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zhí)行丨本刊編輯部丨朱國偉丨 劉赟
張家界,雖不在中國三山五岳的名單之中,但卻意外地成為最受外國人向往的中國山景之一。2009年,一部科幻影片《阿凡達》全球爆火。不少觀眾在觀影期間,都被美輪美奐的“哈利路亞山”吸引。懸浮在空中的巨石如同海上的冰山,緩慢移動,媲美仙境。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后期制作,但沒想到美到不真實的景色竟然是真實存在的。她就是擁有絕世容顏的張家界!
攝影丨劉赟
攝影丨宗敏
攝影丨周懷松
丨文雨
北緯30 度,一條充滿著“傳奇”色彩的緯線。它串起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誕生了諸多的未解之謎。這條線附近有眾多壯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詭秘的百慕大三角、莊嚴的埃及金字塔、神秘的三星堆遺址、古印度文明、兩河文明、瑪雅文明……張家界武陵源也在這條神奇的緯線上。
武陵源地處湖南省張家界境內(nèi),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里蔚為壯觀的“山峻、水秀、峰奇、峽幽、洞美”的地貌風(fēng)光,被譽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武陵源風(fēng)景群的核心景區(qū),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被劃分為黃石寨、琵琶溪、金鞭溪、鷂子寨、畬刀溝、袁家界等六個小景區(qū)?!叭Т湮⒎澹税倭鹆?,這里地貌奇特、石峰林立、形態(tài)各異、樹木茂盛,從古至今都以奇、險、秀、美聞名于世。
關(guān)于張家界的由來,有兩個版本。一說是明弘治年間,有個名叫張萬聰?shù)拇髮?,因?zhèn)守有功,被皇帝賞賜了一片山林。明崇禎三年,他的第六代孫子又被當(dāng)時朝廷賜官,這一片山林成了世襲領(lǐng)地,故名“張家界”。另一個版本和“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有關(guān),相傳張良的師傅黃石公曾到這里煉丹,張良也曾隱居在這里,直至終老,而后葬在了水繞四門。
俗話說,“九寨溝看水,張家界看山”,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的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森林公園內(nèi)有兩座海拔超過 1000 米的頂平坡陡的方山,一座叫黃石寨,另一座叫鷂子寨。由于山體巖塊寬廣,巖質(zhì)堅硬,周圍山坡都是由直立節(jié)理面構(gòu)成的峭壁,遂形成高入云霄、頂端開闊平坦、氣勢雄壯的山寨,堪稱武陵源最美的觀景臺。登上這天然的大觀景臺,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數(shù)不清的石峰、石柱嶙峋挺拔,形成浩瀚的峰林。若遇云海連綿,群峰時隱時現(xiàn),瞬息萬變。
攝影丨鄒曉慶
張家界武陵源的秀美,曾得到過陶淵明的親筆認證—雖然《桃花源記》中關(guān)于世外桃源的幻想,在現(xiàn)實中的原型尚有爭議。但是后人紛紛猜測,“武陵人”發(fā)現(xiàn)的人間仙境就在張家界附近。
天子山景區(qū)位于武陵源北部,與張家界、索溪峪山水相依。因宋代土家族領(lǐng)袖向大坤在此率眾起義,自稱“天王”,后來殉難于此,故名天子山。
億萬年前,天子山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經(jīng)過復(fù)雜而漫長的地質(zhì)過程,形成了御筆峰等奇異的地質(zhì)景觀?!罢l人識得天子面,歸來不看天下山。”在這里可以看到御筆峰、仙女獻花、點將臺、空中田園、仙人橋等各種造型奇異的地質(zhì)景觀和奇形山峰,有機會還可以觀賞到云霧、月夜、霞日、冬雪四大奇觀。特別是在雨過初晴之后的朦朧大霧中,登上天子山仿佛置身于仙境中。等到入冬,山中銀裝素裹,景色更為迷人。
空中田園坐落在天子山莊右側(cè)經(jīng)老虎口、情人路方向兩公里處的土家寨旁,海拔1000 余米。它的下面是萬丈深淵的幽空田園谷,幽谷上有高達數(shù)百米的懸崖峭壁,峭壁上端是一塊有3 萬平方米大的斜坡梯形良田。田園三方峰巒疊翠,林木參天,白云繚繞,就像一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登上“空中田園”,清風(fēng)拂袖,云霧裹身,如臨仙境,有“青峰鳴翠鳥,高山響流泉,身在田園里,如上彩云間”之感。
楊家界位于武陵源西北,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是武陵源四大景區(qū)中最后一個開發(fā)的景區(qū)。境內(nèi)溝壑縱橫、溪水長清、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高達95%,有香芷溪、龍泉峽和百猴谷三個游覽區(qū)。
攝影丨崔俊忱
楊家界主要以原始風(fēng)光自然美為主,山高路窄,以“險”著稱。香芷溪位于楊家寨景區(qū)東部,因相傳“天王”在此埋有金箱銀箱而得名。民謠云:“鑰匙放在垅子巖,箱子埋在兩交界。哪個撿得金鑰匙,金箱銀箱一起開?!边@里小溪蜿蜒中流,兩岸峰林巍峨。清風(fēng)峽位于中湖村東面,峽谷源頭有龍泉瀑布,故又叫龍泉峽。境內(nèi)石峰林立,溪水清澈,幽潭飛瀑,輝映成趣,景觀秀麗、原始、清幽。
烏龍寨是景區(qū)內(nèi)另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以前湘西土匪住在這里,后來根據(jù)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而更名。山寨依山而建,上下山有一條路,需要手腳并用才能爬到山頂。百猴谷則是獼猴和白鷺的家園,成隊的獼猴出沒于懸崖溝谷之間,成群的白鷺棲息于蒼枝綠葉之中。
楊家界最危險的地方是“一步登天”。其最高峰海拔1130 米,登頂需通過32 道鐵梯。登上最高點,可以俯瞰整個楊家界的奇山異峰。
袁家界是一個山地高臺,這里樹木茂盛,霧氣彌漫,因如同懸浮在空中一般的巨石,被稱為神秘的“潘多拉世界”。袁家界隸屬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遠眺鷂子寨,南望黃石寨、毗連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是鑲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區(qū)的一顆明珠。
相傳后唐時期,黃巢起義失敗后,朝廷為徹底肅清亂黨,四處張榜,捉拿起義軍。黃巢手下有一袁姓將士,為躲避追捕便來到這方遠離塵世的深山野嶺隱居。他在此結(jié)廬為舍,墾荒種糧,并以自己的姓氏為這里命名,起名“袁家界”。
袁家界最著名的是電影《阿凡達》中“哈利路亞山”的取景地—“南天一柱”。作為張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南天一柱”垂直高度約150 米,有頂天立地之勢,又名“乾坤柱”。這里有一個觀景臺叫做“迷魂臺”,是景區(qū)內(nèi)最好的觀景臺,站在臺中,四周有上百座石峰矗立,氣勢非凡,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電影中群山漂浮、星羅棋布的魔幻世界。景區(qū)中的天下第一橋,橫跨在兩山之間,垂直高差357 米,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所發(fā)現(xiàn)的垂直高差最大的天然自生石板橋。
攝影丨陳婕
攝影丨王忠民
攝影丨王海燕
攝影丨蔣德陽
攝影丨劉赟
“世界上最高、運行速度最快、載重量最大的電梯”百龍?zhí)焯?,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的金鞭溪、袁家界、天子山等主要景區(qū)連成了一體。從楊家界到金鞭溪附近,步行約2 小時,乘坐天梯只需2 分鐘。
金鞭溪因途經(jīng)“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一的“神鷹護鞭”金鞭巖而得名,是一條曲折幽深的峽谷,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峽谷之一”。峽谷兩邊山峰聳立、風(fēng)景秀麗,放眼望去滿目蒼翠。這里還是經(jīng)典版《西游記》的取景地之一,影迷們可以來這里看到水簾洞、劈山救母等經(jīng)典場景。
金鞭溪西匯琵琶溪,東入索溪,沿線是武陵源風(fēng)景最美的地界。穿行在峰巒幽谷間,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沿溪而行,溪水明凈,跌宕多姿,小魚游弋,令人目不暇接。
武陵源主要包括兩種地貌,一種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又稱張家界地貌;另一種是喀斯特地貌。黃龍洞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因規(guī)模之多、內(nèi)容之全、景色之美,享有“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游溶洞”等稱號。
據(jù)考證,大約3.8 億年前,黃龍洞地區(qū)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可溶性強的石灰?guī)r和白云巖地層,經(jīng)過漫長年代開始孕育洞穴,直到6500 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xiàn)了干溶洞,然后經(jīng)巖溶和水流作用,才形成了今日的地下奇觀。
攝影丨張連純
黃龍洞以立體的洞穴結(jié)構(gòu)、龐大的洞穴空間、寬闊的龍宮廳及數(shù)以萬計的石筍、高大的洞穴瀑布、水陸兼?zhèn)涞挠斡[線等優(yōu)勢構(gòu)成了國內(nèi)外頗有特色的游覽洞穴,洞內(nèi)有1 庫、2 河、3 潭、4 瀑、13 大廳、98 廊,以及幾十座山峰,上千個白玉池和近萬根石筍。由石灰質(zhì)溶液凝結(jié)而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石枝、石管、石珍珠、石珊瑚等遍布其中,無所不奇,無奇不有,仿佛一座神奇的地下“魔宮”。
攝影丨吳立萍
索溪峪也叫索溪,因為景區(qū)內(nèi)的溪水形狀像繩索而得名。不像森林公園的其它地方那么險峻,這里常年云霧繚繞,清澈的溪水四季奔流不斷,處處可見清秀的山峰。
索溪峪處于峰林演化史的晚年期,境內(nèi)山水相映,描繪出一幅“山因水更奇,水因山更秀”的奇妙畫卷。十里畫廊是索溪峪的精華景點,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長達5 千米的山谷,兩岸林木蔥蘢,野花飄香;奇峰異石、千姿百態(tài)、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并排懸掛在千仞絕壁之上。畫廊周邊的山石有許多奇特的擬人擬物的造型,其中“壽星迎賓”“采藥老人”等最為著名。
“水繞四門”因金鞭溪、礦洞溪、鴛鴦溪、龍尾溪四條溪流在這塊不足200 平方米的山谷盆地里盤繞匯流而得名。它地處武陵源中心,是張家界森林公園的東大門、索溪峪風(fēng)景區(qū)的西大門。置身其中,但見“水在山間流,人似水中游”,可稱天下絕景。
攝影丨何曉紅
丨文雨
提起張家界,大家的第一印象估計除了因《阿凡達》聞名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就是那個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的“湘西第一神山”天門山了。
天門山古稱云夢山,又名玉屏山、嵩梁山。這里不僅有世界最高的自然穿山溶洞—天門洞,還有世界最長的高山客運索道—天門山索道、世界最長的穿山扶梯—天門山扶梯、天下第一公路奇觀—天門山99 道盤山公路。
天門山三國時期因山壁崩塌而使山體上部忽然峭壁洞開,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當(dāng)時吳帝孫休認為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將嵩梁山改名天門山,山下置天門郡,也就是今天的張家界市。
天門洞位于山體中部海拔1260 多米的絕壁之上,門洞高131.5 米,寬57 米,深60 余米。據(jù)地質(zhì)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巖層向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dǎo)致巖石破碎崩塌。從遠處望去,天門洞就像是天門山的一個窗口,拔地沖天,讓人無比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上天梯是登臨天門洞的必經(jīng)之路,共999級,象征著至高無上和天長地久,是游客們前來朝圣天門的登天祈福之路。天梯左右兩側(cè)分布有“有余”“琴瑟”“長生”“青云”和“如意”五個平臺,分別寓意財、喜、壽、祿、福。全段坡度五緩四陡,扣合九九之意,譬喻人生之路起伏跌宕、歷經(jīng)坎坷之后方可成器之理。
每至云雨迷蒙時,霧氣蒸騰穿越洞門,風(fēng)雷激蕩,綿延而上的梯道云繚霧繞,好似盤旋翻騰的白色巨龍,吞云吐霧,故此上天梯又以“懸梯浮嵐”景象成為“天門十景”之一,亦屬天門山“四大奇觀”之一“天門洞開”的主要景觀內(nèi)容。
攝影丨程勇
天門山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面絕壁,雄偉壯麗。這里終年云霧繚繞,云海景象變化無窮,兼峰、石、泉、溪、云、林于一體,集雄、奇、秀、險、幽于一身,被譽為空中原始花園。
在草長鶯飛的春季,天門山山花競相開放,姹紫嫣紅分外美麗。雨水多的日子,云霧總是不期而至,山中時有層層云海、道道云瀑,天門吐霧奇觀也在此時頻現(xiàn)。鬼谷棧道是觀云海的最佳地,置身棧道之上,看云海自谷底涌上,漸漸溢滿直至天邊,眼前是潔白的云,手邊是絢爛的花,讓人心生“面朝云海,春暖花開”的感慨。
天門山是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溫度常年較市區(qū)低,夏季山中平均溫度不超過20℃。因此,夏季的天門山是一個林木蔥郁、涼風(fēng)習(xí)習(xí)的世外桃源。山中或是一片翠綠,或是一片嫣紅,其中還夾雜著各式鳥叫蟲鳴,又因為天門山日照時間比市區(qū)長,還可以在此享受“天外有天天不夜”的奧妙。
秋季的天門山溫度適宜,天高云淡、秋樹紅花、野果飄香。這個季節(jié)特別推薦乘坐山頂森林觀光纜車賞天門山無敵秋景。纜車緩緩飄行在林海之上,絕美的原始空中花園風(fēng)景盡收眼底。白云裊裊,層林盡染,時有飛鳥從腳下掠過,時有樹梢花朵野果似探手可及,時有松鼠野猴在林間穿梭,神仙般的瀟灑愜意,令人沉醉在天門山濃濃的秋色里。
到了冬季,天門山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每年從12 月到次年的3 月,天門山常出現(xiàn)霧凇奇觀,無論是懸崖絕壁、山間小道,還是樹叢花朵,冰瀑、冰掛、冰花隨處可見,讓人欣喜不已。山上除了霧凇還有雪,雪中立于山巔,看周遭群山變身莽莽雪原,頭頂是素凈的天,耳旁是簌簌的雪落聲,視野中是一片純凈的白。此情此景,如同圣潔天界。
來到這兒必打卡的當(dāng)屬懸于天門山頂西線的網(wǎng)紅玻璃棧道。這是一處懸于峭壁之上的玻璃眺望臺,長60 米,最高處海拔1430 米,寬1.6 米,棧道全部用透明玻璃建成,可以看到腳下的萬丈深谷。天門山玻璃棧道給人帶來的刺激震撼感,可以與舉世聞名的美國大峽谷玻璃走廊“天空之路”媲美。晴天時,藍天和白云的倒影鋪滿了整條棧道,讓人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余,有一種踏云而行的快感。
景區(qū)內(nèi)的鬼谷棧道因懸于鬼谷洞上側(cè)的峭壁沿線而得名,以“驚、悚、險”著稱。棧道全長1600 米,平均海拔為1400 米,全線立于萬丈懸崖間,舉目遠眺,滿眼婆娑,飛鳥遍野,峰巒險峻;行走其上,如履薄冰。因棧道懸于峭壁之中,沿線常出現(xiàn)云海、云瀑等奇觀,云蒸霞蔚,恍若人間仙境。距棧道終點不遠處,有一個凌空伸出的長約5 米的玻璃站臺,伸出懸崖數(shù)丈遠,懸于萬丈深淵之上,好似一只大鳥凌空飛翔。
攝影丨劉赟
通天大道是天門山“四大奇觀”之一,以“驚、奇、偉”著稱。它位于天門山半山深谷,蜿蜒逡巡于高山絕壁,是祈福朝圣天門的唯一通道。全長10.77 千米,近1100 米高海拔落差,密布99 道呈180°的旋轉(zhuǎn)急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疊疊,猶如飄揚的玉帶縈繞蒼穹,謂之“曲道”。通天大道扶搖直上九重云霄,直逼天門仙境,驚險奇崛,蕩氣回腸,謂之“通天”,被稱為“天下第一公路奇觀”。
一步一景登到山頂,到達天門山的制高點—“云夢絕頂”。站在頂上,居高臨下,視野開闊,環(huán)顧四周,晨觀日出紅山,夕觀日落熔金,大小景點,盡收眼底。
天門山文化底蘊深厚,神農(nóng)、赤松子、鬼谷子均在此處留有遺跡,“天門洞開、鬼谷顯影、獨角瑞獸”等傳說撲朔迷離,還有大量贊詠天門山的詩詞。
山上的天門山寺,最早建于唐代,古稱云缽庵、靈泉院、嵩梁堂,古寺門楣上刻有“天門仙山”四字,大門兩邊的對聯(lián)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傳為李自成部將野拂撰書。
現(xiàn)天門山寺為原址重修,由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jīng)閣、法堂等建筑組成。全寺三進兩殿,殿后有觀音堂,氣勢浩大。其中觀音閣造型尤為奇巧,樓層設(shè)置明二暗三,其構(gòu)造之復(fù)雜,堪與國內(nèi)各古典名樓相媲美。寺外古木參天,不遠處有七級浮屠,堪稱古雅清幽。
此處安放著從釋迦牟尼故鄉(xiāng)迎請的舍利。佛舍利是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后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安放此間的釋迦牟尼佛舍利如黃豆大小,呈現(xiàn)出象牙白的光澤。一同安放在天門山寺的還有釋迦牟尼兩大弟子目犍連和舍利佛的兩枚舍利,因此這里信士眾多,香火鼎盛。
除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令人稱絕的地質(zhì)奇觀,天門山如今又開辟了系列精彩的挑戰(zhàn)項目,如飛機穿越天門、蜘蛛人徒手攀越天門洞、高空王子挑戰(zhàn)天門山索道、翼裝俠穿越天門洞、翼裝飛行世界錦標(biāo)賽等,使天門山成為美麗張家界的新傳奇。
丨朱七七
地處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鄉(xiāng)的張家界大峽谷,緊鄰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張家界武陵源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張家界東部旅游線路的重要景點。
張家界大峽谷據(jù)說還有個名字叫亂泉峽,是指峽谷中的兩面石壁,溪泉眾多,滿峽飛流。這個名稱確實是突出了張家界大峽谷風(fēng)景區(qū)的特色—峽谷中的飛瀑神泉比比皆是,一路游覽下來,讓人目不暇接。
張家界大峽谷內(nèi)不僅有傳統(tǒng)的秀美自然風(fēng)光,還云集著歷史人文景觀,如記錄李自成與吳三桂慘烈決戰(zhàn)的“千人墳”古戰(zhàn)場,反映湘西歷史特色的土匪洞及見證解放初期湘西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南方紅旗渠”等。
峽谷里植被繁茂,空氣清新,涼爽舒適,溪水上彌漫著一層薄霧,宛如來到世外桃源,讓人心情舒暢。
攝影丨王剛
攝影丨李芳
很多人來到張家界大峽谷,首先要體驗的就是這座玻璃橋的驚險刺激。玻璃橋建在大峽谷兩側(cè)的峰頂上,橫跨大峽谷,橋拱距谷底相對高度約400 米,全長約370 米,橋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鋪設(shè),站在橋上,腳下400 米處的谷底全景盡收眼底。在大橋中心還有驚險的動人心魄的蹦極,這種項目玩得就是心跳,提醒大家量力而行。
攝影丨尹霞
攝影丨黃云
攝影丨蔡暢
一線天峽谷,又叫西天門,宛若張家界大峽谷開啟的一扇大門,在歡迎大家的到來。不過, 這扇大門雖然很大很高,可是窄小,這就給予了游客幾乎零距離體驗峽谷絕壁的機會。“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边@是對張家界奇山異水的贊譽。可是,在張家界其他景區(qū)游覽的時候,大多只是遠觀或者是眺望張家界的奇山異水,一直沒有近距離體驗和觸摸的機會。在張家界大峽谷,你就能夠近距離接觸這里的神奇山水啦。
天梯棧道的木板很窄,依次往下延伸,就像一架天梯,把人送往迷人的仙境。這道“天梯”不是天賜的,而是靠當(dāng)?shù)氐纳矫?,腰系繩索,手扶峭壁,肩扛背馱,將這些堅硬而沉重的石頭一塊一塊地運來、鋪好,鋪成現(xiàn)在這條看似險峻、其實結(jié)實安全的1600 多級石階棧道。
來到吳王坡后,面前的絕壁逐漸開闊,視野角度也慢慢放大。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對面絕壁的全貌,從山巔到溪谷的底部,一覽無余。對面的絕壁后面,就是著名的吳王坡村。
攝影丨顏曉華
相傳,李自成帶著大順帝的光環(huán),敗走北京城以后,轉(zhuǎn)戰(zhàn)秦嶺,先后渡過黃河和長江,一路南下,來到了湘西,最后還是回天無力,只有兵敗歸隱,在緊鄰張家界市的常德市石門縣的夾山寺皈依佛門。對面的吳王坡村,就是傳說中“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追殺李自成起義大軍,和起義軍進行生死決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之一。傳說吳三桂在此大勝李自成起義軍,殺死起義軍幾千人,是吳三桂一生之中的“惡仗”之一。當(dāng)?shù)氐耐良胰撕笠?,根?jù)這段歷史上的傳說,將村子的名字叫成了“吳王坡”。吳王坡村的名字又叫吳亡坡,這個“亡”是“滅亡的亡”,是說吳三桂此戰(zhàn)勝利以后,坐鎮(zhèn)云南,被封為“平西王”,但最后還是在“三藩叛亂”之中走向了滅亡。而滅亡的因緣和轉(zhuǎn)折,在當(dāng)?shù)乩习傩湛磥?,就是這里,就在吳王坡。所以,吳王坡又有了“吳亡坡”的名字演繹。
眾所周知,在河南省有著名的紅旗渠,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尤其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而在張家界大峽谷有個南方紅旗渠,它讓來自神泉溪的泉水蜿蜒奔走在萬丈絕壁之上,總長十多千米,是張家界三官寺鄉(xiāng)的土家人民創(chuàng)造的人工奇跡,凝聚了三官寺鄉(xiāng)人民的血汗和淚水。南方紅旗渠當(dāng)初的名字叫做溪峪口水利工程,1964 年開工,建設(shè)歷時七年,1971 年竣工,讓周邊八個村子的老百姓全部解決了稻田灌溉和飲用水的問題。如今,整個三官寺鄉(xiāng)集鎮(zhèn)上鄉(xiāng)政府、中小學(xué)、店鋪、居民都還在以此作為飲用水源。在修建南方紅旗渠的過程中,當(dāng)?shù)氐睦习傩諔?zhàn)天斗地,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都說張家界有“六奇”,那就是山奇、水奇、石奇、云奇、動物奇、植物奇。在張家界大峽谷風(fēng)景區(qū), 你可以全方位地欣賞和感受張家界的“六奇”,尤其是植物奇。朝著石壁左邊望去,你會發(fā)現(xiàn),一根千年古藤的枝枝蔓蔓幾乎遍布了大半個石壁。這條古藤的主干直徑達到38 厘米,足足見證了1000 余年的風(fēng)雨滄桑。而且,在石壁的右面,還有一根古藤,當(dāng)?shù)乩习傩罩v,右邊的這一根是公藤,左邊的這一根是母藤。不管真假,這古藤都夠奇的。
攝影丨杜波
丨朱七七
若說“三千奇峰、八百秀水”是游客對張家界的第一印象,那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qū)的七十二奇樓,就是張家界夜游景點響當(dāng)當(dāng)?shù)摹敖鹱终信啤薄?/p>
七十二奇樓是全球唯一一幢以土家吊腳樓為建筑形態(tài)的超高層大樓,高達109.9 米的主樓,被譽為“江南第一奇樓”,是中國最高單體民族建筑,曾在2019 年成功申報吉尼斯世界紀(jì)錄。
或許你會問:為什么叫七十二奇樓呢?
有人說是因為在奇樓中,你能有七十二種不同體驗。吃來自五湖四海的名小吃,住風(fēng)格不同的特色民宿,賞絢麗多姿的夜景燈光秀,還能體驗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的七十二般奇妙變化。也有人說整個景區(qū)以“奇樓”為主題,擁有72 座形態(tài)各異的吊腳樓,故名“七十二奇樓”。
在這里,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體驗?zāi)兀烤驼埓蠹腋【幰黄鹑タ纯窗伞?/p>
當(dāng)暮色降臨,穿過古老大門步入此樓,光彩奪目的燈光下,各種美食小吃令人目不暇接。從非遺作坊街開始游覽,在以青石板道與木結(jié)構(gòu)房打造的仿古街巷中,身穿土家族服飾的小販用小桌、背簍支起一個個小攤,售賣當(dāng)?shù)貍鹘y(tǒng)銀制耳環(huán)、手鏈等物件。吊腳樓上,土家族民間歌手正用充滿民族唱腔的男女對唱吸引往來游客的目光。
攝影丨張達華
主樓采用世界先進的7D 全息影像,與吊腳樓集群的飛檐翹角巧妙結(jié)合,呈現(xiàn)出美輪美奐的主題燈光演藝。主樓中間設(shè)計的“天眼”,正對著千米之外的天門山和天門洞,與天門洞形成“雙洞互視、龍頭雙眼”的奇觀。
圖丨攝圖網(wǎng)
樓前的篝火廣場上人潮涌動,人們正激動地欣賞著燈光秀。而一旁的回民小吃街可以說是“復(fù)制”了西安北院門回民街,涼皮子、肉夾饃、羊肉泡饃……陣陣飄香,尤其是那回坊老孫家羊肉泡饃,羊肉肉爛酥香,饃吸汁卻不糊,泡饃粒粒分明,滑嫩有嚼勁,吃上一口才叫不虛此行。當(dāng)然,還可以品嘗到地道的湘西美食,如酸辣粉、臘肉、臘腸等。
在非遺老茶館中,家長可帶孩子欣賞最純粹的非遺民俗展演,如三棒鼓、桑植民歌等,也可以逛逛附近的博物館、美術(shù)館,還能沉浸式體驗劇本殺、密室逃脫等當(dāng)下流行的娛樂方式。
如果你對歷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或者想要深入了解張家界的歷史背景,那么七十二奇樓絕對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這里不僅能讓你領(lǐng)略到江南古典園林的韻味,還能讓你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勤勞。