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以尋找骨灰盒為線索的貌似錯綜復雜的故事,會是悲傷沉重的嗎?事實證明,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在為那些出其不易的京片子貧嘴發(fā)笑。就此,我想,石一楓的《漂洋過海來送你》是一本好讀的長篇小說。幽默的筆調搭救了原本應該壓抑的話題。工作之余,我以三天讀完,此刻,坐在電腦前,書中內容在我頭腦中,還是熱氣騰騰的。
打開書,第一段就介紹了那豆一家的情況。跟著爺爺遛鳥的那豆,讓人覺得溫暖可愛,雖然二十三了,已經(jīng)在酒店當服務員,卻儼然還是個孩子。但同樣是那豆這孩子,橫著眼睛看人的時候,如果是迎面走來,我或者會側身保持些距離。這么個一言不合就要動手的娃娃,后來到底闖了禍,把殯儀館的客服經(jīng)理給打了,而且讓人家一塊紅布罩在了頭上。這就不能不去公安局“睡板兒”,一揮拳成千古恨,眨眼間變主動為被動,不得不放棄了繼續(xù)到殯儀館追責。
“睡板兒”結束的那豆,并沒有放棄繼續(xù)尋找真相。為此,他展開了一連六天的盯梢,往返京城與燕郊之間,跟蹤著當時的司爐工李固元。那豆希望從司爐工那里找到突破口。事實證明,他的推測是對的,答案果然在那位個子矮矮的老頭子身上。
在我們鄉(xiāng)下,說孩子怎么有些鹵,大概就是那豆這樣的,一言不合就動手,即便是跟大狼狗,也敢闖上去試試。行為略顯莽撞,不能不讓人想到,這孩子做事兒欠點兒考量。從他接下來的行動也能知道———看到跟蹤的老爺子李固元暈倒,他不是為了避嫌退避三舍,而是選擇跑過去把人送往醫(yī)院。好多事情就是如此,人算不如天算。一個善舉,讓他和那位叫李固元的司爐工有了更多交流,真誠建立在坦率告知的基礎上。李固元不但承認自己暈倒可能造成過失,而且拿來了在客服經(jīng)理口中根本不存在的監(jiān)控錄相。正是因為錄相的存在,讓有些軸的何大梁相信了那豆之前的話。他的軸也不能怪他,誰讓他以前被坑過呢?教訓帶來的謹慎,比說教深刻多了。
何大梁何許人也?那豆的爺爺那年枝去世火化,骨灰卻錯裝到了貴州架橋工人田谷多的盒里,這就不能不找他的工友兄弟交涉,這位有著過命交情的兄弟就是何大梁。找到何大梁不難,說服他相信也算不得難,奈何僅只他們雙方也解決不了問題。最匪夷所思的是,除了那豆家里放著的沈樺老太太的骨灰還在北京,另外兩位的都漂洋過海去了國外,一個跟著工友兄弟在遙遠的阿爾巴尼亞架橋,一個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享受陰陽兩隔的天倫。
這無巧不成書的錯置,讓北京孩子那豆開始了漫長的追尋之路。所有的癥結都在于當時的司爐工李固元美尼爾犯了。頭暈目眩的結果,只能是摔倒。摔倒摔出了經(jīng)驗,并沒受什么傷,他還意識較為清晰地躲開了前邊火焰騰騰的爐口,問題是在摔倒的瞬間他揮動了手中那個鉤子不像鉤子鏟子不像鏟子的家伙什兒,更巧的是,已經(jīng)調整過順序又填寫了新單子的盒子都掉在地上,巧而又巧的是舊單子在垃圾桶里沒有撕掉,新單子竟然落到了供著鐘馗捉鬼的條案后邊的縫里上不上下不下。于是,每一份骨灰都去了不該去的地方。陰錯陽差,隔輩兒親的那豆,必須踏上交換骨灰之旅。不但要拿回爺爺?shù)?,那三份骨灰的物歸原主,也得靠他去奔走。這就不是單純?yōu)榱顺扇男脑浮尃敔斎胪翞榘?。他還有了被托付的不得不擔承的責任。因此,略嫌魯莽的“豆兒”再也不能隨便“起范兒”了。
活得智慧的,是那年枝,這個后來在盒里離開了北京城去了阿爾巴尼亞的老爺子,遵循一套他自己的人生道理,“人得講理?!薄耙f這人哪,還真得蒙著過,偷著樂?!薄叭四?,不能只想著自個兒,也得為了別人———”“爺爺善于原諒別人,說明他同樣善于原諒自己?!边@可能是年歲給的,畢竟見過了那么多世事。至于他爸那三刀和他媽馬麗蓮,不就是小區(qū)里迎面走來或者擦肩而去的左鄰右舍嗎,為著一點雞毛蒜皮斤斤計較,打小算盤兒卻沒惹事兒的膽量,庸常卻善良。
至于陰醫(yī)生一家,似乎就住在不遠處,卻又好像并不生活在同一個層次。陰醫(yī)生近于固執(zhí)地堅守在胡同里,他既給大家看病,也給老街坊解決一些生活中的難題,幫忙拿個主意。有的人就是這樣,他并不喧嚷,卻像顆定海神針,站在那里,整座人海都不會動蕩??墒蔷瓦B陰醫(yī)生這么個在胡同里擁有絕對發(fā)言權的睿智之人,也有搞不定的事兒。比如他的女兒陰晴,像逃離一般,跑到另一個遠遠的叫作美國的地方去讀書了。比如他的老婆鄭老師,那個讓全胡同女人心里犯酸的上海籍女人,那個優(yōu)雅的總是在換著不同帽子的女人,在“美國夢”破碎后,到底是半遮半掩地去追求她夢想中的愛情了。不知道為什么,莫名其妙覺得被鄭老師接納的那位那豆叫“姚表舅”的人,活得像個肥皂泡。他,是讓全胡同的男人犯酸的存在。
我佩服在那豆工作的賓館同他搭班做服務員的湖南小姑娘。她是個小小不言的配角,總是頂著個黑眼圈不聲不響地做活、值夜班。就是這樣一個什么背景也沒有的小姑娘,卻能在工作之余再支撐一家小飯店,辛苦不言而喻。我覺得她像野草,卑微卻自帶光芒。
形形色色的人,交匯中發(fā)生著盤根錯節(jié)的事兒,用書中的話,“事兒都拴在一塊兒了?!泵考露及l(fā)生的那么巧妙,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正好推動著情節(jié)又向前發(fā)展了。文中有詞,裉節(jié)兒,對,那些事就恰到好處地發(fā)生在裉節(jié)兒上。
書的腰封上,有張檸的一段話:……貫穿其中的,是故國異鄉(xiāng)九死不悔的尋找歷程,以及感人肺腑的親情主題。與此相比,我更難忘的,是封皮上梁鴻鷹的那段:石一楓書寫了一個有關堅持、信念和希望的故事。這部求真的倔強之書還昭示著,在時光流逝的長河中,個體再渺小都不應被忽略,真相再難尋也不能被掩蓋。而我讀到的,是心安,是兩個孫子和一個兄弟的此心安處,是那些平凡人的此心安處。就像在故事的最后,我看到田谷多生前的積蓄終于在家鄉(xiāng)的河上架了一座橋,由何大梁親手把那枚曾經(jīng)留在田谷多體內的螺絲擰到了橋梁鋼架上。我看到黃耶魯委托那豆把奶奶的骨灰送到了北京郊外那座無名烈士陵園里保管。我還看到,李固元的女兒,是當年他在汶川地震后收留的孩子。那么多的細節(jié),如此榫對榫卯對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不能不說說那只總是在可有可無的瞬間冒出一句話的八哥,它的存在,像朝水里扔了一片樹葉,漣漪很快就不見了。但是你不能忽略它落下去的瞬間,你的目光曾經(jīng)逗留,而且曾經(jīng)會心一笑。
我所在的城市離北京不算遠,那些京味兒的笑點,在讀到的一刻,成功引得我笑出了聲兒。我并不生活在保定,但是我們這里,也把叔叔叫作“收”,沒有兒化音。
無疑,這是一本很好玩兒的書。我所說的好玩兒,是指讀起來輕松,盡管里邊有嚴肅,有惆悵,有批判和嘲諷,卻一點也沒影響我痛痛快快把它讀完。
責任編輯:寧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