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jié)日和街期。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后來逐漸變?yōu)橐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四川、西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mào)易。它不僅是個交換場所,還是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競技的園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三月街已發(fā)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盛大的物資交流和民族體育文藝大會,對加強民族團結(jié)、促進民族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由于大理地處交通要道,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廟會逐漸演變成了滇西地方貿(mào)易集市和節(jié)日。大理乾隆時期舉人師范有詩:“烏綾帕子鳳頭鞋,結(jié)隊相攜趕月街。觀音石畔燒香去,元祖碑前買貨來?!边@就是三月街的生動描寫。傳統(tǒng)三月街物資交易以騾馬、山貨、藥材、茶葉為大宗。白族要對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還要賽馬歡歌。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傳說。據(jù)說很久以前,有一個暴君每天吃一對人的眼球,給當(dāng)?shù)匕鬃迦藥砩钪氐臑?zāi)難。當(dāng)時有個充滿神奇威力的勇士,為了給白族人民除魔滅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計,把暴君騙到蒼山的中和峰麓,喚來神狗消滅了他。為了紀念這名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們便每年在農(nóng)歷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蒼山腳下,歡歌樂舞。年復(fù)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們更喜歡的是另一個傳說:洱海邊有一個打魚的小伙子,妻子是龍王的三公主。有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別皎潔。三公主抬頭望月,想起那是嫦娥在月宮舉辦一年一度的月街。她就叫來了一條龍,夫妻雙雙騎著去趕月街。月亮上的街市貨物繁多,看得人心花怒放,可所有的貨物只能參觀不能買。空手而歸的夫婦倆在回家的路上商量定了一個主意:也要在蒼山腳下舉辦一個月街,而且要讓大家想買什么就能買到什么。于是,他們就來到蒼山中和峰東麓的緩坡上,種了一棵大青樹,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五起在樹下做買賣七天。于是,有了這樣的一個熱鬧的集市,而人們習(xí)慣將這個節(jié)慶稱為“月街”。
農(nóng)歷三月,正是大理最美的季節(jié),也是節(jié)慶開始的時候。位于大理古城西門外的三月街上,到處是懸掛起的皮毛的色彩、布匹的色彩以及牛仔褲、西裝裙的斑斕;四下飄飛著藥材的異香,還有各種各樣的民族美食。大理向來是茶馬古道經(jīng)過之地,也是商賈云集的地方,于是,熱鬧的三月街,似乎成為滇西的“春季交易會”。
賽馬會是三月街上最高潮的盛會。膘肥體壯的大理馬以奔跑迅速、能騎善馱聞名全國,歷史上大批大理馬就是通過三月街的交易進入內(nèi)地的。
在三月街的賽馬場上,千百匹馬如箭離弦,揚蹄飛奔。在飛馳的馬背上,騎手們展開了勇氣、智慧與速度的較量,令這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多了幾分陽剛之氣。
(來源: 大理州文化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