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去有風(fēng)的地方》把大理旅游推得火熱,《狂飆》中的高啟強將一碗豬腳面吃“出圈”,讓眾人流著口水奔赴江門。地域符號極強的影視劇,有時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城市宣傳效果。近年來,重慶逐漸成為熱門的影視取景地,光影下的重慶市容、民俗方言、地方美食精彩紛呈,使觀眾萌生出諸多向往。
重慶地貌立體魔幻,極具神秘感。重慶方言是豪爽粗放的,滿是俠義氣。麻辣鮮香、滋味濃厚的重慶飲食,更是一張極具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任何一部重慶電影少了美食都是不完整的,城市的煙火氣,正是在街巷市井的嘈雜喧鬧、小吃攤販的顛勺快炒、四方老饕大擺龍門陣的點綴下才觸動人心。
火鍋中的快意恩仇
在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中,火鍋是唯一入選的美食,足以見得它在重慶人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2007 年,重慶被中國烹飪協(xié)會授予“中國火鍋之都”的稱號,火鍋也成為重慶影視中不可替代的標(biāo)志性角色。
電影《火鍋英雄》的“火鍋”二字差點讓人誤認(rèn)為這是一部美食紀(jì)錄片,實則講述了底層人物的故事,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在重慶火鍋特性的加持下,影片展現(xiàn)了為兄弟兩肋插刀的義氣,為救人甘愿犯險的勇氣,主角劉波憑借著堅強不屈的個性,完成了從“混子”到英雄的蛻變。影片落幕,四人在天臺上吃著火鍋唱著歌,遠(yuǎn)處是青山,頭頂著藍(lán)天。光影的變化,從壓抑到敞亮,影片的氛圍也從緊張到舒緩。隨著火鍋的熱氣沸騰,歡聲笑語間,鏡頭拉遠(yuǎn),猶如眾多武俠片的結(jié)尾,“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火鍋出現(xiàn)在電影中用以渲染日常生活特色是其一,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火鍋的特性折射出重慶人的特性。重慶乃山水之城,重慶多山,層巒疊嶂,群山之中造就了重慶人敢作敢當(dāng)、不拘小節(jié)的豪爽個性;重慶多水,長江與嘉陵江環(huán)繞,滔滔江水滋養(yǎng)出重慶人包容、柔和的內(nèi)心;重慶夏日炎熱,號稱“火爐城市”,于是在這爐火之上,有了將山水融合的重慶火鍋。有人說,重慶城長得就像火鍋,兩江環(huán)繞下像極了鴛鴦鍋,長江流的是紅湯,恰到好處體現(xiàn)了重慶人火辣的性格;嘉陵江流的是清湯,柔和純正,完美詮釋了重慶人內(nèi)斂柔情的細(xì)膩。
《火鍋英雄》的導(dǎo)演楊慶、主演陳坤都是重慶籍,取景地選在重慶防空洞改造的火鍋店里,十分有特色。片中有句臺詞,“重慶的火鍋店,比街上的出租車都還多”,反映了重慶人對于火鍋近乎執(zhí)著的偏愛。
生于市井的重慶火鍋,有鰱魚、耗兒魚、黃辣丁等江鮮火鍋,有美蛙魚頭、肥腸雞等混搭火鍋,也有柔嫩爽滑的葷豆花火鍋,但重慶人最為鐘情的還是牛油打底、鮮香麻辣的九宮格火鍋。九宮格的靈魂是被稱為“老三樣”的毛肚、黃喉、鴨腸,一筷子挑起,在翻滾的紅湯中“七上八下”,蘸蒜泥香油入口,那聲“嘎滋”的脆嫩,讓人暢快舒坦。
重慶人對火鍋配菜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常規(guī)食材不斷加入火鍋大軍,推陳出新的菜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天梯、鳳尾、腦花、脊髓、魚肚……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吃不到的,能容萬物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重慶精神在火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與配菜一樣“卷”到飛起的是甜品,重慶火鍋的熱辣需要搭配冰爽甘潤的甜品才能完美。傳統(tǒng)的冰粉和豆奶是解辣鎮(zhèn)熱的神器,但樂于創(chuàng)新的重慶人已經(jīng)不滿足僅在冰粉和豆奶上玩出花樣,各種口味的冰沙、冰湯圓、冰果汁等在火鍋店無限量供應(yīng),簡直能享受一整家甜品店的美味。人們吃著火鍋辣得爽快,鼻尖冒著汗也不肯放下筷子,只需喝上一口冰到“透心涼”的甜品,冰與火撞擊、交融在舌尖之上,令人無比暢快。
小面中的兒女情長
導(dǎo)演張一白是懂愛情的,一部《將愛情進(jìn)行到底》曾經(jīng)是多少人的青春。作為重慶籍的導(dǎo)演,近年來他的作品越來越多地加入了重慶元素。觀眾看過《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會被重慶夜景所吸引。看過《風(fēng)犬少年的天空》,會喜歡上重慶少年那份單純與直爽。筆者獨具慧眼地發(fā)現(xiàn),重慶小面頻頻出現(xiàn)在這些電影中,這讓人意識到,張一白不僅懂愛情,更懂美食。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陳末、豬頭、茅十八坐在梯坎上一起吃重慶小面的場景歷歷在目?!讹L(fēng)犬少年的天空》中,大力嬌的小面正宗吃法教學(xué),讓人忍不住想馬上來一碗。什么是小面?小面其實是一種很謙卑的自稱,無肉即“小”。小面的“小”如同小菜的“小”,小面雖小,調(diào)料很大。小面單獨看上去微黃,除了淡淡的堿味,是沒有多少滋味的。但是搭配上不同的調(diào)味配方,卻能造就繁多的口味。重慶小面重麻辣、重調(diào)料,輕澆頭,沒有各種葷澆頭增色,又能讓重慶人吃得心滿意足,就是在調(diào)料上下足了功夫。
在重慶,面館的調(diào)料起碼有十幾種,多的甚至有二十多種。包括蔥花、姜汁、蒜泥、芫荽、鹽、醬油、味精、豬油、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等等。調(diào)料是小面的精華所在,辣椒油則是小面的靈魂,實際上每一碗辣椒油里面,還埋伏著十幾種香料。每種調(diào)料的比例不同,小面的味道就各不相同,鑒于此,各家面館分別持有“獨家調(diào)料秘籍”,成就了重慶小面“百家百味”這一傳說。
曾有作家如此描述:“隨手一抓,一把水面,幾根青菜,三兩分鐘煮畢,五六分鐘下肚,小面之小,莫過于此?!鼻宄块_始,小面的麻辣味飄散在各個居民樓下的巷子里,重慶人的一天也就從這一碗簡單的小面開始了。
這碗簡單的小面,在影視中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寓意:兄弟情深,來一碗小面吧;兒女情長,來一碗小面吧?!稄哪愕娜澜缏愤^》中,主角們路過山城,路過街頭,路過巷尾,路過梯坎,最后在面館旁坐下,或是一人一高一矮兩個板凳,矮的用來坐,高的用來放碗;或是直接坐在梯坎上,一手拿碗,一手夾起大把小面,大口吞咽。歡聲笑語中,簡單的食物寓意純真的情誼。好兄弟,不食山珍海味,縱然同吃一碗小面,也是開心的。《風(fēng)犬少年的天空》里,狗哥在天臺喊出青春的感悟:“愛上一個人,就像吃小面一樣,又麻又辣?!眱号殚L,此刻有了具象的表達(dá)。
豆花里的人間煙火
在許多重慶老饕心里,豆花能排重慶美食榜前三。在重慶,一天如何吃得巴適,莫過于“早上吃小面,中午吃豆花飯,晚上吃火鍋”。豆花能與火鍋、小面齊名,可見其地位之高。豆花的全名叫“豆腐花”,是介于豆?jié){與豆腐之間的產(chǎn)品。豆花嫩一點是豆腐腦,若是老一點,則變成了豆腐。當(dāng)南北地域還在執(zhí)著于豆花的咸甜之爭時,重慶豆花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典的吃法:一碗豆花,一碗蘸水,配一碗甑子飯,三者合一名為“豆花飯”。豆花飯與火鍋的相同之處在于“起于市井,興于草根”。但是,幾十上百年過去了,火鍋早已打出品牌,朝著“高大上”的方向奔去,幾塊錢一份的豆花飯依然走著“親民路線”。正是這物美價廉的豆花飯,于食客,花錢少、吃得飽,于商家,薄利多銷,將實惠、接地氣與人情全部打包在一份豆花飯中。豆花滑嫩,窖水甘潤,蘸水麻辣,韻味綿長,平凡的美食,盡顯市井煙火。重慶豆花頻頻出現(xiàn)在各種紀(jì)錄片中,在馮小剛主演的電影《忠犬八公》中卻是一閃而過,不過這并不妨礙豆花飯是馮小剛最喜愛的重慶美食。導(dǎo)演張一白更是用行動表達(dá)了對豆花的偏愛,拉上劇組演員一同去吃豆花飯,演示了“豆花飯的正確吃法”,并專門為其拍攝了一部短片。豆花飯如何吃更有味?把豆花放入蘸水里,充分拌到蘸水后,盛到飯里面,豆花就著飯一起吃,這樣才美味。
文學(xué)界最會吃、美食界最會寫的汪曾祺先生也被豆花飯俘獲芳心,他曾在文章《豆腐》中寫道:“我和林斤瀾鉆進(jìn)一家只有穿草鞋的鄉(xiāng)下人光顧的小店,一人要了一碗豆花。豆花只是一碗白湯,啥都沒有。豆花用筷子夾出來,蘸味碟里的作料吃。味碟里主要是豆瓣。我和斤瀾各吃了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很美?!?/p>
不過在川南的富順、瀘州等地,則是先把豆花拈到碗里,再從蘸水碗中夾出適量調(diào)料放在豆花上,比起豆花直接蘸“味碟”,這種方法可以避免蘸水碟很快變得湯湯水水。這樣看來,豆花飯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吃法還是頗有講究的。更有甚者,吃豆花要沿著碗邊按順序把豆花夾起,這樣豆花不會戳散,也不會把整碗豆花戳得渾濁?!案呤帧背缘阶詈螅褪O乱煌肭宄旱慕阉?,原汁原味喝下,沁人心脾。
豆花不如火鍋、小面之類,打出品牌走出重慶。游子在外,難以尋覓的地道滋味,就是那一抹鄉(xiāng)愁,那份難尋的豆花,是回家的理由。低調(diào)的豆花,詮釋著重慶人性格里的樸素與實在。不似火鍋的那份豪情萬丈,不似小面的那份情意綿綿,“其色白,其水青,潤潤然如出水之白蓮”,那份骨子里的質(zhì)樸和高潔,當(dāng)你意識到了,才算真正地認(rèn)識了重慶人。
編輯+ 周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