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第二次與段譽老師面對面交流。每當說起段譽,則不得不提“段氏三絕”?!岸巫u的熟醉蟹”“段氏絕味魚頭”“黑松露牛骨髓煲仔飯”,這三道菜品既是段譽老師的代表之作,也承載著他對于“美”與“味”的精益追求。
去年8月,新拾玖·新京菜在成都開業(yè),作為集團在西南地區(qū)的首次嘗試,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便斬獲了2023年成都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的殊榮。今年,在成都一處百年院落民居里,悄然生長起段譽老師的又一新作——寂川·崇德里店。
本期,LIVE君獨家采訪段譽老師,與大家一起走進這家“寂靜勝有聲,似川而非川”的品質餐廳,感受集團品牌的煥新發(fā)展,體悟烹飪之道中所蘊藏的美學故事。
寂川品牌名稱的靈感來源是什么?背后有怎樣的含義?
A: 多數人看到“寂川”這個名字,很容易產生誤解,認為它不像是一家以川菜為主的中餐廳,就像人們對川菜的刻板印象一樣,認為川菜一定就是“麻麻辣辣、熱熱鬧鬧”的。我卻想打破大家的固有想象,呈現反差——讓川菜安靜下來,所以取名“寂川”,體現出“寂靜而立,川流不息”的品牌內涵。
寂川品牌的第一家店開在北京,得到了食客們的廣泛認可,也更加堅定了我將寂川帶到四川,或者說帶回四川的想法。在我看來,當寂川回到川菜的源地,便能汲取更加本真的靈魂。
您如何考量成都的川菜市場?您對目標客群的定位是怎樣的呢?
A: 川菜在成都本地的發(fā)展勢頭依然強勁,作為最具復合味型的一種菜系,其變化不僅多樣而且迅速。我們團隊抱著“死而后生”的態(tài)度來到成都,希望能夠經歷一個重燃、重啟的過程,同時依托川菜廣大的受眾基礎,把菜系特色傳遞給更多人。
作為一名非四川人,我在致力于傳承川菜的傳統(tǒng)技法的同時,還著眼于融合與創(chuàng)新。此次寂川的首開主題為“川潮”,就是將川菜與潮州菜的獨特風味進行結合,呈現出令人驚喜的美味享受。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xù)研發(fā)推出更多創(chuàng)新組合,如川浙、川粵、川京、川魯、川湘、川滬、川揚等,通過不同地域的菜系重組,不僅讓本地食客在川菜體驗上產生新的感知,也讓外地客人體會到川菜這一菜系的不同氣質。
我們的目標客群主要聚焦于當代年輕人,他們通常對品質生活和精神追求有著較高的關注度。在立足于成都城市特質的基礎上,我們還結合了煙火氣、人文氣、接地氣三大要素進行餐廳與品牌的打造,從各位食客的需求入手,提供更多樣化的餐飲選擇新思路。
在您看來,成都的餐飲消費版塊未來會有怎樣的發(fā)展可能性?
A: 在新一線城市中,成都作為西南地區(qū)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其在餐飲消費板塊的潛力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我們選擇成都作為商業(yè)布局的第二個重點城市。在各類外來品牌的沖擊之下,我們對城市人文以及在地特色反而更加“篤定”,也深知品牌需要長久的沉淀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
我們將在產品研發(fā)、服務質量、環(huán)境打造上不斷精進,實現定位的可視化,讓各地食客們感受到成都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溫度。同時我們還將專注團隊的發(fā)展升級,促進品牌多維度創(chuàng)新,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心。
您認為寂川·崇德里店在菜品方面有哪些特色?請您為大家推薦幾道必嘗菜品。
A: 川菜因其多元內涵,擁有更加強大的可能性和包容性,基于其本身的韻味和靈魂,我們在菜品上玩出了新的融合嘗試。大家不妨品嘗一下主菜黑椒牛肉臘腸。四川人對于年味的記憶大概就是家家戶戶掛滿香腸臘肉,寂川打破臘腸的常規(guī)做法,創(chuàng)新選用精品和牛,通過晾曬的方式制作而成,為傳統(tǒng)記憶注入新的回味。
未來,我們還將推出一道特別的回鍋肉。和常規(guī)選材不同,我們選用里脊肉上面的筋,即豬花膠,運用四川傳統(tǒng)的回鍋肉技藝,將肉片和豬花膠一起炒制,再將青蒜覆蓋其上,鮮香味美、肥而不膩。
深入城市,取源人文,以藝術審美煥新餐飲風貌
食無定法,從心而上??旃?jié)奏的生活使人浮躁,段譽老師卻堅持做一位“慢行者”,以自身靜觀外物,又以外物反觀自己,不斷探尋著“食材和烹飪”“在地與融合”的深層聯系。
2016年,段譽老師首次提出“新京菜”概念,開啟了他的融合創(chuàng)新之路。此后,立足京菜門類,段譽老師又相繼創(chuàng)立了新京熹、京艶、新拾玖三大品牌,以獨特風格妙作傳統(tǒng)京菜,收獲了眾多食客的喜愛與肯定。
“川菜擁有強大的包容性,所以更容易延伸出多元玩法”,在不同采訪中,段譽老師也曾多次提及自己的“川菜情結”——“川菜是我最喜歡的菜系之一”。
2021年,段譽老師創(chuàng)立寂川品牌,在北京開設了寂川·麻辣無介餐廳,將川渝本地的烹調技法帶到了北方。招牌菜品“三兩雪花牛肉麻婆豆腐”和“水煮閩東大黃魚”,在傳統(tǒng)菜式之上融合大麻大辣的江湖味道,呈現出段譽老師對寂川、對川菜的煙火想象。
今年,寂川品牌落地成都,在這座品牌發(fā)展的第二重鎮(zhèn)繼續(xù)深入,實現了段譽老師一直以來的心愿?!芭腼兪钦{研的學問”,段譽老師通過對城市的實地考察與切身體驗,在寂川·崇德里店的打造中融入了更多四川在地文化,同時結合現代風格表達,生動闡述了“出川入川,川流不息,不止于川”的品牌內核,演繹出川菜的多元韻味。
段譽老師的話語中滿溢欣喜,亦有自豪,“這里的寂川才是真正的寂川?!?/p>
出川入川,川流不息,寂川西南首店落址崇德里
“人間煙火,五味人生,人有界,而味無界。”這句話不僅寄托著寂川品牌創(chuàng)新求變的愿景,也蘊含著不斷提升、凝練美食藝術的精神。寂川·崇德里店作為品牌的西南首店,處處體現著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克服了籌備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只為將極致的用餐體驗帶給各位食客。
《成都街巷志》里這樣描述崇德里:“原本是無名小巷,1925年,有一位名叫王崇德的商人在此建房,并把小巷命名為崇德里?!边@里匯聚了清代、民國、近代與當代的特色建筑,是成都“八街九坊十景”之一。
選址,就是寂川遇到的首要挑戰(zhàn)。對于段譽老師來說,成都崇德里是一個讓他“又愛又恨”的地方:愛它的歷史悠久、建筑古雅,卻也因其不便修繕而倍感困擾。于是他親自參與設計,綜合考慮后采取了“不拆一磚一瓦,修舊補舊,新舊對沖”的方式,既保留了原有的傳統(tǒng)建筑風貌,同時又為空間賦予了現代屬性,并按照消費者的就餐習慣進行了區(qū)域劃分。
而真正走入寂川,還需要通過一條充滿著老城記憶的胡同,段譽老師說,在整個餐廳的打造過程中,他一眼就相中了這條胡同。平淡安然、清凈和寂的街巷隱于繁華,正如一杯悠悠茗茶,洗滌著前來者的心性,平撫了久居都市生出的幾許燥氣,讓食客們能夠沉下心來,細細品嘗每一口至味。
餐廳建筑面積約為800㎡,由6個包間、1個大廳和1個獨立院子(含多功能廳)組成,設計風格以新中式為主,輔以北歐質感的簡約陳列。大廳里擺放的綠植勾勒出自然生機,匠人手工編織的葫蘆點綴其間,營造出一派靜謐低調而又文藝雅致的就餐氛圍。餐廳的每個細節(jié)都傳遞出對美與藝術的浪漫表達。溫馨的燈光使人不由得放松下來,與清麗優(yōu)雅的造景相互映襯,為整個空間增添了一份綿長的故事感。
走過古樸的長廊,兩側墻面上經典的麻將元素引人注目,可愛“幺雞”躍然其間,注入趣味而風雅的蜀都情懷。值得一提的是,寂川的包間名稱和空間裝飾也以“麻將”為靈感,不僅拉近了與成都本地食客的距離,更凸顯出城市生活里的休閑基因。
明朗典雅的包間在延續(xù)餐廳新中式風格外,更具私密性與別致之感。選用中國人喜愛的象征著“團圓和睦”的圓桌,搭配季節(jié)相宜的花藝造景,平衡了功能與審美的需求。精心布陳的食器交織出縈繞耳畔的清音,獨特的美學意境使空間場景與聚會氛圍完美融合。
寂川設有一處獨立院子,取名“福祿”,開闊而不失清靜,適合商務宴請、親友聚餐等多種用餐形式。推門而入,在這個融合多元功能的場域里,整體設計以黑色搭配米黃色為主,柔和的光影漫射四周,其中穿插幾抹綠意,呈現出清雅而靈動的自然之感。
崇德里的文化底蘊不只流轉在空間氛圍中,還在一拿一放、一坐一起間淋漓呈現。從丹麥Carl Hansen的椅子、英國Studio William的筷子、法國La Galine的筷架到奧地利Riedel的玻璃杯,每一件物品都有講究,盡顯段譽老師對審美的追求,亦詮釋出對食物、對食客的誠意與尊重。
“食有所飲,飲使食有所長”。除了環(huán)境、選址有所考究之外,寂川在餐酒搭配上也下足了功夫。專業(yè)調酒師通過解析菜肴中的味型結構,研究出最適宜菜肴風味的酒品搭配。在就餐期間,以餐前酒、餐中酒、餐后酒的順序一一呈現,激發(fā)出意想不到的味蕾驚喜。
與此同時,寂川始終將客戶的需求置于首位。從訂餐預約到餐前服務,從功夫茶表演到菜品講解,每一位來到寂川的客人都能體驗到回家般的溫馨和舒適。
我們曾被天龍八部中那位翩翩公子“段譽”所折服,也在群雄并起的餐飲江湖中,被段譽老師所打動,感受到這位擁有理性邏輯的品牌掌舵人心中感性的審美意趣,領略著品牌不斷進化的浪漫氣質。
以“川潮”為題,引領新“食”尚
本季的菜單主題為“出川入潮丨川潮”,二者融合最難的一點便在于“平衡”,不可過“川”,亦不能過“潮”,寂川以中庸之道進行調和,各類食材浸潤潮州當地的風物氣息,再賦以川菜的烹飪技法,由此呈現出一道道令人難以忘懷的菜品。除此之外,主廚團隊還將餐+茶、餐+酒進行巧妙搭配,讓味蕾更細致地體驗食物風味的變化。
功夫茶
喝一碗蓋碗茶,看一場銅壺茶藝表演,是老成都茶館里的“標配”。寂川在開餐前以一盞潤澤明亮、回味自然的陳皮茶湯,將我們帶入素雅悠然的意境。
前菜·四小碟
前菜四小碟盛于造型精巧的麻將盒里,待器皿揭開猶如“摸牌”般趣味十足。開胃菜肴由泡椒茭白、檸檬啫喱甜蝦、香蔥皮蛋潮州豆腐、怪味核桃仁組成,口味從清淡到濃郁,風味層次也愈加飽滿。
川鹵潮州粉肝
主菜川鹵潮州粉肝選用三年十頭鵝的鵝肝,搭配川式經典的紅油蒜泥共同呈現,醬汁融入鵝肝的肌理,粉嫩順滑的質感渲染舌尖。
白花膠酸菜豬肚湯
白花膠素有“花膠皇后”之稱,本身口味清淡,主廚創(chuàng)新改良花膠的演繹方式,臻選三頭花膠和潮汕的黑山豬肚慢火熬制,發(fā)酵酸菜的加入成就點睛之筆,取其咸酸味,凸顯出微妙而細膩的味覺層次。
椒香潮鹵乳鴿
椒香潮鹵乳鴿優(yōu)選30-40天6兩的潮州乳鴿,巧妙融匯潮州鹵水和四川的花椒、辣椒,讓乳鴿不再拘泥于咸香味型,而是通過本地香料的加入,最大程度展現乳鴿的鮮美之味。
水煮白鯧魚
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在這道水煮白鯧魚的演繹上相輔相成,以川式水煮魚的做法為基礎,選用潮汕白鯧魚,結合四川二荊條、云南丘北辣椒、云南滿天星、河南新一代、貴州燈籠椒5種辣椒烹飪而成,使之辣味層層遞進,香味環(huán)環(huán)相扣。
香辣興化紅膏蟹
身為中國十大名蟹之一的興化紅膏蟹,相較其他紅膏蟹而言,本身具有肉質玉白爽嫩、飽滿鮮甜的特色,寂川以香辣味型進行烹調,雖辣但卻不會喧賓奪主,讓蟹肉維持鮮甜的同時也飽含辣椒浸潤的香。
潮式鵝血旺
鵝血跟川渝常見的豬血相比,更為鮮嫩且營養(yǎng)豐富。主廚團隊將潮州常見食材鵝血和川式做法相結合,于傳統(tǒng)中彰顯新意。精選潮州的五年十頭鵝鵝血,佐以肥腸、豬油渣提香,將秋日的麻辣具象于舌尖。
青花椒九層塔和牛
說到潮州菜調味料的靈魂,那一定少不了九層塔。它在潮汕地區(qū)常被稱為“金不換”,因其香味濃烈的特點常被用于炒田螺等,而寂川將它與軟嫩多汁的和牛和四川地區(qū)常見的青花椒巧妙調和,使其增添了一層新穎風味,口味綿密濃烈、余香滿口。
陳皮豆豉焗芥蘭
說到豆豉,大多數人也許會聯想到豆豉蒸鱸魚、辣椒炒肉等,常以肉類調味為主,較少用于素菜。而這道陳皮豆豉焗芥蘭除了保留芥蘭桿清香脆嫩的口感外,又以8年的陳皮和潮州豆豉進行調味,入口咸鮮,回味清香淡雅。
潮州菜脯臘腸飯
潮汕的美食總是比地域本身更名聲遠揚。這道潮州菜脯臘腸飯由團隊自己制作的熏牛小排和臘腸,輔以潮州菜脯與米飯搭配炒制而成,粒粒分明,給食客帶來妥帖的飽腹感。
燕窩糍粑
寂川將成都名小吃糍粑進行了創(chuàng)新改良,鋪以米花作底,燕窩和糍粑的跨界組合,一口下去軟糯清甜,任由咀嚼出食材煥發(fā)的光彩。
95年份劍南春冰淇淋
四川不僅是“美食之都”,還是“白酒之都”。95年份的川酒劍南春與手工冰淇淋精心配比,層次分明的酒香、奶香融化于口腔,為一頓美餐畫上心滿意足的句號。
寂川·崇德里店將川菜文化、城市人文投射在沉浸式的用餐體驗中,既體現出四川本土與川菜的獨特魅力,又讓我們借此發(fā)現了超越食物本身、貫穿段譽老師餐飲之路的“美學與創(chuàng)造”基底。在個人與團隊經年的積累與沉淀下,段氏門派特有的品牌屬性不斷成長,“段氏三絕”也由菜品上升至“段門三元素”,即煙火氣、人文氣、接地氣,不斷探索著餐飲的蓬勃年輕力與多樣可能性。
在段譽老師的慷慨分享中,成都LIVE作為扎根成都本土的美食自媒體,對“出川入川”的真正內涵也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出川”是品牌的走出去,更是川菜這門菜系的走出去;“入川”則是人的進入,是來到四川、走進川菜,品嘗麻辣之外的萬千風味。由此,便串聯起了人、食、地的內在聯系,續(xù)寫著生活故事的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