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敏
倒退10年,亞娟來我家總是風風火火,不變的一身白T,背著一個大帆布包,里面咣里咣當一大堆產品圖冊和線纜。當然,這只是產品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在她車里呢。
“都老板了,還親自拜訪客戶推銷???”
“嗐,我那小公司十來個人、七八條槍,除了后臺庫房,都是推銷員。”她大著嗓門說了一句,自己摸到我家桌上一瓶水,一仰脖就是一大口。但在我的印象里,她永遠是20年前大二的學生。皮膚白的透亮,大眼睛忽閃忽閃,說話都輕聲細語,時間會改變人,環(huán)境也會改變人。
按照北京這邊的說法,我們算“發(fā)小”。她的母親和我母親相熟,我們自小也玩到一起,盡管我比她大了一兩歲,但畢業(yè)了幾年卻發(fā)現她社會經驗比我足,看事情比我清楚,特別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總之是個“透亮”人兒。我已經分不清這是北京還是天津的方言,這兩個城市都在我的成年生活中占據了大部分比重。她也是,天津長大、上學,北京定居工作,職業(yè)也是北京周邊、全國的到處跑。
陪她一塊奔波在路上的還有東風日產車。
1
2006年,大學畢業(yè)后的亞娟,做辦公家具銷售。當年房地產起飛,家具也跟著飛,辦公家具市場也開始熱起來。
亞娟人陽光,漂亮,也勤奮,在其他業(yè)務員在上班時間都偷偷逛商場、溜回家追劇時,亞娟還在勤勉地“掃樓”,跑客戶。也因為如此,亞娟很快就開了單,賺到不多但令人振奮的第一桶金。
不知道是誰介紹的,亞娟第二年居然開始做消防電纜業(yè)務,拿貨跑單,我說你這一步也跨得太大了,她說,北京馬上要開奧運會了,這兩年基礎建設工程多,市場大。再說都是給客戶打交道,做銷售不分家。
我說:“哎哎別~祖宗,你還借了我的錢呢,只能贏不能輸。”
“放心吧姐,沙場上死的是那忠良將,安享榮華是那奸佞臣~這就去給姐來個本對本?!?/p>
2008年夏天,包括我的錢在內,亞娟湊了八萬塊,興沖沖從通州梨園跑到海淀閔莊路的東風日產4S店,提了那輛讓她魂牽夢繞的驪威小車。路上用時兩小時,幾乎東西橫穿整個北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家店給的優(yōu)惠更有力度。
買車的原因很簡單,跑業(yè)務需要。為什么選驪威也不復雜:空間大,性價比不錯,買的人多,亞娟本能覺得合資車質量更穩(wěn)定些。
更重要的是,她對驪威的生產廠家東風日產有著天然好感。亞娟買車的2008年,東風日產成立不過5年,就實現了第100萬輛整車下線,創(chuàng)造了國內車企最快發(fā)展速度。亞娟說,這個企業(yè)發(fā)展勢頭好,她喜歡這種蓬勃向上的沖勁兒。
亞娟買的那款驪威是1.6L手動,車看著小,內里乾坤大,不光她男朋友(現在的先生)1米8的個子坐在里面不憋屈,后排放倒裝貨無敵,1500多升。
亞娟在后排足足碼了3個大紙箱子,里面全是她代理的消防測溫產品,另有一大堆資料電纜什么的,見縫插針。
為了生意和車,亞娟欠了一堆債,心大一點都不愁,還把驪威打扮得跟個花瓜一樣,整個一搖滾先鋒派,就連當年的重金屬唐朝都瞠乎其后。閃鉆亮條噴涂,亮眼怡人。她開著這小車東奔西跑、南征北戰(zhàn),一年跑出三四萬公里。
2011年亞娟不再單打獨斗,成立了自己的商貿銷售公司,位置就在家所在的通州梨園附近的寫字樓上,不到200平,一年租金差不多要十萬元。
起初,銷售公司就是做點零散業(yè)務,什么商鋪啊、大廈啊、產業(yè)園啊,大生意輪不上她們,人家招標集采要求高,也要看人脈關系。亞娟從來都不怕辛苦,不知從哪里打聽的路數,就堵著人家老板推銷,遠距離測溫儀其實不只是消防用,這套設備用來給熱源測溫的,有高溫熱源的生產環(huán)節(jié)里,這是必用的設備。
面善一點的老板都說:“啊小姑娘,這事我不管,都是誰誰去弄,你們這東西也沒用過呀?!?/p>
“那就先免費用一下試試?!?/p>
兇一點的老板則是:“走走走,誰讓你們進來的。保安!保安!”
我就跟她出去推銷過一次,讓人臊的臉通紅。亞娟滿不在乎,還給我買了支冰淇淋安撫我,說“臉皮薄做不了銷售”。換其他人,恐怕第一天就打退堂鼓了。
接連的碰壁沒有讓亞娟喪失斗志。她開著夢想之車,奔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也奔走夢想的路上。
2
亞娟開始研究走某兩個集團招標競標流程。她那個公司里的下屬都說她膽子忒大,倆眼一抹黑,誰都不認識,還想競標,遞標書人家都不收。
我不知道亞娟怎么闖過來的,有兩三年,我忙著生娃帶娃出差見客戶開會寫稿,昏天黑地,沒怎么關注亞娟的生意。她來的也少了,大多數時候仍是跑業(yè)務,但是,當年她口中的兩個集團,都已經是她的固定客戶,每年采購量都是年初就發(fā)過來單子,連競標形式都不搞了。
亞娟的驪威不見了,錢也早還給我了。她說,這車給公司員工開著呢,還是跑業(yè)務。她說這輛驪威是公司的“功勛員工”,將來要上榮譽墻的。幾年下來這車跑了20多萬公里,忒皮實,輪胎都換了好幾副了,愣是沒找到淘汰它的理由。
亞娟結婚之后一直沒要娃,太忙了,有老人幫忙帶,也不舍得娃整天看不見娘。
2013年10月,亞娟換了一輛奇駿,掛的是老家天津牌照。我還開玩笑說她是日產鐵粉,換了車都是東風日產的。
她說,公司都四輛車了。從輕貨、小面到轎車啥都有,除了最初那輛驪威,剩下都申請的公司牌照,畢竟當時已經限號限牌了,私車牌越來越難申請。但掛著北京私車牌照的驪威,卻是跑業(yè)務跑的最多的。買奇駿是我要自己開的,市區(qū)、越野都能開,外觀還好看,品質更不用說了,我最有發(fā)言權。
我說你都大老板了,咋不買一輛豪華車,SUV空間方便,也得奔著百十來萬看啊。
“公司那點盈利,都在賬上滾,還且見不到現錢呢,哪有閑錢買那個燒包玩意。”
“得得得,少哭窮,又沒跟你借錢?!蔽疫@話說的,4年之后自打臉,為娃換學區(qū)房從亞娟那里拿了30萬元堵首付的窟窿。亞娟二話沒說就打過來了。認識她這么多年,沒想到為幾個錢感動得落淚,自覺沒出息。這是后話。
3
亞娟說,買奇駿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覺得東風日產的“家文化”,和在自家企業(yè)里搞的企業(yè)文化很相似,覺得有緣分,不虧待員工的企業(yè),產品肯定也會好。員工帶著怨氣做出來的產品,那是不可信任的。
不管她說的對不對,但不能否認亞娟還是非常有預見性。當時東風日產沒有明確提出“家文化”這個概念,只是在內宣和客戶推廣的時候,隱約提到過,就被亞娟抓到這個點了。6年后,“NISSAN FAMILY DAY”,疊了企業(yè)文化、愿景和價值觀的三重Buff正式上線。亞娟這個洞察力簡直神了。
“做企業(yè)都是這樣的”,亞娟開始“說教”,不知道是不是企業(yè)做大了之后她才養(yǎng)成的習慣,“和客戶建立精神層面的聯(lián)系,比賣產品要緊要多了?!?/p>
“那你當年開著驪威四處推銷算什么?”“那是草創(chuàng),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眮喚甑睦硎且惶滓惶椎?。
此后,亞娟公司業(yè)務肉眼可見地開始擴張,亞娟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她也有了娃,她先生開著奇駿,后座上朝后兒童座椅上躺著娃,亞娟坐副駕,一家子其樂融融。不是去天津姥姥家,就是去開車野營自駕,還偶爾和車友會的朋友們一起長途自駕游。
亞娟一副賢妻良母的扮相,絲毫看不出商界女強人的做派。奇駿后面,也不再裝著一大堆公司圖冊和產品,寬大的空間里裝著嬰兒用品、野營的帳篷坐墊什么的。如果驪威是她通向夢想之車,那么奇駿就是她回歸家庭的載體。
盡管如此,重要客戶,亞娟還是親自跑的。2016年她的公司就已經不做代理了,開始自己做品牌,和別人合伙在唐山建了工廠,自己做自己的產品。在這個行當里,亞娟和別人合伙開的公司(河北微探科技)和她個人,都小有名氣了。
公司也不斷添置新車,也買了當年她說的“燒包玩意”——一輛高配奔馳S,用來接客戶。當年她可是開著驪威跑到首都機場去接客戶的,沒想到飛機晚點,足足等了仨小時。
亞娟說這車她開不來,是公司指定人開的,哪都大,停哪兒都覺得不靠譜。她還是習慣開奇駿。今年5月份超混電驅奇駿上市前,她又動心了,還督促老公下了盲訂。按她的說法,這叫繼承性好,就是那種既新鮮又熟悉的感覺。
亞娟沒有把驪威的照片(此車已退役)放到公司的文化墻上,但卻把它當做了一個手機屏?!硪粋€手機屏保照片,是她寶貴閨女。她說,掛墻上這就有點“痛說革命家史”的感覺,當年創(chuàng)業(yè)不易但卻是自己一筆珍貴的財富,她想把它留在心底。
4
東風日產成立20年,亞娟也當了15年前者的客戶,都當出感情來了。不但銷售、售后都熟悉,就連車間的維保工人都認識,服氣(話說我毫不懷疑亞娟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東風日產,包括奇駿車友會幾次活動,亞娟有時間的時候都會參加。
她說,自己其實一直觀察和學習東風日產是怎么運營企業(yè)和客戶文化的。與東風日產相似,在自己公司,也打造了員工家庭日,邀請老人甚至孩子來工廠看看家人上班的地方;還舉辦每年一度的趣味運動會,打造溫暖的企業(yè)文化。
今年的車主聚會她沒空,還特意叫她先生以車主家屬的身份代為出席。買的第一臺奇駿,她先生也開了好幾年,沒想到只混了個“家屬”。
她先生回來說,作為“精英車主”(他都沒提家屬身份的茬)參加了“NI事會”,這個車主會其實和東風日產的歷史一樣長達20年,這幾天在哈爾濱玩的挺痛快。
先生還酸溜溜地說,“人家太太都和老公在臺上擺個心形造型拍照呢”?!叭思覂煽谧?0歲,你也20歲啊”,過了一會兒,“明年一起吧?!?/p>
生活不像故事,其實更像散文。哪有什么情節(jié)的起承轉合,都是些平淡日子。但是,今天平淡的背后,是20年前打拼、掙扎、輾轉的青蔥歲月。這么多年風風雨雨都這么過來了。當年懵懂的小姑娘,現在也人到中年。
亞娟說,當時也不知怎么渾身都是勁兒,現在讓她再來一遍,絕對拼不動了。不是體力問題,是心態(tài)問題。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時光就這么過去了,就像手機屏保上的那輛小驪威,是年輕時噴薄活力、持有夢想的寫照。偶爾看一下,還是挺自我感動的,亞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