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是西方音樂史上的巨匠,他的音樂才華在音樂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世界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勃拉姆斯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技法、深刻的音樂思想和卓越的演奏技巧,傲立于浪漫樂派的舞臺,并成為音樂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德國浪漫樂派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勃拉姆斯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音樂世界。他的音樂思想在當時引領著潮流,在他的作品中,嚴謹的結構邏輯和主題發(fā)展手法,與浪漫主義的情感深度相得益彰??v觀勃拉姆斯的整個藝術生涯,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體裁也豐富多樣,包括交響樂、室內樂、合唱作品以及鋼琴曲等??梢哉f,他的音樂不拘一格,既有史詩般的交響曲,也有抒情的鋼琴小品。作曲家晚年所創(chuàng)作的個性鋼琴小品(Op.116—Op.119),被音樂史學家視為他創(chuàng)作的巔峰,充分展示了他對于音樂表達深度的準確把握。
一、勃拉姆斯及該作品的背景
(一)勃拉姆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19世紀最杰出的德國作曲家之一,在整個西方音樂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才華影響了同時代的創(chuàng)作者,直至今天,他的作品對音樂界仍有較強的影響力。在《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中,勃拉姆斯的創(chuàng)作被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早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受到古典音樂大師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的影響,他在鋼琴方面有嚴謹和規(guī)范的特點。三首大型鋼琴奏鳴曲(作品1、2、5號),也顯露出作曲家反潮流的傾向特質。其中,在《C大調第一鋼琴奏鳴曲》中,勃拉姆斯對貝多芬《降B大調奏鳴曲》(Op.106)音調的借鑒,展現出作曲家對古典主義音樂的繼承和發(fā)揚。在中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理念發(fā)生了巨變,他通過融入交響性色彩、變奏曲的體裁和鋼琴音樂的語匯,來達到豐富作品樂思和表現多樣情緒感受的目的,如《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作品35)。在晚期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作曲家以鋼琴體裁的小品為主,簡潔的織體形式、三段體的曲式結構、清晰流暢的旋律線條,完美地將作曲家內向、沉穩(wěn)的感情色彩呈現出來。雖然勃拉姆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被歸類為浪漫主義,但他在作品中對傳統音樂結構和古典和聲范式的遵從,體現了他對古典傳統音樂的尊重與熱愛。
(二)《四首鋼琴小品》Op.119
在19世紀,受到思想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作曲家開始追求個性化和情感豐富的音樂表達。同時,他們也在尊重古典音樂傳統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造出新的音樂形式和風格。勃拉姆斯作為崇尚古典主義傳統的音樂家,他深入研究古典音樂的結構范式和創(chuàng)作技巧,在古典傳統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音樂的形式。《四首鋼琴小品》Op.119是勃拉姆斯于1892年至1893年在巴德·伊舍爾(Bad Ischl)創(chuàng)作完成的,是他音樂生涯中的最后一部鋼琴作品,也是他晚年孤獨悲傷的真實寫照。該鋼琴小品由三首間奏曲與一首狂想曲組成,分別為《b小調間奏曲》《e小調間奏曲》《C大調間奏曲》以及《bE大調狂想曲》。這些樂曲篇幅短小精煉,柔美、含蓄、深沉、狂熱的風格將勃拉姆斯悲傷痛苦的經歷與心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作品中勃拉姆斯通過運用簡潔的曲式結構,以及對和聲、節(jié)奏、旋律、動機處理等音樂元素的巧妙處理,創(chuàng)造出富有深度和獨特性的音樂語言。這樣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僅表現了作曲家卓越的作曲技巧,還傳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思想。
二、《四首鋼琴小品》Op.119音樂技法的解讀
(一)嚴整的曲式結構
嚴整的曲式結構是古典主義音樂作品中最為鮮明的特征之一,對勃拉姆斯的整個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均衡、嚴整的秩序結構以及奏鳴曲式的三部性原則,在作曲家的鋼琴音樂作品中隨處可見。雖然《四首鋼琴小品》Op.119包含三首間奏曲和一首狂想曲,但每一首樂曲均為維也納古典樂派常用三段式嚴整的曲式結構。第一首《b小調間奏曲》速度為緩慢的柔板,3/8拍,曲式結構為A-B-A1的三段式,A樂段結束在屬和弦上,是一個8+8的方整型開放樂段,悲涼憂郁的下行音調將作曲家的思想拉回與親人朋友相聚的美好、浪漫的時光中。第二首《e小調間奏曲》速度為稍微激動的小行板,3/4拍,曲式結構為帶變奏的復三部曲式,由A、B和A1三個部分組成。A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B是由A主題變奏發(fā)展的,A1是主題旋律的變化再現,最后結束在e小調的同主音大調E大調上。第三首《C大調間奏曲》速度為詼諧歡快的小行板,6/8拍,全曲的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A-B-A1),其中A是一個方整型的兩句體開放性樂段。第四首《bE大調狂想曲》速度為有力的快板,2/4拍,結構為帶尾聲的三段式結構(A-B-C-B1-A1-Coda)。該樂曲柱式和弦的伴奏織體,二拍子的節(jié)奏律動,與前三首間奏曲的音樂風格有顯著的差異。
(二)理性構建的旋律
不同于浪漫主義音樂的是,古典主義音樂更加注重音樂創(chuàng)作中理性層面的深思。受啟蒙運動和理性精神的支配,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具有一種強烈的均衡的色彩。而旋律構建方式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直接影響了勃拉姆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在《四首鋼琴小品》Op.119中,作曲家承襲了貝多芬、舒曼的旋律創(chuàng)作手法,即動機型的旋律、分解和弦式的旋律。在第一首《b小調間奏曲》中,高低音聲部分別為兩個旋律線條,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下行分解和弦式的旋律也起到和聲襯托的作用。這一首小曲中,作曲家在開始第1小節(jié)中以三度模仿的手法發(fā)展旋律,將不協和的三音a、f、b進行疊置,下行的旋律音調,形成一種猶豫、暗淡、憂傷的音樂情緒色彩。在第二首《e小調間奏曲》的第1小節(jié)中,勃拉姆斯通過三度加六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構建出一個下行的動機,且連續(xù)的重復手法給人一種局促不安的感覺。在第三首《C大調間奏曲》中,作曲家圍繞“e-g-a”三音組動機展開,并作為全曲重要的旋律線條。
(三)大膽的和聲手法
作為兩種不同的音樂形態(tài),浪漫主義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和聲手法也存在顯著的差異。古典主義音樂中關鍵性人物的巴赫也是對勃拉姆斯影響較大的音樂家之一。在第一首《b小調間奏曲》的前四小節(jié)中,作曲家運用三度疊置的手法構建出一個和聲背景層,二度下行的模進手法與五度循環(huán)的和聲進行,最后發(fā)展結束于調式的屬和弦。其中,在31—34小節(jié)的樂句中運用了半音化的和聲進行,從大字組的#G音開始,經過A、#A、B,最后結束在小字組的c音。在該小曲的再現樂段中,分解的七和弦也極大地豐富了旋律的色彩和作品的音響效果。在第二首《e小調間奏曲》68—72的五個小節(jié)中,作曲家運用主持續(xù)音來加強和突出旋律的E大調色彩,并且為e小調的再現做了準備和鋪墊。而在第四首《bE大調狂想曲》的第10小節(jié)處,連續(xù)兩個不協和的七度音程對作品的旋律進行點綴和裝飾。
三、《四首鋼琴小品》Op.119風格特征的評析
(一)嚴肅性和戲劇性
基于上文對《四首鋼琴小品》Op.119音樂技法的解讀,可以看出勃拉姆斯音樂創(chuàng)作中對均衡、對稱觀念的肯定,對復調因素的追求,對多層次且嚴密性織體的把握。這些音樂技法不僅彰顯了勃拉姆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也反映了他對音樂深刻的思考。勃拉姆斯晚年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譜寫了大量組曲的音樂作品,其原因是組曲具有多種表達情感的可能性,可以通過不同的創(chuàng)作技巧來實現,而且各樂曲之間又緊密相連,最終呈現出強烈的戲劇性和深度的思想?!端氖卒撉傩∑贰稯p.119中的各樂曲布局構建中,作曲家在活潑生動的氣氛中實現了一種異乎尋常的統一性。第一首《b小調間奏曲》中速度與情緒的統一,呈現出“柔板”的性質。第二首《e小調間奏曲》的A樂段和再現A1樂段是一個焦慮的小行板,中間段轉為一個圓舞曲風格優(yōu)雅的行板,給人一種兼具嚴肅性和戲劇性的幻妙感。第四首《bE大調狂想曲》的激情風格,則給人一種生機且精力充沛的狀態(tài)。雖然,《四首鋼琴小品》Op.119中各作品的形式短小,但結構的演進與復雜性具有大型器樂作品的形態(tài)特征。
(二)民族民間的音樂
被譽為“德奧古典大師中最后一人”的勃拉姆斯,是繼貝多芬之后又一位有意識收集并維護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作曲家。他不僅深刻理解德國民間音樂,還對其他民族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匈牙利音樂和斯拉夫民族音樂。因此,勃拉姆斯的音樂創(chuàng)作所展現的民族性并非狹隘的、局限的,而是豐富多彩且極具多元化的。勃拉姆斯的音樂世界充滿了各種音樂元素和文化影響,這使得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廣泛的吸引力。在第四首《bE大調狂想曲》中,作曲家通過運用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與和聲進行,使作品充滿了東歐的情感和熱情,仿佛是一場迷人的民間舞蹈表演。作為匈牙利民間音樂典型特征“一唱眾和”的結構形式,配以2/4拍的節(jié)奏律動,使音樂的各聲部之間能夠相互呼應、相互對話,整個狂想曲也充滿了活力。與此同時,低音聲部連續(xù)八度向上進行的線條,給人一種強有力的感覺,表達出作曲家對生活的勇氣、信心和戰(zhàn)斗的精神??偠灾?,勃拉姆斯以其獨特的方式,巧妙地將浪漫主義的抒情性與古典主義的嚴謹性融合在一起。而在《四首鋼琴小品》Op.119中,民間的音樂、歌唱性的旋律、不尋常的節(jié)奏與和弦,使得音樂表現效果更加復雜、生動,在傳遞出作曲家濃烈民族情感和愛國思想的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德奧地區(qū)人民的思想與情感。
四、結語
勃拉姆斯是19世紀音樂的巨匠和浪漫主義時期的杰出代表。這位德國浪漫樂派的偉大音樂家,在世界音樂舞臺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深深地影響了音樂史的演進與發(fā)展。他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技巧精湛,充滿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并承載了濃厚的情感。勃拉姆斯的音樂思想也是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精髓融匯的結果,對稱的曲式結構、嚴密的織體及其充沛飽滿的情感,都彰顯出他音樂的獨特性和深刻性。在勃拉姆斯的音樂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典主義精致和浪漫主義激情的碰撞與融合,并發(fā)展成為作曲家獨特的音樂語言形式。與此同時,也可以發(fā)現作曲家鋼琴音樂作品中豐富且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深刻的文化符號和隱喻的音樂語言元素,為他的音樂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并對馬勒、柴可夫斯基和斯特拉文斯基等眾多作曲家產生了深遠的
影響。
(哈爾濱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尹航(1999—),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鋼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