期待視野是德國美學家漢斯·羅伯特·堯斯的閱讀理論,它是指讀者在閱讀時,通過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gòu),喚起對于已經(jīng)讀過的東西的回憶。讀者的這種認知結(jié)構(gòu)就是閱讀經(jīng)驗所帶來的期待視野。北京文化發(fā)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王林生博士在綜合諸家界定及姚斯相關論述的基礎上提出:期待視野可解釋成一種預期結(jié)構(gòu),這種預期結(jié)構(gòu)由個人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趣味、理想、素養(yǎng)、標準和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構(gòu)成,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創(chuàng)造性,支配并影響著讀者對文本做出理解判斷。
當下,語文閱讀教學僅靠傳統(tǒng)講授法難以滿足適應學生閱讀期待的需要,于是“課堂上出現(xiàn)一種全新的閱讀小說的方式,即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讓其在聽、在讀,在情節(jié)中想象……通過還原故事的情節(jié),給學生閱讀小說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體驗”。[1]這種閱讀方式就是一種角色代入,是一種新穎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它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能夠深層次地閱讀、理解。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帶入文中的某一個角色,在師生互動中設身處地體驗文本人物情感,深刻理解文本內(nèi)涵和內(nèi)容。
那么,期待視野下角色代入閱讀教學策略如何實施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呢?我認為它的實施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準備。老師課前多渠道了解學生的閱讀期待,以學生閱讀期待為立足點設計前置輔讀資料,為課堂角色代入策略實施作鋪墊。
課堂了解學生期待的方式多種多樣,通過閱讀期待卡調(diào)查、問卷星、智慧課堂平板等方式了解都行。設計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例如,學習《誡子書》時可以設問:“諸葛亮意在告誡勸勉兒子什么呢?”學習《再塑生命的人》時課前設問:“讀標題,了解誰再塑了誰的生命。你預讀課文后期待了解什么內(nèi)容?”學習《劉姥姥進大觀園》時設問:“《紅樓夢》中大觀園知多少?”學習《三顧茅廬》時設問:“哪幾個人一起三顧茅廬?他們的性格有何不同?”
以學定教,教師立足學生閱讀期待量身定制課前輔讀資料,學生預習認真,求知欲增強,學習興趣會高漲。
第二環(huán)節(jié):策略實施過程。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穿越時空,想象還原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沉浸文式體驗人物情感,理解多元內(nèi)涵。
角色代入閱讀教學有很強互動性,可增進師生交流,可增強學生表達能力。具體實施操作如下。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多維度場景。比如《誡子書》的教學,以諸葛亮的故事開篇: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蜀漢軍營中為兒子寫了一封信。出示輔助資料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亮出武功,與兄謹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其年八月,亮疾病 ,卒于軍中,時年五十四歲。”讓學生穿越到三國時的古戰(zhàn)場,去體驗這位父親的良苦用心。教師問學生:“孔明先生,寫此信時,你的心情怎樣?您兒子只有八歲,為何要寫此書信給兒子?”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后,老師再出示:“六年冬,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瑯邪王?!芭瑪匕?,遂戰(zhàn)。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瞻長子尚幼,與瞻俱沒?!睂W生沉浸式閱讀后體驗人物角色,從老師創(chuàng)設的多維場景中明白父親意在告誡兒子成為君子,后來兒子諸葛瞻正如父親所希望的那樣,寧死不屈,有將士風骨,書信中家風與愛國之情并存,學生情感認知能力得到提升。
其次,師生互動,積極參與角色體驗。角色體驗效果如何,關鍵在于師教如何巧妙設計活動與討論的議題。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教學,還原場景后,體驗海倫角色的學生被問:“海倫,請問莎莉文老師來到你身邊之前,你生活狀況如何?你從她哪兒學到了哪些知識與人生道理?她讓你的生活有了哪些改變?”學生細讀文本知人論世后,明白莎莉文到來之前海倫的世界充滿黑暗、絕望、憤怒、苦惱、恐慌、沒有愛;莎莉文老師來之后海倫的世界充滿光明、希望、快樂、自由、對生命熱愛。海倫變得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了。
體驗莎莉文老師角色的學生被問:“莎莉文老師,請問您教海倫過程中順利嗎?有哪些困難?海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討論過后,學生不僅了解了老師教學生的困難,還還明白了教學需要懂得因材施教,文本旨在贊揚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表達了“我”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崇敬之情。
最后,多元評價,學生談角色體驗,豐富情感認知。多元評價包話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比如學《石壕吏》,請學生談談:演繹老婦的角色情感體驗有沒有到位?你還可以有哪些角色體驗要補充?這樣自評與互評相結(jié)合,學生的參與意識得以增強,學習效果明顯提升。
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堂鞏固提升。暢談體驗并拓讀文本,豐富學生情感認知,創(chuàng)新閱讀期待。
這一環(huán)節(jié)包括群文互讀,主題互讀等1+X拓展閱讀。課堂留幾分鐘讓學生談角色體驗與收獲,學《愚公移山》讓學生談愚公角色移山的不易,學《老山界》讓學生談翻山越嶺的艱難。拓讀文本擴大了學生閱讀的廣度,增加了閱讀的厚度,閱讀期待會隨之提升。
總之,角色代入閱讀教學策略,以新體驗與新思路進入文本,不但深入探究文中人物的情感與心理,還可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文章的學習中,角色代入閱讀教學策略策略的實施有所變化,“通過細讀與研讀,教師帶動學生做到:讀出人事,讀出文體,讀出方法,讀出自我”,[2]那么這種教學策略就算運用成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閱讀期待,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就打造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心科.語文有效立讀教學精要的內(nèi)容與適宜的形式[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01):45-46.
[2]周忠原.初中語文閱讀怎么教[M].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