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輝 張婭 朱紫馨 牟秋菊 祝麗麗
(1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輸血科,貴州 貴陽 550004;2貴州省黔南州人民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
富血小板血漿(PRP)是通過從全血富集而來富含血小板的血漿成分,在外科手術中如難愈合的創(chuàng)口修復、皮膚修復、美容修復等已被運用于臨床〔1,2〕。然而PRP在中樞神經(jīng)細胞凋亡抑制作用與分子機制方面尚未闡明。細胞凋亡廣泛存在于各種病理或生理環(huán)境中,老年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D)和阿爾茨海默病(AD)等的發(fā)生正是由于神經(jīng)細胞長期處在持續(xù)慢性炎癥反應中導致的細胞毒性反應〔3,4〕,這類疾病目前尚未有良好的治療方法,因此探索能抑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的新藥物對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fā)現(xiàn),當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時,小膠質(zhì)細胞被激活從而促進炎癥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表達〔5〕,進一步誘導神經(jīng)炎癥反應和細胞凋亡,最后導致神經(jīng)細胞死亡〔6,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是參與細胞凋亡的重要信號通路,AKT活化調(diào)控下游信號分子P53等促進細胞凋亡水平〔8,9〕。此外,小膠質(zhì)細胞釋放的炎癥因子可促進細胞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凋亡〔10,11〕。因此,通過抑制凋亡來改善或逆轉(zhuǎn)其病理過程可能是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炎癥反應的有效策略。脂多糖(LPS)是能誘導炎癥反應的革蘭陰性菌內(nèi)毒素成分,而BV2細胞有似于原代小膠質(zhì)細胞的總體反應模式,經(jīng)常被用來構建體外細胞模型進而研究神經(jīng)元損傷的分子機制〔12,13〕。本研究以LPS誘導的BV2細胞模型為對象,旨在探討PRP通過P53/胱天蛋白酶(Caspase)-3途徑抑制神經(jīng)凋亡的分子機制,為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1.1主要試劑 DMEM/F12高糖培養(yǎng)基(C11330500BT)購自美國Gibco公司;LPS(L-6529)購自美國Sigma公司;胎牛血清(04-001-1ACS)、磷酸鹽緩沖液(PBS,02-024-1ACS)購自以色列Biological Industries;TUNEL試劑盒(E-CK-A320)購自武漢Elabscience公司。相關抗體:抗P53(ab26)、抗AKT(ab8805)、抗p-PI3K(ab182651)購自ABCAM;抗Caspase-3(19677-1-AP)、抗p-AKT(66444-1-Ig)、抗B細胞淋巴瘤(Bcl)-2相關X蛋白(Bax,60267-1-Ig)、抗Bcl-2(26593-1-AP)、抗Caspase-9(66169-1-Ig)購自武漢山鷹生物;單克隆內(nèi)參抗體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APDH,AB-P-R001)購買于杭州賢至,辣根過氧化酶(HRP)標記二抗(PKM-014-090S)購自武漢普美克。
1.2主要儀器 高速離心機(德國 Eppendorf 公司),超純水儀(英國 ELGA Classic UF 公司),一體式化學發(fā)光成像系統(tǒng) (中國上海 Clinx ChemiScope有限公司),濕轉(zhuǎn)電泳槽、電泳儀(美國伯樂公司),倒置熒光顯微鏡 (日本Olympus公司),激光共聚焦顯微鏡 (重慶君瀾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3PRP的制備 SD大鼠(3~4月齡雄性,SPF級,180~230 g),從貴州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購買,正常飼料喂養(yǎng),正常飲水,不做任何刺激。麻醉后心臟采血,通過二次離心法〔14〕(800 r/min,離心10 min;2 000 r/min,離心12 min)分離PRP,與凝血酶體積比為9∶1混勻激活后,12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備用。將BV2小膠質(zhì)細胞分成正常組(不做干預),10%PRP組(加入10%濃度PRP),LPS組(1 μg/ml LPS激活)和不同濃度PRP(3%、5%和10%)+LPS組(1 μg/ml LPS激活后加入不同濃度PRP)。
1.4BV2細胞的形態(tài)學變化 將BV2細胞(5×105細胞/孔)接種于6孔板中,用不同濃度PRP預處理1 h,然后用LPS(1 μg/ml)〔15〕刺激4 h,用PBS洗滌兩次10 min后,在光鏡下觀察BV2細胞形態(tài)改變。
1.5BV2細胞凋亡測定 用不同濃度PRP預處理BV2細胞1 h,再用LPS(1 μg/ml)刺激24 h,收集細胞進行涂片,按TUNEL說明書用4%多聚甲醛將細胞固定、PBS清洗和0.2% Triton-100通透與洗滌,TUNEL染色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核染,使用激發(fā)波長為450~500 nm的熒光顯微鏡觀察。
1.6Western印跡分析 將BV2細胞5×105細胞/ml密度種到6孔板中,在LPS(1 μg/ml)刺激之前,用不同濃度PRP預處理1 h,共培養(yǎng)24 h后用含有蛋白酶抑制劑和磷酸酶抑制劑的RIPA緩沖裂解液在冰上處理45 min,并在4 ℃下以12 000 r/min離心20 min。 通過二喹啉甲酸(BCA)蛋測定蛋白質(zhì)濃度。 在分離膠為12%的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上分離出等量的蛋白質(zhì)(40 μg),并轉(zhuǎn)移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 然后將膜與5%脫脂牛奶在室溫環(huán)境下封閉1 h。 4 ℃過夜用特異性的一抗(1∶1 000)孵育,洗滌3遍后,將印跡膜與HRP耦聯(lián)的二抗(1∶10 000)在室溫下孵育1.5 h。 Tris鹽酸緩沖液吐溫(TBST)洗滌3遍后,用增強的化學發(fā)光試劑盒(Thermo)檢測膜相關蛋白的表達。
1.7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GraphPad Prism8.0.1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
2.1各組PRP對BV2細胞形態(tài)改變的影響 與正常組比較,10%PRP組細胞形態(tài)處于非活化狀態(tài),胞體較小,呈菱形,且具有細長的突起;與正常組及10%PRP組比較,LPS組活化率顯著增高(P<0.01),胞體增大,突起消失或回縮變短,呈圓形或橢圓形,形態(tài)類似阿米巴樣(圖1箭頭處)。與LPS組比較,不同濃度PRP(3%、5%、10%)預處理BV2細胞后,活化的細胞數(shù)量明顯減少(P<0.01)。見圖1、表1。
表1 各組BV2細胞活化率、TUNEL陽性細胞數(shù)比較
圖1 各組BV2細胞形態(tài)(DAPI,×200)
2.2各組PRP對BV2細胞凋亡的影響 與正常組比較,10%PRP組TUNEL染色無明顯變化,而LPS組TUNEL陽性細胞數(shù)明顯增加(P<0.01)。與LPS組比較,不同濃度PRP(3%、5%、10%)預處理后,BV2細胞凋亡水平明顯降低(P<0.01)。見表1、圖2。因10%PRP干預后BV2活化細胞數(shù)量和細胞凋亡水平改善最為顯著(P<0.01),故后續(xù)使用10%PRP濃度進行研究。
圖2 TUNEL檢測各組BV2細胞凋亡(×400)
2.3各組細胞p-PI3K、p-AKT和P53表達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10%PRP組p-PI3K和p-AKT蛋白表達明顯增加(P<0.01)。與正常組及10%PRP組比較,LPS組p-PI3K和p-AKT表達明顯減低,而P53表達明顯增加(P<0.01)。與 LPS組比較,10%PRP+LPS組p-PI3K和p-AKT表達均顯著增加,P53表達顯著下調(diào)(P<0.01)。見表2、圖3。
表2 各組BV2細胞線粒體凋亡相關蛋白、p-PI3K、p-AKT、P53及LCⅡ表達
1~4:正常組、10%PRP組、LPS組、10%PRP+LPS組;下圖同圖3 各組BV2細胞p-PI3K、p-AKT和P53表達
2.4各組細胞自噬相關蛋白微管相關蛋白1輕鏈3(LC3)Ⅱ表達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LPS組及10%PRP+LPS組LC3Ⅱ蛋白表達明顯增加(P<0.01)。與 LPS組比較,10%PRP+LPS組LC3Ⅱ蛋白表達明顯降低(P<0.01)。見表2、圖4。
圖4 各組BV2細胞LC3Ⅱ蛋白表達
2.5各組細胞線粒體凋亡相關蛋白表達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10%PRP組Bcl-2表達顯著增加(P<0.01),Bax、Cleaved-Caspese9、Cleaved-Caspese3蛋白表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正常組及10% PRP組比較,LPS組Bax、cleaved-Caspese9、cleaved-Caspese3蛋白表達明顯增加(P<0.01),Bcl-2蛋白表達明顯降低(P<0.01)。與 LPS組比較,10%PRP+LPS組Bax、Cleaved-Caspese-9、Cleaved-Caspese-3蛋白表達明顯降低,而Bcl-2蛋白表達明顯上調(diào)(P<0.01)。見表2、圖5。
圖5 各組BV2細胞線粒體凋亡相關蛋白表達
PRP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漿成分〔16〕。PRP中的血小板一旦被激活,α顆粒將會釋放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Ⅰ和轉(zhuǎn)化生長因子(TGF)-β等多種生長因子〔17〕,這些豐富的生長因子可以為損傷的細胞提供修復和營養(yǎng)支持功能,從而減少神經(jīng)細胞的損傷和凋亡〔18,19〕。此外,小膠質(zhì)細胞的過度激活可分泌過量的炎性介質(zhì)(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環(huán)氧合酶-2等),產(chǎn)生免疫反應和神經(jīng)炎癥,最后導致神經(jīng)細胞發(fā)生凋亡〔20,21〕。因此,通過抑制小膠質(zhì)細胞的過度激活進而降低免疫介質(zhì)的產(chǎn)生和減少細胞病理性凋亡是研究抗神經(jīng)炎的核心問題。
本研究結果提示,細胞已被激活形成了炎癥模型,但多數(shù)細胞形態(tài)改變不明顯,這可能是細胞與LPS干預時間或敏感性有關且本研究還提示PRP可以減輕LPS誘導的BV2細胞凋亡水平。以上結果顯示,10%PRP+LPS在降低BV2細胞形態(tài)的改變和DNA片段的生成效果最顯著,因此本研究使用此濃度進行探索其可能的抗凋亡機制。
PI3K/AKT介導的信號傳導是調(diào)節(jié)細胞存活、增殖、分化和凋亡最關鍵的途徑之一〔22〕。生長因子等條件觸發(fā)PI3K分子磷酸化,進而協(xié)調(diào)細胞的生長和細胞存活〔23〕。P53表達上調(diào)可抑制Bcl2表達,從而促進細胞凋亡〔24〕。本研究提示,PRP可降低LPS誘導的BV2細胞炎癥反應所致的細胞凋亡,可能是通過激活PI3K/AKT信號通路從而降低P53表達實現(xiàn)的。
線粒體是參與細胞凋亡的重要調(diào)控者。當受病理或生理信號刺激后,Bcl-2和Bax表達失衡,致使線粒體功能改變,凋亡誘導因子被釋放到線粒體外,激活下游Caspase級聯(lián)反應,最終導致細胞凋亡〔25,26〕。本研究結果提示,PRP能降低LPS誘導BV2細胞炎癥反應誘導的細胞凋亡,其機制可能與PRP降低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凋亡有關。此外,本文發(fā)現(xiàn)PRP能降低自噬標志物LC3Ⅱ的活化水平,但其機制需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