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的內科急癥,近年來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發(fā)病率也逐年增高。急性心梗介入術具有診斷精確、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而術后進行有效的護理,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
術后基礎護理
(1)妥善安置急性心梗介入術后患者,觀察各項生命體征。如果出現(xiàn)病變的可能,需采取對應措施,如服用抗凝類藥物等。
(2)保證患者絕對休息,進行有效吸氧,注意在術后是否有胸悶、胸痛以及其他心梗不適等癥狀。
(3)做好穿刺部位的有效護理,觀察是否有滲血、血腫等情況,及時解決問題。
(4)患者穿刺部位傷口處的繃帶包扎時間多在4~6 h,需觀察膚色、體溫的變化。
服藥指導和定期復查
急性心梗介入術后,患者要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用藥,切忌隨意停藥或更換藥物。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用藥的各項禁忌證,一旦有特殊情況,需及時就醫(yī)。有些急性心梗介入術后患者知曉用藥禁忌證后,害怕服藥。雖然西藥會明確標注副作用,但因人而異,只需遵醫(yī)囑服藥便可。如需要使用特殊藥物輔助治療,如阿司匹林、泰嘉等抗血小板的藥物,需定期復查,以避免因藥物作用誘發(fā)血細胞以及血小板減少的情況。一般來說,急性心梗介入術后患者出院后1周、1個月、1個季度、半年、1年各復查1次。如果在出院康復期間有任何胸悶、浮腫、氣短等情況,需及時去醫(yī)院檢查。
運動護理
運動護理要做到循序漸進,切忌急功近利。急性心梗介入術后患者,需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恢復情況進行選擇是否可以下床運動。正常情況,一周后可恢復生活自理,聽從醫(yī)生建議適當運動;3個月后,可恢復以往的運動,但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運動強度。可選擇八段錦、瑜伽、太極拳等運動,有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保暖護理
每當季節(jié)交替時,患者血管可能發(fā)生痙攣,甚至誘發(fā)心肌缺血,此時應減少外出時間,注意防寒保暖,最好選擇室內運動。
飲食護理
戒煙酒。因為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fā)供血量不足,從而導致缺氧;飲酒則會增加的并發(fā)癥風險。最佳的飲食方式就是低油、低鹽,可以多吃一些優(yōu)質蛋白,注意少吃多餐,以防出現(xiàn)積食以及便秘。如果出現(xiàn)便秘,可以喝一些蜂蜜水,或改變飲食結構加以改善。
心理護理
部分急性心梗介入術后患者因臥床靜養(yǎng),從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此時,患者家屬及護理人員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可采用情緒轉移、情緒宣泄等方法,以維護患者良好的心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