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 曉
近期,《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及《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實施成為學界討論和研究的熱點。為了引導和幫助教研員及廣大一線教師盡量少走彎路,理解方案和新課標精神,課程綜合專家和學科頂層專家均積極用理論觀點去闡釋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意圖。
《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構想,即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實施18課時及其以上的教學設計,以確保課程系統(tǒng)的相對完整性,解決學生“學了12年的體育課,學不會1~2項終身受用的運動技能”的問題。
在“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體育與健康課程大單元教學實踐展示與案例”研討中,理論研究者們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思路。我認為抓“大”在當下的課改進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墩n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大單元教學包括18課時、36課時、72課時。這里的“大”是相對于以課時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的“小”而言的,旨在引導教研員和一線教師改變固有的思維,更加注意課程的建構性、趣味性和驅動性,更加關注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關聯(lián)性和進階性,更加倡導教學設計“備、教、學、評”的一致性,從而實現(xiàn)由過去的“知識中心論”向“能力素養(yǎng)觀”的轉變,由“單一教學”向“結構化教學”的轉變,由“為教技術而技術”向“知識技能以及技戰(zhàn)術的運用”的轉變,由“簡單情境”向“復雜情境”的轉變。落實理論研究者們提出的“大概念、大任務、大內容、大問題、大情境、大評價”,就要通過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整體構架加以呈現(xiàn),就是要促進一線教師的思維轉變,建立起對每一個運動項目的整體感知,逐漸養(yǎng)成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轉化。要學會在大觀念、大思維中去概括運動項目的相關核心概念,根據項目特征建立大任務,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基礎水平、個體差異和學練狀態(tài),去創(chuàng)設相應的大情境,重組教學內容,設置問題串,實施大評價。
理論研究者們提出“抓大放小”的思路可謂恰逢其時。但作為一名教研員,我認為對于“放小”還應該有進一步的理解。我以為“放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旨在不要因小失大,不要被枝節(jié)所纏繞,而絕不是放棄“小”?!按蟆笔怯伞靶 睒嫵傻?,沒有“小”哪來的“大”?故而在抓“大”的同時,還應該促“小”。有了觀念和思維的改變,便有了大的方向,但這些大概念、大任務、大內容、大情境、大問題、大評價該怎么落實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里,還需要教研員和一線教師一起去思考。大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一個一個的小情境串聯(lián)起來,大內容的構建需要教師們依據水平目標、學情和項目特點去進行一課一課的內容結構化重組才能實現(xiàn)??傊?,大任務需要教師通過一個個小任務才能完成。所以,教研員的責任是要把理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細化到具體的實施方案中,才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我們不僅要抓“大”,還應該在“大”的統(tǒng)領下,積極落實“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新課標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