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條流動的河,我們總是渴望在這條奔騰的大河中注入新的激情,于是我們脫離日常生活,奔赴祖國的西南邊陲,在雨林中行走、在佛寺中駐足,打開我們的全部感官,沉浸于各種氣味和聲色,完成對自然過往、生命、情感的探索與追求。
遠山含黛,古木成蔭,佛塔巍然,觸目皆成風景?;蛟S不必著急去往因人潮擁擠而喧囂不已的緬甸、泰國,走進西雙版納這片神秘、美麗,而又遍布梵音、充滿人間溫情的凈土,一定是一個不會讓你后悔的選擇——
西雙版納,傣語中的“勐巴拉娜西”,來自北緯21°的陽光滋養(yǎng),使它成為了北回歸線上亮眼的蔥蘢綠洲,奔騰而過的“東南亞第一川”瀾滄江/湄公河,令這兒薈萃了瀾湄流域中國、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的六國文化。金紅黃綠的廟宇,濃郁的多元文化氣息,是許多人向往的熱土。
這里沒有冬天,常年享受著30℃的陽光,隨時都可以抱著椰汁和冰咖啡,穿梭在五光十色的建筑里,大象、孔雀,滿大街的應季新鮮水果,熱情的傣家姑娘……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樣。
西雙版納最不缺的就是寺院,金燦燦的尖頂隨處可見。這座城市的人大多都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而且世世代代都信佛,每個村寨都建有自己的佛廟,幾乎是一村一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西雙版納大小佛寺有590座,這在中國的古寺景觀中,實屬罕見。
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婚嫁喜事,當?shù)厝司蜁椒鹚律舷恪?,因此,寺廟也成了傣族人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場所之一。對游客而言,那頗具民俗風情的金頂紅墻也是令人流連的打卡之地。面對如此龐大的寺廟數(shù)量,參觀時要去哪兒,成了一開始就讓我頭疼的事,最后,我選了兩處地方。
第一處是總佛寺,看名字就知道它的重要地位??偡鹚略?00年前就被當時的西雙版納宣慰司確定為當?shù)刈罡叩燃壍姆鹚?,用來發(fā)布全境性佛事活動,是南傳佛教教徒心中的圣地,香火不斷,因而來此的也大多都是本地人。
雖然面積不大,但一踏入寺內(nèi),你便會被精雕細琢、金碧輝煌的佛寺建筑,以及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所震撼,處處都彰顯著當?shù)刈罡叩燃壏鹚碌馁F氣與神圣。伴隨著耳畔回響起的音樂,仿佛身處梵音圣境。
第二處是般若寺。它在總佛寺5公里外,位于景洪市曼英村后面的一個小山坡上,僅比總佛寺晚建成200年。相較門庭若市的總佛寺,剛翻新不久的般若寺不算熱門。穿過曼英村,遠遠地就能望見寺里佇立的白塔,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寧靜。登上白塔,整個景洪城便盡收眼底。
在歲月洗禮中,般若寺歷經(jīng)多次重建,幸而依然能以古老而虔誠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因遠離市區(qū)的喧鬧,它自帶著一種“慢氣質(zhì)”,亦不收取門票,一派時光靜默、安之若素的樣子。不管外面拍照打卡、人來人往,它自巋然不動,仿佛藏著一個神秘的世界,在那個神秘的世界中,你能感受到最純凈的自己。
在西雙版納州,傣族占80%左右,傣族人禮佛,柔順和善又熱情好客,西雙版納自然是名副其實的柔情傣鄉(xiāng)。
西雙版納的曼掌村傣族園,是最能體會這份善意的地方之一。它是一個有著五百多年歷史的傣家村寨,隱于原始森林之中,如今仍保持著舊日的古樸風貌。之所以叫“傣族園”,是因為這里在原本的村寨基礎上增加了潑水廣場、孔雀園、傣族歌舞劇場等游樂設施,將整個村寨打造成了一個景區(qū)。
村寨中皆是頗具特色的傣族木屋,因為地處熱帶、濕氣重、野生動物多,所以一樓基本不住人,也催生出了仿佛踩在高蹺上的傣族木屋風格。這里每家每戶都種植著各類熱帶花草和果樹,菠蘿蜜、木瓜、芒果隨處可見。信步閑逛,穿過傳統(tǒng)吊腳竹樓、干凈的街巷、清新的竹橋流水、宏偉的寺廟……處處皆是純粹的傣家風情。
大多時候,這里都是世外桃源般靜謐,但也不缺少熱鬧的時刻——每天下午三點半,在村子中央的潑水廣場會有一場把氣氛帶到頂點的狂歡。
狂歡還未開始,潑水廣場的大象水池前便早早站滿了村民和游客,等時間一到,只見身著傣服的工作人員全員出動,圍著水池,盛裝游行,場面好不熱鬧。
等主持人宣讀完祝語后,游客們便會迫不及待地沖入水池潑水,就連主持人也不甘落后。據(jù)說潑水也有講究,先要學著主持人的樣子,按當?shù)亓曀诐娝?,再是分隊互潑,最后向特定人群潑水,比如專門朝著身著黑衣的朋友潑水。
我手持相機看熱鬧,捕捉潑水人群中的歡樂瞬間,此時此刻的尖叫聲里沒有恐懼,只有驚喜和釋放,承載的,是滿滿的真摯祝福。
版納植物園全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直屬中國科學院,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與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1959年,版納植物園在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先生的領導下創(chuàng)建。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成為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qū)最多的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shù)和向公眾展示的植物類群數(shù)最多的植物園。
在這片占地約1,125公頃的植物園里,收集活植物13,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qū),保存有一片面積約250公頃的原始熱帶雨林,所以若是想領略紀錄片中才能見到的熱帶雨林風情,來版納植物園準沒錯!
但正因為它龐大的占地面積,沒能事先規(guī)劃好路線的我在走進植物園之后,一看地圖就蒙了,只好先硬著頭皮逛起來,最后一天之內(nèi)走馬觀花走出三萬多步,連我自己都佩服自己。
版納植物園的核心游覽區(qū)是西區(qū)和東區(qū),但也許是因為園區(qū)實在太大了,西區(qū)的東北角打造得有點兒粗獷,非常之“原生態(tài)”,游客逛起來有點不明所以,但光看熱鬧的話,還是驚喜不斷的——成片的曼陀沙華,散發(fā)刺鼻臭味的神奇魔芋花,樹干會結果子的巴西葡萄樹……還有綠草坪邊,一會上升一會下降的熱氣球,仿佛穿越到了多年前我曾去過的非洲馬塞馬拉。走過熱氣球,我又在百竹園里被品種不同、色彩各異的竹子迷住了,從沒想到竹子還有那么多講究,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當然,在園區(qū)里見得最多的還是參天巨木。比如能長到40到60米高的望天樹,它是天然熱帶雨林的標志樹種;還有龍腦香科的其他植物,雖然“相貌平平”,樹干細長,但無一例外的,每一棵都直指蒼穹。能在擁有如此高密度參天植株的園林里漫步,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水上植物園里鼎鼎大名的王蓮,它的蓮葉能承受一個成人的重量!若是去對了季節(jié),就能欣賞到王蓮蓮葉上站人的奇景了。
中午吃過簡餐后,我造訪了東區(qū)的原始熱帶雨林。那里濕熱、喧嘩,各種植物和昆蟲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拼盡全力爭奪陽光雨露和營養(yǎng),進化出了各自的特色。
大樹快速生長,趕早冒頭,以爭取最頂端的優(yōu)勢資源;藤蔓植物則有一流的攀附能力,常常借助這些大樹爬上頂端,分享大樹的成果;野生蘭花見縫插針,鉆在大樹的縫隙里生根。若不是來到這里,我怎么都無法想象,室內(nèi)小巧的綠蘿,在這自然環(huán)境中居然能有如此之大的能量——它不僅攀爬到高處,連葉片大小都膨脹成了平時室內(nèi)所見的數(shù)倍之大。
雖然這里有著最原始的自然生態(tài),但細心的工作人員為每棵大樹都配上了科普卡牌,讓來此的有心人能分辨樹種、了解物種知識。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棵絞殺榕,它身軀龐大,枝條凌亂錯綜,而那些看似無序的榕樹枝卻統(tǒng)一有力地纏繞向上,讓人不禁感慨自然的蓬勃生命力。
告莊全名告莊西雙景,毗鄰瀾滄江,雄踞西雙版納門戶位置。在這里,有著號稱“亞洲第一夜市”的星光夜市。
星光夜市緊挨著瀾滄江,那是東南亞第一長河,但當我靠近它時,卻有種不真實感。在經(jīng)年累月的旅行中,這世間的大江大河我已領略過不少,但或許是現(xiàn)代社會人類的智慧和技術過于發(fā)達,因而每次憑借各色大橋之力橫跨而過時,我總覺得眼前的流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波瀾壯闊。試想千百年前,時人過河還需小舟擺渡,對江河的敬畏之心想必跟今人大有不同。
穿過數(shù)條小街,在河對面就能遠遠看到這片燈火輝煌的市集,在夜色中宛如燦爛星河,難怪它有了“星光夜市”這么個詩意而浪漫的名字。
這里的游客非常多,可謂摩肩接踵。攤位亦非常之多,甚至是熱鬧到有些喧嘩。大體上,這片夜市可以劃分為三大區(qū)域:一塊是大金塔景區(qū)外的街道夜市,有很多店鋪商家,也有擺攤的小販。另外兩塊一個位于大金塔和下面的大廣場,每個攤位都用不同顏色的大傘遮陽,特別好看;一個在六國水上市場,在水域上做一番燈光修飾,加上遠處大樓的霓虹閃爍,整個夜市更加燦若星河。
在這里,賣小吃、衣服、飾品的應有盡有,還有廣場賣唱的、露天酒吧爭著招攬客人的。穿上傣族特色服飾,在夜市和大金塔等標志性景點拍一套美美的傣妹裝,應該是很多女孩來版納必做的一件事了,因而夜市里到處都是身穿傣族服飾留影的年輕人,所以若是你懂些攝影,一定非?!俺韵恪薄?/p>
大金塔下還有一條很長的小吃街,我們一行人買了傣式特色的雞腳筋、燒烤,還有磨憨的包漿豆腐、老撾的咖啡,一路邊吃邊逛,真是非常之接地氣。夜市里讓我印象最深的美食就是那道神奇的包漿豆腐。攤主用的是地道的本地點鹵法,烤后外皮韌,內(nèi)里卻還是芝士爆漿般的口感,一口咬下去,秘制醬料中還帶著淡淡的豆香,饞得我們一塊接一塊,吃個不停。
夜市的最后一站是繽紛的水上市場,這里有搭設霓虹紗帳卡座的,有各種小攤位賣果汁賣烤肉賣飾品的,也有舞臺上唱歌的,兩三位歌手輪流唱著傣味十足的歌曲,臺下觀眾歡呼雀躍,像極了那些年在東南亞邂逅的熱鬧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