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該研究基于長三角地區(qū)1258 名高中生的數據樣本,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網絡欺凌對高中生負面情緒與學業(yè)倦怠的影響,以及體育鍛煉投入在其中的調節(jié)中介效應。結果表明,網絡欺凌正向影響高中生負面情緒、學業(yè)倦怠中的情緒衰竭與去個性化維度,負向影響學習效能維度;負面情緒對高中生學業(yè)倦怠中的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維度具有正向影響,對學習效能維度具有負向影響,且負面情緒越高,高中生學業(yè)倦怠的影響越嚴重;體育鍛煉投入能夠對網絡欺凌影響高中生負面情緒與學業(yè)倦怠的路徑進行調節(jié),減輕網絡欺凌對高中生負面情緒與學業(yè)倦怠的影響。為了降低受網絡欺凌高中生的負面情緒并促進其學業(yè)進程,該研究提出反網絡欺凌教育、鼓勵高中生體育鍛煉、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的建議。
關鍵詞: 網絡欺凌;高中生;負面情緒;學業(yè)倦?。惑w育鍛煉投入
網絡欺凌是使用電子郵件、短信、手機和網站等對他人進行惡意傷害和攻擊的行為,主要表現為言語騷擾、故意詆毀、隱私傳播等,它會對青少年造成長期的心理傷害, 例如使他們喪失自信、學業(yè)成績下降或者逃學。高中生正處于心理成長中最為關鍵且最不穩(wěn)定的階段,當他們受到網絡欺凌時,極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若不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和學業(yè)倦怠便會不斷增長,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和學業(yè)進步。體育鍛煉是以改善或保持身體健康為目的的活動,能夠降低負面情緒,改善心理壓抑。有研究表明,積極投入體育鍛煉不僅能夠促進正面情緒的產生,還能夠降低倦怠情緒,培養(yǎng)青少年學業(yè)積極行為?;诖耍狙芯坎捎媒Y構方程模型,檢驗網絡欺凌對高中生負面情緒和學業(yè)倦怠的影響關系,以及體育鍛煉投入在其中的調節(jié)中介效應,以期為指導高中生遭受網絡欺凌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消除負面情緒及學業(yè)倦怠,提供理論依據及啟示。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負面情緒是包括倦怠、焦慮和抑郁等因素在內的情緒狀態(tài),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極為不利。在青少年負面情緒產生的影響機制中,外部刺激的影響極為突出。當外界的刺激積累到超出了自身的情緒承受閾值,受刺激的群體就會產生負面情緒從而誘發(fā)個體的負面行為。黃含韻指出,青少年群體是受到負面信息影響較重的群體之一,對于處在學業(yè)繁忙階段的高中生來講,此類外來的負面信息會通過進一步傳播加深他們的負面記憶,造成心理困擾。
學業(yè)倦怠是指學生現有能力不足以勝任學業(yè)需求的情況下,在學業(yè)上采取的消極應對方式。桑娜(Sanna)認為,學業(yè)倦怠是由于學生所承受的壓力以及負擔超過了個人的承受能力而導致其產生消極的情緒,并無法集中精力以及對學習感興趣。此外,莫斯泰特(Mostert)認為,自身的消極情緒是引起學習倦怠的重要因素。高中生遭受網絡欺凌后,心理資源的大量消耗助長了其精神脆弱程度,在較大的學習壓力與低迷的學習興趣共同作用下,對學習感到厭煩,無形中降低了對行為的控制能力,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和行為。
個體在堅持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所達到的情感與行為上的投入狀態(tài),被稱為體育鍛煉投入。眾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不僅能有效改善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能提供一定的情緒價值。董寶林提出,投入體育鍛煉的人具備更加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愿意追求更高程度的自我實現。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主觀幸福感,還能在他們處理學習生活事件上提供情感支持。文獻綜述顯示,網絡欺凌對青少年成長的危害性不容置疑,具體的傷害程度能夠在青少年的情緒狀態(tài)與生活學業(yè)體驗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體育鍛煉能幫助青少年在增強體質的基礎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基于此,本研究構建了網絡欺凌、負面情緒、學業(yè)倦怠、體育鍛煉投入的影響關系模型(見圖1),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1:網絡欺凌對高中生負面情緒具有顯著影響;
H2:高中生負面情緒對學業(yè)倦怠具有顯著影響;
H3:網絡欺凌對高中生學業(yè)倦怠具有顯著影響;
H4:負面情緒在網絡欺凌與學業(yè)倦怠之間具有顯著中介效應;
H5:體育鍛煉投入在網絡欺凌、負面情緒和學業(yè)倦怠之間具有調節(jié)中介效應;
二、研究方法
1. 被試
調研者于2023 年10—11 月抽取長三角地區(qū)20 所高中,每所高中隨機抽取1—2 個班的學生,共發(fā)放2015 份調查問卷,并且在問卷首頁說明了網絡欺凌的定義及范圍,若調查對象并未遭受過相關情況,則終止調查。最終以遭受過網絡欺凌的高中生為調查對象,共回收有效問卷1258 份,占比62. 4%。在所有有效樣本中,男生753 名,女生505 名;高一年級727 人,高二年級438 人,高三年級93 人;城市戶口658 名,農村戶口600 名。在問卷發(fā)放之前,所有調查對象均已了解本研究的目的、背景以及數據用途,被告知本次統(tǒng)計數據以及個人信息將被嚴格保密。
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為網絡欺凌量表、負面情緒量表、學業(yè)倦怠量表以及體育鍛煉投入量表。四份量表采用Likert 5 點記分法,從1 至5 分別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
3. 數據分析
本研究將不規(guī)律作答和數據缺失的樣本剔除后,導入SPSS 27. 0 和AMOS 24. 0 統(tǒng)計軟件。首先,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和Cronbach’s α 系數的信效度分析驗證了量表的有效性,并通過潛變量法驗證了數據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另外,驗證了各變量維度的相關性和正態(tài)分布。隨后,通過結構方程模型(SEM)來檢驗假設的結構模型。最后,通過Hayes 的PROCESS macro model 7 檢驗了體育鍛煉投入的調節(jié)中介效應。檢驗水準αlt;0. 05。
三、研究結果
1. 測量模型檢驗
本研究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對量表的結構效度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χ2=4079. 033,plt;0. 001,df=789, RFI=0. 938,NFI=0. 942, IFI=0. 953,TLI=0. 949,CFI=0. 953,RMSEA=0. 057,SRMR=0. 027。其中,RMSEAlt;0. 08,SRMRlt;0. 1,NFI,IFI,TLI,CFIgt;0. 9,量表中各個測量項的標準化因子載荷系數(factor load?ing)均達到0. 5 以上,且平均方差萃取AVE(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值均大于0. 5,組合信度CR(Composite Reliability)值均大于0. 7,證實了所測量模型優(yōu)秀的收斂效度。通過Henseler、Ringle 和Sarstedt 所提出HTMT(Heterotrait-monotrait ratio of correlations,即異性—單性比率)方法進行區(qū)分效度檢驗,結果表明所有潛在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即HTMT 值小于1,因此可以判定,此數據的區(qū)分效度成立。最后,信效度分析的結果顯示,所有潛在變量的Cronbach’s α 值均大于0. 7,表明潛在變量中的測量項目具有一致性,達到統(tǒng)計學的要求。
2.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采用潛變量法(Common Latent Factor)檢驗共同方法偏差。在驗證性因子分析模型的基礎上加入共同方法偏差潛變量模型,比較潛變量加入前后的模型擬合程度。如果有共同方法因子的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明顯優(yōu)于無共同方法因子的模型,則變量之間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在研究中,未加入共同方法偏差潛變量的模型擬合指數為:χ2=4079. 033,plt;0. 001,df=789, RFI=0. 938,NFI=0. 942, IFI=0. 953,TLI=0. 949,CFI=0. 953,RMSEA=0. 057。加入共同方法偏差潛變量的模型指數為:χ2=5349. 190,plt;0. 001,df=797, RFI=0. 918,NFI=0. 924, IFI=0. 935,TLI=0. 930,CFI=0. 935,RMSEA=0. 067。加入共同方法因子后,模型擬合指數并未得到明顯改善,則說明本研究的測量中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 相關性分析和正態(tài)分布檢驗
本研究采用了皮爾遜(Pearson)的相關分析方法,以探究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結果如表1 所示,各變量之間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在0. 8 以下,表明所有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分析得出,偏度、峰度分別在±2 和±4 的范圍內,驗證了數據的正態(tài)分布。
4. 假設檢驗
為了檢驗模型設定與樣本數據擬合程度是否達到統(tǒng)計學要求,本研究在構建模型之后進行了數據檢驗。結果顯示,χ2=4066. 282,plt;0. 001,df=457,RFI=0. 920,NFI=0. 926,IFI=0. 934,TLI=0. 928,CFI=0. 934,RMSEA=0. 079,SRMR=0. 098。符合RMSEAlt;0. 08,SRMRlt;0. 1,NFI,IFI,TLI,CFIgt;0. 9 的標準,因此推斷,本研究數據與假設模型的擬合程度較佳,假設因果模型可以被接受。
假設檢驗結果如表2、表3 和圖2 所示,網絡欺凌對負面情緒(β=0. 396,plt;0. 001)具有顯著的正向直接影響,即H1 成立。負面情緒對情緒衰竭(β=0. 606,plt;0. 001)、去個性化(β=0. 593,plt;0. 001)具有顯著的正影響,對學習效能(β=-0. 308,plt;0. 001)具有顯著的負影響,即H2 成立。網絡欺凌對情緒衰竭(β=0. 076,plt;0. 01)、去個性化(β=0. 113,plt;0. 001)具有顯著的正影響,但網絡欺凌對學習效能(β=0. 013,pgt;0. 05)不具有顯著直接影響,即H3-1、H3-2 成立,H3-3 不成立。為了驗證負面情緒的中介作用,使用了結構模型路徑檢驗和偏差校正的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 方法(Bootstrapping: 50,000resamples, 置信區(qū)間95%)。研究結果顯示,Lower 和Upper 之間均不包含0,表示負面情緒在網絡欺凌和情緒衰竭、網絡欺凌和去個性化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中介作用,負面情緒在網絡欺凌和學習效能之間存在顯著的負向中介作用,即H4 成立。
5. 體育鍛煉投入在網絡欺凌對負面情緒和學業(yè)倦怠影響中的調節(jié)中介作用
為了分析體育鍛煉投入是否存在顯著的調節(jié)中介效應,本研究采用Hayes PROCESS model 7, Boot?strapping( 50,000 resamples),置信區(qū)間 95% 進行驗證。表 4 的結果顯示,在中介變量模型中,網絡欺凌(β=0. 390,plt;0. 001)與體育鍛煉投入(β=0. 202,plt;0. 001)均對負面情緒具有顯著的正影響。網絡欺凌與體育鍛煉投入的交互作用(β=-0. 090,plt;0. 001)對負面情緒具有顯著的負影響,說明體育鍛煉投入在網絡欺凌與負面情緒之間的調節(jié)效應成立。在因變量模型中,網絡欺凌對情緒衰竭(β=0. 085,plt;0. 01)、去個性化(β=0. 139,plt;0. 01)具有顯著的正影響,對學習效能不具有(β=0. 005,pgt;0. 05)顯著影響;負面情緒對情緒衰竭(β=0. 571,plt;0. 001)、去個性化(β=0. 586,plt;0. 001)具有顯著的正影響,對學習效能(β=-0.252,plt;0. 001)具有顯著的負影響。
特別是,本研究通過調節(jié)中介效應指數最終判定體育鍛煉投入是否存在調節(jié)中介效應。因變量情緒衰竭、去個性化、學習效能的95% 信任區(qū)間不包含0,則說明了體育鍛煉投入在此路徑的間接效果中存在顯著的調節(jié)中介作用,其影響力指數分別為-0. 051、-0. 053、0. 023。
最后,體育鍛煉投入作為調節(jié)中介變量在學業(yè)倦怠三個維度的低分組(M-1SD)、平均組(M)、高分組(M+1SD)中,通過95% 信任區(qū)間確定,體育鍛煉投入均存在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見表5)。并且可知,體育鍛煉投入越高的群體,網絡欺凌對負面情緒和情緒衰竭、去個性化的負面影響便越低,對學習效能的正面影響便越高。
四、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引入體育鍛煉投入作為調節(jié)的中介變量,探討了網絡欺凌對高中生負面情緒和學業(yè)倦怠的影響。結果顯示,網絡欺凌正向影響高中生負面情緒的產生,同時正向影響高中生學業(yè)倦怠中的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但對學習效能不具有顯著影響;負面情緒作為中介變量,在網絡欺凌影響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的路徑中具有正向的中介作用,在網絡欺凌影響學習效能的路徑中具有負向的中介作用;體育鍛煉投入在網絡欺凌、負面情緒及學業(yè)倦怠之間具有調節(jié)中介作用。
1. 防微杜漸:進行反網絡欺凌教育,降低高中生受害的概率
研究結果表明,遭受網絡欺凌會導致高中生的負面情緒上升,這與奧胡加利(Alhujailli)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當高中生遭受網絡欺凌后,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心會受到嚴重打擊,抑郁、害怕和自卑等負面情緒隨之產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強烈的負面情緒使高中生的情緒狀態(tài)逐漸轉向衰竭,疲于追求自身獨特的見解,為了減少情緒的消耗而選擇曲意迎合,從而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現象逐漸嚴重,造成學業(yè)上的退縮性行為,因此他們的學習效率可能下降,不利于學業(yè)進程。
研究結果顯示,網絡欺凌會導致高中生情緒衰竭與去個性化,甚至還會通過負面情緒間接加深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的程度,降低學習效能。遭受網絡欺凌的個體易形成更多的負面情緒,為了避免再次受到欺凌,他們在學校的日常學習中與他人互動和交流的欲望可能有所降低,造成他們對學業(yè)進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缺乏熱情和動力,繼而出現以喪失學習興趣與熱情為特征的情緒衰竭和“為學而學”的去個性化現象,學習效能也隨之降低。
此外,為了自我防御,許多網絡欺凌受害青少年也會對他人進行網絡欺凌行為,這種不恰當的自我保護造成了網絡欺凌在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高中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意識到網絡欺凌擴散的嚴重性和迅速性,采取措施加強對高中生網絡使用的監(jiān)督和引導,及時發(fā)現潛在的網絡欺凌現象,時刻關注高中生的行為表現,通過外在表現判斷其心理狀態(tài),及時阻斷加害與受害之間的循環(huán)鏈條,以防欺凌受害的進一步加劇。
2. 見微知著:鼓勵高中生體育鍛煉,疏導負面情緒,緩解學業(yè)倦怠
尹劍春等人在研究中提到,體育鍛煉具有調節(jié)作用,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個體相對于不經常鍛煉的個體較不容易出現健康問題。此外,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能夠使機體恢復生理與心理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且具有調節(jié)青少年壓力的作用,促進精神疲勞的消除,提高工作效率。究其原因,體育鍛煉能夠帶給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在這種情況下,投入體育鍛煉能夠減輕高中生遭受網絡欺凌后產生的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
當發(fā)生網絡欺凌事件后,家長應加強與高中生的日常溝通,及時了解高中生的情緒動態(tài),并開展體育鍛煉活動,使高中生在熟悉親切的環(huán)境中最大限度地釋放壓力。其次,教師可定期開展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相關的主題班會,鼓勵高中生積極投入體育鍛煉,通過多樣的體育鍛煉活動營造融洽的班級氛圍,轉移高中生的注意力,減少網絡欺凌引起的負面情緒、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最后,學校應注重德育與智育的平衡,在專注高中生學業(yè)成績的同時,開展如趣味運動會、相關講座等多樣的活動,輔以情緒調控的針對性教育,對受欺凌的高中生進行心理疏導,減輕心理壓力,緩解學業(yè)倦怠。
3. 識微見遠:重視高中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形成積極心態(tài),提高學習效能
研究表明,作為一個調節(jié)干預策略,體育鍛煉本身能夠減輕負面情緒的產生,調節(jié)學生學習、備考等階段的情緒狀態(tài)。由此推知,在網絡欺凌對高中生學習效能的影響中,體育鍛煉投入起到十分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網絡欺凌的受害者可能會在日?;顒又谐惺芨鞣N壓力,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們更愿意將有限的精力專注于自身,因此較難對學業(yè)保持持續(xù)性關注,但體育鍛煉投入能夠釋放這些壓力,使高中生情緒趨于積極,集中注意力,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在疏解遭受網絡欺凌的高中生負面情緒與學業(yè)倦怠中,學??稍隗w育與健康課程內增加游戲、團隊性活動等趣味環(huán)節(jié),提升高中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幫助他們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增強身心健康的作用,培養(yǎng)他們體育鍛煉意識,并逐漸形成習慣,盡可能提供多樣的體育鍛煉活動,使高中生群體在身心上得到放松,提高學習效率。此外,不僅為了滿足受網絡欺凌的高中生釋放壓力、緩解緊張等促進心境積極變化,也為了滿足高中生預防心理疾病、增強體質健康以及豐富日常生活的需要,學校應重視學校體育鍛煉資源儲備,為高中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
網絡欺凌對高中生的危害遠不限于增加負面情緒和造成學業(yè)倦怠,在避免網絡欺凌對高中生帶來持續(xù)性負面影響的過程中,體育鍛煉投入的作用不容忽視,應當成為網絡欺凌高發(fā)地區(qū)學校關注的重點內容。此外,本研究采用橫截面的問卷調查方法,建議后續(xù)研究中,采取縱向跟蹤調查的方法,深入了解網絡欺凌對高中生的影響機制,為創(chuàng)造高中生健康的學業(yè)環(huán)境提供更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