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敏
我院收治盆腔粘連誤診為卵巢扭轉1 例,現回顧患者病案資料,以提高臨床醫(yī)生對該病的認識。
患者,女,32 歲,工人,因“右下腹部腹痛10 h余”于2022 年6 月24 日就診我院外科門診?;颊咴苑雇此帲弁床痪徑?。查體:腹軟,右下腹壓痛明顯,輕反跳痛,無肌緊張,恥骨上可見一個長10 cm橫向瘢痕。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正常。超聲檢查:雙腎輸尿管、闌尾未見明顯異常;右側卵巢偏大,大小約46 mm×15 mm。接診醫(yī)生遂將患者轉入婦科門診。婦科檢查:外陰已婚未產式,陰毛分布正常,陰道暢,宮口閉,宮頸滑,無舉痛,子宮后位,飽滿,活動度好,無壓痛,右附件增厚感,壓痛明顯,左附件未觸及包塊,無壓痛。經陰道超聲檢查:剖宮產術后,子宮前壁緊貼于腹壁,雙側卵巢位置較高,右側卵巢偏大,大小約46 mm×15 mm,內見若干小卵泡回聲,位于表面;右附件區(qū)可見約22 mm×18 mm 偏強回聲,內可見呈旋渦狀的管狀無回聲。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內可見血流信號,宮腔內見一約10 mm×6 mm 偏強回聲,未見明顯血流信號;盆腔未見明顯積液,左側卵巢大小正常。初步診斷:右側卵巢偏大,右附件區(qū)偏強回聲:卵巢扭轉待排除;子宮內膜息肉可能。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宮腔鏡聯(lián)合腹腔鏡相應手術。腹腔鏡下見子宮底部前壁與腹部片狀致密粘連,部分大網膜與子宮前壁片狀致密影,右側輸卵管傘端與右側卵巢條索狀粘連,右側輸卵管走行正常,右側卵巢外形稍飽滿,右側輸卵管系膜可見靜脈叢,遂行盆腔粘連分解術。宮腔鏡下宮腔左后壁可見一大小約15 mm×10 mm 息肉,遂行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術后診斷為盆腔粘連、子宮內膜息肉、瘢痕子宮。
盆腔粘連是由盆腔感染性疾病、剖宮產或鄰近器官手術等原因引起鄰近組織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加所致,主要表現為局部組織廣泛破壞粘連、纖維增生、瘢痕形成等[1]。超聲下可表現為盆腔纖維化,強回聲;盆腔存在包裹性積液,內伴有多條分隔;雙卵巢緊貼子宮,邊界不清,伴表面皮質回聲增強,腹膜或腸管壁回聲增強[2]。盆腔粘連可有反復發(fā)作的下腹痛、腰骶部脹痛、經期腹痛加重等表現?,F階段有效治療盆腔粘連并下腹痛的手術方案是腹腔鏡下粘連分離術[3]。
分析本例患者誤診原因:卵巢扭轉分為原發(fā)型與繼發(fā)型,原發(fā)型常見于兒童,繼發(fā)型常繼發(fā)于卵巢良性腫瘤。超聲檢查是診斷卵巢扭轉的首選方法[4],主要表現有卵巢增大,血流減少或消失,卵巢周邊見濾泡環(huán)征、間質水腫?!靶郎u征”是診斷卵巢扭轉的直接和特征性征象。本例患者盆腔粘連牽拉卵巢,使卵巢體積偏大,而右側卵巢呈多囊樣改變,包膜回聲增生性增厚、增強,卵巢內分布10 個以上小卵泡回聲,卵泡位于卵巢周邊,又根據其臨床癥狀誤認為是扭轉的卵巢;右側附件區(qū)的靜脈叢及周邊呈偏強回聲的纖維化,誤診為扭轉的蒂。
綜上,仔細檢查、詳細了解病史、完善實驗室檢查、必要時做手術探查是防止疾病漏診或誤診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