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婧
(德州學院音樂學院 山東德州 253000)
樂陵市隸屬山東省德州市所在的管轄區(qū),地處山東省和河北省的交界處,具有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對民間藝術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關鍵的作用。清朝末年,樂陵市黃夾鎮(zhèn)韓集村的劉青春依據嗩吶吹咔的特點,又集合其他技藝的長處,經過100多年四代人的傳承,逐漸形成了劉氏吹咔音樂,其音調高,音色粗獷,是魯西北民間運用較廣泛的演出形式之一,常用于民間節(jié)慶、婚喪嫁娶和戲劇表演中,與打擊樂配合演奏。
劉青春是劉氏吹咔的創(chuàng)始人,從小跟隨民間鼓樂班演出的父親進行演出,他天資異稟且勤奮好學,集眾家之所長,演奏技巧嫻熟高超,為劉氏吹咔音樂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世紀初期第二代傳人劉鳳祥在東北結識了王金山、趙春峰等嗩吶愛好者,結伴賣藝,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風格,并設計改進了新型口琴子,對劉氏嗩吶音樂獨立成一脈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第三代是劉金友,他參加過很多省市及大型的演出與比賽,并多次獲得各種獎項,發(fā)揚了劉氏嗩吶吹咔的優(yōu)良傳統。到第四代傳人劉紅芳時,劉氏吹咔已經成為當地耳熟能詳的演奏方式,大學畢業(yè)后她沒有留戀大城市,在樂陵市她的故鄉(xiāng)創(chuàng)辦紅芳藝術培訓中心,組織比賽、講座、宣傳嗩吶吹咔知識,對劉氏嗩吶吹咔音樂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吹咔音樂在樂陵地區(qū)經過近百年的發(fā)展,主要特點在于“咔”字,與其他嗩吶演出形式不同,它始終保持著屬于自己的特色。我國各個地區(qū)的吹咔音樂極具特色,如大連地區(qū)的“串三件”雙管咔戲、菏澤地區(qū)的魯西南鼓吹樂等。
(一)劉氏嗩吶吹咔中的樂器。我國各地區(qū)有不少“咔迷”,老百姓們時刻關注著咔戲,也正因為有了這些草根民間藝術,老百姓們才可以更好地在文化演出中增長見識、提高審美水平,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喜愛和文化自信。在民間傳統樂器的海洋里,吹咔樂器有著重要的作用,劉氏音樂中的吹咔樂器是比較常見的樂器。
1.口琴子。口琴子,在劉氏嗩吶吹咔中又稱為“口哨”,音色明亮,穿透力強。該樂器通??梢元氉啵蛘弋斞葑鄦T在輪番吹奏嗩吶、管子時再加進來演奏,在劉氏吹咔音樂中屬于常用的主樂器之一。
材料1.1月17日,劉紅芳培訓學校采訪及筆錄。
筆者:口琴子如何使用?
劉紅芳:口琴子的制作分人而異,口琴子的使用非常有講究,吹奏時放在上腭,如果大小不合適會橫卡在喉嚨里或吞到肚子里,處理不及時的話,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筆者:劉氏口琴子有何特點?
劉紅芳:口琴子一般制作起來要根據男女、口型等有所不同。這款口琴子是父親專門給我量身定做的,在演奏過程中,可以通過口型的變化改變音色,也可以模仿說話的咬字和吐字,它的音色尖銳明亮,在劉氏嗩吶吹咔中常演奏民間樂曲和模仿戲曲中的旦角唱腔,具有獨特的個性。
2.咔戲。咔戲是劉氏嗩吶吹咔音樂中所必備的樂器。它可以演奏模擬人聲歌唱、動物鳴叫及其他音響,是一種模擬性樂器。
劉氏吹咔中的咔戲構造很簡單,但制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頂端是蘆葦制作而成的哨子,在蘆葦的選用、制作、捆綁的銅絲以及咔碗上都有著特殊的要求,跟平時普通嗩吶的哨子有較大區(qū)別;中部則是一個10厘米左右長的圓錐形銅質管身;下端一般是我們所熟知的嗩吶喇叭碗,劉氏吹咔用的喇叭碗是特制的,比普通D調嗩吶喇叭碗要大出近兩倍。其演奏方法分為吹戲和咔戲兩種。吹戲與咔戲所用樂器基本相同,演奏時所用的方法略有些不同,主要區(qū)別在于吹戲是直接用氣息來吹奏;而咔戲是通過假聲與氣息帶動哨子振動發(fā)出聲音。
材料2.1月17日,劉紅芳培訓學校采訪及筆錄。
劉紅芳:咔戲在演奏“攥”上是有很多說法的,譬如在聲音上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樂句之間的起承轉合都是要靠持銅芯的手的閉合來配合,再結合演奏者的氣息以及嗓音的變化,這種技巧難度較高,很多初學者很難掌握,需要長時間的練習磨合。
3.管子。管子同樣是劉氏吹咔音樂主要樂器之一,管子又稱“篳篥”或者“蘆管”,主要流傳在我國的北方地區(qū)。在劉氏咔戲中管子除了常用的技巧外,還能夠吹奏出特殊的涮音、打音、齒音以及跨音等。管子吹奏時要求演奏者手指靈活、哨子的深淺控制得當、音律的掌握能力較強。吹奏時,演奏者可以借助不同的口形模擬出人或者動物的音響,劉氏咔戲中更出色的是可以用管子模仿老式火車的啟動聲,輔助以循環(huán)換氣法能夠不停頓地吹出長時值音型。
管子由管哨、侵子和管身共同組成,特別是管哨需要特殊加工,小管哨是由蘆葦制作的,細鋼絲扎住末端,頂端烙扁,直接插入管身上端使用,音色明亮;大管哨是由蘆竹制作而成的,插入特殊定做的侵子,材質大多是銅制,整體呈錐形,使用時需要將其插入管身上端。管身則多是由長莖竹或紅木制成,通身呈圓柱形,上開八孔(前七后一)或九孔(后二孔),外表涂漆,為防止管身開裂在兩端會安裝金屬圈。劉氏嗩吶吹咔音樂中,用管子所演奏的經典曲目有《柳青娘》《放驢》《雁落沙灘》《放風箏》《萬年歡》等。
(二)劉氏嗩吶吹咔的特點。“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在我國,受地域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特征的影響,嗩吶吹奏逐漸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演奏方式,有多種派別,劉氏嗩吶也不無例外,長期的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奏特征。
1.劉氏嗩吶吹咔的獨特模仿性。劉氏嗩吶吹咔的最大特點就是演奏者可以獨自演奏嗩吶、咔戲、口琴子和管子四件樂器,它們之間靈活變換可以模仿影戲、評劇、京劇、梆子等唱段,亦能模仿各種人物或者動物的聲音以及音色,甚至模仿念白臺詞都十分逼真,有時借助大小咔碗、咔哨輔以特殊的演奏技巧,讓人頓感淋漓盡致、活色生香、逼真?zhèn)魃瘛?谇僮涌赏ㄟ^口型的變化模仿人們對話,對于不同人物的音色變換及咬字和吐字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管子則可更為絕妙地模仿老式火車的啟動聲等。模仿活靈活現的聲響是劉氏嗩吶吹咔的獨特演奏方式。代表作品有《打棗》《哈哈腔》等諸多人們喜聞樂見的曲調。
2.板式的運用。劉氏嗩吶吹咔在演奏不同的戲曲時會分別采取其相對應的板式。如在演奏京劇時,所采取的相關板式大致包括:散板(當地人又俗稱其為“引子”或“叫板”),節(jié)奏自由多變,演奏者即興發(fā)揮;在進行河北梆子的演奏過程中,常用的板式包括散板(又稱“遙板”)、慢板、二板以及三板等。對于相同的一個曲子,演奏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地更改演奏時間,需要多長時間則可以吹奏多長時間,反之亦然。若兩個嗩吶共同演奏也會即興創(chuàng)作旋律上的合唱效果。這些變化是無止境的,證明了民間嗩吶藝人驚人的表演水平。表演上,打擊樂器和弦樂器配合演出會增強演奏的戲劇性,使得強弱效果明顯,為演奏增添節(jié)奏美。
劉氏嗩吶吹咔與地方戲曲相結合的演奏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嗩吶吹咔的演奏內容,是對嗩吶演奏的一種創(chuàng)新,形成了咔戲這一種全新的表演形式,咔戲使得兩種不同的演藝文化有效結合,優(yōu)勢互補,各取所長,極大地豐富了民間傳統演繹形式,形成傳統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為后續(xù)嗩吶吹咔的蓬勃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3、演出時所選取的服飾。演出應根據不同的演出形式選擇不同的服飾,但是給農村的喜事喪事進行嗩吶伴奏沒有過多的講究。如喪事穿的應該是比較樸實顏色較深的服裝,喜事則穿的應該是顏色比較艷麗的。因受到高等教育的熏陶,近年來劉紅芳參加各類舞臺演出都有屬于自己的演出服飾,同時她也要求自己的學生在演出時一定要有演出服,這樣更能彰顯演出對藝術的尊敬。
(三)劉氏吹咔在儀式音樂中的運用?,F如今還有許多嗩吶班存活在樂陵市的廣大農村,人們婚喪嫁娶、操辦紅白喜事的禮儀由來已久,早成為民間的一大習俗,山東省的農村很盛行,這些古老的民情至今仍被人們所接受與喜愛。
1.樂隊組合。目前的劉氏吹咔班由劉金友帶領,它與當地民俗禮儀相伴隨,一次活動有5至10人組成,也可以有更多參與者,主要根據雇主要求而定,分以下幾種組合形式。
組合形式吹咔樂隊樂器組合嗩吶、口琴子、笙、鑼、镲、梆子單嗩吶樂隊雙嗩吶樂隊組合特征以嗩吶、口琴子、管子三者輪流運用以一個嗩吶的使用為主以兩個嗩吶的使用為主嗩吶、笙、鑼、镲嗩吶、笙、大鑼、小鑼、镲演奏曲目《西河大鼓》《哈哈腔》及《沙家浜》《智斗》等部分戲曲音樂《一池水》《抬花轎》《哭七關》《小開門》《淘金令》
2.運用場合。劉氏吹咔班的地方咔戲是喜慶婚嫁必不可少的音樂形式,遇到有婚慶場合時,嗩吶班形成的演奏隊伍會跟隨花轎邊吹奏邊行走。經常吹奏的曲目有膾炙人口的《拜花堂》《抬花轎》《淘金令》和《小開門》等。在吹咔過程中,演奏者常常會模仿新娘子害羞的低語、新郎的興奮聲及父老鄉(xiāng)親們的哄笑聲、孩子們嬉戲打鬧聲響等。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文化產業(yè)的大力發(fā)展,喜慶婚嫁聘請嗩吶吹打班的人日益減少,大多會選用電子設備播放音樂,劉氏吹咔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劉氏嗩吶也常用在喪葬祭祀中,在儀式音樂中的報喪、祭奠、吊唁以及出殯等流程中,音樂具有自身特色,根據主家“執(zhí)事”布置程序,嗩吶班常常會演奏《一池水》《小寡婦上墳》等曲目,這些曲調大多嚴肅莊重、哀痛傷感。
伴隨著中華民族進一步崛起和發(fā)展,傳統文化的復興與發(fā)展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在文化自信和強盛的背景下,民族民間文化對其復興與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樂陵市曾是魯西北民間音樂主要流傳地所在,在很多城鎮(zhèn)鄉(xiāng)村都有吹打班的存在。作為樂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劉氏嗩吶吹咔音樂的發(fā)展已經由以前傳統的農村吹打班向規(guī)范化演變,主要是開始向校內社團、校外輔導班的形式延展。近幾年,劉紅芳在樂陵市開設紅芳藝術培訓中心,現已發(fā)展學員百余人之多。他們借助培訓班的形式,讓更多的嗩吶愛好者學到傳統的嗩吶吹咔音樂,打破以往只家傳不外傳的弊端,把劉氏吹咔音樂發(fā)揚光大。劉氏嗩吶吹咔音樂在德州地區(qū)有著眾多的“咔迷”,從而使紅芳藝術培訓中心日漸壯大,培養(yǎng)很多學生登上大小舞臺,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這與劉氏吹咔傳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千百年來嗩吶一直不斷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很多優(yōu)秀作品相繼問世,各式各樣的嗩吶也不斷發(fā)展,使得嗩吶的發(fā)展前景廣闊,劉氏吹咔音樂正在一步步向規(guī)范化,如參加2018年舉辦的山東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學生張炳文在展演中榮獲得一等獎,后續(xù)參加2020年第二屆棗花節(jié),表現優(yōu)異,獲得極大關注。這一批文化傳承人努力在一次次活動中推動人民群眾對樂陵劉氏傳統嗩吶吹咔文化的認識,全力為嗩吶吹咔這項傳統技藝開拓生存空間。
現如今是傳統文化大力發(fā)展的繁榮時期,劉氏嗩吶吹咔作為德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樂陵市委、市政府也給予了鼎力支持。劉氏吹咔的傳人借助這樣的契機,能夠繼續(xù)發(fā)揚壯大劉氏吹咔的特色,并慢慢走向經濟化,既可以發(fā)揚傳統的文化產業(yè),又能帶動經濟事業(yè)的不斷推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發(fā)展歷久彌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與發(fā)揚的應有之義。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發(fā)展艱難行進在文化“全球化”與“多元化”之間,呈現出復雜的生存狀態(tài),相信隨著社會文化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各個層面的鼎力支持,嗩吶吹咔音樂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與推崇,劉氏吹咔音樂也一定會達到嶄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