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封神第一部》自上映以來,一直備受矚目。《封神演義》的故事本身就自帶話題熱度,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是數量繁多,但由于原著作品人物眾多、故事情節(jié)曲折、人性復雜多變,所以很少有作品會將完整的故事搬到熒幕上,大多以單一的故事進行呈現?!斗馍竦谝徊俊钒盐兆×松裨捠吩娺@一基本類型的主要特征,運用虛構手段構建新時空,利用全景式的大場面、取材宏大的歷史背景下的英雄人物,以完整的故事性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妙絕倫的視聽盛宴。
【關鍵詞】神話史詩;藝術特色;故事性;人性
【中圖分類號】J90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30-0038-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30.012
這是一部籌備十年之久的精彩巨作,這是一個制作精益求精的動人故事,這是一場感動人心靈的美妙體驗,《封神第一部》用質量說話,靠口碑發(fā)酵,贏得了廣大觀眾的贊許?;诖?,本文將對《封神第一部》的“封神”之路進行淺析。
一、獨有的中國史詩元素
作為一部神話史詩類的影片,《封神第一部》把故事重心放在了朝歌的權力爭奪與少年姬發(fā)的成長經歷上,氣勢恢宏的畫面、激昂奮進的音樂都得以讓觀眾身臨其境。史詩電影在工業(yè)制作、影像美學、題材方面都有自身的獨有特征,《封神第一部》也不例外。的確,在電影的制作方面,主要體現在資本、演員上,封神劇組斥資30億,在特效、服裝、化妝、道具等方面都投入巨大,更是邀請了費翔、黃渤、李雪健等一眾巨星和知名演員加入。影視美學方面,電影中的120多個場景將華夏五千年的文明進行濃縮,呈現出了極致的東方美學。整個劇組曾走訪了陜西、河南、甘肅等十幾家博物館,更是參考了多幅傳世名畫,著力打造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畫卷,并隨著故事的持續(xù)跟進,緩緩映入觀眾的眼簾。在人物設計上,殷商的人物造型融入了中華傳統(tǒng)的“五行五色”的觀念,商紂王、姜王后、姬發(fā)等人物身上的衣物都用到了平針繡、鍍金、手盤金等非遺技術,這些精美的配飾都加強了觀眾對角色的感知力以及視覺上畫面的感染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古建筑,它的美不僅體現在建筑的磅礴大氣和富麗堂皇上,還有那每一處的細節(jié)之美。影片的導演及藝術總監(jiān)堅持使用原始材料并采用中國獨有的傳統(tǒng)技藝泥雕、鏤雕、浮雕等對殷商宮殿進行修飾,旨在營造殷商時期建筑的歷史感和拙樸感,使得建筑在畫面中呈現的層次感更豐富,以便展現商代的奢靡,這些都展現出導演對影像強烈的美學追求?!笆吩姟钡母拍钭钤绯霈F在《荷馬史詩》,“史詩片”作為一種外來的文化形態(tài),中國的神話史詩片相對來說起步較晚,得益于現代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封神第一部》在原著的基礎上增添了很多史詩元素,從理念到視聽場面都對標國際化“史詩片”水準[1]。在題材方面,《封神第一部》既有對原著《封神演義》非凡的歷史事件的講述,以眾多的歷史觀念作為支撐,將神話傳說與歷史事實進行同構,又能在其中加入自身對歷史的反思和時代意義。例如導演會把很多關于神仙的斗爭改成人與人之間的權謀爭奪,將紂王設定為一個有勇有謀的梟雄,一改小說中沉迷女色的昏君形象。使這個角色更具有個人魅力,同時更契合真實的歷史形象,再如妲己,她不再是紅顏禍水的狐妖,而是變成有自己獨立意志,懂得知恩圖報的狐貍,這也體現著性別意識覺醒的現代意義??傊?,《封神第一部》的史詩元素是中國獨有的,真正通過影像的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并對好萊塢的個人英雄主義進行革新,使之更具有本土特色。例如姬發(fā)不只是肌肉發(fā)達的超級戰(zhàn)士,而是經歷各種挫折,身經百戰(zhàn)的,具有堅定的精神品質的英雄,這顯然更符合中國英雄的典型特質?!胺馍瘛毕盗袨橹袊裨捠吩娖陌l(fā)展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二、“家國同構”的敘事策略
除了大量參考原著之外,《封神第一部》將正式文本和考古結果也引入到劇本中,整合不同的文化資源,最后提煉出“家國同構”的敘事策略,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以“血親-宗法”關系來進行統(tǒng)領,嚴格的父權家長制體現了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的融合。利用家庭生活折射時代與社會的變遷,反映歷史變幻,吸納時代風云。姬昌和殷壽作為兩國之君,也是兩個家庭的父親[2]。一個勤政愛民、可謂德配天地,一個紈绔專橫、荒淫無道,兩者性格的截然相反跟他們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也有很大的關系。姬昌的家庭和睦溫暖、父慈子孝、其樂融融,殷壽的家庭則是兄弟相殘、毫無道德和人性、倫理盡失。父權社會制度在殷商時期慢慢開始顯露雛形,父權與君權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永不分割。質子團包括雷震子在內的兒子們,他們的個人選擇直接與國家的興衰榮辱及政治問題息息相關?!褒埖碌钏拇蟛蚺c兒子對峙”的事件以宗法倫理為核心,“弒父”的悲劇情節(jié)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情感沖擊。少年英雄姬發(fā)一開始被殷壽“偽君子”的形象所蒙騙,認賊作父。結果殷壽野心膨脹為了一己私欲戕害百姓,欺瞞上天修建“祭天臺”,對外謊稱自焚以消除天譴。君王與父王的形象徹底崩塌,于是,姬發(fā)殺死殷壽,重返西岐大地。重新回到宗法與秩序,遵循公序良俗。主人公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更多的是精神苦難和心理折磨,有精神統(tǒng)領的背叛、親生父親獄中受辱、血親兄弟千里赴死等,這與傳統(tǒng)的史詩片中英雄遭受的痛苦還有所不同。影片中“殺父”“食子”的橋段觸目驚心,對觀眾造成了視覺和心理上的巨大沖擊?!斗馍竦谝徊俊返募覈鴤惱頂⑹卤砻鱾鹘y(tǒng)的宗法倫理制度至今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有著一定的影響。家庭倫理與血脈傳承問題一直是國人深陷其中和迷戀的文化主題。
三、完整的故事性
《封神第一部》主要圍繞著兩條故事線展開,一條是昆侖山上仙們委派姜子牙護送封神榜送往人間交給天下共主。另一條是太子聯合姬發(fā)鏟除狐妖妲己。電影完全遵循了“三段論”的創(chuàng)作手法:開端、發(fā)展、結局,故事的開端[3],殷壽帶領質子團攻打冀州城追殺反賊蘇護,欲將蘇護一家趕盡殺絕,因妲己被狐妖附身可以幫助殷壽成為全天下的王,繼而留下九尾狐的故事線。質子團的出場也為后面揭秘質子不同的身世和紂王威逼質子斬殺親生父親的劇情做好鋪墊。發(fā)展部分的主要劇情主要在姬發(fā)身上,他的英雄之旅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從開始絕對相信紂王到目睹他的殘暴,紂王連親生兒子和國叔都不放過,同時自己的親人也受到了巨大威脅,哥哥伯邑考為了自己和父親犧牲,這些傷痛在加速少年姬發(fā)的成長。在故事的發(fā)展階段,有高潮也有低谷,高潮部分就是姬發(fā)為了營救自己的好友殷郊造反,與“封神榜三人團”聯手刺殺殷壽,這段故事情節(jié)看得大快人心。低谷部分就是伯邑考只身前往朝歌,被做成肉餅卻被姬昌誤食,而紂王為了在百姓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放過姬昌將罪責全推到他身上,讓他被全天下人咒罵唾棄。關于影片的結局部分,姬發(fā)覺醒,騎著哥哥送他的雪龍駒返回西岐,雷震子救下落難的姬昌,為第二部爆發(fā)的“封神大戰(zhàn)”埋下伏筆。第一部詳細地介紹了朝歌城面臨劫難以及商朝終將走向滅亡的原因,紂王的暴戾貪婪與西岐主的賢良恭順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在電影中的細節(jié)中不難看出,西伯侯姬昌心懷悲憫之心,時刻心系西岐百姓,從他前往朝歌城送行的百姓、雷雨天堅持救助相貌丑陋的雷震子的劇情中我們就深有體會,導演一直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未來的君主一定是開明、善良、仁愛的,而紂王為了私欲不惜殺掉自己的兒子,逼著質子做違反三綱五常的事情,人神共憤,失道者寡助,終究沒有好下場,商朝的覆滅是必然的,情理之中。結尾處的彩蛋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妲己不惜毀掉自身的千年修為現出原形為紂王舔舐傷口,最后殷壽復活。觀眾在氣憤殷壽睜開雙眼的同時也大為震撼,被妲己的愛所感動。不得不說,導演的聰慧之處在于把妲己塑造成一個有情有義、忠貞的女性形象,以此引發(fā)觀者的共鳴。聞太師歸來,魔家四將出場,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這時西岐又會怎樣應戰(zhàn)呢?其實,影片結局有些倉促,姬發(fā)疲憊不堪迎著朝陽返回家鄉(xiāng),與父親相視一笑,故事結束。觀眾在最后顯然有些意猶未盡,所以導演在設計彩蛋環(huán)節(jié)時很有考究,編劇拿捏住觀眾的心理,把觀者最想了解的情節(jié)展示一部分,從而更加吸引人們前來觀看第二部。第一部為后面兩部打好了基礎,后面的兩部才是重頭戲,但同時,第一部又最重要的,第一部故事的合理性為后面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走向鋪平道路。顯然,《封神第一部》的故事性是完整的且充滿戲劇張力的。
四、豐滿逼真的人物形象
《封神第一部》在歷史和文學邏輯中根據人性的特征將姬發(fā)的奮發(fā)覺醒、殷壽的自私貪心、姬昌的慈愛仁德以及其他人物身上的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電影中的殷壽是充斥著各種情感的、立體復雜的圓形人物,他完全是一個心狠手辣、精干算計、擁有雄心霸略的野心家形象。這樣逼真的人物角色設定更加貼合真實的歷史人物,善惡之別,并非自然而然,而是社會規(guī)范的產物,人性中的惡,是人類社會產生的必然結果。朝代更迭,紛戰(zhàn)不斷,人們?yōu)榱松?,在那個殺戮血腥的時代,不得不催生心中的惡,紂王就是為了稱霸天下而暴露人性中的惡,謀劃殺死自己的父親、兒子和兄弟,戕害忠臣比干,欺騙對抗上天等,這些都是他骨子里人性的惡,導演運用視聽語言把殷壽心中的惡毒細膩地呈現出來。人性觀的改變需要自己的善意未泯、嚴酷現實的驗證、善良之人的指引,東南西北伯侯前往朝歌奔赴殷壽的鴻門宴,姬發(fā)設法救父,姜文煥被動弒父,鄂順試圖刺殺殷壽救父、崇應彪主動殺父[4]。除了崇應彪,剩下的三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保留著人性的善,面對至親,始終下不去手。而崇應彪嚴重被洗腦,他人性中的善意早已不復存在,而是被權力和榮華富貴所吞噬,質子團的兄弟終究會因為人性的不同選擇而走向對立,或維護商王朝的統(tǒng)治,或將推翻暴政。姬發(fā)是天性善良、正義感爆棚的天選之子,姬發(fā)的成長史是經歷重重險阻的,故事中的各類事件激勵主人公一步步站回了正義的一方,為天下人而戰(zhàn)。導演在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運用反襯、對比的修辭手法來塑造姬發(fā)的形象,使之立體飽滿,例如影片里姬發(fā)為了友情不顧生命危險挺身而出幫助殷郊,面對紂王的威脅毅然決然選擇維護父親、協(xié)助比干鏟除狐妖,導演通過一系列事件凸顯姬發(fā)的至純至善。除了電影的主要人物,導演在設定“雷震子”這個人物時,為觀眾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人性不能僅憑相貌決定,而是應看后天的教誨如何。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是各有特色的,登場角色和重點橋段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例如姜王后和國叔都是為了刺激正面人物崛起以及襯托商王暴虐的,從而推進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導演為此做了快進削減的處理,次要人物服務劇情和主要人物,這樣設置合情合理。
五、專業(yè)化的制作水準
從影片的技術角度來談,《封神第一部》中的酷炫特效和驚艷的視聽效果是電影最吸引觀眾的因素之一,讓觀眾沉浸在瑰麗壯觀的神話世界中。該影片展示了中國電影業(yè)在特效技術領域的實力,視效團隊由好萊塢頂級公司Weta Workshop和國內的翼獅聯手打造,片中3000多個視效鏡頭,制作周期長達兩三年,他們合作將東西方的特效藝術完美融合,將影片的視效推到了新的高度,充分展現出了自身專業(yè)化的創(chuàng)作水準。無論是神圣壯觀的昆侖殿,還是掀起層層浪花的波濤洶涌的大海,抑或激烈血腥的打斗場面,技術團隊都努力為觀者營造了一個宏大而生動逼真的史詩世界。另外,技術團隊參考了畫作中的色彩與構圖,使視覺畫面美輪美奐。在視覺畫面的構建上,宏大是需要著重突出的特征,導演運用大俯視的遠景鏡頭來展現冀州城的戰(zhàn)火連天,漫天飛雪混合著血水,戰(zhàn)馬和人的哀號聲連成一片,人類是多么的渺小無助,生命頃刻之間隕落。在修建祭天臺的場景中,高高聳立的建筑以及大象被無限放大,眾多苦力在人們的視覺感受上被壓得喘不過氣,導演采用鏡頭語言讓觀眾直觀感受到當時百姓的痛苦,每天深受壓迫和賦稅徭役,處于水深火熱中。先進的特效技術和強悍的視覺效果以及巧妙的后期制作營造了栩栩如生的仙魔奇幻世界,虛實交錯的特技讓觀者一次次為之尖叫,拍手稱快。這些媲美好萊塢大片的特效為影片帶來了很多觀賞性的價值,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封神第一部》的商業(yè)價值。
六、精耕細作的復古訓練模式
《封神》的成功得益于深耕細作的選角模式。導演王扶林在拍攝87版《紅樓夢》時曾講到,正是因為這樣一群人共同的努力,忠于原著、妙于剪裁,才能把經典制造于經典。在87版紅樓夢開拍前,無論每個演員什么樣的背景,經過初次面試的演員都會在下一輪競爭中取得角色演繹的資格。扮演賈寶玉的演員歐陽奮強講到,每個被選中的演員都會經歷口試、面試、試鏡篩選,以及角色搭配等層層考核,還要通過細致入微的培訓考試。隨著商業(yè)化運作模式的不斷發(fā)展,影視作為商品的制作周期越來越短,一部標準商業(yè)化的電影從選角、拍攝到播出僅僅只有三到六個月的時間,而大費周章的封閉式訓練營選角色模式幾乎消失殆盡。而烏爾善導演卻從不休不止的“快車道”上主動慢下來,為了挑選出適合影片所需的技能和氣質的演員,創(chuàng)立以半年為周期的封神質子訓練營。六年磨一劍,恰遇不可抗力因素的突襲,制作周期之長、資金壓力之大不言而喻。烏導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冒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北上南下,不畏寒暑,取景于全國各地,才有了這一部穿越時代的經典。訓練營內,以“禮、樂、射、御、書、數”的“君子六藝”為基礎,為演員們開設武術、馬術、弓箭、塑身等動作課程,還有鼓樂課、古琴課等音樂課程,先秦文化史、禮儀課、影片賞析等文化課程。演員們每六周都要進行一次匯報演出,集中展示訓練成果。在質子訓練營中,所有學員、演員們朝夕相處培養(yǎng)默契,全部熱情和初心都傾注于這部作品中,耗時三年才完成前期的準備工作。這樣完善的籌備,把鮮活的人物形象都淋漓盡致地詮釋出來,成為現代制作模式的標桿。
七、結語
《封神第一部》觸及歷史、神話、志怪、民間傳說等話題,神話史詩類是華語電影極少涉及的類型,該電影的叫好叫座對中國的神話史詩類類型片進行了拓荒,同時也推動了相關電影工業(yè)體系的建立與升級。關于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劇情既有對歷史史實的還原,導演又在其中加入了新的思考。融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于影片的服化道中,使整個故事富有底蘊和藝術價值。同時,完整的故事性以及人物的創(chuàng)作也在撼動著觀眾的內心。整個制作團隊的誠意和所有人專業(yè)的態(tài)度和付出使得影片好評如潮,口碑良好,票房節(jié)節(jié)攀高。
參考文獻:
[1]蘇豪強.中國“神話史詩片”的“封神”之路——從《封神第一部》說開去[J].中國電影市場,2023(09):40-44.
[2]于帆.《封神第一部》:神話史詩的本土探索[J].電影藝術,2023(05):64-68.
[3]楊森.《封神第一部》的元敘述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6):241-244.
[4]周嫻.“封神”的情感種子來自中華傳統(tǒng)文化[N].新華日報,2023-08-10(010).
[5]周文萍.《封神第一部》:現代視野下被“復原”的中國上古神話史詩[N].中國電影報,2023-09-06(011).
作者簡介:
孔德馨(1998.9-),女,漢族,山東德州人,北華大學文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
李吉祥(2000.7-),男,漢族,山東濟南人,北華大學文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