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紹江
(湖北經(jīng)濟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2022 年4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再次對思政課進行專門強調,提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1]的新論斷,為我們建設好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提供新的指引。
我們之所以要特別重視“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其必要性就在于人們生活生存需要“道理”、思政課是“講道理”的主體方式以及思政課“講道理”擔當著重大職責三個方面。
“道理”是人們正常生活生存所必需的基礎,更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引導。古往今來,許多大思想家都敏銳發(fā)現(xiàn)了“道理”對于人生活生存的意義。在中國古代,思想家們紛紛將“道”作為世界萬事萬物存在發(fā)展的根本依據(jù)。宋朝以降的儒學家更是將“理”上升到“天理”的地位,成為天地存亡的根據(jù),“道”“理”更趨統(tǒng)一。西方文化中也有類似情況。我們今天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既要注意批判以往各種思想主張的缺陷,也要借鑒他們重視“講道理”的思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tài),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梢责B(yǎng)正,圣功也。’就是說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2]習近平總書記以“拔節(jié)孕穗期”這個莊稼成長的術語鮮活描述了青少年亟需正確思想即“道理”引導的成長狀態(tài)。同時,講話中引用的“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來自中國古代經(jīng)典《周易》中“蒙”卦的“彖辭”,以此更形象強調“道理”對于青年人成長的重要性,正反映了我們今天“講道理”仍可以對歷史經(jīng)典有所借鑒。
思政課是適合“講道理”的方式,是學校中“講道理”的主體承擔者。學校所有課程中唯有思政課是以“講道理”為本質的課程,其功效遠遠超越其他一切課程。從課程內容來看,思政課程幾乎不含有那種提升專業(yè)技能的“專業(yè)知識”,更多內容則是引導人們生活生存、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道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yǎng)學生崇高理想信念的主渠道,旨在通過系統(tǒng)講授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和創(chuàng)新實踐,使學生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3],從中可見,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核心目標更多的是事關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事關個人與國家發(fā)展大勢關系、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大道理”。毛澤東指出,“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著。”[2]348從這個意義上看,學校中其他課程的“道理”和思政課的“道理”相比,都是“小道理”。對青年學生來說,“大道理”學不好,“小道理”學得再好也不利于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去生活生存、成長成才。
思政課“講道理”擔當著重大職責。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狀況下,我們所面臨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形勢日趨復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我國日益擴大開放、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國同世界的聯(lián)系更趨緊密、相互影響更趨深刻,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的形勢和斗爭也更加復雜。學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可不是一個象牙之塔,也不是一個桃花源。”[2]意識形態(tài)斗爭歷史上便是世界各國之間博弈斗爭的重要場所。上個世紀末,西方國家通過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和平演變”導致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的殷鑒未遠,我們絕不可對此掉以輕心。學校教師特別是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身處“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的警醒意識和擔當精神。教師們自身肯定不能在面對錯誤意識形態(tài)“攻勢”下“投降”“倒戈”,更要用“講道理”的方式去展開頑強斗爭。一定意義上講,思政課教師通過思政課及相關活動實現(xiàn)“講道理”本質的質量高低、完成好最重要的本職工作的效果好壞,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成敗結果。
我們之所以能去落實“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這一論斷的要求,其可能性在于思政課具備充足的科學“道理”資源、堅實的實踐依據(jù)和可靠的保障依托。
思政課具備充足的科學“道理”資源。人們的生存生活離不開“道理”,人類歷史上也流行遍布著各式各樣的“道理”。思政課所要講的“道理”正是人類“道理”寶庫中的佼佼者——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guī)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盵5]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如“壯麗的日出”一般耀眼,就在于它能為一切人們都提供最需要的幫助——探索歷史規(guī)律、尋求自身解放。作為科學“道理”,馬克思主義具有對人類知識“海納百川”般的吸收與運用,而且其成果結論遵循了最確切、縝密和深刻的科學研究方法,并在社會實踐中接受嚴格的檢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5]對于思政課而言,我們有了馬克思主義這個博大精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道理”礦藏,就有了最充足的資源保障,就不會有“資源枯竭”的危險。同時,我們在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亦可以將人類歷史上取得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成果都運用于思政課“講道理”的內容之中,不斷擴大思政課“道理”資源庫的容量。
思政課“講道理”有極為堅實的實踐依據(jù)。要“道理”真正發(fā)揮效果卻絕不僅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的口頭講述,更要靠扎扎實實的實踐成就。馬克思主義“大道理”正是以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大實踐”所取得的“大成就”作為依據(jù)。從世界歷史到中國歷史、從國際革命運動到中國革命改革實踐、從世界各民族的自由解放實踐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舉,馬克思主義處處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擁有著無比堅實、無比厚重的實踐依據(j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還有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盵2]文化雖是相對無形財富,但其本身就是人們實踐成果的結晶,更以其精神性、思想性特征可以為“講課”這一活動提供直接支援。
思政課“講道理”有極為可靠的保障依托。黨中央對思政課建設的高度重視,是落實“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對思政課建設都作出過重要部署?!盵2]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艱苦環(huán)境之中、新中國成立后的熱情高漲的情境之下,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風云激蕩的大潮之中,我們黨都結合不同時期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加強思政課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同樣高度重視新時代的學校思政課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多個場合反復就思政課建設作出指示,親自出席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為思政課建設定向把舵。各級各部門在黨的領導下形成協(xié)同配合工作格局,這是落實“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主要依托。在這個“大格局”中,全社會、教師和學生是三個協(xié)調配合的主體,在黨的領導下分別聚焦“辦好思政課”“講好思政課”“學好思政課”,就會形成良好氛圍,讓思政課“講道理”暢通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啟示我們,實現(xiàn)“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有效路徑主要從“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師生合力用心和“心”“智”“志”相融合展開。
首先應聚焦“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1]馬克思主義是反映自然、社會和人們思維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事關民族、國家乃至人類命運前途,其中內容講得越深入才越能顯現(xiàn)其“道理”意義。這就要求教師永不滿足地拓展自身的知識寬度與厚度,從馬克思主義學科延展到經(jīng)濟學、政治學、哲學、社會學、歷史學乃至軍事學等學科,從一般的思想理論延伸到我們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及其實踐,從國內發(fā)展形勢狀況擴展到國際形勢發(fā)展態(tài)勢,都要有意識地納入自身學習范圍,追求“讀書萬余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6]282的境界。思政課講道理要把道理“講透”,才能積極呼應學生的答疑解惑需求,凸顯“問題”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并不容易。”[2]思政課面對的是思想活躍的年輕學生,必須做好把道理“講透”的充分準備,才能充分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尖銳敏感問題。尤其是面對我們曾經(jīng)走過的彎路和工作失誤時,“講透”道理的要求更為突出。一方面要承認錯誤,不回避錯誤,遵循矛盾普遍性原理。另一方面,要細致分析錯誤的原因與本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遵循矛盾特殊性原理。更重要的是,不能在錯誤中糾纏不清,而是要明確我們在整體上升前進中發(fā)生暫時性倒退的客觀歷程,遵循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tǒng)一原理。這種在承認錯誤、不斷改正錯誤中前進的態(tài)度,反而更能顯示出我們黨堅守理想信念不動搖的可貴品質。思政課把道理“講活”,才能達到讓聽眾信服的“道理”效果?!暗览怼北旧韱握{抽象,如同“死”物一般,必須要借助“講”才能“活起來”。一方面是要重視對象的“鮮活”特點。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chǎn)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么人看、給什么人聽的,否則就等于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盵7]836與黨內宣傳工作者相似,思政課教師是“講道理”的主導者,但要“道理”產(chǎn)生效果,關鍵問題卻在于把握學生“鮮活”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要結合現(xiàn)實“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8]思政課的“道理”本身就來源于豐富的生活,在生活中講“道理”當然會更有道理。“‘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盵8]從“講道理”角度看,思政課局限于課堂小空間、簡單復述文件表述確實無法講出“大道理”的生動鮮活與微言大義。
其次應做到師生合力“用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講道理,“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1]從思政課教學實踐來看,老師和學生都要“用心”。就共同點而言,老師和學生對待思政課的“用心”都包含著心無旁騖、一心一意的態(tài)度要求,也蘊含心系天下、牢記初心的責任要求。就不同點而言,教師“用心教”要多一些愛心、關心、耐心和敞開心扉的關懷引導之義,而學生“用心悟”則更多一些虛心受教、信心滿滿的誠懇求學態(tài)度。這里尤其值得注意,學生之“悟”,是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角度對“學”之本義的強調?!墩f文解字》中解釋道,“學,覺悟也”。[9]392這就更凸顯出“思政課講道理”要達到一種讓學生從“道理”中思考、覺悟的本質要求。
最后還要做到“心”“智”“志”相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講道理,要“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1]具體來看,“溝通心靈”處在起始環(huán)節(jié)。如前所述,思政課教師要把“道理”講進學生心里,就必須先實現(xiàn)心靈之間的溝通,搭建起互相信任的橋梁。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建立起來,“道理”幾乎無從講起。固然教師費盡力氣可以讓學生受到一些影響,但最終很難產(chǎn)生深刻的效果,學生在實踐中并沒有認可“道理”。“啟智潤心”處在中間環(huán)節(jié),也是主體環(huán)節(jié)。在師生雙方實現(xiàn)心靈溝通之后,思政課教師便可以盡情對學生“講道理”。一方面是“啟智”,用道理啟發(fā)學生智慧,讓學生體會到馬克思主義“道理”的思想魅力,在提升自身思維智慧中強化認同。另一方面是“潤心”,用道理滋潤學生心田,讓學生領略到馬克思主義“道理”的心靈充實。“激揚斗志”處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屬于收獲成果的階段?!爸v道理”的主要活動是“講”,而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們去“行”。思政課所講的“道理”博大精深,包含著對中華文明5000 年發(fā)展歷史、世界社會主義500 年發(fā)展歷史和中國近代以來180 多年發(fā)展歷史的規(guī)律總結和經(jīng)驗歸納,充滿著人類特別是中華民族為自身前途命運敢于拼搏、勇于奮斗的雄心壯志,學生包括教師在真正明白這些“道理”后,最應達到的效果就是“激揚斗志”,踴躍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乃至世界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征程之中。
綜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再次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這一重要地位。我們既要充分理解“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何以必要、何以可能的邏輯意蘊,也要不斷探索其何以實現(xiàn)的路徑,更加重視建設好學校思政課,更好發(fā)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應有作用,為我國高等教育更好落實“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要求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