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學教育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知識整合能力,要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學生在更好地理解知識整合的重要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所以在開展日??茖W教育時,教師一定要增加對知識整合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深刻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整合。從“兒童知合力”這一視域出發(fā),針對科學教育中現(xiàn)存的相關問題,教師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科學探尋農村小學科學社團的開展策略,為農村小學科學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 兒童知合力;農村小學;科學社團
對小學生而言,知識整合能力就是能做到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將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進行全面消化吸收,從而能真正做到對所有知識的高效實踐與運用。文章將從農村小學的科學教育入手,以科學社團的開展工作為切入點,分析和研究“兒童知合力”視域科學社團開展的科學策略,讓教師以更加專業(yè)創(chuàng)新的方式開展小學科學教育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讓學生提升多種學習能力,獲得更加優(yōu)質、全面的發(fā)展。
一、農村小學科學教育開展現(xiàn)狀
陶行知先生在《戰(zhàn)時的功課》中指出:厲行小學之科學教育,造就科學的兒童以建設二十年后之科學的中國,使中國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茖W教育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是學生在義務教育初級階段必須學習的基本知識。但就當前農村小學科學教育開展的情況來看,科學教育相關課程并沒有在農村小學全面開展,學校及教師也沒有對其產生足夠的重視。很多農村小學雖然都設立了相應的科學教育課程,但對具體內容并沒有做出規(guī)定,也沒有根據(jù)學生發(fā)展需求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更有甚者,科學課程經常被語文、數(shù)學等主要課程所代替。學校和教師不重視,學生更不會重視,久而久之就導致一些農村小學的科學教育變得薄弱。其次,農村小學科學教育的師資力量稍顯薄弱,大部分科學老師不是專職教師,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相關學科的教學方法,缺少相應的專業(yè)文化知識,日常工作中又缺乏相應的磨課、練課過程,所以在專業(yè)技能和自身素養(yǎng)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此外,部分科學教師還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因素,他們沒有長期在農村執(zhí)教的打算,更多的是將農村小學作為跳板,所以也有科學教師流動性特別大的問題??茖W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使學生難以受到系統(tǒng)的教學,不足以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
農村小學科學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在當下也是缺乏的,學校和家長更加注重升學率的提高,忽略了學生成長的真正需要,科學教育的價值也因此被逐漸忽略,更不用說教學評價機制的構建。客觀的評價讓教師、家長及學生看到小學科學教育的價值,從而正視小學科學教育的作用。合理的科學教學評價機制能給予教師正面積極的反饋,在幫助他們做好課程設計和安排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優(yōu)質、更高效的科學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的知合力。最后,農村小學科學社團開展的相應活動偏于單一,很難做到多樣化地呈現(xiàn)科學現(xiàn)象,讓學生喪失了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熱情,最終導致科學教育的發(fā)展受阻。
二、科學開展小學社團教學的有效策略
很多時候,教師需要以一個專業(yè)正確的態(tài)度、科學合理的方式以及合適的設備器材開展日常的科學社團活動,用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讓學生能更加踴躍地參與科學社團,從而在科學開展社團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整合能力等。接下來以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小學科學社團教學為基點,探究其在培養(yǎng)“兒童知合力”方面的科學策略,從而在根本上提高農村小學科學教育的質量。
(一)制作校本課程,提高科學教育重視度
科學社團的開展是需要專業(yè)系統(tǒng)的教學支持的,而教學效果一部分則由內容是否恰當、科學決定。學校及教師對科學社團開展的重視程度能從校本課程的安排中看出,當校本課程能夠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全面考慮科學社團的開展場地、開展條件以及面向群體的不同時,其可使農村小學科學社團活動順利且系統(tǒng)地開展下去。由此可見,根據(jù)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相應的校本課程是有效開展科學社團的第一步,只有學校和教師有了足夠的重視度,科學社團活動才能正常有序地開展下去。也正是因為有了系統(tǒng)的校本課程,學生能在校本課程循序漸進的帶動下進行連貫、專業(yè)的社團活動,他們的科學思維也會在專業(yè)社團活動的引導下逐步得到培養(yǎng),慢慢對這些科學課程產生自己的理解,初步形成“兒童知合力”。
以蘇教版科學教育為例,很多農村小學不夠重視這門學科,也沒有針對這門學科開展相應的社團活動。要提升學校、教師及學生的重視程度,學校和教師就需要根據(jù)科學教材設計相應的校本課程,以此來提升農村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可以在校本課程中設計相應的科學實驗,并將科學現(xiàn)象和重點內容標注出來,讓學生有更多實驗自主性,并能儲備更多的科學知識。當校本課程更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更能幫學生打開科學視野時,其作用才能得到發(fā)揮,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其知識整合能力的同時獲得更強的實踐能力,進而更加重視小學科學教育。
重視程度是由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的認知程度決定的,校本課程的制作能讓家長看到學校及教師對科學社團活動的重視程度,受其影響多方會更加重視農村小學科學社團教育。當教學內容有據(jù)可依,教師也能更加重視社團的呈現(xiàn)方式和呈現(xiàn)效果。在校本課程的帶動下,農村小學科學社團的學習氛圍會更加濃厚,學生對科學會有更強的興趣和求知欲,也會更愿意參與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具有開放性的校本課程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探究空間,他們的學習自主性能得到培養(yǎng),知識整合能力也將隨之提升。
(二)加強師資培訓,提升科學教師專業(yè)度
在開展科學社團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師資培訓,提升農村教師的專業(yè)度。良好的師資是保證科學社團正常開展的基礎,學校需要定期為科學教師安排相應的培訓課程,讓科學教師也有足夠的提升機會和空間。科學學科也是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中,定期為教師安排相應的培訓課程能讓他們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狀態(tài)。長期接受專業(yè)培訓的教師能始終保持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態(tài)度,能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為學生安排豐富的科學社團活動,讓學生受到更多姿多彩的科學教育。此外,學校還可以為教師安排座談會,讓每位科學教師在座談會上積極地交流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心得,讓彼此的思想得到碰撞,收獲更多的教學方法,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變相的培訓,在這些行為的推動下教師的專業(yè)性會越來越高。教師專業(yè)度則能為培養(yǎng)“兒童知合力”提供更強的保障,專業(yè)能力強的科學教師能從更專業(yè)的角度、更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進行“兒童知合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的專業(yè)性決定了科學社團的專業(yè)性,當農村學校能特別重視師資培訓時,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及教學方法能得到逐步增強,科學社團活動也能以更加高效的方式進行??茖W不是單一的學科,它是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專業(yè)的科學教師能更科學地展示相應的科學知識,學生在專業(yè)教師的引導下也能更加透徹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并能靈活應用這些知識。在專業(yè)科學教師的帶領下,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會一點一滴地得到增強,他們會慢慢形成自己的科學認知。
(三)制訂評價機制,增強科學活動反饋度
要想讓農村小學科學社團得到有效開展,還需要根據(jù)科學社團活動的內容制訂相應的評價機制,以此來增強科學活動的反饋度。公開透明的活動反饋能有效反映科學活動的開展情況,幫助教師做出調整,以更科學地開展相應的社團活動??茖W的評價機制能讓學校、教師及學生等多個群體看到社團活動的優(yōu)勢和不足,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反饋對活動進行優(yōu)化和改善。就農村小學科學社團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好的評價機制能積極地促進社團活動的開展,能讓教師更關注社團活動的進行過程,關注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各種表現(xiàn),做好活動記錄的同時保質保量地開展科學社團活動。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培養(yǎng)出的相關能力也能被評價機制反饋出來,其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素養(yǎng)能被科學定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社團活動對“兒童知合力”的培養(yǎng)程度,學校和教師在開展科學社團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評價機制的科學制訂,以良好的機制促進科學社團的開展。
在制訂科學社團評價機制時,學校和教師要將活動內容、活動效果、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內容容納在內,要讓評價機制考核教師開展科學社團活動的有效性,同時增加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學生進入更加科學的競爭學習環(huán)境。陶行知先生在教學評價方面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理論,這一理論能很好地指導教師進行評價機制的制訂。教師在開展科學社團活動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做”法,評價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讓學生在“做”中不斷提升自身,培養(yǎng)其知識整合能力。
科學的評價機制是農村學校重視科學社團開展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科學學習狀態(tài)及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能讓學生有更強的學習動力??茖W評價能給學生帶來更強的關注感,他們可以通過評價知道自己當前的科學學習狀態(tài),也能從評價中學習和借鑒別人的優(yōu)勢和長處,保證良性競爭的同時促進農村科學社團的有效開展。對學生而言,科學評價帶來的成就感有著很強的激勵作用,他們會因此進入更加有效的科學社團學習中。
(四)開展多彩活動,增加科學活動參與度
要想使科學社團的開展更有效、更多樣,同樣也需要豐富農村小學科學社團活動的形式,需使活動更加機動靈活、多種多樣。在進行社團活動的設計和安排時,要注意將“點”和“面”結合,嘗試著將群體性活動和個別性活動結合起來。農村科學社團的開展形式要想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從活動的多樣性入手,在保證科學知識、科學現(xiàn)象專業(yè)呈現(xiàn)的同時創(chuàng)新設計科學活動的呈現(xiàn)形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農村科學社團活動。對農村學生而言,不同形式的科學社團活動能給他們帶來不同的學習感受,這些感受會引導他們更加投入地參與科學社團活動,從而全身心地進行科學活動,提高科學社團活動的效率,更加高效地達成相應的活動目標。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社團活動形式,將社團活動教室改造成趣味實驗室,為學生配備一定的實驗器材,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實驗。還可以在社團活動中開展制作課程,讓學生進行科學性的創(chuàng)意制作,并將他們的作品以展出的形式公開出來,以此來激發(fā)他們參與科學社團活動的熱情。或是在社團活動教室設置科學探究角,以每周一次的實驗、分析及交流為過程對探究角進行充分利用,讓學生在一定周期內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索。
陶行知先生在自己的教育理論中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在開展科學社團活動時,要以實踐為中心,要注重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開展多樣化的科學社團活動能給學生提供更寬廣的實踐空間,學生能因此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不斷的社會實踐能引導學生更積極地探究科學現(xiàn)象、科學原理本身,讓學生保持高度的科學學習興趣,進而促進農村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不同的活動形式具有不同的實踐渠道,其能充分挖掘學科課程教材中的科技含量,有意識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探索,并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方法來嘗試解決一些科學性問題,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結語
總之,在“兒童知合力”視域下使農村小學科學社團有序開展,需要對科學教育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和改善,要在不斷提高科學社團開展質量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思維,橫向開發(fā)科學學科,引導學生將社團活動中學到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培養(yǎng)其知識整合能力,幫助他們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科學知識體系。只有這樣,農村小學社團活動的開展才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才能培養(yǎng)出更加全面健康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 石煥霞,孔令南. “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育》課程中的設計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9):10-12.
[2] 昌建敏. 用未來教育的眼光探究小學科學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S2):73-75.
[3] 張敬威,蘇慧麗,信海鳳,等. 小學科學教育中國實施“有過程的思維呈現(xiàn)”教學研究[J]. 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9(10):107-112.
[4] 楊瑪莉. 借助科學社團提高小學生動手能力的策略研究[J] 小學生(中旬刊),2020(10):3.
[5] 顏志明. 農村小學開展學生科學社團活動的實踐研究報告[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6):37+22.
[6] 徐桂云. 基于小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科學社團創(chuàng)建策略[J]. 智力,2022(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