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暇之余,收拾衛(wèi)生,書架上的《紅樓夢》映入眼簾,翻開泛黃的書頁,記憶中的畫面如同決堤的潮水一般涌上心頭,我愣在原地,回想著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2013年我剛考到大學,閑暇之余,最喜歡泡在圖書館中。初夏的夕陽剛好將余暉灑在桌子上,第一次翻開了這本書,書中描述的不僅僅是“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故事,亦是王朝的更迭,也是看似繁華落盡的衰敗。隨著經歷的增多,我在一遍又一遍的熟讀中開始淪陷,應了“一朝入得紅樓夢,終生皆是紅樓人”的說法。
故事的開頭,是在大荒山無稽崖下,用一顆女媧補天廢棄的石頭娓娓道來。用荒唐、無稽的事情,留給讀者一個自己的紅樓世界,去構思和評判這本書中的故事。
大荒山無稽崖下,頑石聽得一僧一道暢談紅塵美景,贊嘆人世間繁華,聽得動心之處,石頭開口祈求他們,把自己帶到紅塵俗世中,去看世間繁華,去邂逅煙花三月江南風景,去人世間經歷愛恨情仇,去經歷,去感受,去追逐夢想,說不定出生在鐘鳴鼎食之家,去感悟和演繹自己的一生。
大荒山,無稽崖。僧道談笑紅塵事,富貴貧窮兩茫茫。演繹世間悲歡情,癡男怨女從中尋。嘆,嘆,嘆。
姑蘇城,江南地。十二金釵輪回命,一語成讖書中定。香消玉殞大觀園,魂魄悠悠入夢來。悲,悲,悲!
大觀園,書中故事的起源地,從一日三餐到裝扮禮儀,再到人情世故;從繪畫、對詩、射覆到藝術的升華。這是王朝的縮影。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一定去趟“瀟湘館”,在月圓之夜,秋風中,輕輕告訴林黛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看著林黛玉,我輕嘆道:
三生石,離愁水。修得真身度劫難,緣起性空本是幻,一朝入夢終不醒。
六親薄,深情負。柔弱女子性堅強,褪去皮囊忘塵世,瀟湘妃子歸天闕。
我亦想去看看賈寶玉,這個紈绔子弟,肩負著家族興衰使命的少年。在科舉至上的王朝中,獨愛胭脂水粉,混跡大觀園中,兩耳不聞科舉事,一心貪戀紅塵情。作者雖然一直告誡我們,說他是“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但從全文來看,就是這個古今第一的少年,離經叛道,不被眾人理解,但作者對他的贊美之情卻溢于言表。
此處,嘆息道:
頑石廢棄青埂峰,補天無望自余恨。
機緣聞得紅塵好,終是演繹相忘了。
昨日破襖掩衣寒,今嫌紫蟒深色長。
寶玉本是通靈物,誤入塵埃逢泥垢。
判詞有云:“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蓖跷貘P這位自帶強大氣場的女子,在秦可卿葬禮上出盡風頭的人,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喜愛,在左擁右護中,迷失自己。厚地高天,春恨秋悲。終究躲不開“慧極必傷”的宿命。
龍吟九天傲萬物,鳳凰高飛伯仲間。
機關算盡浮屠事,積雪深埋世間人。
從書中來,到書中去。回首多少事,一朝赴黃粱。賈元春、賈迎春、賈惜春、賈探春四個,一直讓我唏噓不已?!霸瓚獓@息”的諧音字,開篇讖語注定著她們悲哀的一生。賈元春這位正月初一生的姑娘,被選入宮,本想的是賈府轉運的開始,卻是賈府的巔峰時刻。
大觀園,錦衣玉食,深閨有女本不知。
父母命,世道難,一朝入宮終難離。
魂飄飄,魄悠悠,一朝黃粱夢一場。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林黛玉,是我心中永遠的意難平。有幸能夠看到書中走出來的林妹妹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是一眼萬年的柔情。
總有人說黛玉以淚洗面,哭哭啼啼,為人多愁善感,可惜大家總是忘記了,寄人籬下的黛玉,沒有父母的照顧,獨自一人,踽踽獨行。眼淚流干后的黛玉,完成了自己的宿命,魂歸天府。
紅塵事,喜哀愁,宿命輪回,茫茫歲月不曾留。
瀟湘館,妃子啼,淚灑凡塵,萬萬千千意難平。
賈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他追求更多的是生活中的藝術品位,徜徉花海,觀四季梅香如故;茶香撲鼻,品八方茗茶入腹中,偷得浮生半日閑。閑暇之際,他或許只想寫詩、射覆、行酒令,飲酒、聽曲、踏百草……
行文至此,感嘆人生之艱巨,山川大海,人海爾爾,人生皆是獨行的落幕。
前后一百二十回的宏偉巨作,是曹雪芹先生筆下真實的寫照,勾勒出新的紅樓世界。作為讀者,我亦在紅樓中勾勒自己的夢想,以夢為幻,以夢為空。字字都是血,句句皆是淚。
我也想大夢一場,讀著紅樓,流著眼淚。一朝入得紅樓夢,再醒亦是夢中人。
紅樓高閣縛蒼穹,虛幻空無是一生。
他言金陵萬事哀,宿醉紅塵終不醒。
落筆處,心里無限惆悵,隨筆輕道:
紅塵相遇兩茫茫,前世今生誰知了。
無憂無慮無憂愁,哪有世人做神仙?
此處擱筆,嘆紅塵,觀紅樓。有詞云《終身誤》:
青埂峰,無稽崖。金玉良緣,木石前盟終是空。
幻想著,黃粱美夢真;終不舍,木石前盟把淚還。
嘆人間,虛幻美中不足信,縱然是錦衣玉食,終是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