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冰 許小紅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甲狀腺主要作用為生成甲狀腺激素,促進機體代謝均衡,在機體生長發(fā)育過程發(fā)揮重要作用[1]。當前臨床常見甲狀腺疾病包含甲亢、結節(jié)、甲狀腺癌等,手術治療治愈率較高。但手術作為創(chuàng)傷性操作,患者容易出現(xiàn)應激性反應,加上多數(shù)患者認知度不足,容易對手術產生恐懼心理,出現(xiàn)焦躁情緒,不利于術后快速康復[2]。因此針對甲狀腺手術患者如何提高護理質量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是當前臨床護理工作關注的重點。常規(guī)護理干預多側重疾病的基礎護理,無法滿足當代人們的護理需求,新型護理干預模式應運而生[3]。臨床路徑護理在臨床護理中應用較為廣泛,護理干預多依據(jù)臨床路徑表實施,增加護理措施豐富性,使護理干預有條不紊進行[4]。
1.1 研究對象 以110例于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甲狀腺患者為樣本(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等確診為甲狀腺疾?。虎诜鲜中g指征;③手術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④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標準:①合并甲亢者;②合并臟器病變;③合并活動性感染;④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所納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將納入的接受手術治療的甲狀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①實施基礎健康宣導:講解甲狀腺手術的安全性,向患者宣導合理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②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飲食以高蛋白、高纖維食物為主。③體位護理:術中協(xié)助患者頭部后仰,頸部處于正中過伸位,術后抬高床頭。
試驗組:成立臨床路徑護理小組,組長由科室護士長擔任,選擇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責任護士8名入組。小組進行討論,分析甲狀腺患者病情特征,總結臨床護理經驗,制訂路徑表。見表1。
表1 甲狀腺手術患者臨床路徑護理表
1.3 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術后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發(fā)生率。
認知度。采用甲狀腺認知量表評價,內容包括甲狀腺疾病基礎知識、術前準備、術中注意事項、術后鎮(zhèn)痛/康復/飲食、日常保健等,Cronbach'α系數(shù)0.771~0.813[5]。
疼痛及應激情況。術后12 h、24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評估疼痛情況,0~10分。采用急性應激反應量表(acute stress disorder scale,ASDS)評價術后應激情況,共4個維度、19個條目,總分19~95分,分值高,心理應激反應強[7]。
生理應激指標。干預前后采集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邁瑞,BS-330型)檢測血清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質醇(cortisol,Cor)、β-內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
舒適度。出院前1 d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評價,共4個維度、28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分值高,舒適度高[8]。
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35分:非常不滿意;35~69分:不滿意;70~76分:一般滿意;77~85分:滿意;≥86分:非常滿意[9]。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4.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定量資料用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偏態(tài)定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M(P25,P75)]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共納入接受手術治療的甲狀腺患者110例,試驗組男性23例(41.82%),年齡25~65歲,平均(43.30±3.54)歲,單側甲狀腺葉切除術17例,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20例,單側甲狀腺葉切除+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術18例;對照組男性21例(38.18%),年齡24~66歲,平均(43.33±3.52)歲,單側甲狀腺葉切除術19例,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19例,單側甲狀腺葉切除+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術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
2.2 術后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發(fā)生率對比 試驗組術后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術后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發(fā)生率對比[例(%)]
2.3 兩組疼痛及應激情況對比 術后12 h、24 h的疼痛情況,試驗組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均P<0.05),干預后,ASDS評分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疼痛及應激情況對比(分)
2.4 兩組認知度對比 出院前,試驗組患者對疾病的甲狀腺疾病基礎知識、術前準備、術中注意事項、術后鎮(zhèn)痛/康復/飲食和日常保健等事項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認知度對比[例(%)]
2.5 兩組生理應激指標對比 干預前,兩組NE、Cor、β-EP水平對比,無差異(均P>0.05),干預后,試驗組NE、Cor、β-E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理應激指標對比(ng/L)
2.6 兩組舒適度對比 干預前,兩組的精神、生理、心理、社會和環(huán)境等GCQ項目評分對比,無差異(均P>0.05),干預后,試驗組各項GCQ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6。
表6 兩組舒適度對比(分)
2.7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7。
表7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大多甲狀腺疾病需接受手術治療,但手術操作產生的應激性刺激不利于術后康復,加上患者負性情緒明顯,增加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10]。有研究顯示,甲狀腺疾病患者飲食結構與機體新陳代謝關系密切,合理飲食對病情恢復具有積極意義[11]。另有研究顯示,有效的護理可減少甲狀腺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可見加強甲狀腺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提高預后具有積極影響。臨床路徑護理內容涵蓋入院至出院整個過程,研究顯示,臨床路徑護理可縮短患者住院天數(shù),降低醫(yī)療成本[12]。
試驗組術后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試驗組各項GCQ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臨床研究證實,甲狀腺手術中強迫性頸過伸位持續(xù)時間越長,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發(fā)生率越高[13]。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引發(fā)因素有多種,如患者精神壓力過大、術中強迫性頸過伸位壓迫頸脊神經根等[14]。術前實施體位訓練可提高患者對頸過伸位的耐受性,減輕術中強迫體位引起的應激;術中進行頭部按摩有助于緩解被動體位造成的頸部周圍神經缺血性疲勞;術后不同時間床抬高角度不同,可有效減輕腦局部瘀血,減少術后頭暈頭痛發(fā)生率。術后間斷性頭部按摩可有效減輕頸椎周圍組織受壓迫程度,降低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舒適度。
出院前,試驗組患者對疾病認知度高于對照組(P<0.05)。與頊麗娟[15]研究結果相類似。臨床路徑護理干預下整個圍手術期根據(jù)不同時間進行針對性疾病知識宣導,使疾病宣教富有針對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認知度。術后12 h、24 h的疼痛情況,試驗組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均P<0.05),干預后,ASDS評分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試驗組NE、Cor、β-E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甲狀腺疾病本身及手術操作均屬于應激源,患者如表現(xiàn)應激反應過度,可能引發(fā)病理性改變,對預后造成嚴重影響。臨床路徑護理強調護理干預措施有序開展,根據(jù)甲狀腺疾病特點及患者需求制訂護理表單,根據(jù)表單落實護理措施,可保證護理措施有序落實到位,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疼痛度及應激反應。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入院后對其病情進行充分掌握,制訂具體護理措施,主動告知患者護理內容,使患者了解住院各階段接受的干預措施,在提高患者配合度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落實各項護理細則,護患溝通機會增加,關系得到有效改善,直接表現(xiàn)為護理滿意度提高。
綜上,甲狀腺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路徑護理可減少術后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征發(fā)生,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度,減輕疼痛及應激反應,提高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