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評不管在專業(yè)領域還是在公眾認知中,都已經成為評估心理問題的一種手段,大眾對心理測評認知度提高的同時,作為專業(yè)人員更應該認識到心理測評用途的局限性,特別是測評中的潛在虛假積極結果。
虛假積極結果指的是測評出的結果不能反映受試者的真實心理狀況,簡單講就是沒有測出受試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主要包括以下情況:
● 有心理問題但結果顯示完全正常;
● 有嚴重心理疾病但結果僅提示輕度異常;
● 有極高心理危機風險(如強烈自殺意愿或傷害他人的企圖)但結果沒有提示。
根據(jù)實踐中的經驗分析,產生以上虛假積極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 測評量表較老、不同年齡人群測評方式單一化、結果難以保證測出真正的高危問題等困難。
◆ 測評方法不統(tǒng)一,很多問卷沒有經過權威機構標準化,由測評機構組合一些問卷進行綜合測評,信度和效度都有待證實。
◆ 心理測量本身并不具有診斷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價值,只是起到參考作用。
◆ 受試者為了一些目的有意掩飾真實的心理狀況。這是最常見也最復雜的因素,比如施測目標是為了選拔人才,受測者一般都會傾向于避開提示心理問題/
疾病的選項,即使量表中有L因子(即測謊因子)也不能完全避免這種情況。
1測評前選擇量表,盡量選擇標準化程度高、國際通用或行業(yè)內部常用的量表,最好選擇有L因子的量表?!癓”在心理測量中作為效度量表來表示受試者回答是否真實以及該次測量結果是否有效,主要用在人格測試中,比如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試和艾森克人格問卷。
2測評導語盡量中立,或站在受試者的角度進行解釋,讓其感到測試對自己的價值,是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而不是“被窺探”“被選拔”或“被考核”,這樣可以降低受試者的內心阻抗,真實作答。
3如果測試確實是用于人才選拔,有的崗位需要考察個人的心理素質,這種情況測試前要和受試者講清楚,由于崗位需要一定心理素質和某種心理特質的人,測試時越是真實作答對他本人越有好處,不需要刻意揣測測試選項,如果想要盡量回答顯得自己心理素質好,結果越可能對他不利。
4自測量表和他測量表相互結合使用。他測量表由經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對受試者進行提問測試,或根據(jù)測評者對受試者的觀察,詢問受試者的感受,綜合觀察和測評得出評定結果。常用的他評量表包括: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倍克-范拉森躁狂量表等。
在所有的心理測評中,自殺風險的評估需要更加慎重,流露任何自殺念頭的個體都需要引起關注,以下是一些自殺評估的策略。
沒有經過訓練之前,一般人通常會擔心直接詢問自殺的想法不合適,實際上當一個人有了自殺的想法,直接詢問和討論自殺問題有助于降低自殺風險,是非常標準的專業(yè)方法。預防自殺最重要的是輔導者放下焦慮和恐懼,調整自己的態(tài)度和情緒,確保自己是以保護對方為目的,而不是以規(guī)避自己的責任為目的,確保自己情緒平穩(wěn)而有信心。
※ 調整態(tài)度的方法:問問自己“我是為了對方,還是為了規(guī)避自己的責任?”堅定自己保護對方的動機和信心,再進入談話。
※ 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腹式呼吸3~5次,體會一下自己的情緒,是“恐懼、焦慮、緊張、擔憂……”還是其他的,不管什么樣的情緒,告訴自己“面對心理危機狀況,有什么樣的情緒都是正常的”“相信自己,懷著關心和保護對方的心,按照專業(yè)的方法,勇敢去做,一定可以做好?!?/p>
雖然評估目標是自殺風險等級,但是要避免讓受試者感到過分緊張或者自己是異類,尤其是專業(yè)人員,要避免讓對方感覺自己是“小白鼠”,所以要真誠和關心地詢問,可以這樣開場:
開場白1:XX,你的測評報告提示你不太開心,測評只是一個參考,我有點擔心你,需要和你聊聊天,能和我說說最近的狀態(tài)嗎?發(fā)生了什么事?
開場白2:XX,心理普測后要和部分人聊聊天,我注意到你在“近期有過自殺想法”這道測試題中回答的是“偶爾有”/“經常有”,這讓我很擔心,想多了解一點。
受試者訴說的時候積極傾聽,并適當給予同理心回應,這樣就基本建立了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評估自殺念頭和自殺計劃。
先表達關注和關心:“你看起來情緒很低落,我很擔心你”,可以直接評估自殺念頭:“你是在考慮自殺嗎?”如果否認,用開放式提問:“發(fā)生了什么讓你這么難過?”傾聽的過程中繼續(xù)留意自殺的信號。如果承認,繼續(xù)評估自殺計劃:“關于自殺你是怎么計劃的?”如果有計劃,要評估自殺計劃的致死性、可行性和急迫性。也就是計劃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自殺,自殺方式有沒有演練過。談話過程中也要注意評估自殺的保護性因素。比如:“想到什么讓你感到還有希望?”“是什么阻止了你采取自殺行動?”“如果發(fā)生一些事,讓你能活下去,會是什么?”等等。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評估也是輔導和保護的過程,不要對著表格一一請對方作答并同步記錄分數(shù),這樣有被審問的感覺,可能讓他們更加緊張,評估者要將評估融入詢問、關心的輔導談話中,把評估項目記在心里,在潤物細無聲的談話中就評估出了嚴重程度。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很多專業(yè)人員都會犯的錯誤,就是眼里“只有事沒有人”,為了完成自己的評估任務而破壞了信任。另外,評估前有條件的話要有后續(xù)支持團隊,比如對極高風險者可以安排家人守護和住院。
總之,一個人的心理狀況可以通過心理測評有個大致的了解,但不能完全依賴測評,需要在測評中減少潛在虛假積極結果出現(xiàn),結合多種方式進行自評或他評,對于嚴重的心理危機狀況,觀察日常接觸中流露的高危信號依然是最重要的預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