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芳
晚飯后,我常到河邊散步。河邊老爺爺黑瓦青磚下兩盆菖蒲艾葉,總能喚醒我兒時的回憶。
我家屋后那條水渠,渠水清冽,日子變暖,倒映著堤岸叢生的艾葉和馬蓼草。堤上那棵棗樹,枝葉伸展,遮蓋了樹下的青石板。一叢叢菖蒲從青石板發(fā)源,穿過幾棵古老遒勁的柏樹,往田野蔓延。
我和阿寶常在青石板上搗衣。
我們住在水渠邊的瓦屋里。我家北邊,她家南邊。她家也有一塊青石板,在柏樹下,可她總是提著小竹籃,撥開艾葉走來,和我共用一塊青石板。
青石板鏡面一樣,光滑透亮。棗葉篩下的陽光點子,落在青石板上,斑駁搖曳。
一塊蓋在堤上成橋的條石下鉆出的一股清流,蓄在青石板前的水凼里,水底沙礫歷歷可數(shù)。手指般粗細(xì)的小泥鰍,搖頭擺尾,從我們指縫里穿來穿去。一群二三寸的魚兒游來了,我們放下手中衣,伸手去捧。那只魚兒,在我手心里打挺,手心好癢。水從指間流光了,魚兒不那么歡了;我把魚兒放入水中,游走了。
一群小伙伴小鳥一樣,從陽光里,歡快地從堤上飛來,跳過條石,站在青石板邊,指指點點,嘰嘰喳喳。小泥鰍小魚兒不懂人間語,依然在它們的世界里自由自在。
阿寶的哥哥阿家,提起竹籃,洗干凈的幾件衣裳倒在青石板上,赤了腳,下了水,用竹籃去兜泥鰍魚兒。兜來兜去,受了驚嚇的泥鰍魚兒,慌慌張張地鉆進(jìn)菖蒲叢中去了。竹籃中的幾條不斷蹦跶,其他的孩子拍著手,歡呼雀躍。
阿家站在水凼里,把竹籃抖了拌,醞釀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今天下午,我們鬧魚!”聲音稚嫩,但很響亮。
“好——”異口同聲,快活極了。
阿家把竹籃沉入水中,傾斜著,泥鰍魚兒又自由自在了。
竹籃丟回了原位,小伙伴風(fēng)一樣飄走了,留我和阿寶在青石板上繼續(xù)搗衣。
下午,我也要鬧魚。我第一次參與鬧魚,并不曉得怎么個鬧法,滿是期待。吃過中飯,我喚來阿寶。我們坐在棗樹的陰影里,坐在青石板旁石砌的臺階上,捧水洗臉,用腳踢水,靜靜等候小伙伴。
約莫大人上工的時候,小伙伴們在青石板聚首了。阿家真像一個指揮官,指著伙伴,不斷下命令。小伙伴一個一個往回跑了。
我和阿寶服從命令,幾步跨進(jìn)屋里,抱來了母親常用的薯藤刀薯藤墩。片刻,鐮刀鋤頭菀篼來了,絡(luò)兜撮箕洋瓷盆就位了。阿家又一陣吩咐后,扛著鋤頭,帶著三四個小伙伴往堤岸上方去了,去挖開堤,讓渠里的水從缺口往田里流。拿著鐮刀的小伙伴,提著菀篼,從青石板下水,往下方走,邊走邊割堤岸兩邊的馬蓼草。我和阿寶,踩倒堤岸上的艾葉,把薯藤刀薯藤墩相間放在艾葉叢中。
陽光,暖洋洋的。二三十米的這段水渠堤岸,前呼后應(yīng),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不一會兒,水凼渾濁了,水渠差不多干了,阿家扛著鋤頭回來了,小伙伴攏上來。
泥鰍魚兒在污泥上七蹦八扭,馬蓼草堆放在薯藤墩旁。
阿家指揮小伙伴筑圍打壩。壩打在我和阿寶家兩塊青石板間,我家的壩截住水往下滲,阿寶家的壩堵住水往下流。石塊磚頭筑起的壩,不嚴(yán)實,有許多洞,伙伴們拔起菖蒲,帶著泥的菖蒲根塞進(jìn)洞里,恰到好處。我和阿寶握緊薯藤刀,像母親剁薯藤一樣,剁碎了馬蓼草,把它揚(yáng)到水渠里。
一時刻,泥鰍不扭了,魚兒翻了白。原來,馬廖草也叫醉魚草,汁液有麻醉的作用,泥鰍魚兒喝了馬蓼水,便像醉了酒一樣,麻痹了。
小伙伴們一窩蜂似的下了水,去撈那暈乎乎的泥鰍魚兒,有的拿絡(luò)兜去兜,有的拿撮箕去撮,或者撈起來,直接丟到艾葉叢中,青石板上,我和阿寶,一只只,一條條,捧回洋瓷盆里。一段水渠,上躥下跳,大喊大叫,比在曬谷場上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還要熱鬧。
太陽掛在樹梢了,阿家推翻了自家的那道壩,淤積的水,沖走了馬蓼草,水渠干了,盡是泥。他們把手插進(jìn)泥里,用力一翻,泥鰍嵌在泥里,露著泛白的肚皮。幾根手指用力一捏,便提了起來。拔起菖蒲,下面也有。棗樹上有人坐著看,我和阿寶跑累了,爬上柏樹,抱住樹枝坐著看。
太陽下山了,炊煙在瓦楞上裊裊,響起了娘喚兒聲?;锇槎忌狭说獭0⒓揖至四圉q魚兒,推倒我家的那道壩,夯實堤上的缺口。一股清流從條石下涌出,菖蒲東倒西歪,艾葉一片狼藉。伙伴們撿起工具,攜著收獲,滿身泥水,散進(jìn)薄暮里。
那一晚,星光里氤氳著特別的香味,連夢也是香的。
十天半月后,菖蒲直了腰,艾葉昂了頭,新麥磨出了粉,大蒜成把掛在檐頭。端午節(jié)到了。婦人笑容滿面,在水渠洗甑,準(zhǔn)備蒸粑,家家戶戶門邊掛上了菖蒲艾葉。
母親從堤岸扯來了菖蒲艾葉,用紅頭繩扎緊,也掛在門邊。咸鴨蛋都放進(jìn)紅頭繩結(jié)的蛋絡(luò)里,掛在脖子上,一整天,在胸前晃蕩。阿寶沒忍住,提前吃了,剝了個獨瓣蒜放進(jìn)蛋絡(luò)里,小伙伴們一陣笑。
我家阿寶家坐在堂前吃端午飯,母親送去了麥粑和糖水,阿寶娘送來了南瓜葉米粑。
我和阿寶出來工作了,阿家他們留在村里。再回去的時候,瓦屋塌敗了……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shù)插圖:吳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