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碧紅
廉江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524400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為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容易導(dǎo)致病人出現(xiàn)感覺麻木、寒冷、灼熱感、疼痛等,若不進行及時治療,可能導(dǎo)致病人多器官功能障礙,嚴重危害病人的身體健康[1]。目前,臨床暫無有效藥物根治糖尿病誘發(fā)的DPN癥狀,多通過神經(jīng)修復(fù)、止痛藥物等緩解病人病癥。大部分DPN病人常伴有焦慮、抑郁情緒,而這些負性情緒會導(dǎo)致DPN病人治療信心減弱,依從性降低,進而造成血糖控制不理想,加重病人病情,而病情的加重會導(dǎo)致病人的負性情緒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2]。臨床需積極明確DPN病人負性情緒的相關(guān)危險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來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況。但目前有關(guān)DPN病人負性情緒影響因素的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DPN病人負性情緒及其相關(guān)影響因素,以期為該類病人的護理提供指導(dǎo)?,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80例DPN病人,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3];2)均符合DPN診斷標準[4];3)病人可正常溝通,有讀寫能力。排除標準:1)因其他原因?qū)е律窠?jīng)病變者;2)視聽功能障礙者;3)近期病人或病人家中有重大負性事件者;4)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38~69(50.56±4.55)歲。樣本量計算:參考陳世耀等[5]主編的《醫(yī)學科研方法》,率的估算與假設(shè)試驗公式如下:n=Z2α/2π(1-π)/δ2,?、耦愶L險概率α=0.05,Ⅱ類風險概率β=0.10,Z2α/2=1.628,π取0.06,允許誤差(δ)為0.03,得總樣本量為80例。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負性情緒評估
采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6]評估DPN病人的負性情緒。該量表包括抑郁(7個條目)、焦慮(7個條目)亞量表共14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別計0~3分,每個亞量表得分>7分為存在抑郁或焦慮情緒,得分越高,病人的負性情緒越嚴重??偡?4~28分為中等水平,總分>28分負性情緒較嚴重。
1.2.2 基線資料
統(tǒng)計病人相關(guān)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60歲;≥60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萍耙韵?、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3 000元)、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職工醫(yī)保;新農(nóng)合)、糖尿病病程(<10年;≥10年)、合并高血壓(參考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7]診斷)、社會支持度(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8]評估,包含對支持的利用度、客觀及主觀支持維度,共10個條目,總分為66分,≥23分為社會支持良好,<23分為社會支持低下)。
研究者均已接受專業(yè)培訓,發(fā)放問卷時需向病人解釋研究目的、意義,告知其問卷填寫注意事項,由病人當場自行填寫并當場回收,發(fā)現(xiàn)漏填寫,需讓病人當場補全,問卷回收率為100%。
80例DPN病人的HADS評分為(22.53±2.26)分。
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社會支持度的DPN病人HAD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合并高血壓的DPN病人HA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DPN病人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單位:分
將表1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各因素作為自變量,將DPN病人的負性情緒作為因變量,見表2。經(jīng)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0歲、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糖尿病病程≥10年、社會支持度低下是DPN病人負性情緒水平較高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DPN病人負性情緒的危險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負性情緒會降低DPN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影響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導(dǎo)致病人病情加重,而病情加重會導(dǎo)致負性情緒水平升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9]。HADS量表主要應(yīng)用在綜合醫(yī)院病人中焦慮和抑郁情緒的篩查,也是目前篩查軀體疾病焦慮抑郁的常用工具之一,其得分越高,病人的負性情緒越嚴重[10-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80例DPN病人的HADS評分為(22.53±2.26)分,說明DPN病人的負性情緒較為嚴重,臨床需重視DPN病人的心理狀況,明確該類病人負性情緒較嚴重的相關(guān)危險因素,以便盡早采取措施來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況。本研究顯示,年齡<60歲、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糖尿病病程≥10年、社會支持度低下是DPN病人負性情緒水平較高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如下。
相較老年病人,年齡<60歲的DPN病人常會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面對DPN的折磨時更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且此類病人多為家庭經(jīng)濟來源的主要勞動力,病人受疾病影響導(dǎo)致工作難度增加,生活壓力增大,負性情緒加重[12]。因此,護理人員需對DPN病人加強心理護理,對于年齡較輕的病人需給予更多的關(guān)心與鼓勵,并主動與病人溝通,傾聽其內(nèi)心訴求,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以緩解病人的負性情緒。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DPN病人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較差,無法更好地理解護理人員講解的糖尿病及DPN知識,容易因疾病的難治愈特征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且該類病人多缺乏主動學習能力,獲取疾病知識的渠道較少,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識較低,而自我管理意識低下會導(dǎo)致血糖控制不佳,疾病進展加快,進而加重病人的負性情緒[13]。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對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的健康宣教,以通俗的語言、生動的動畫視頻等向病人講述疾病相關(guān)知識,并不定時提問,以提高病人的疾病認知,使其正確對待DPN,減輕病人的負性情緒。
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DPN病人在擔憂疾病治療效果的同時還會因治療費用、增加家庭經(jīng)濟負擔等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14]。對于此類病人,護理人員需主動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了解病人家庭經(jīng)濟狀況,盡量為病人選擇性價比更佳的治療方案,必要時可幫助病人尋求相關(guān)組織救助,以減輕其經(jīng)濟壓力,進而緩解病人的心理負擔。
糖尿病病程越長,病人DPN癥狀越嚴重,且病人的用藥時間也較長,藥物不良反應(yīng)也會逐漸加重,病人易因此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且長期的藥物治療也會加重病人的經(jīng)濟負擔,增加其負性情緒水平[15]。因此,護理人員需密切關(guān)注DPN病人的心理狀況,定期評估其負性情緒水平,以便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來緩解病人的負性情緒。
社會支持度低下的DPN病人無法獲得家人、朋友、周圍人群較多的關(guān)心與支持,病人極易因疾病折磨而產(chǎn)生負性情緒;且DPN病人長期治療的費用較高,經(jīng)濟壓力較大,更需要獲得外界經(jīng)濟上的支持,而社會支持度低下的病人無法獲得社會組織的有效幫助,極易因此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16]。因此,護理人員需告知病人家屬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DPN治療效果的影響,叮囑病人家屬多關(guān)心、陪伴病人;同時,護理人員可告知病人要勇于尋求社會組織的幫助,以減輕其經(jīng)濟負擔,進而緩解其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DPN病人的負性情緒較嚴重,這與病人年齡<60歲、文化程度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糖尿病病程≥10年、社會支持度低下等因素有關(guān),臨床可據(jù)此采取針對性措施來緩解病人的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