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展, 王 健, 龔桂勝, 李 雪, 宋桂霞, 劉杰軍, 呂雨農(nóng)
(1.湖南電氣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2.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廣西 桂林 541004;3.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083;4.湘電集團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101)
在現(xiàn)有的浸漬樹脂體系中,不飽和聚酯樹脂(UPR)與環(huán)氧樹脂具有原料易得、價格相對低廉、制備工藝簡單等特點,市場占有率在80%以上。其中UPR 是由不飽和二元酸酐、飽和二元酸酐、二元醇經(jīng)過高溫脫水縮聚反應制得,是熱固性樹脂中重要的一類,因其具有良好的工藝性能、力學性能及電氣性能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船舶、高鐵、汽車、電氣電子及國防工業(yè)等制造領域[1-3]。然而,和絕大多數(shù)的聚合物一樣,UPR 屬于熱敏性樹脂,氧指數(shù)在19%左右,具有可燃性和易燃性,燃燒時會產(chǎn)生煙塵和有毒氣體,從而造成人員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為了使UPR 具備阻燃性能,擴大其應用領域,一般需要對其進行改性,提高氧指數(shù),達到阻燃目的[4-6]。阻燃劑9,10-二氫-9-氧雜-10-磷雜菲-10-氧化物(DOPO)屬于磷系阻燃劑的一種,其分子結構中的磷帶有活潑氫,可以與不飽和化合物進行加成,進而可以改善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7-8]。阻燃作用中,主要以氣相阻燃機理為主,燃燒分解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添加少量的DOPO 就能達到明顯的阻燃效果[9-10],在提高聚合物阻燃性能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黃君儀[11]將DOPO 和富馬酸或衣康酸(ITA)加成反應后,先合成具有雙羧基的DOPO 衍生物DOPOMA 和[(6-氧代-6H-二苯并[c,e][1,2]氧磷雜己環(huán)-6-基)甲基]丁二酸(DDP)單體,再將此單體引入UPR中,使UPR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此工藝制備單體需要洗滌、烘干等工藝步驟,制備工藝復雜,提高了制造成本,尤其廢水的排放不符合環(huán)保要求,限制了其工業(yè)化應用。張臣[12]采用DOPO 與ITA 反應,經(jīng)過洗滌、干燥、重結晶等工序,生成含磷二元酸,將此含磷二元酸代替不飽和聚酯中的二元酸,制備阻燃不飽和聚酯。從此工藝特點可以看出,該工序繁復、成本較高,而且洗滌的溶劑需要無害化處理,環(huán)保壓力大,制約了其工業(yè)化應用。
本文采用分步加料的工藝,將順酐與DOPO 先反應,再向體系中加入其余材料,由于P-H 與順酐的雙鍵加成為放熱反應,且放熱劇烈,故采用分批加入DOPO 的方式,通過逐步反應使得反應放熱平穩(wěn),同時減少材料間的競爭反應,可以保證DOPO與順酐的加成反應轉化率高,降低制造成本。
阻燃劑DOPO、三羥甲基丙烷(TMP),工業(yè)品,江陰市涵豐科技有限公司;順丁烯二酸酐(MA),工業(yè)品,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新戊二醇(NPG),工業(yè)品,上海德諾化工有限公司;己二酸(AA)、乙二醇(EG)、丙二醇(PG)、四氫苯酐(THPA)、甲基四氫苯酐(MTHPA)、過氧化二異丙苯(DCP),工業(yè)品,上?;瘜W試劑有限公司;鄰苯二甲酸酐(PA)、間苯二甲酸(PIA),工業(yè)品,天津市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苯乙烯(ST),工業(yè)品,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對叔丁基鄰苯二酚(TBC),工業(yè)品,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苯二酚(HQ),化學純,天津市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將DOPO 及MTHPA 按一定比例投入三口瓶中,升溫至120℃攪拌至材料完全融化后,降溫至80℃,將一定量的MA分多次加入體系,控制每次加料后放熱溫度不超過120℃,待MA 加畢且反應不再有明顯放熱、在120℃保溫0.5 h 后,再次升溫至150℃并保溫4 h。將一定比例的NPG、TMP 加入體系,在溫度為200~210℃進行保溫反應,直至樹脂酸值≤25 mgKOH/g,以此作為反應結束標志。反應結束后抽真空保持30 min,然后降溫至175℃加入HQ 溶解30 min,繼續(xù)降溫至110℃加入ST 稀釋制得UPR-1。采用MTHPA 作為載體,將DOPO 先與MTHPA 反應,再與MA 加成反應,此時MTHPA 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控制DOPO 與MA 加成的放熱作用,而且并不會存在競爭、酯化等副反應,可以提高DOPO的加成轉化率。
取一定量的DCP及TBC加入UPR-1中,充分混合,制得預聚物,然后將其緩慢注入預定模具中,按120℃/1 h+150℃/4 h 的固化工藝進行固化,固化完成后冷卻至室溫,脫模取料,得到無鹵阻燃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試樣。
紅外光譜:使用日本島津公司的FTIR 8400S 型紅外光譜儀進行測試,固化樹脂采用溴化鉀壓片法制樣,液體樹脂采用液膜法制樣,波數(shù)為400~4 000 cm-1;差示掃描量熱分析:使用德國NETZSCH公司的DSC200F3 型差示掃描量熱儀進行測試,N2氛圍,從室溫升至250℃,升溫速率為5℃/min,記錄吸/放熱曲線;熱失重分析:按照JB/T 1544—2015[13]相關要求使用德國NETZSCH公司的TG209F3型熱失重儀進行測試,N2氛圍,從室溫升到700℃,升溫速率為10℃/min;極限氧指數(shù)(LOI):按照GB/T 2406.2—2009[14]的試驗方法進行測試;阻燃性能:按照ANSI/UL 94-2013[15]的相關要求進行測試,試樣厚度為3 mm。
在合成UPR-1 的過程中,制備了不同磷含量的不飽和聚酯,分別記為UPR-1P0、UPR-1P1、UPR-1P2、UPR-1P3、UPR-1P4,固化后測試其氧指數(shù)及阻燃性能,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磷含量不飽和聚酯的阻燃性能Tab.1 Flame retardant property of unsaturated polyesters with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tent
從表1可看出,隨著磷含量的增加,樹脂的阻燃性能逐步提高,在磷含量達到2.73%時,阻燃性能達到UL94 V0 級;而繼續(xù)提高磷含量,樹脂合成后期顏色會有些許不透明,呈乳白色,這是由于DOPO與MA 的加成轉換率降低,導致DOPO 未完全反應的緣故;同時,也會導致不飽和酸含量降低,樹脂反應活性降低。
不飽和聚酯的生成反應是以醇和酸脫水縮聚為主反應,是可逆平衡的逐步反應[16]。此外還存在環(huán)化反應及官能基之間的反應,反應方向取決于單體結構、溫度及濃度。
在合成UPR-1 的過程中,對于DOPO 與MA 的反應,影響因素主要是溫度和時間,選用低溫條件則會延長反應時間,且可能使反應不完全;而選用高溫條件雖可以縮短反應時間,但高溫下會使得材料容易氧化而導致樹脂顏色變深。對合成樹脂第1步在不同溫度和不同保溫時間條件下的反應進行現(xiàn)象記錄,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 可以看出,在140℃下,即使保溫時間達到8 h,DOPO 仍然沒有反應完全,仍有少許DOPO游離于樹脂中,導致樹脂渾濁,樹脂固化后也不透明;在150℃保溫3 h 條件下,DOPO 的加成反應轉化率仍較低;在160℃的高溫下,MTHPA 發(fā)生氧化,從而使得樹脂顏色變深。綜合考慮,選用150℃保溫4 h的條件較為合適。
取少量DOPO 通過溴化鉀壓片法測試紅外光譜;取DOPO與MA加成反應后的少量樹脂,用丙酮溶解后均勻涂膜,烘干溶劑后測試紅外光譜;合成完全的樹脂也通過涂膜法測試紅外光譜,其譜圖分別如圖1~3所示。
圖1 DOPO的紅外光譜圖Fig.1 FTIR spectrum of DOPO
圖2 第1步合成樹脂的紅外光譜Fig.2 FTIR spectrum of first synthetic resin
圖3 UPR-1的紅外譜圖Fig.3 FTIR spectrum of UPR-1
從圖1~3 可以看出,在DOPO 譜圖中2 366 cm-1處出現(xiàn)了P-H 的特征吸收峰,而在第1 步合成樹脂及UPR-1的譜圖中,P-H特征峰基本消失,說明DOPO 的P-H 與MA 的雙鍵發(fā)生加成反應,且基本反應完全。在UPR-1 譜圖中1 400 cm-1附近(P=O)和1 200 cm-1附近(P-Ph)特征吸收峰的存在表明樹脂內(nèi)含有磷;波數(shù)為1 589、1 514、1 456 cm-1是苯環(huán)基團的特征峰,波數(shù)為1 267 cm-1、1 169~1 016 cm-1是酯類特征峰,波數(shù)為1 640 cm-1是不飽和雙鍵的特征吸收峰,表明UPR-1為含磷的不飽和聚酯樹脂。
熱重分析的基本原理認為材料的性能損失主要是由于材料受熱后發(fā)生氧化裂解和熱裂解引起的,所以材料性能損失也可用材料受熱后的質量損失來表示。將材料放在熱重分析天平上,記錄材料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損失,并繪制熱重曲線,通過公式計算得到分解溫度和溫度指數(shù),分解溫度A的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溫度指數(shù)T2g的計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1)中:B為失重50%對應的溫度;C為失重15%對應的溫度。
式(2)中,X為功能系數(shù)。
將UPR-1P0、UPR-1P1、UPR-1P2、UPR-1P3、UPR-1P4 固化后進行耐熱性能測試,熱失重曲線如圖4所示,T5(失重率為5%時對應的分解溫度)及T2g與樹脂磷含量的關系曲線如圖5所示。
圖4 不同磷含量UPR-1的TG曲線Fig.4 TG curves of UPR-1 with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tent
圖5 不同磷含量UPR-1的T5和T2g的關系曲線Fig.5 Relationship curves of T5 and T2g of UPR-1 with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tent
從圖4 和圖5 可以看出,隨著磷含量的增加,樹脂的T5逐漸降低,表明樹脂熱穩(wěn)定性逐漸變差。這是因為P-C、P-O-C 的鍵能比C-C 鍵能低,受熱時容易先分解。而通過計算得到的T2g并沒有表現(xiàn)線性規(guī)律,雖然T5逐漸降低,但殘留率在提高,高溫下樹脂的熱分解速率變慢。綜合看來,為滿足材料的阻燃性能及耐熱性能,樹脂的磷含量應控制在2.7%左右即可。
DSC 一般用來分析樹脂的反應活性,放熱峰尖銳、峰形窄的樹脂,其放熱劇烈、反應活性高,在峰值溫度下可能會爆聚,常溫下存放穩(wěn)定性較差。對于無溶劑浸漬樹脂來說,其放熱峰的起始溫度低一些,而峰形平緩,這樣的樹脂在低溫存放時穩(wěn)定性好,反應活性適中,樹脂固化快。
在合成UPR-1 的過程中,選用不飽和酸與飽和酸的摩爾比分別為1∶1、1.5∶1、2∶1,3 種樹脂分別為UPR-1a、UPR-1b、UPR-1c,采用相同引發(fā)阻聚體系,隨著不飽和酸與飽和酸摩爾比的增大,所合成的UPR中雙鍵含量相應增大。3種樹脂的DSC曲線如圖6所示,曲線的起始溫度(Tonset)、峰值溫度(Tpeak)及終點溫度(Tend)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
圖6 3種樹脂的DSC曲線Fig.6 DSC curves of three kinds of resins
表3 3種樹脂的DSC曲線數(shù)據(jù)Tab.3 DSC curve data of three kinds of resins
從圖6 和表3 可以看出,隨著雙鍵含量的增大,放熱峰向低溫端移動,表明樹脂活性越來越高。
選用UPR-1a 樹脂,采用兩種引發(fā)阻聚體系,一種為低溫固化型,命名為UPR-1d,另一種為復配型,命名為UPR-1e,兩種引發(fā)阻聚體系的DSC 曲線如圖7 所示。從圖7 可以看出,UPR-1e 的放熱峰相對平緩,表明其存放穩(wěn)定性優(yōu)于UPR-1d。綜合來看,在此不飽和聚酯樹脂體系中,不飽和酸與飽和酸的摩爾配比為1∶1至1.5∶1相對合適,而采用復配引發(fā)阻聚體系,也會優(yōu)于采用單一的引發(fā)劑體系和阻聚劑體系。
圖7 不同引發(fā)阻聚體系的DSC曲線Fig.7 DSC curves of different induced retardation system
(1)采 用MTHPA 作 為 載 體,將DOPO 先 與MTHPA 反應,再與MA 加成反應,此時MTHPA 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容易控制DOPO 與MA 加成的放熱作用,而且并不會存在競爭、酯化等副反應,可以使得DOPO 的加成轉化率高。對于DOPO 與MA的反應,選用150℃保溫4 h的條件較為合適。
(2)FTIR 測試結果表明,成功將DOPO 引入到不飽和聚酯UPR-1 分子鏈中;通過TG 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磷含量的增加,樹脂的熱穩(wěn)定性下降,尤其是T5呈線性下降,為滿足阻燃性和耐熱性,控制磷含量在2.7%左右較為合適。
(3)對不同雙鍵含量的樹脂進行DSC 測試發(fā)現(xiàn),雙鍵含量越大,樹脂活性越大;而不同的引發(fā)阻聚體系也會影響樹脂的反應活性,采用不飽和酸與飽和酸的摩爾比為1∶1 至1.5∶1,同時采用復配引發(fā)阻聚體系時,樹脂具有較好的反應活性和存放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