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
(河南三門峽市中心血站,河南 三門峽 472000)
輸血治療是臨床常見急救、手術、貧血患者治療方式, 主要是通過對患者輸注合適血液成分制品以達到治療目的[1-3]。 隨著臨床輸血技術發(fā)展,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技術不斷提高, 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逐漸完善, 對于不規(guī)則抗體在輸血前進行篩查并進行交叉配血試驗有利于了解患者血液情況, 制定輸血策略。 臨床上將血清中除抗-A、抗-B、抗-AB以外抗體稱為不規(guī)則抗體,也稱意外抗體[4-5]。 相關研究顯示不規(guī)則抗體引起的溶血反應是引起血管外溶血的重要因素,嚴重者直接死亡,故對不規(guī)則抗體進行篩查對提升輸血安全、 輸血療效以及減少或杜絕溶血反應發(fā)生有重要意義[6-7]。 本研究主要對不規(guī)則抗體進行篩查以期為臨床輸血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輸血治療且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的1 986 例患者為研究組, 其中男974 例, 女1 012例;年齡0~70 歲,平均年齡(50.16±2.33)歲。 同期未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行輸血治療的1 500 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784 例,女716 例;年齡0~72歲,平均年齡(51.08±1.87)歲。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且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儀器與試劑 微柱凝膠專用離心儀器、 聚凝胺試劑、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試劑(人血紅細胞)均購自長春博迅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譜細胞購自Sanquin,離心機選擇貝索2202-2 型離心機,恒溫孵育器使用長春博訊配套孵育器。
1.2.2 檢測方法 采集患者靜脈血并進行離心處理, 離心完成后加入50 μL 抗體檢測樣本細胞再加入患者血漿50 μL,進行混合置入恒溫箱其溫度設置為37 ℃,15 min 后取出樣本置入離心機處理5 min。 在質控小組監(jiān)測下完成血型鑒定、 抗體篩查。
1.3 觀察指標 (1)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情況;(2)不良反應:比較兩組發(fā)熱、呼吸困難、胸悶、蕁麻疹等發(fā)生情況。
1.4 評價標準 對處理樣本進行觀察,陰性(試管紅細胞完全沉著于底部);陽性(試管紅細胞懸浮于樣本上層)。
1.5 統計學處理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 24.0 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情況 1 986 例患者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檢出117 例, 女性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率6.92%高于男性的4.83%(χ2=3.916,P=0.048);不同年齡人群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隨年齡上升遞增,見表1。
表1 研究組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情況
2.2 研究組不規(guī)則抗體類型檢出情況 不規(guī)則抗體包含4 例非特異性抗體, 其余均為同種異性抗體, 以Rh 血型系統、Kidd 血型系統、Duffy 血型系統為主,見表2。
表2 研究組不規(guī)則抗體類型檢出情況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0%低于對照組的2.87%(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臨床常見血型系統為ABO 血型系統及Rh 血型系統[8-9],血液是機體正常循環(huán)的重要物質,有效輸血可維持患者血液循環(huán)、 糾正其貧血和低蛋白血癥、促進機體免疫力恢復[10-12]。 為減少輸血不良事件發(fā)生, 輸血前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及交叉配血試驗必不可少。 不規(guī)則抗體主要是由于輸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產生, 因妊娠期內胎兒被動從母體獲得IgG 抗體,同時胎兒IgG 抗體可刺激母體產生IgG 抗體[13],ABO 血型系統中抗-A、抗-B 屬于IgM 型, 其他血型系統抗體屬于IgG 型, 其中IgG型抗體在鹽水介質中不發(fā)生凝集反應。 一旦患者檢測出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 當相應抗原紅細胞輸入時,抗原抗體發(fā)生免疫性結合,在補體參與下使輸入的紅細胞受到溶解破壞從而發(fā)生溶血性輸血反應。
由于臨床輸血需求不斷增加, 輸血不良事件風險也逐漸升高,常見有過敏反應、溶血反應、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等[14],對輸血患者提前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有利于減少不反應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性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檢出率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是女性患者可能有妊娠史, 而妊娠會引起免疫應答反應從而增加同種抗體反應率。 本研究中不規(guī)則抗體類型以抗-E、抗-Jka、抗-Fyb、抗-cE 為主,其中抗-E、抗-cE 屬于Rh 血型系統,Rh 血型系統抗體是臨床常見抗體, 其抗原由強到弱順序依次為D、E、C、c、e[15]。 由于Rh 血型者不同于ABO血型具有天然抗體,因此體內經輸血、妊娠形成抗體后入輸入Rh 陽性血液則可能出現嚴重輸血反應。 抗-JKa 屬于Kidd 血型系統,因Kidd 血型系統其抗體易衰減可能下降至檢測閾值以下, 并且與其他抗體共同存在,在鑒定過程中易被忽視[16-17],故在臨床檢測中當患者血清抗體超過2 個及以上時應采取多種血清學方法對不規(guī)則抗體進行鑒定???Fyb 屬于Duffy 血型系統,和Kidd 血型系統均具有抗原免疫原性強特點, 臨床中患者多次輸血后可刺激機體產生對應抗體[18-19]。 本研究還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提示對輸血患者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輸血時選取抗原為陰性的紅細胞進行交叉配血, 選擇相合血液輸入進而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可能性。 患者輸血前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其臨床意義在于可選擇合適血液輸入, 有利于防止輸入含有某抗體相應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 確保輸血安全[20]。 除對輸血患者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外,臨床也對孕婦以及獻血者進行篩查, 其中孕婦接受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有利于盡早檢測出不規(guī)則抗體,盡早預防、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盡可能減少胎兒或新生兒傷害,促進其身體素質提高[21]。 而獻血者接受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有利于避免含有不規(guī)則抗體血液輸入患者而破壞其紅細胞引起溶血, 同時有利于節(jié)約血液資源, 可將不規(guī)則抗體血液制備成抗體血清以用于檢測稀有血型[22]。臨床檢查中若出現抗體鑒定與配血不一致時, 應遵循配血結果為標準,對患者病史、輸血史、妊娠史等臨床資料進一步分析以利于后續(xù)治療。
綜上所述,聯合檢測抗-cE、抗-Jka、抗-Fyb 并進行交叉配型試驗可幫助臨床匹配相合血液,提升輸注效果,促進臨床安全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