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俊海
瀟水之濱,目力所及,筆直的街道在夜景的映襯下,萬家燈火。微風吹來,有縷縷馨香在夜的薄寒中繞鼻而來。我知道,這是桂花飄香。
我走進永州零陵古城,這里沒有游人如織,只有當?shù)匕傩沾┬械纳碛埃粵]有宰客的商鋪,村口破舊的小賣部或許能幫你解解饞。夜色降臨時,高懸的燈籠,點點紅光,影影綽綽地映在水中。坐在鄰水的長廊下,吹著晚風,吃著小吃,聽行人歡聲笑語,仿佛被遺忘的不是古城,而是時光。其實,零陵古城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古”,它是上世紀80 年代所建造的仿古建筑,但并不妨礙它成為永州的地標性景點,若你喜歡熱鬧的氣氛,可以來這里走走逛逛。
往零陵古城瀟水西岸走,便能走到柳子街。徜徉在古老滄桑的柳子街青石板,與古代圣賢隔空對話,感受不一樣的唐風宋韻。
柳子街街道兩側大量原汁原味的民國建筑、古樸的青石板路、蹲坐在家門口曬太陽的老人、清澈見底的愚溪水……游人至此,仿佛步入另一個時空,是個靜心的好去處。柳子廟就坐落在柳子街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愚溪從廟前蜿蜒流過。柳子廟是專為紀念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的祠廟建筑,又名“柳子厚祠堂”。始建于北宋至和三年(1056),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遷建于現(xiàn)址,清光緒三年(1877)重建,2001 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柳子廟為磚木結構,進入大門可見一座雙檐八柱戲臺,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廟的對面有一條小溪,就是柳宗元詩中多次提到的愚溪,愚溪的上游就是《小石潭記》中的小石潭。
走進柳子廟,從中殿拾級而上,便是正殿。柳子塑像安放正中,兩側以“永州八記”為題的十多幅木雕畫陪伴。每一幅都是黑底沉金字,加所記八處景點的圖畫。
我面對柳宗元的塑像,專心地感受永州城對柳宗元的無限緬懷,去尋找柳子的足跡,去話柳子的故事……
每每說起永州,人們一定會想到柳宗元,他在永州寫下許多關于永州的華文詩賦,為永州聲名傳播作出了貢獻。他在很多文章中呼吁官員廉潔自律,秉公執(zhí)法,因此頗受人們的愛戴,柳子廟就是永州人民為紀念他而筑建的。
因為他的到來,永州山水邂逅了一個偉大的知音,柳宗元從此被稱為柳子,隨著柳子先生的不朽詩文,永州城,也在中國文學史冊上閃爍著動人的光芒,成為千古名城。
一個人與一座城的關系,有時竟是如此生動而奇妙。盡管柳宗元已經(jīng)離去千年,但走在永州,你還是可以不時聽到有關他的故事,看到他的字,他的畫像、雕塑……柳宗元,這個文氣撲面的名字,令永州城深厚而莊嚴。
柳宗元謫居永州十年,體恤民情,寄情山水,寫下了《永州八記》等大量馳名中外的詩文,鑄就了輝煌的文學成就,故有“文冠八家”之譽,永州也因柳宗元而聞名中外。其筆下《永州八記》和大量民本思想的詩詞文章鑄就了中國山水游記的巔峰之作,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柳文化”,將永州山水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擦亮了“零陵古城”這張文化名片,為打造零陵古城旅游品牌、促進永州經(jīng)濟發(fā)展奠定了基石。
《永州八記》作為山水游記,文字或奇麗清美,或峭拔峻潔,用精巧的語言刻畫山水之美,毫無鑿斧痕跡,是山水游記的杰作?!队乐莅擞洝芬埠艽蟪潭壬鲜橇谠跇O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沒承想,《永州八記》使山水游記成為了一個獨立的體裁。
柳宗元是中唐文壇一顆熠熠發(fā)光的星宿,一個10 歲就能與人講道論文,時稱“神童”、21 歲考中進士、26 歲又考上博學宏詞科并進入仕途、本應在政治上有一番大作為的人,卻突遭貶謫??蓚ゴ蟮娜耸遣粫痛顺翜S的。他把自己放之山水,用自己的才華激揚文字??疾焯瞥腥~,還沒有一個文人有如柳宗元那樣強烈的變革意識和變革意志。他極其憎惡他所生的政治時代,朝廷昏庸,藩鎮(zhèn)割據(jù),民不聊生;他極其憎惡他所生的文學時代,六朝駢體文盛行,浮華虛妄之氣遍布文壇。
柳宗元年紀輕輕即“以高文為諸生所宗”。依唐代世風,他完全可以做一個李白式的騷人狂客,“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柳子33 歲時便從一名九品上的小官飛升至六品上的禮部員外郎,這是何等英姿勃發(fā),前程似錦。但命運的猙獰也埋藏在這光彩之中,僅僅半年時間,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柳宗元力求割除弊政,奮不顧身地投入了革新運動,打擊宦官弄權和藩鎮(zhèn)割據(jù),強化朝政,制裁貪暴,進用賢能,減免稅賦,以一腔青春熱血去沖鋒陷陣,成為王叔文改革派的一員驍將。而正是這場政治改革讓他的命運發(fā)生陡轉,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徹底失敗。33 歲就駛入了人生的冰河期。柳宗元、劉禹錫等改革者們?nèi)勘涣髻H到邊遠之地。永貞元年九月,愁緒滿懷的柳宗元悄悄離開長安,帶著67 歲的老母盧氏和幾個仆人經(jīng)三個月艱難行程抵達永州。
永州十年,艱苦卓絕,卻未能消磨柳子通過讀書著述而求萬世之名的心志與信念。十年里,他與村夫野老來往密切,走訪街頭巷尾,親自下地勞動,眼界大為開闊,思想也更加深刻。十年里,柳子發(fā)奮創(chuàng)作的雄深雅健的論說文,繪時鞭濁的寓言,傳示后世的傳記文,深得騷學的辭賦詩歌,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達到他一生創(chuàng)作中的巔峰,尤其是他的《永州八記》。
穿過正殿后門,步入碑廊,便可看到最為著名的“三絕碑”,這是庭院最為精華之所在。
柳宗元在柳州去世后,韓愈為其作碑文,頌揚柳宗元的事跡。南宋嘉定十年(1217),蘇軾之作首次被刻碑于柳州羅池廟,世稱“三絕碑”。這塊石碑中,寫著的是柳宗元的事;碑文作者:韓愈;書者:蘇軾。
因這三個燭照中國文學史的人物奇跡般的神聚于一碑之中,后人遂稱之為“ 三絕碑”。永州司理劉可勤見讀碑文,敬慕柳子其人其文,遂令人摹刻安放于永州柳子祠中。
經(jīng)過千年的時光流徙,“三絕碑”保存了下來。不必說戰(zhàn)亂頻仍的歲月,就是在承平的流年里,也有無數(shù)名與利的明槍暗箭,足以讓它粉身碎骨一百次??墒?,它被保存下來了。這是一座城以世世代代的努力,去表現(xiàn)對一個人最深刻的愛與護衛(wèi)。
三絕碑,是柳宗元的史實,更是永州千年的奇跡。我站在碑前,門外正小雨瀝瀝,這雨也落了千年,一頭牽著柳宗元憂苦的目光,一頭系著我的驚惶,從空間的維度里,是我不遠千里來看他,但從時間的維度里,也是他不遠千年在此等我!我仰視著柳宗元,似乎不知道要對他說什么。我曾一字不漏地背誦過《小石潭記》,在我年少的想象中,柳子厚是個面容開朗、身材微胖的率性文人,這一次的永州之行,改變了我的想象,他遠不止是一個成就斐然的思想家、文學家那么簡單。
桂花陣陣清雅的香氣隨著雨霧彌漫,離“三絕碑”不遠處,一棵巨大的丹桂樹正如火如荼地開花,整棵樹像高高擎著的一大杯紅酒,在風中輕輕搖晃著,不時灑落一陣陣酒汁般的紅雨。我忍不住從地下掬起一捧,看那無數(shù)細細的小花,每一朵都認真地開成四瓣,這滿樹滿地清香脫俗的小花兒,難道是一部離散了的四言詩?它們詠誦的是什么呢?還在驚嘆永州的巨大變化嗎?
如果柳宗元能見到現(xiàn)在的永州,他應該有百倍于我見到“柳子廟”的驚駭吧。
我想,沒有永州的山水美景,絕不會有柳宗元的山水美文。正如茅坤所言:“公(柳宗元)與山川兩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巖穴之奇;非巖穴之怪且幽,亦無以發(fā)子厚之文?!泵├ぶ?,絕妙之至,深刻至極!一語道破根本所在:柳宗元山水美文之源為永州山水。永州之山不以雄偉險峻而以奇特秀美著稱,那些形狀奇異的山石,或如城墻城堡,或似牛羊熊羆,或列或跪,或立或仆,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凡有石的地方,便有在石縫里頑強生長的成片茂密的山竹、嘉木,山風吹來,偃仰起伏,搖曳生姿,韻味無窮,引起人們的無盡聯(lián)想。
而今,“柳子廟”成為了永州文化旅游打卡地和集散地。在零陵古城,循著柳子的足跡,沿柳子街前行,尋找《永州八記》的舊跡,聽瀟水蕭蕭,我乘船沿瀟水河而行,水面寬闊流金散銀,江邊大廈霓虹倒映,遠處笙歌不斷。
我想,一個城市的揚名,不在GDP,而在它的文化。哪座城市的文化信息最強、覆蓋最廣,哪座城市就最有名。我相信,一座城市一如一個人,是有文化的,有氣質(zhì)的,有內(nèi)斂沉穩(wěn)或奔放灑脫的面貌,那已經(jīng)是完美的了。
我是一位作家,在永州只是人生的過客,只負責帶走對它的美好回憶。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