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如 金東 金棋
當前,我國課堂教學正處于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新課程、新評價的“五新”改革時期。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高中思政教師表現(xiàn)出因多元角色沖突引發(fā)的不適應問題,亟須明確自身定位、迅速轉變角色,以適應“五新”改革。文中探討了在“五新”改革背景下,為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對照習總書記“六個要”“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思政教師應明確自身定位,按照角色轉向的要求,提升思政教學水平,適應新高考,彰顯思政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思政教師角色轉向的“五新”改革背景
在推進“五新”改革的同時,思政學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也顯而易見:一是思政學科從以往的文綜必考科目變?yōu)檫x考科目;二是思政學科采用賦分制度導致思政學科重要性被削弱,學生對思政課的參與度也會隨之降低;三是高中思政重構教材體系,新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模塊,學習內容增多、難度加大,讓部分學生望而生畏。然而,思政課對于中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沿陣地絕不可丟棄。所以,思政教師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角色也更為豐富。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f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強調要提升思政教育隊伍綜合能力,在“五新”改革中,發(fā)揮思政課對于青少年政治素養(yǎng)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如何構建教師角色、提升教師素質,以體現(xiàn)思政學科的獨特價值,提升思政學科的吸引力,更好地適應新高考、促進學生成長、推動社會發(fā)展,是一個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的重要問題。
二、思政教師角色轉向的要求和準確定位
1.政治要強——做學生理想信念的“壓艙石”。
“五新”改革背景下,思政學科將原有三維目標具體化,思政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思政課堂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思政教師肩負著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重要使命,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無可替代的作用。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是推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舉措。打鐵還需自身硬,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有真情。講思政課,需要信仰堅定、情懷深厚、學識淵博、功底扎實的老師,這樣才能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
2.情懷要深——做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領航員”。
新高考模式帶來了非教學事務的增加,加劇了教師角色的冗雜性與彌散性。面對紛繁復雜的育人任務,思政教師要始終秉持對教育的初心、對教學的情懷、對學生的熱愛,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思政教師需要主動開展心理疏導。思政課是一門育人學科,思政教師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在心理輔導方面會有獨特的優(yōu)勢。思政教師要勇于擔當管理者角色。新高考模式引發(fā)了走班制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班級組織形式,使學生的流動性明顯增大、班主任管理難度提高。因此,思政課教師要不遺余力地抓住機會,敢于參與學生的德育管理,為萬千學子的靈魂成長,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貢獻一份真情懷、一顆樸素心。
3.思維要新——做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先行者”。
新高考模式引發(fā)了課堂組織形式、教師教育理念、教材呈現(xiàn)方式的轉變,思政教師要遵循思政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面對改革,思政教師需要轉變課程理念,注重因材施教,綜合運用議題式、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推動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自身角色由“獨奏者”轉化為“協(xié)奏者”,在起好主導作用、當好導演的同時,遵循“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給學生提供自由拓展的空間,使學生發(fā)揮自身潛力,沉浸于議學活動中,建構、體驗并生成知識。
4.視野要廣——做學生人生道路的“啟明星”。
選考制度在打破原有的文理分科模式之后,除去必考的語文、數學和外語,剩余六門科目按照“六選三”模式組成多種選擇。這看似簡單的選擇,實質上是專業(yè)的選擇,關系到未來從事的職業(yè),更是對人生的規(guī)劃。思政教師要引導高中學生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有廣博的閱歷見聞和敏銳的時代嗅覺。思政教師還可以將職業(yè)生涯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思想政治必修2第四課第一框“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不同職業(yè)的收入構成、前景需求,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職業(yè)觀、消費觀。
5.自律要嚴——做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修行者”。
新高考改革中的選科制度賦予了學生更多選擇自主權,與此同時,也對教師的綜合育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精通學科知識,也要精通職業(yè)規(guī)劃、管理學、心理學等知識,嚴于律己,做到“又專又博”。重慶市使用統(tǒng)編教材后,新教材與新高考疊加,目標更加彈性化、評價更加綜合化,從而為教師自主創(chuàng)新留下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花大量時間查找資料、整合教材內容;需要靈活地選擇與使用教學方法,自主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控,這為教師提高專業(yè)素質帶來契機。因此,教師要積極適應社會需求,主動發(fā)現(xiàn)自身在角色轉向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拓展學習廣度、提升認識深度,找到自己事業(yè)的立足點。在反思、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教師的內在專業(yè)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并逐漸形成自己的專業(yè)特色、授課風格,以此夯實理論基礎、堅定學科信仰、增強學科自信??傊咧兴颊處熞怎r明的政治立場、高度的愛國熱情,堅守思政人的初心,筑牢思政人的“一段渠”,守好思政人的“責任田”。
6.人格要正——做學生道德情操的“雕塑家”。
親其師,信其道,高中思政教師必須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亦師亦友,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堂堂正正的人格,才能言傳身教、“不令而行”。新高考模式下,教師的“言傳身教、行為示范”尤為重要。思政教師要用堅定的政治人格引領學生,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敢于發(fā)聲亮劍,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潮和言論,為學生指引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情操。思政教師要用溫潤的情感人格感染學生。思政課本身是有溫度、有力度、有高度的,一堂成功的思政課,絕不是干巴巴的說教灌輸、不是讓人云里霧里的抽象表達,而應當直抵人的心靈深處,進入到學生心坎里,使人產生情感共鳴。
三、思政教師角色轉向的挑戰(zhàn)和美好憧憬
面對改革,廣大思政課教師隊伍必須以二十大報告的教育論述為思政教學的根本遵循,用高昂的精神和軒昂的氣概武裝自己,以理服人、以德感人,用躬親實踐的高尚人格和率先垂范的榜樣力量,感召學生,共同奮進。雖然“五新”改革的實施為高中思政教師角色轉向帶來許多挑戰(zhàn),但是在多方合力下,思政教師角色將不斷明晰、角色扮演能力將不斷增強,從而提高思政教育實效,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