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浙江省體育教研室因勢利導推出了課堂“四化”轉型—教學內容結構化、教法學法問題化、教學組織小組化、教學評價精準化。其中,教法學法問題化強調落實《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素養(yǎng)導向,培養(yǎng)學生思維意識,構建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筆者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練習方法:行進間運球急停急起+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一課為例,闡述體育課堂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及實踐應用。
一、問題鏈教學的設計思路
1.抓準關鍵問題并貫穿始終
教師要圍繞學習目標,結合教學內容找到關鍵問題,并圍繞關鍵問題設計子問題,各問題之間需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指導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問題的設置需有一定難度,依據最近發(fā)展的知識和技能區(qū)域。要通過問題化教學找準不同運動項目的關鍵問題,并以大概念統(tǒng)攝與聯結成任務,在任務與任務之間建立內在關聯,使之形成一個大單元體系[1]。此外,在活動與活動之間也要確立內在關聯,即活動鏈。任務群后面是活動鏈,每一個活動依照有邏輯的、進階性的步驟,在課堂教學中形成一套“組合拳”。本節(jié)課的關鍵問題是學生能在不同情境中較熟練做出籃球行進間運球急停急起+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技術,并能在比賽中運用該技術完成進攻。因此,子問題設計、教學活動及任務等都要始終圍繞這個關鍵問題開展。
2.問題鏈引導學生進階學習
為了深入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并基于學生視角推動真正的學法變革,可以通過問題鏈引領,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當教師把以講授為中心的課堂轉化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時,就必須引入問題導向式學習,確保學生能有真實的、深度的學習體驗。在本課中,從學習行進間運球急停急起單一動作,到組合練習,最后到比賽應用,教師設置了如下問題,遇到防守隊員時如何用已學技術快速擺脫防守隊員完成上籃?如何運用急停急起+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完成進攻?通過問題的引導,使學習過程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幫助學生系統(tǒng)性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
3.聚小組合作之力解決問題
通過問題鏈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點間的聯系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某個具體問題時,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決,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激發(fā)深度思考,讓他們真正投入到實際問題的處理中,從而提升主動性和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在本課中,進入基本部分學習之后,始終按照8名學生1組的組織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在“有弱防守時和無防守時突破你要怎么做”“通過了防守后能否有效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如何在做動作時避免失誤”“分組比賽時如何利用評價單上的得分方式多得分”幾個問題的引導下,小組學生討論探究,進行主動學習和思考。
二、問題鏈教學的實施策略
1.彰顯問題的可視化
問題可視化的體育課堂教學強調“探究實踐”,鼓勵學生的自我學習、團隊協(xié)作及研究型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實施方法包括把學生在提升或應用運動技能時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整理為“問題串”,如本課中提示學生“是用急起快速擺脫防守或是急停馬上急起擺脫(不運球),還是急停運一次球再擺脫”“擺脫后如何快速銜接到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在比賽中如何創(chuàng)造這樣的進攻機會”等,讓學生在練中思、思中變,努力利用系統(tǒng)性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表1)。
2.聚焦問題的結構性
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知識技能是有限的,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拓展遷移知識技能,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其他領域與學科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強調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要幫助學生形成新的思維模式,將知識組塊化,而不是做單獨的羅列和堆積。一方面要考慮以舊引新,考慮如何從學生的已有認知框架中逐步引入新的問題,并在這些新問題之間建立聯系,以此推動他們的認知框架不斷完善[2];另一方面要考慮先易后難、層層深入,逐漸加大問題難度引導學生深人思考,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圖1)。
如,對應本節(jié)課的結構化內容,教師設置了四項任務(表1),在單一身體練習中,安排任務一,得出運球時需與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銜接連貫、運球重心低;組合練習中強調動作的組合與配合,安排了任務二和任務三,解決運球急停急起時更好做出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快速回防等和同伴之間的相互呼應配合方式;在任務四環(huán)節(jié)安排3VS3的比賽,模擬在特定情境下的簡易籃球比賽,促進學生對比賽規(guī)則的了解,同時提升核心素養(yǎng)。
3.關注情境的真實性
為了實現對關鍵問題的突破與掌握,應設置真實的情境及挑戰(zhàn)性的學練引導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認知差異等設定不同的課堂情境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參與度,并增強他們處理實際困難時的技巧表現及其理解力和創(chuàng)新力[3]。因此,構建以實踐為主導的教育場景對于推動深層次探索至關重要,這是提出難題串聯設計的起點,同時也能滿足培育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需求。通過這種方式制訂的課堂情境能使學生們更深入地投入“問題情境—深度體驗—思考探究—歸納遷移”的學習過程,從而進一步強化其自主發(fā)現新知識的習慣養(yǎng)成和自我驅動的思維模式塑造。同時,多層次問題情境的關聯性與層次性,使學生對于學科知識技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與體會,提升聯想與遷移的能力,形成新的知識技能體系。如,在本課中,筆者通過3VS3比賽,要求只能用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和急停急起+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完成進攻才可以得分。8名學生1組,除上場的6名學生,另外2人中1人做裁判員、1人做計分員,2分鐘后換裁判員和計分員。在比賽情境中引導學生思考“在比賽中如何有效運用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和急停急起+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完成得分”的問題,一方面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練興趣;另一方面能夠將籃球判罰等相關理論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知道規(guī)則并能夠運用規(guī)則,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課堂“四化”轉型下,問題鏈教學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在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下,調動學生主動思考、主動發(fā)現、主動解決和主動合作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實現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蔣新成.“學、練、評”一致性:體育大單元教學的意蘊、現實困境及轉化對策[J].新課程評論,2024(2):109-117.
[2]朱華.聚焦目標,用核心問題串聯單元教學:以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下冊“比例”單元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2(12):14-17.
[3]張磊,楊浩.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大問題教學內涵解析、價值澄明與策略選擇[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5(1):49-56.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3年度體衛(wèi)藝課題“基于大單元的體育‘學、練、評’一致性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STWY03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